《The Huffing Post》數位化轉型策略啟示

2021-01-08 人民網

摘要:為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衝擊,《The Huffing Post》走上了數位化新聞道路,憑藉其「與時俱進」的採編理念和「用戶為王」的運營思維而取得成功。本文通過對其在採編理念、傳播渠道、用戶體驗、運營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影響這一網絡新聞媒體的成功因素,對我國報紙數位化轉型提出借鑑策略。

關鍵詞:數位化;The Huffing Post

中圖分類號:G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72-02

號稱「網際網路第一大報」[1]純粹以網絡形式出現的新秀《The Huffing Post》由社交名流裡安娜?赫芬頓於2005年創立,僅用6年時間就迅速崛起。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 2011年6月提供的數據顯示,5月份《The Huffing Post》的月獨立用戶訪問量首次超過《紐約時報》,成為全球瀏覽量最大的英語新聞網站。[2]2011年1月,它的獨立訪問量達到2800萬,接近國際主流報紙《紐約時報》3000萬的訪問量,意味著它已經躋身主流媒體。[3]同年5月,它的月獨立用戶訪問量首次超過《紐約時報》,成為美國閱讀量最大的新聞網站之一。AOL員工布拉德?加林豪斯在Twitter上寫道:「6年戰勝了100年」,這意味著《The Huffing Post》僅僅用6年時間就成功超越擁有100年歷史的國際老字號媒體《紐約時報》。

一、《The Huffing Post》的制勝之道

(一)開放互動的採編理念

網際網路的一大特點是技術進步帶來的開放、多元、互動,用戶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參與傳播過程,甚至成為信息的生產者,產生UGC即生產型受眾。網絡媒介低門檻、把關人弱化等特性,賦予用戶普遍的信息發布權,使「人人都有麥克風」和「人人都是總編輯」成為可能。

《The Huffing Post》把網際網路的開放、互動思維融入採編過程。從它2012年6月對外公布的數據可知,該網站有500位專職採編人員、3000多位博主和1.2萬的公民記者。[4]其吸引流量和注意力最大的保障是實名認證的高端博客作者和用戶產生的高質量的評論。它的博客不計酬勞卻定期為網站貢獻深度專業充滿洞見的評論,作為各領域成功的領軍人士,為網站提供高質量內容。此外,讀者每個月能產生多達200萬條的投稿。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The Huffing Post》發起了Off The Bus項目,發動約1.2萬名公民記者參與總統大選報導。赫芬頓把這種有群眾參與製作的新聞模式稱為「分布式新聞」。這種用戶參與採編的開放理念不僅使《The Huffing Post》擁抱公民新聞的免費資源,降低採編成本,而且契合新媒體環境下受眾角色由被動轉向主動,成為新聞的製造者、參與者的轉變。

(二)多元關係型傳播渠道

網際網路海量資訊時代,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李普曼在《公共輿論》一書中強調,外面的世界太複雜,我們面對大量複雜的信息,而我們的時間精力及親自體驗的可能性太有限,所以必須依靠媒介的作用幫我們展現那些對生活非常重要的信息。新聞便捷有效地到達受眾變得尤為必要。

《The Huffing Post》與社交媒體的嵌入和深度整合,大幅度提高了新聞的影響力和社會價值。社交網絡的興盛,把人們帶入了關係型社會,對於受眾,最正確的定義是將他們定義為「社會的」人而不是「非社會的」人。[5]124人們更願意通過關係對象分享和推薦的超連結中發現新聞,並且參與新聞的傳播和製造。《The Huffing Post》積極與主流社交網站如臉譜網、推特網等合作,進行內容推廣,每篇文章都提供一鍵分享按鈕。這種關係型傳播渠道,以「借雞下蛋」的方式,提高了傳播效率,擴大了內容和品牌影響力。此外,在跨屏傳播時代,還應積極發布移動客戶端來開拓和擴展移動傳播渠道,多渠道信息傳播模式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發現、瀏覽、參與新聞傳播的需求。

(三)注重用戶體驗 增強用戶黏性

新媒體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已經使被動性的受眾轉化為主體性用戶。圍繞用戶需求提供優質服務、完善用戶體驗是增強用戶黏性,培養忠誠用戶、吸引潛在用戶的法寶。

《The Huffing Post》對用戶體驗的注重和完善,體現在吸引、方便用戶積極參與新聞內容生產、評論、分享的技術設計上。文章設有主流社交網站的一鍵分享按鈕,文末設置評論窗口,評論內容可以同時同步分享到社交網站,並開發不同應用程式滿足相應移動終端用戶的需求。它通過讓用戶獲得參與感、重視讀者評論、滿足用戶移動化需求等完善用戶體驗,增加用戶黏性,培養忠誠用戶、吸引潛在用戶。

(四)運用網絡資源和技術的運營模式

在由網際網路的分享性和開放性營造的免費的氛圍中,想依靠廣告收入實現盈利,這種運營模式是艱難的。為降低編輯成本,提升用戶訪問流量,《The Huffing Post》在兩方面做得特別出色:一方面是其對免費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對已發布的新聞重新進行編輯整合,以此來吸引注意力和用戶閱讀;另一方面就是重視運用搜尋引擎核心技術。網站的相同之處在於都對搜尋引擎有依賴。在海量信息的網絡世界裡,搜索排名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新聞信息能否被閱讀和傳播。《The Huffing Post》有一套核心技術,能夠使搜尋引擎優先搜索到自己網站新聞提供的關鍵詞。[6]在搜尋引擎上排名靠前的大多總是來自《The Huffing Post》網站上的內容。因為《The Huffing Post》的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實時流量分析系統」快捷地找到網絡迅速傳播的內容,並對內容的傳播情況進行連續測評,並依據測評結果對自家網站的呈現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從而迎合用戶的閱讀喜好。

二、報紙數位化轉型成功的借鑑策略

2016年1月22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0.3%。今年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20年,網際網路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網際網路用戶實現了從零到6.3億的突破;網際網路越來越移動化: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成為主流趨勢,並超越PC;網際網路越來越互動化:傳播的社交化、互動化、自主化成為主流趨勢。

新媒體的崛起,使傳統媒體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日趨激烈。傳統媒體面臨的困境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是技術發展。新媒體的數位化呈現和交互的傳播方式,提高了新聞採編和傳播的效率,打破了傳統媒體所需的人才、發行等的高成本壁壘。二是用戶態度的轉變。經濟社會轉型期,開放民主的社會氛圍,價值文化多元等新形勢,使得傳統受眾的參與感、主動性越來越高,這已經和傳統媒體的精英啟蒙的教化姿態相悖而馳。新媒體開放、平等、交互、多元的傳播方式,正契合當下受眾角色和心理狀態的轉變。基於上述認識,傳統報紙的數位化轉型需要:

(一)樹立網際網路思維,遵循新媒體運作規律

網際網路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因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開放性、多元性、互動性。所謂網際網路思維就是突破傳統報紙的採編理念和運營方式,緊扣網際網路環境下的傳播特點和用戶需求來製作、傳播新聞,並積極吸引用戶參與其中。報業進行數位化轉型必須擺脫傳統媒體固有封閉的思路,樹立網際網路思維,緊扣網際網路傳播特點,遵循新媒體運作規律。如案例分析所言,《The Huffing Post》緊扣網際網路傳播和運營的特點,體現出開放、多元、互動等元素,體現出其網際網路思維,因而取得節節勝利。

(二)內容為王更要渠道制勝

在網際網路的海量資訊時代,用戶的注意力才是最稀缺的資源。高質量的內容是留住用戶的基礎,而有效的傳播渠道是內容到達用戶的關鍵。因此,讓內容通過多種渠道迅速有效到達受眾,是網絡數字媒體成功的重要環節。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傳播的社交化、互動化、自主化成為主流趨勢。跨屏傳播、移動傳播、社交關係傳播無疑是新媒體行之有效的傳播手段。如《The Huffing Post》積極與臉譜網(Face book)、推特網(twitter)等合作,進行內容的推廣,並且發布移動客戶端,以此來開拓移動化傳播渠道,為使用移動終端用戶特別是手機用戶開發相應的應用程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定義、策略和挑戰,解讀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轉型是指將傳統的人工流程業務轉換為以技術為核心的業務,整個轉換涉及到業務的方方面面,包括內部(面向員工、運營方向)和外部(面向客戶)。轉型是數位化的產物,而不是數位化的流程本身。「當數位化轉型做對了,就猶如化繭成蝶,但如果做錯了,你只會得到一隻跑得非常快的毛毛蟲。」
  • 驪住亞太區副總裁Villy Lee:企業數位化轉型策略
    驪住亞太區副總裁Villy Lee在會上分享了「企業數位化轉型策略」,Villy Lee將經驗總結為以下兩點:  1、作為一家大型跨國公司,驪住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最大考驗是集團內的文化差異與各個國家
  • 數位化轉型與數位化工具及第三方數位化體系的區別
    但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並不能準確地認清數位化轉型的概念,主要的誤區有如下三點:01把信息化建設當成數位化轉型我們可以見到很多企業在談自己信息化轉型的經驗時,大量介紹公司OA系統、財務系統的情況。信息化水平提升和數位化轉型是兩個層級的事情,信息化水平提升充其量只是數位化轉型基礎的一部分。
  • 四大企業數位化轉型方式
    從這兩個維度出發, 可以確定四項數位化轉型的策略(見圖 3-1), 具體包括精益式轉型、增強式轉型、創新式轉型和躍遷式轉型。根據企業盈利性、數位化能力及變革阻力確定變革範圍:①重點突破;②全面推進。精益式轉型採取精益式轉型策略的企業,其所處行業相對穩定,短時間內不需要重新設計戰略和商業模式。
  • 分貝通客戶成功VP:從企業支出來看財務數位化轉型的底層策略
    近日,分貝通客戶成功副總裁蔣志斌在牛透社直播上為600多位企業客戶做了財務數位化轉型底層策略的解讀,幫助更多成長企業加快後疫情時期的數字轉型落地。網際網路轉型這個概念逐漸轉化為了叫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轉型」現在各行各業領域應用廣泛,從企業費用支出的領域來看,什麼才是財務領域的數位化轉型?我們主要從兩個層面來看:  第一,財務的定位。在數位化的財務時代,我們把它定位成企業價值的架構師。從交易與控制,到核算,再到數據報表與分析,最終成為企業整個核心業務的戰略合作夥伴,這是第一個層面上的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的方向。  第二,我們從財務的整個工作職能來看。
  • 信息數位化、業務數位化與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什麼?
    最近兩年,推動產業界和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正成為2015至2030年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主線。也因此,從媒體、諮詢公司、IT廠商再到廣告傳播服務商,行業鏈條上的每個組成者,對數位化轉型的概念、目標、內涵、要素、方法的描述,讓炒作更甚的同時增加了混亂。 那麼到底何謂數位化?何謂數位化轉型?
  • 【財經】數位化時代,人力資源管理轉型策略
    如何把握數位化轉型趨勢、抓住數位化轉型浪潮,是創新經濟時代每個企業都要關注的焦點。徐衛華:如何進行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業務轉型&組織轉型數位化轉型專家、前 Mercer人力資源高級諮詢經理徐衛華先生帶來演講《構建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全貌》,並分享了數位化轉型5D方法論:Define:願景描繪,通過數位化轉型加速器這一工具,描繪數位化轉型願景
  • 《數位化轉型工作手冊》正式發布
    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等主辦的兩化融合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會期間,中信聯聚焦貫標2.0及新型能力,在10月22日舉辦的數位化轉型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2.0推進會上,多維度、多層次呈現工作進展、成效、計劃和策略。
  • IT30: 數位化轉型之路
    最近偶然在京東看到新華三大學(原中國惠普大學和原新華三培訓中心)編寫的數位化化轉型之路,結合最近自己做的一些項目感悟,寫出來和小夥伴們分享,碰撞,交換對數字換轉型的新認知及最終的行動前進。數位化轉型是從上而下推動的中長期系統工程,「一把手」工程,而CIO必須承擔起數位化轉型的領導職能。
  • 【四種路徑】:紅利漸失的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破局之道
    疫情的爆發將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如何使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為新型流通平臺,真正實現對商戶的賦能,是影響專業市場未來發展的關鍵。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長期致力於專業市場信息化建設和數位化轉型服務工作,在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大勢所趨背景下,中心聚焦專業市場,結合具體案例,探究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發展路徑,為我國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提供參考。
  • 疫情之下,律所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為中華民族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新冠疫情期間的在線化辦公,成為推動律師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契機,律師們通過微信、郵件、視頻會議等多種遠程溝通形式辦公,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律所數位化轉型的進展。
  • 企業數位化轉型,運營人員如何構建數位化運營能力?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為了順應消費者需求,重新進行資源配置,以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業務運營人員需要提高自己的數位化運營技能,做一個複合型的運營人才。
  • Engage 2020】銷售易史彥澤:數位化轉型從客戶數位化開始
    主要內容包括:*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市場環境分析和企業應對策略*銷售易過去一年在全棧產品包括企業微信CRM及PaaS平臺等方面的演進*國際化業務支撐能力以下,enjoy:2020年有兩個重大事件,一個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另一個是中美貿易戰的加劇,在這兩件事的共同作用下,各個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衝擊和挑戰。
  • 【Engage 2020】銷售易史彥澤:數位化轉型從客戶數位化開始
    主要內容包括: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市場環境分析和企業應對策略  *銷售易過去一年在全棧產品包括企業微信CRM及PaaS平臺等方面的演進  *國際化業務支撐能力但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正面的啟示,催生了在線辦公、遠程協同等這些過去企業不太關心的新習慣,也讓更多企業意識到經營過程中數位化的重要性。  「GDP增速放緩,中國經濟從過去的紅利經濟向效率經濟轉型,科技創新、 數位化,教育等是增長關鍵。」十四五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管教授白重恩先生在近期採訪中提到。
  • 營銷的數位化轉型,究竟轉些啥?
    幾乎沒有企業不想轉型。 營銷上的轉型,更是這幾年的熱點,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王冠上的寶石。 畢竟,營銷是直接給公司帶來效益的,營銷轉身轉得好,整個企業的身姿都能優雅起來。 但營銷的數位化轉型究竟轉什麼,怎麼樣做才算是在轉型?這是我覺得需要搞清楚的問題。
  • 廣告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另一個風口:程序化In-House模式
    文章來源 | adexchanger作者 | Julia Amorim編譯 | Kristen為了打造更好的消費者體驗,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追求數位化轉型很多專家所說的數位化轉型無非是製作更優秀的網站、合理使用移動app或者製作更吸引人的視頻。這些「轉型」其實都是很淺顯的,更深層次的轉型是程序化廣告In-House模式。
  • 數位化轉型引領零售行業發展
    數位化轉型引領零售行業發展來源:聯商網2020-12-24 12:02過去數月間,新冠疫情迫使眾多品牌快速進行轉型,以適應全新的數位化優先的大環境。零售企業在IT支出和落實疫情前的規劃方面不再猶豫躊躇,而是將數位化轉型提到了日程上,某些情況下甚至將投資翻倍增加。正如歐萊雅 (L』Oréal) 首席數字官Lubomira Rochert所述,疫情促使美妝行業「在八周內實現了以往需要我們三年才能達成的任務……」 。其它零售業態也有著同樣的經歷。
  • 企業想要數位化轉型面臨什麼問題
    打開APP 企業想要數位化轉型面臨什麼問題 同花順財經 發表於 2019-09-23 17:27:17 工博會期間,由施耐德電氣和德勤共同舉辦的工業市場創新趨勢論壇上,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數據夠了,算力基本上夠了,或者未來不夠再去補,但一些複雜場景關聯的算法怎麼解決,是目前工業界數位化轉型中面臨的問題。
  • 從盛時網鐘錶管家,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6大能力
    本文重點分享了數位化轉型的6大能力。企業數位化轉型需要什麼能力?為什麼目前很多企業開始知道了數位化對企業未來生命的重要性,但卻遲遲無法立即行動?需要先部署什麼能力才保障未來變革的成果?亨得利盛時網鐘錶管家系統實現員工、客戶互連企業如何確定最佳的數位化轉型戰略?結構化的方法使企業能夠讓客戶、合作夥伴和員工參與到轉型路線圖的每一步驟中。今天分享的我中歐校友于欣掛帥的盛時網研發的鐘表管理實現員工、客戶互連案例。
  • 人人都在喊的「新零售數位化轉型」到底是什麼?如何進行轉型?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強調轉型,尤其是零售業。如今,傳統的零售業面臨著很多壓力,物流、租金、人工成本上升、同質化競爭激化等等。面對這些不利因素,傳統零售的創新變革已經迫在眉睫,很多零售商家正站在風口浪尖上觀望。今天就和大家來說說「新零售數位化轉型」這個話題,以及,應該如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