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美語音標發音器官
學好美音要靠模仿,但由於人們對於語音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的人模仿出來的語音還是會有差別。
因此,我們在模仿的時候既要找痄感覺,又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規範,也就是說,我們在學習音標的階段必須掌握好所有音素的發音部位和口型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把音讀準,才能對自己的發音有把握。
有些人一個音素讀一遍一個樣子,變來變去,總也拿不準,那怎麼能行呢?我們要到讀十遍、百遍都絲毫不變、就像儀仗隊走的正步,準確無誤!
現在,就讓我們先來熟悉一下發音器官構造及各部位的名稱①上唇②下唇③上齒下硬齒①上齒齦⑦軟顎⑧小舌⑨舌端(尖端為舌尖⑩舌前部舌後部喉頭聲帶3⑩氣管咽腔發音器官圖口腔鼻腔上下蘑:上下唇用來發雙唇音(如/b、/p、/m/)和唇齒音(如、Nv/)之類的輔音時,大約沒有什麼困難。但在發元音要控制口型,或張開、或縮小、或閉合、或扁平、或收圓等等的時候,許多人就會感到無從捉摸。英美人在說話的時候嘴唇似乎沒有太大的動作,他們即使叼個菸斗也照樣可以說話。
但我們說起英語來卻往往由於緊張面不到位影響發音的質量。紀玉華在他的《英語朗讀藝術人門》書「前言」中介紐的「雙唇活動操」,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好辦法。
該操只有兩個動作:
(1)收圓雙唇,收得越小越好,甚至可以收到只能讓一根牙籤插進去的程度,然後說『五』;
(2)接著把嘴巴咧開,咧到自已覺得兩邊嘴角似乎要扯到耳根了,然後說『一如此連續說『五先慢後快但兩個動作都必須到位,說10~20秒就很累了。」
做這樣的「五操」,主要是為了把嘴巴活動開後我們再訓練對於我們來說是外語的語音時,才能夠稍稍苣姑上下齒:上門牙是重要的發音器官,下齒一般只起輔助作用。除、v這漢語當中的「和樣的唇齒音外,英話中的和音是漢語中所沒有的齒音上齒齦:上牙後面突起的部分就是上齒齦,它在硬顎的前面,稱可以用舌尖接觸到全部齒齦和硬顎。
上齒齦在英語的發音中特別重要,以下這些輔音都是由舌頭貼住或者接近齒齦發出的:{d,f,/n,s, z3,!,/。漢語當中的「d」和「t」是一個用舌尖貼住上牙發出的音,而英語的d和t英語中的「d和則是由否尖貼住上齒齦發出的音。這樣細微的差別你也許不大在意,甚至以為算不上什麼差別,可你要用漢語的方式發英語的音,英美人聽起來就覺著彆扭,他們從中聽出外國味來。
來自《正音英語發音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