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足以影響他的一生。
有時,家長對教育小孩的問題很迷惑:平時沒少對孩子進行說理和教訓,可孩子還是我行我素,不聽家長的話,做一些令家長傷腦筋的事。
其實,小孩子的好品質是在受感染、被薰陶中潛移默化形成的,而不是靠枯燥、粗暴的說教訓斥培養的。
殊不知,其實,父母就是一面時刻立在孩子眼前的鏡子,孩子們常常是通過「照鏡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修改」自己的言行的。
父母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終身的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也最深遠。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須以身垂範,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給孩子做榜樣,一般要把握下面三個原則:
無聲地影響孩子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
第一個鏡頭,是一位年輕的媽媽給年邁的婆婆端來洗腳水,為婆婆洗腳。
跳過鏡頭,則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端著一盆水,很費力、卻很開心地朝自己年輕的媽媽走去。然後是從幕後傳來的話外音:中華美德,代代相傳。
廣告中的媽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該怎樣對待父母,該如何尊敬老人;孩子也就立即從媽媽的行動中,學到了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家庭教育的好壞,就如這春雨一般,都是「潤物細無聲」的。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這樣孩子才能跟在父母后面學習他們的優點,擯除自己身上的缺點。
不要縱容孩子
前幾天,有這樣一個視頻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爆了。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衝進了女廁所,推開了廁所門,有點惡作劇的樣子看著上廁所的女生,沒有道歉的意思。
女生從衛生間出來之後,找到了孩子的家長理論此事。
從視頻可以看到,這位母親並沒有道歉的意思,反而暴跳如雷,責怪女生不應該跟六歲的小孩計較,還罵了多句髒話,態度十分囂張……
小孩天性活潑好動,做事沒有輕重,父母真正愛孩子,就要懂得約束他們的本能,教導其是非規矩,絕不縱容。
釋放天性成了許多家長縱容孩子的說辭,但華麗外衣下,掩住的是孩子缺乏規矩、沒有邊界的行為意識。
這種做法是很容易讓孩子模仿的,他會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沒錯的。所以父母們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指出並進行教育。
如果有傷害到別人的行為,也一定要馬上和孩子一起道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自己在犯錯後應該如何做。
要求孩子之前先要求自己
所有家長都夢想著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要想孩子們變得有色彩,首先家長得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不要認為告訴孩子規則就一勞永逸,教育是需要投入耐心及智慧的長期過程。
美國教育家克萊爾曾說過: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
而「成就」在此的第一要義在於成為孩子接受的、愛慕的、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在事業和生活其它方面的成就。
我有個高中同學小宇,他小時候非常調皮,不愛學習,是家長老師們眼裡的那種」熊孩子「,但是他的母親一直都誇他非常聰明,只是需要有人帶領他學習。
和別的家長不同,她沒有把小宇全權交給老師教育,而是選擇租了一個房子在學校旁邊。
每天小宇學習的時候,她也拿著書在旁邊看,遇到不會的題,就上網查,自己搞懂了在來教小宇。大家都開玩笑說小宇在家和在學校一樣,都有老師教。
長此以往,小宇的性格越來越沉穩,學習成績也逐步上升,整個人看起來都懂事了很多,之後的每次大考考的也非常好,直到後來高考也考上了985高校。
小宇的媽媽其實就是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則,並不是一味的靠「語言教育」,而是用行動去帶動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孩子來講,這一點尤其重要。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單位,父母是這個教育單位裡的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效仿源。
無數事例證明,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因此,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要特別重視榜樣對孩子的巨大影響作用,時時處處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