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網」好畫家往往也是生活家,他們把現實景物提煉成繪畫作品

2021-01-09 津門影像

我們現在回頭來看這些優秀的畫家,他們往往是多才多藝的,往往是生活的感受者,也是美好事物的創造者,他們把生活中的感悟與個人的思想相結合,形成具有深度的承載著美好願望和文化氣息的繪畫作品。

他們這些繪畫作品往往已經不僅僅是臨摹和照抄照搬現實中的自然景物,或者是古人的繪畫精神反而他們創造出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和筆墨技法,這樣的畫家才能夠成為開創時代,被大家所認知的畫家。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組楊善深先生的繪畫作品,他是嶺南畫派當中典型人物,他的繪畫作品既有古人筆墨也有現實生活,當然更多的還是他個人的繪畫之風,其繪畫注重筆墨意味,同時也注重感受自然體驗生活,筆筆相生形成了筆下有生活繪畫有意境,畫面有深度的國畫作品耐人尋味,我們不妨一起走進楊善生先生的繪畫作品,體驗一番吧。

相關焦點

  • 「津門網」作品來自生活體驗蘊含著畫家個人的繪畫思考和審美方向
    花鳥畫根據繪畫的方式不一樣,可以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小寫意花鳥畫,工筆花鳥畫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很不錯地工筆類的花鳥畫作品,這些花鳥畫作品準確的來說是以兼工帶寫的方式在進行繪畫。這些作品畫家在局部和細節的處理上面,是用勾線得方式將形象先勾勒出來,再層層渲染有的是全畫幅或者局部的地方,用潑彩或潑墨的方式將整個畫面的氛圍進行渲染,形成了這樣朦朦朧朧的繪畫之風,往細裡看有更多的耐讀的細節值得我們品讀,往大裡看整個畫面的氣氛渲染的非常到位。
  • 「藝展中國」著名女畫家郭蓉華繪畫作品欣賞
    結合自成一體、書寫形式多樣化的三星堆文字,整幅畫作淡化了青銅雕塑極富誇張變形的一面,民族性凸顯出來,充盈的神思和超然的精神駕馭了其主題,古蜀先民的夢境與現實蘊含其中,他們對於生命的感悟和對自由的嚮往也融入其中。我們知道在金沙出土的祭祀用的象牙數量驚人,這些象牙的尺寸都很大,這反映了在當時的西南夷地區,象牙已被各民族奉為共同崇拜之物。
  • 「津門網」中國畫始終離不開筆墨二字,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要素
    我們之前講過很多中國傳統繪畫的表述說了那麼多,其實始終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筆與墨。筆與墨的結合形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要素,也造就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風格。一個人如果真的能夠了解中國傳統繪畫,首先看的並不是繪畫的內容,而是繪畫的筆墨韻味一個畫家如此一個觀眾也應該如此繪畫的題材可以千變萬化,繪畫的內容可以是寫生,可以是臨摹,也可以是意象化的個人情緒表達,這些在一幅作品中有的時候會集中展現,有的時候也會單獨做文章,但是始終離不開筆墨二字。
  • 寫生時應當每一筆都與生活緊密相連,都是生活本質美的提煉!
    山水畫的傳統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觀察提煉而成,不是靠某一個人,而是積累多少前人的智慧和創作實踐得出的豐富技法。所以通過臨摹古人的作品,我們可以省去很多力氣,少走彎路,這個借鑑的有無,差異極大,所以必須學習傳統。
  • 「藝術中國」——遊依珊繪畫作品鑑賞
    從2007年塗繪出發的「飛行」系列,是生成於一個結合於現實生存的原生性探索,將自身想像結合於一種原生性強烈的藝術技巧上,當中的美學是以塗繪作用中的身體作為介質,將日常生活的文本帶入一種藝術或是文學性的想像中。因此我們可以說此階段的作品主要是由身體出發的感受性。
  • 「津門網」繪畫形式多種多樣這些細節的處理有時可以讓人耳目一新
    繪畫可以選用不同的繪畫題材,也可以創作出不同的繪畫格式,比如說很多畫家會在細長條的卡紙上進行作畫,形成個人的繪畫專屬符號,有的人則會選用扇面進行繪畫創作,當畫家創作完成後擺在一起,形成一系列的繪畫作品,這些繪畫作品成為系列之後,往往會給人以新的感受,看上去既整體又統一,而且最關鍵的是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 「百度百家」畫家徐生華作品——生動傳神、意境深遠
    他的畫來自大自然,來自現實生活,是真情實感。他重詩情畫意,他的畫是他人生的感悟。他畫大海之夜的漁歌、畫大海開闊的沙灘、畫大海的潮漲潮落、畫海風吹過的松林,他的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弦外之音、畫外之意、是畫的詩性。徐生華不去鑽奇營巧,他的畫有傳統功底而不被傳統所囿,他的畫吸收了不少西洋繪畫而不機械,而是敢於探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 「藝術中國」——初墨焱繪畫作品鑑賞
    1968年9月5日生人,生長在書畫世家,自幼酷愛上繪畫,在家父和兄長的影響和指點再加上她的天賦,童年的墨焱的繪畫就獲得大家讚許!少年時代的墨焱為了追尋藝術遠走他鄉拜師學藝。中年青年時期為了豐富自己繪畫水平和感受山水的靈感,不辭辛苦到處寫生學習,以大自然為師,刻苦學習,一直不滿足於現狀,不斷求新和臨摹老藝術家的作品,現在的作品得到了很多老藝術家的讚嘆!
  • 「庭院深深深幾許」——淺析宋代繪畫中庭院造景的意境表現
    宋代繪畫《秋庭嬰戲圖》是蘇漢臣的作品,描繪的是秋天兩個小孩子在院子裡做遊戲的場景,其身後的假山和植物的刻畫非常細膩,人物與景物比例相協調,景物的表現更加突出。 宋代畫家能夠如此細膩的刻畫景物,與他們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是分不開的。
  • 義大利印象派畫家弗朗切斯科·迪·馬裡諾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 陸抑非:從「獺祭而成」到「信手拈來」
    水獺捕魚,依次陳列而食,如祭祀祖先,稱「獺祭魚」(載《禮記》)。李商隱排列古書,慎重推敲成文,後人即以集素材而成的作品,謂之「獺祭」。我現在要說的是我個人學畫的經驗。在學習工筆花鳥畫階段,從臨摹到寫生,收集了許多素材,包括雙勾粉本、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寫生資料等等。
  • 這位大畫家,將人還原成無器官的身體
    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被認為是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現代畫家,他與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培根同名,他也確實與這位哲學家有血緣關係,中間相隔300多年。第一次看培根的繪畫,觀者腦海裡很容易產生一些詞,如黑暗、怪異、恐怖,甚至血腥、神經質、瘋癲等等。
  • 畫家林德坤作品欣賞:國畫的深遠意境和冠絕天下韻
    是以不變應萬變而守成,還是以不斷思變而獲得新生?這是多數畫家不明白的事情,甚至是渾渾噩噩的片面看待,最終沒了「詩氣豪而逸,文博大而雄」的文人藝術氣息,其作品更是難有外在之高雅,內在之境韻。 而西畫我們也應該觀摩吸納,接受別人好的一面,避免「狂妄自大的閉門造車」,導致老祖宗的東西雖得以保留,卻難以帶來新的突破和創新,這也是不可取的。唯有吸古今大家之精華,與時俱進,將傳統的中畫技藝作為核心,再融入西畫的章法,方能創新出符合當下現代人審美情趣的新作。
  • 自然美、藝術美與繪畫審美意識特徵——對話畫家姚康鈴
    問:這裡是說畫家先是認識自然美,然後創造自然美嗎?答:是的。繪畫藝術審美意識的特徵之二是創造藝術美。畫家審美活動的繼續是把美的自然形態轉變成美的藝術形態,其目的是創造藝術形象。畫家在與自然美產生情感交流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中紛呈的自然美加以概括的提煉,通過自己生動的藝術形象,帶有濃烈感情色彩,揭示出自然形態的美學特徵和本質,創造出既有現實生活的生動性、豐富性,又有畫家對自然美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高度統一的藝術美。問:這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辯證關係?
  • 自幼家境貧窮的奧爾加,用粉筆頭創作繪畫作品,今成為著名畫家
    之所以採用粉筆來創作繪畫作品,與她悲慘的身世不無關係,因為從小家貧的原因,在她的家裡面,沒有人支持她學習繪畫創作。 不甘心接受現實的她,用自己的力量,向家人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出色的繪畫家。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他的立體主義則是受塞尚繪畫視覺真實以及畫面結構的影響,使畫成為一種建築,使對象成為某種比現實還要真實之物。他的立體主義作品色彩和諧,線條典雅流暢。題材多為靜物畫和風景畫,同時也是一位雕塑家、插圖家和舞臺設計家。《埃斯塔克的住宅》他野獸主義時期的風景畫不多,代表作有油畫《埃斯塔克碼頭》(1906年)。
  • 「藝展中國」李磊繪畫作品欣賞
    >2020「中國夢·勞動美」第七屆全國職工美術作品展名·家·點·評 文/白羽平畫家李磊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本質和個性,一點一滴地雕琢著她的藝術世界。這是作品中最難得的,會引領觀眾走入畫面,感受內心。她注重寫生,從自然中充盈汲取創作的感知。我見過她畫的安徽古民居,那黑瓦白牆被她畫得古樸深厚,讓人陶醉。這一系列作品竟然是她在黃山腳下古民居住了半年之久,每天扛著畫布風吹日曬一連數日反覆尋找內心的感受,厚重的肌理竟然與古樸的氣息不謀而合,我被李磊這種盡精微、致廣大,能沉得住寂寞不辭辛勞的專研精神感動,這一批作品最早被許多藏家收藏和給以藝術的肯定。
  • 「津門網」畫要做到胸有成竹落筆成形,這樣的作品往往意境更深遠
    今天我們再來分享一些大寫意花鳥畫作品,這些作品乾淨利索,想必畫家在每一次落筆之前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定位,這一筆下去主要是服務於哪一個造型,主要是讓畫面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畫家心目中已經胸有成竹,落筆成形,這些作品出自於劉既明先生之手,他是重慶梁平人。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從藝術「意」的角度去審視這種「誇張與變形」的傳神寫照,顯現出他獨特的審美趣味,有別於現實而高於現實,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虛實動靜造意境,優美宏壯寫感情。他由唐代文人繪畫的鼻祖王維始,董源、巨然、李成、範寬、李公麟、米芾至元四家黃王倪吳再及明代的文沈,長於「士氣」,以雍穆神秀、溫潤和雅為特質的藝術風尚,他的文人畫確立了在中國繪畫體系中的正統地位。
  • 藝術人物:畫家周銘作品賞析
    放眼望去——在「走出來」的路徑上探索者眾,無數畫家前赴後繼、期盼新生。周銘的繪畫作品證明,他一直在「走出來」的路上虔誠地修行。周銘的作品具有平淡古雅的審美意趣,他的畫作較好的傳承了中國畫藝術特有的清空,超然,蘊藉與典雅,在其作品中體現出東方式的天人合一的藝術精神和儒釋道禪文化意韻。在提煉筆墨的同時,周銘不為時風左右,並能著力提高學養,拓展視野,融匯中西。因此說,他是一位極有潛力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