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仍然影響著德國的兒童教育?看看德國人對一本育兒手冊的反思

2020-12-11 南方周末

1934年,德國女醫生哈赫根據自己的育嬰經驗寫了一本育兒手冊《德國母親和她的第一個孩子》,提出從嬰兒起就訓練孩子的紀律性、整潔性、秩序性和情感抑制力。由於她的主張受到納粹的推崇,該書成為納粹婦女聯盟開設的媽媽培訓班的教科書,數百萬年輕的德國女性接受了哈赫育嬰法的培訓。很多心理諮詢工作者認為哈赫的育嬰手冊至今仍然在影響著德國人。

無論是在紙媒的鼎盛時代,還是在當今的新媒體時代,育兒手冊可以算是人類的一種閱讀剛需了。日本松田道雄的《育兒百科》,美國的《斯波克育兒經》《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在中國都是百萬冊級別的常銷書,有多個版本同時銷售。

德國曾經也有這麼一本育兒手冊,名字叫《德國母親和她的第一個孩子》。該書初版於納粹時期的1934年,戰後更名為《母親和她的第一個孩子》再版。到上世紀80年代,該書共賣出120萬冊,影響了幾代德國人。

哈赫影響了德國幾代人的育兒手冊的五種版本。 (資料圖/圖)

不過,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德國人開始反思這本育兒手冊的教育理念。本文要介紹的這本《阿道夫·希特勒,德國母親和她的第一個孩子》就是這一反思進程中的一本重要著作。它使我們看到,德國人對納粹的反思不僅僅限於「歷史」,而是深入到了方方面面,到了連育兒手冊都不放過的程度。

納粹推崇的育兒方法

這本「反思書」的作者是西格裡德·張伯倫(Sigrid Chamberlain),並非知名作家或記者。從一些零星的採訪記錄來看,她生於1941年,是一名社會教育工作者,曾在孤兒院、無家可歸人員收留所和託兒所工作。

作者在接受訪談時提到,寫這本書緣於她自身的困惑: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她發現,當小孩傷心難過的時候,自己沒有能力去安慰孩子。這件事困擾了她很久,她覺得原因應該和自己的童年有關,於是到心理諮詢師那裡尋求幫助。

張伯倫的《阿道夫·希特勒,德國母親和她的第一個孩子》 (資料圖/圖)

張伯倫的父母是忠實的納粹分子,父親在戰爭中死亡,母親則十分嚴厲。在她的教育下,小孩子不許哭,害怕時也不能表現出來,否則就會招來一頓打。張伯倫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一種典型的納粹主義教育,其始作俑者是一位名叫約翰娜·哈赫(Johanna Haarer)的肺科女醫生。

哈赫1900年出生在奧匈帝國德語區一個名叫博登巴赫的地方(位於今天的捷克境內),有五個孩子。1934年,在前兩個孩子、也是一對雙胞胎出生之後,哈赫將自己的育嬰經驗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德國母親和她的第一個孩子》。該書很快成為納粹德國時期的育兒暢銷書,首發1萬冊在幾周內售罄,然後多次重印。到1945年納粹倒臺,該書共賣出約70萬冊。在《德國母親和她的第一個孩子》取得成功後,她又在1936年出版了續作《

相關焦點

  • 德國人怎麼評價希特勒的?
    那麼德國人又是怎樣評價他的呢?在德國人眼裡,希特勒又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呢?畢竟他還曾經是德國人的領袖,曾經也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德國在一戰中是戰敗國,這大家都是知道的,戰敗國要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但是德國在這次戰爭後,開始迅速崛起,在這個崛起的過程中,希特勒可以說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 現在德國人對希特勒的評價如何?
    如果希特勒選擇做一個改革家,而不是一個戰爭狂人,說不定他會是一個可以和拿破崙齊名的人。德國納粹一黨自德國投降之後,納粹勢力完全被清洗,許多忠實的納粹黨信徒被處決或者投入監獄。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七十多年,經歷過二戰德國的人不死的話已經差不多就快百歲了,納粹的教育以及思想宣傳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民主思想。德國年輕一代的所接受教科書,都把希特勒描述成一個獨裁者,侵略者,種族主義者,而對他在執政之初的一些經濟措施都輕描淡寫,有意無意的淡化希特勒的積極舉措,更多是把他描繪成一個把德意志民族帶向毀滅的惡魔。
  • 德國人對希特勒是憎恨還是愛戴?其真相撲朔迷離!
    這樣處境德國人肯定是恨給他們帶來這一切的希特勒。希特勒上臺執政僅僅5年,就解決了600萬人的失業問題,使德國經濟增長了102%,國民收入翻了一番。這簡直是個奇蹟。德國迅速強大起來。德國人是歐洲十分勤勞和智慧的民族之一,通過民主的渠道選舉出一個殺人狂魔,被認為是全體的德國人的恥辱。德國人拼命抹去希特勒對整個德國民族的印記,比如柏林的希特勒地堡、慕尼黑的啤酒館等等。
  • 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頭子,可是德國人真的記恨他嗎?
    而希特勒當時在參與競選的時候向德國的民眾保證他上臺之後會改變如此一個現狀,所以希特勒也就得到了德國民眾的支持。二戰前德國民眾的生活德國民眾的生活不會因為難民,也不會因為外國經濟的低迷讓普通的民眾承擔這一切。
  • 希特勒時代,納粹黨是如何通過教育「馴化」德國人民的?
    黨國政治要求黨化教育,黨化教育是極權政治的支柱。希特勒的教育部長魯斯特(BernhardRust)宣稱,取得政權絕不是納粹的唯一任務,取得政權只不過是一個更重要的事業的開始,那就是從此啟動一個用教育改變人民的過程,「這個過程將使得人民的全部生活(total life)都按照納粹的哲學得以重新塑造」。
  • 畢競悅:德國如何反思納粹
    實際上,德國對納粹的反思經過了複雜的過程,這裡有文化、民族、制度、國際關係等的交互作用,反映出一個國家走向自強和文明的歷程。可以說,以希特勒為代表的納粹主義給世界帶來了災難,對這種納粹主義的反思成為戰後的重大主題。對於德國戰後的走向,盟軍起了很大作用,在反思納粹方面也是如此。二戰後,美國人立即在自己的佔領區啟動了再教育和去納粹化計劃,目的是在德國的公共生活中廢除納粹黨,粉碎其根基,播下民主和自由的種子。為此,佔領德國的美國軍隊組織了一群心理學家和其他領域專家對德國人進行研究。
  • 德國人為什麼曾把希特勒當成大救星?
    但在上世紀30—40年代,在德國人身上表現出的除了狂熱還是狂熱,整個德意志民族都捲入了納粹的戰爭,導致了德國和人類文明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德國人為什麼會那麼瘋狂地擁戴納粹黨,把希特勒這個大魔頭當成了大救星,任由其將整個國家帶向毀滅之路?他們的理性到哪裡去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 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
    再說到戰後的賠款,1993年之前,德國就已經支付戰爭賠款高達905億馬克,而這一賠款至今還在繼續,按照計劃到2030年全部賠償完畢,賠款總額將達到1200億馬克,想像一下德國除賠款之外,還要在廢墟之中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園,這樣的困難德國人都堅強的挺了過來。
  • 德國人痛恨希特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後人要為前人犯的錯贖罪
    各種賠償不盡其數,而且種類繁多,包括給以色列的部分猶太人的養老錢,德國自1952年已經為猶太人共計賠償了267億歐元。希特勒給德國老百姓帶來深重災難,孫子,重孫子還在為老祖宗犯的罪還債。但是她沒有傷害到別國,然而希特勒,給世界人民和本國人民都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三、戰後德國滿目瘡痍,絕大部分壯年男性死於戰爭或為戰俘。
  • 二戰戰敗後,希特勒自殺了,那德國人恨希特勒嗎?
    二戰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估計沒幾個人能說得清。當時的德國不僅領土被四分五裂,同時在德國的大街上到處都是燒殺搶掠的盟軍士兵。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遠比二戰前的德國還要慘。那麼既然如此,當希特勒選擇在聯軍到來前自殺後,德國人有沒有恨希特勒呢?
  • 二戰期間,德國的百姓是如何看待希特勒獨裁的?
    希特勒並不是為一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但是卻是為了這個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等到希特勒掌權的那時候,德國人會像崇拜神一樣崇拜他。在整個二戰裡面,德國並沒有意識到當局正在施行惡政,但是!他們被機子獨有的冷漠和事不關己的態度給坑慘了。記得是1939年的夏天,希特勒曾經頒布了一項政策,要結束那些「沒有存在價值」的人的生命。
  • 希特勒為啥要發動二戰:看看當時德國人的生活會讓你懷疑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英法奉行綏靖政策,企圖利用納粹德國打擊新生的蘇聯,結果使得希特勒有機會肆無忌憚的實驗他的閃擊戰。 三個月就拿下了波蘭、挪威、丹麥、比利時跟荷蘭,一個多月就徵服了陸軍歐洲第一的法國,震驚世界。
  • 今天的德國人是怎麼看待希特勒的?
    德國官方對於希特勒的評價一直都是負面的,但是德國民眾對於希特勒則心情複雜2016年1月希特勒的的自傳《我的奮鬥》在德國被重新允許出版,這將是該書在而二戰後首次印刷出版。不過雖然官方一直沒有發行《我的奮鬥》,並且在公眾場合下,也沒有任何媒體提及此書的內容,但是該書在網上還是比較容易被查到,所以德國民間很容易接觸到這麼書。而相比於官方的牴觸情緒,民間對於希特勒還是比較認可的。據德國民調顯示大多數德國人認為如果希特勒沒有發動二戰,那麼他將是個偉大的改革家和政治家。
  • 希特勒生於奧地利,為何能夠成為德國領導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希特勒,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曾經領導德國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難以想像的沉重災難。當年的希特勒,在德國影響力特別大,可謂是一呼百應。可是誰又能想到,當時德國人十分崇拜的希特勒,居然不是德國人。這件事聽起來很滑稽,但事實的確如此,希特勒其實是奧地利人。
  • 二戰前,希特勒德國的對外政策
    很明顯,至少在這個計劃的初始階段,希特勒需要德國保守民族主義分子的廣泛支持。實際上,1930年後,在布呂寧政府的領導下,外交政策已不再是施特雷澤曼時期較為謹慎的和解風格了。新的、更偏向對抗的外交風格發展起來,從多邊協定向雙邊政治和經濟協定轉變,主要以擴大德國在歐洲西南部和東部的影響為目標。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這種趨勢還在延續,但速度更快了,希特勒也更加野心勃勃。
  • 德國人承包一半諾貝爾獎,看看德國幼兒園都教了什麼?理念太高級
    現在大多數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在相互攀比式的進行著超前教育,特別是孩子仍然是在上幼兒園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是以玩樂為主,家長卻背馳而行,給孩子過早灌輸知識和背誦。德國人憑啥承包一半諾貝爾獎?
  • 秘聞| 製造納粹嬰兒,希特勒的瘋狂,揭秘「生命之源」計劃
    這項「優化」德國人種的計劃由黨衛軍頭子希姆萊全權負責,按照希特勒的要求,這項計劃起名為「生命之源」,其目標是為了培育最為純粹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就是所謂的非猶太民族的白種人。為了印證德國人是最優秀人種的後裔,希姆萊甚至編造出一個亞特蘭蒂斯的神話,來支持純種德國人血統之高貴的謊言。亞特蘭蒂斯是傳說中一塊沉沒的大陸,那裡曾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 二戰猶太人和德國人長相差不多,希特勒如何分辨?德軍:從這3點
    二戰猶太人和德國人長相差不多,希特勒如何分辨?德軍:從這3點眾所周知,二戰是一段非常殘酷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無數人因為戰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大家都知道,二戰中希特勒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究其原因是因為希特勒小時候受到了猶太人的壓迫。他嫉妒猶太人有錢,嫉妒他們聰明。於是,等到希特勒控制了德國之後,就開始大規模地對猶太人進行屠殺。首先,希特勒將德國所發生的經濟危機全部甩鍋給了猶太人,然後便開始找理由加緊迫害猶太人了。他不僅將猶太人的財產全部沒收,還將猶太人關在集中營裡,不斷的折磨他們,最後讓猶太人在凌辱中死去。
  • 興登堡讓希特勒懼怕?興登堡對德國說是偉人,對世界來說是名人!
    興登堡讓希特勒懼怕?興登堡對德國說是偉人,對世界來說是名人!因為興登堡在德國人心中一直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僅次於俾斯麥的存在,希特勒不想尊敬也得尊敬。但在興登堡擔任總統沒多久,德國國內的階級矛盾變的更加尖銳化,因此德國共產黨的影響在德國國內迅速擴大,這時候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會已經無法完全控制整個德國了。
  • 蔣介石何曾策動德國軍隊推翻希特勒?
    最有趣的是,齊焌的德國朋友也會像中國人一樣在信裡跟他稱兄道弟。換言之,德國人的回函都是齊焌的筆調。我們並不懷疑這些材料的真實性,但這些材料並不能說明蔣介石策動德國軍隊推翻希特勒。楊先生如多讀一些西文數據,包括德軍將領的日記以及戰後紐倫堡審判(Nuremberg Tribunal)的證詞,大概不會輕易作「蔣介石策動德軍推翻希特勒」的驚人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