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為什麼不能坐頭等艙?」 除了沒錢,我們有更好回答

2020-12-25 春秋一丿

馬上要放寒假了,又到了媽媽們帶娃出門旅遊的高峰,想起了前些天看的知乎一個熱門問題:假如孩子(5 歲左右)乘飛機時問「爸爸媽媽我們為何不坐頭等艙」,你會如何回答?

看到了這個問題,本來以為這只是大家討論,結果沒想到真的有媽媽在後臺問了我。

這個問題,暖暖也真的問過我,在她3歲的時候,上飛機經過頭等艙走到經濟艙的途中,她問我:「媽媽,我們為什麼不能坐這裡?這裡很寬大很方便啊。」

當時我靈光閃現,迅速地回答她:「因為媽媽這次沒有訂到。下次如果有機會能訂到,咱們就可以坐。」她並沒有太在意我的回答,也可能是相信了我的理由,不再追問。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其實只是簡單的好奇而已,或許我們還可以編很多讓人相信的藉口。而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有了自己的辨識能力,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給他答案呢?

養孩子畢竟和養寵物不同,孩子終會長大進入社會,那些被我們成年人善意隱瞞、偽裝、加工過的事實,都會實打實地出現在他們的認知裡。所以藉由這個契機,我想我還是理一理思緒,想想該如何回答暖暖。

平時我們出門的時候,其實一般是乘坐經濟艙居多的,價格合適、時間合適、出行方便,雖然沒有商務艙和頭等艙那麼享受,但是在我看來,能夠達到出行的目的,安全快捷就可以了。

我曾經也帶暖暖和暖姥姥坐過商務艙(不是頭等艙),當商務艙的特價打折價格比較合適,能夠控制在經濟艙售價的2倍以內的情況下,商務艙的條件確實很好,可以平躺睡覺、空姐服務周到,餐食精緻,整段旅途都過的舒適愜意沒有太多的旅途勞頓。

所以如果暖暖再問我這個問題,我想我會誠實地回答:「是的,我們不坐頭等艙,就是因為這次沒有準備足夠的買機票的錢。」

我不會再找什麼藉口,暖暖已經大了,並不需要想方設法地去糊弄她,我會告訴她這次出行的預算有多少,我們選擇在哪些地方投入的更多,哪些地方需要放棄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討論頭等艙,更是在討論出行舒適度和花費的平衡,討論一件事如果放在和金錢權衡的天平上,你內心的砝碼究竟哪邊更重。

所以除了頭等艙,我們再來聊聊「出門打車還是坐公交」,這個更常見的問題。

暖暖小時候並不太清楚錢的概念,但是她知道舒適與不舒適的區別,限號不方便開車的時候,帶她出門我會問她:「咱們今天是打車還是坐公交?」她一開始都會說打車。

但我跟她說,「咱們如果天氣不好、要節省時間可以打車;但如果時間富裕,不需要打車的時候,咱還是坐公交。節能出行,也有利於保護環境。」一開始她當然不大高興,但慢慢地,當她發現不影響出行計劃,也接受了這樣的選擇。

好的東西確實能讓人愉悅:

機場貴賓廳會讓人在春運大潮中等待的時間不是那麼難熬,星巴克的咖啡確實是比衝出來的速溶咖啡更加香醇,商場裡有牌子的衣服是比淘寶聚划算銷量靠前的衣服更有質感。

網友「腰線」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第一次帶小孩坐國際長途飛機,因為怕十幾個小時的旅途太長,孩子撐不住鬧人鬧己,猶豫再三,忍著肉痛升了兩個頭等艙座位。

後面一個座位,也是帶小孩的。他們家很聰明,買了一個頭等座位,三個孩子分時間段輪流來睡,經濟艙裡等待的孩子,也因為怕被取消七頭等艙的資格,而安安分分。

頭等艙裡不止一個小孩,卻一直很安靜,小孩子被這種靜謐的氣氛影響,連說話交談,都學會了互相耳語。平時坐兩個小時的國內航班,我家娃會從起飛後就不停叨叨,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不時小短腿還踢到前座的椅背,「什麼時候才能到啊?我好無聊。」

在頭等艙裡,她乖乖的吃飯睡覺看電影吃點心,十幾個小時,竟然沒有抱怨一句,等到我拍醒她該下飛機了,她還戀戀不捨:現在就要走嗎?等下還有冰淇凌吃嗎?

所以你看,孩子也知道什麼是享受人生,但這一切都需要我們付出金錢來換。

生活的需求有那麼多,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又是那麼有限,有時候必須學會取捨。

比如北京飛巴黎,經濟艙幾千塊足矣,頭等艙需要幾萬多。如果帶暖暖出門,我會告訴暖暖,不選擇購買頭等艙,那幾萬差價我們可以住更舒適的酒店,去更多景點,買更多精緻的禮物,感受更多美好的事物,留下更多珍貴的回憶。

頭等艙的機票,雖然很昂貴,但是咬咬牙也不是不能負擔,但我希望我們更有財商一點,把錢花得更有意義,更物有所值。

這件事進一步讓我們意識到,孩子的世界也存在他們自己的「攀比」,當孩子注意到這些的時候,說明他已經開始觀察這個世界,這種時候,家長的回答就很關鍵了。

物質的攀比是沒有盡頭的,今天他是周圍小朋友們中物質條件最好的,以後他可能被別的小朋友比下去。一時的優越感,並沒有帶給他實質的內在成長。而當以後他被別的小朋友比下去後,是否還會像現在這樣快樂呢?

其實孩子的世界有三大難題,一我比同齡人窮,二我比同齡人學習差,三我比同齡人長得醜。既然我們說到物質攀比,不妨順便聊聊成績和顏值攀比。

之前9歲男孩吳耀傑一首《我只是個孩子啊》唱哭了很多大人,歌詞裡這樣寫道:

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十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聽到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語。你們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變成回憶。晚上睡覺常常夢見,做錯的那道題。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籤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為什麼要和別人比?」因為唯結果論嗎?因為有錢、成績好、長得好看就一定過得開心、幸福嗎?

有錢只是暫時的,我們見過太多的「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成績好也只是暫時的,一旦停止學習、停止自我成長,過往的高光時刻也只是回憶裡的片段;

長得好看也只是暫時的,且不說年老色衰這一自然規律,漂亮確實暫時能讓人走得更順更快,加速個人奮鬥進程。但漂亮無法幫你思考,更無法幫你判斷拐點。漂亮只提供加速度,而判斷方向,需要見識和智慧。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幫孩子找到人生的「錨點」,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如果真的有什麼值得去攀比的話,也只有「過去的自己」。

所以我想對孩子們說,當你將關注點聚焦在自我成長之上,而不是聚焦於跟其他小朋友的比較後,你會發現曾經那些遙不可及的東西在慢慢像你靠近。

在那之前,我希望你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像頭等艙和經濟艙,最終會到達一樣的地方。比起坐頭等艙,看世界這件事更重要。

而當你看過世界之後,不會再被物質生活所困擾,那個時候你擁有了內心真正的富足,會明白比起攀比,思考、做事、成為更好的自己,比攀比帶來的一時快樂更長久。

來源: 暖暖媽愛分享

相關焦點

  • 「媽媽,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一生
    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呢?」九歲兒子撲閃著大眼睛一臉的困惑。你家同學的爸爸媽媽呢?」兒子想了想回答:「媽媽在身邊,他爸爸常年在外做生意賺錢呢。」,我們有幾套?」「媽媽,我們啥時候能買新車?」有一天,女兒終於忍無可忍:「媽媽,你能不能別這樣?」
  • 「媽媽,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一生
    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呢?」九歲兒子撲閃著大眼睛一臉的困惑。我愣住了,這個問題還是頭一次聽到。只見兒子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把手機往我眼前一推,沮喪地對我說:「你看,我同桌他們就是坐的頭等艙,好大呀!」原來,就在今天,兒子同學在微信班級群傳了幾張「飛機頭等艙」的旅遊照。兒子瞬間就心理失衡了。
  • 「媽媽,為什麼我們要租房子」,三種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不同格局
    想了想這個問題,小雅開口說道:「因為爸爸媽媽在努力賺錢買大房子,以後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女兒聽到了她這番回答,顯得非常的激動。繞著房子跑了好幾圈,高興的大叫:「好耶,我以後一定要住在別墅裡!我也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加油!」
  • 消費密碼:頭等艙裡的身份焦慮,坐頭等艙的都是有錢人嗎?
    一次公事遠行,甘地拖著行李,拿著頭等艙火車票上車,結果被一名白人工作者趕下火車。理由很荒謬,因為甘地是有色人種,有色人種當時是不能坐頭等艙的。甘地覺得受到莫大的侮辱,自己西裝革履、彬彬有禮,只是膚色不同而已,憑什麼不能坐頭等艙。最後拗不過強勢的工作人員,甘地被趕下火車。19世紀末,南非是英國的殖民地,受制於英國的印度也慘遭種族歧視。甘地也毫無例外的被列入了歧視名單。
  • 終於知道為什麼有的人沒錢也要坐頭等艙了,網友:實在太方便!
    對於很多乘坐飛機的人來說,一般都是乘坐經濟艙的,很少會花費高昂的價錢去乘坐頭等艙,而這個花費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但是小編知道,有一部分人即便沒有什麼錢,也要去坐頭等艙,這是為何?不少乘坐過頭等艙的網友說:實在是太方便了,乘坐頭等艙不同於我們乘坐經濟艙,一般來說要是你購買了頭等艙的票,那你將會享受到機場的接車服務,也不需要你自己打車,或者是沒有留意好時間而誤機,航空公司可以說是幫你都考慮好了。
  • 這是所有媽媽要思考的,西瓜視頻告訴你
    首先我們看看兩位母親在面臨同一個問題時不同的回答。女兒:媽媽,我們為什麼不坐頭等艙啊?媽媽:因為我們窮,沒錢。再看另一位媽媽。女兒:媽媽,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呢?媽媽:因為坐頭等艙的機票是普通艙的四倍,也就是說坐一次頭等艙的錢可以坐四次經濟艙,一樣的錢我們可以去韓國玩四次,區別就是頭等艙可以舒服一些吃的好一點,再送一些洗漱用品。
  • 坐頭等艙的人都很有錢嗎?答案也許跟你想像的不同
    坐頭等艙的用戶看上去都是商界精英人士,他們走路的時候都看上去昂首挺胸,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一個羨慕,不少人甚至產生了做頭等艙的都是有錢人的這樣一個誤解,那麼事實是否如此?根據最近這幾年的一個數據調查,首先我們發現坐飛機的主力人群集中在30歲到40歲之間,這一部分乘客數據佔比達到了1/4。
  • 頭等艙價格高這麼多,為什麼有人願意坐?因為有空姐「特殊服務」
    頭等艙價格高這麼多,為什麼有人願意做?因為有空姐「特殊服務」。不過,飛機與高鐵還是有很多區別的,除了價格更高,高效之外,高鐵基本都是統一價格,而飛機因為不同區域,有著不同價格的劃分,通常坐在頭等艙的位置,會比經濟艙的位置價格高上幾倍,然而卻還是有人願意購買頭等艙的位置。這是為什麼呢?
  • 媽媽,為什麼咱家沒錢?寶媽不同回答,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和格局
    吃飯的時候,媽媽看到小明嘴角下沉,便知肯定是碰到不開心的事情了,正想著開口,小明卻一臉沮喪地向媽媽問道:媽媽,為什麼咱家沒錢。媽媽也陷入和沉默,他向小明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剛邊說「這是我的玩具,我說不準你碰,你就不能碰,想玩自己買去」小明陷入了沉默。這時小剛還繼續說:看看你這麼長時間沒有拿來個玩具,你家裡是不是沒錢,是不是買不起啊。說完小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笑了起來。
  • 坐十一萬的頭等艙能享受到什麼待遇?空姐「笑」著回答
    大家應該都知道飛機有分頭等艙和經濟艙,大多數人做飛機都是選擇經濟艙,而一些商業人士如果沒有自己的私人飛機的話,都是選擇頭等艙。而像小編這種只有做過經濟艙的人,就很想知道頭等艙和經濟艙會不會差很多呢?有網友問坐十一萬的頭等艙能享受到什麼待遇?空姐「笑」著回答。
  • 飛機頭等艙有何特別之處,為什麼有錢人都喜歡坐?聽聽空姐怎麼說
    飛機頭等艙有何特別之處,為什麼有錢人都喜歡坐?聽聽空姐怎麼說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網的不斷完善,各種交通方式湧入人們的生活,給大眾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而我們平時在坐大巴、火車、高鐵的時候,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差別之分,無非是有座和沒座。
  • 「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寶馬車?」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他一點也不生氣,反倒主動和孩子玩起了「找車位」的遊戲,問孩子: 「我們以後就停麵包車後邊,誰也看不到它(小電驢)」。 後來,父子倆養成了一個小默契。每天一到路口,就去看一看麵包車旁邊有沒有空位,在那裡「神不知鬼不覺」下車。 為什麼這麼做呢?
  • 空姐說第一次坐頭等艙的女客 都有這個特點
    空姐說第一次坐頭等艙的女客,都有這個特點  -01-  一位空姐讀者Ada給我講了個故事,徵得她的同意,我隱藏身份信息分享給大家:  在她服務的航班頭等艙來了位女客,落座後的要求不是飲料和熱毛巾,而是請Ada拍照,務必把自己拍到最美。那天頭等艙客人很少,所以,Ada竭盡全力滿足這個要求。
  • 開飛機、當空乘、坐頭等艙……「星星的孩子」也能「飛翔」
    原標題:開飛機、當空乘、坐頭等艙……「星星的孩子」也能「飛翔」  「來,你試試看,前面是藍天,這是操縱杆,握一下試試,我們試著把飛機開到藍天上好嗎?」南航資深飛行員李東耐心地引導孩子坐上空客A320的飛行模擬器,幫助他們體驗飛行的樂趣。「飛機」終於飛上了「藍天」,孩子和家長也似乎獲得了莫大的鼓勵。  「孤獨症也稱自閉症,孤獨症的孩子跟人沒有眼神交流,你叫他,他可能連看都不看,對物品的認知也是機械性的記憶。」
  • 「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問他怎麼了,結果孩子問說:「媽媽,我們家有幾套房?」 她滿臉疑問地回答小昊:「當然就這一套啊。為什麼問這個呢?」小孩露出失望的眼神,說:「萌萌說她們家有五套房。而且她們家還有個好大的花園。媽媽,我們家是不是窮人?」
  • 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當孩子問「我們家有幾套房」「我們家有多少錢」時,你是怎麼樣回答的呢?你會在孩子面前哭窮嗎?還是會覺得虧欠孩子而加倍寵溺?相信很多父母都無法妥善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那我們不妨學習一下下面這位家長,看她是怎麼回答的。
  • 注意了,你坐頭等艙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哪怕乘坐飛機已經成了相當普遍的出行方式(其實並沒有,去年我國民航業的旅客運輸量也只有 6 億人次),頭等艙依然可望不可及,坐一次頭等艙也是不少人的夢想,但如果你有這個願望,恐怕要抓緊時間了。有錢人明明越來越多——《福布斯》雜誌預計全球億萬富翁的數量在過去 20 年至少翻了一倍,新興的中產階段人群也呈爆炸性增長,為什麼象徵著身份和地位的頭等艙生意反而不好做了?
  • 頭等艙比經濟艙哪裡好?為什麼富人都喜歡坐?空姐道出其中貓膩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旅遊,到外面去看看,有些人對國內的風景不滿意,他們會選擇出國,世界這麼大,有太多的國家等著我們一個個去看,出國旅遊最基本的就是坐飛機。在我國,有許多航空公司,自然,一二線城市有好幾個機場,眾所周知,飛機分為頭等艙和經濟艙,有什麼區別?
  • 第1次坐頭等艙,如何優雅地裝逼?
    01.十一出去玩,搭灰機,又讓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坐頭等艙的經歷。那是我18歲的時候,也就是去年(對不起,我騙了你們,我一直自稱18歲,其實,我已經19歲了……)。其實,之前很多人勸我去試試頭等艙,我是拒絕的。但是我還是去坐了。是緣分,是天意,是命中注定……好吧,其實因為是攀比。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這時家長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這個答案其實就是在敷衍孩子,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會讓他們更討厭學習。對兒童提出的「為什麼要讀書」的疑問,在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父母的回答,也考驗著家長的水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熟悉的央視主持人董卿,也曾給出過自己的回答,在我看來,董卿的回答是我聽到過的最好的回答。「媽媽,為什麼要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