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這個名字,對於一般人而言並非耳熟能詳,但在他門下受業的弟子,名謂則是振聾發聵:華羅庚、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
正是這一個個俯仰天地的大師,成就了清華的黃金一代,也為這所大學奠定了名揚國際的聲譽與堅實的學術根基。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位大師中的大師。
葉企孫出生於19世紀末的上海,15歲考進清華學堂,20歲公費留學美國。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求學深造。在清華大學歷史上,葉企孫不僅是清華的首任物理系主任,還是清華大學理學院的首任院長。
1926年,葉企孫與清華學校物理系全體教職工合影
他以一己之力,開創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為中國培育出了第一批物理學精英:
抗戰前畢業的學生中,葉企孫帶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等各類科學家數十人之多;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生中,包括楊振寧、李政道在內有近十名科學家;解放後清華物理系又走出了不少科學家。
前後二十餘年的執教生涯中,葉企孫帶出了半數以上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兩位諾貝爾獎得主。
「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為何葉企孫會如此厲害呢?看了下面的事情,或許你會有所了解。
葉企孫出身名門,是個地地道道的海歸,可並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也不太注重學歷聲望的因素,只要是人才,一旦被他看好,想盡辦法也要讓對方深造成才。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由於家庭困難中途輟學,一生只有小學文憑。通過自學取得一定成績後,時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的葉企孫不顧身邊人的反對,將華羅庚聘為教授,隨後又送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後來,華羅庚在回憶起恩師的時候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華羅庚(左二)
19歲那年,李政道被葉企孫破格選派到美國留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那時候的李政道面孔太過稚嫩,看上去像個大孩子,葉企孫這一舉動也遭到了不少阻力。
早些年留美畢業後,葉企孫原本可以選擇留在國外,在優越的條件下鑽研物理學,甚至為自己贏得諾貝爾獎,可是為了國家的富強他選擇了回國,他要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物理學人才。
1928年的時候,正在創建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葉企孫邀請吳有訓加入該系,為了表示對吳有訓的尊重,葉企孫把他的薪酬水平定在了全系最高,甚至超過了他自己這個系主任。
葉企孫(右一)、吳有訓(右三)
正是由於葉企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敢於破格提拔,短短幾年時間,清華物理系就成了名師雲集、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基地。
中國有句古話:「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作為中國科技事業興旺發達的「種樹人」,葉企孫先生雖然沒有子女,可是他為中國培養了千萬英才,國家有如此良師,何愁不出人才?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