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經典,強調人一生的使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的這一生,就是對這四句話的完美的詮釋,特別是對家庭教育非常重視。我們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有很多缺陷,父母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父教缺失的的情況,日漸嚴重。
在新浪網有一項調查,有67%的被調查者認為,現在的孩子缺乏父親的教育,可見父教缺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很多人說工作太忙,壓力太大,沒時間教育孩子。但是如果要說忙,你有曾國藩忙嗎?曾國藩戎馬一生,他要處理了多少大事,他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但是你看他的家書寫的是多麼的用心,效果是多麼的好,所以父親的言傳身教,更多的不在於時間和距離,而在於用心。曾國藩一生一共寫了1500多封家書,也就著名的《曾國藩家書》。
有人說,家長對孩子的陪伴是最重要的,但是陪伴不光包括物理上的陪伴,也包括精神上的陪伴。
曾國藩的家書,親切隨意,娓娓道來。沒有中國式家長那種刻板空洞的氣質。他在家書當中對家人的關心,從讀書到家務,再到飲食穿著,無所不包,非常的細心。
曾國藩在家書當中經常講:
曾國藩不願意子孫當大官,只希望他們成為君子。今天的說法,就是希望他們成為一個紳士。曾紀澤小時候讀書特別聰明。在那個時代,像曾紀澤這樣的官宦子弟,他的人生道路似乎只有一條,那就是讀書考試將來,做官光宗耀祖。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曾國藩他不這樣想,也許是自己當初考秀才時候考的太痛苦,所以曾國藩一輩子對科舉都抱著非常反感的態度。他認為,科舉很害人。要走通這條路偶然性很大,不是說你只靠努力或者你只有天才,就肯定能走通這條路。很多人浪費了十幾年也不見得成功,比如晚清名將左宗棠,他也是天才。他比曾國藩聰明多了,但是一直沒能考中進士。在過去如果科舉不成的話,大部分人就會高不成,低不就,肩不能提,手不能拎,這輩子就成了一個廢人。即使科舉成功,你走入仕途,你當了官又怎麼樣呢?曾國藩自己就是官場中人,他對當時官場太了解了。大多數讀書人在官場上沉浮多年,雖然是到了功名利祿,但是,丟失了初心和人品。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一生快不快樂,不在於他做多大的官,賺多少錢,而在於找沒有找到心靈的歸宿。
曾國藩認為是明理。因為只有明白了道理,人生才快樂,所以他多次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我獨不願子為大官。所以曾紀澤16歲那年,曾國藩決定不讓孩子學八股文。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總想讓曾紀澤學八股,後來曾國藩專門寫了封信給曾紀澤,囑咐他說千萬別聽你爺爺的,別學八股。雖說曾國藩是個孝子,但是在這一點上,他頂住了父親的壓力。
曾國藩說,願做讀書明理之君子。什麼是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意思是,君子不管是窮還是富都能找到內心的快樂和寧靜,這些快樂和寧靜跟財富、地位、權利無關。
當曾繼澤24歲時,曾國藩給他寫信說,既然你不願意當官,那麼你這輩子,不妨學習王羲之、陶淵明那樣,就在家裡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終老田園一輩子也挺好。像曾國藩這樣不功利的家長,不僅當時非常少見,就是今天也很少。
我們今天的家長,都要求孩子,掙大錢、當大官、住大房子、開好車。但是曾國藩的標準不一樣,他希望孩子能夠,不憑藉外在的東西,就能夠找到內心的快樂和寧靜。
曾國藩家教中,還有一個特別高明的地方。他辯證地看待,出身富貴之家,對一個人來講,往往並不是好事。曾國藩認為富貴之家,容易嬌慣孩子,孩子自幼沒有吃過苦,容易養成一身毛病,很難長成材。那曾國藩在日記當中,曾經記下這樣一段話,他說給子孫後代存錢不是好事,給他們留下古書和字畫也不是好事,這是因為身在官場,曾國藩見到太多不成器的大家子弟,這些富貴人家的孩子,雖然長輩對他也有要求,但是從小就一大堆奴僕在那伺候著,要星星不給月亮,花錢大手大腳,成天琢磨著什麼好玩,什麼刺激,最後都成了紈絝子弟。所以曾國藩在給他弟弟們的信當中說,我這輩子絕不給孩子們留下遺產。為什麼呢?如果後代要是爭氣的話就不用給他們錢,他們自己能夠創業,能夠掙錢。如果是不爭氣,我多給他們留一分錢,他們就會多造一份孽。
曾國藩說,人是由環境決定的。人,必有所激,有所逼,才有所得。你只有壓力才有動力,沒有壓力,人就會受制於它,好逸惡勞的本性,肯定會遊手好閒,小則害自己一生,大則要壞自己的家族,所以你不留錢財給子孫,子孫才能夠感覺我要是不努力,將來就沒有立足之地,所以不得不自己去創業,去奮鬥。
世界首富扎克伯格,在生女兒的當天,他做出一個決定,捐出自己99%的財產,效仿當年的比爾蓋茨。他們願意做慈善,可能他們也考慮到家裡太有錢,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都不好。
曾國藩明確告訴他的孩子們,我將來不會給你們留什麼錢。曾國藩不光是不留遺產,平時還讓孩子們多做家務,不要使奴喚婢。他說,我家的這些後輩子弟,從小沒有受過苦,習慣於使奴喚俾,驕傲之氣就自然增長起來了,這是非常擔憂的事。
同治元年,他又給他的二兒子曾紀鴻寫信,他說作為一個富二代官二代,你的一舉一動,如果能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你將來才能夠成大器。如果,一天到晚都是一股富貴派頭,那你這輩子就完了。他要求孩子們在家裡,不要擺少爺架子,不要高聲喝止僕人,不要坐轎,要多走路。他要求孩子們,掃地、擦桌子,甚至除草施肥,這類事也得做。除此之外,曾國藩對幾個弟弟的教育,也花了很多的心血。那麼在曾國藩家書當中,他寫給弟弟們的信是最多的,他多次表示要和弟弟們一起努力,一起成長。一方面,做到家庭和諧。另一方面,希望曾家再多出幾個人才。
曾國藩作為曾家長子,他對弟弟的關心可謂是無微不至。在成長上關心他們、在學業上教導他們、在生活上幫助他們、在仕途上提攜他們、在做官方法上點撥他們,終其一生,毫不懈怠。平時曾國藩通過寫信的方式來對弟弟們教導。從交友、讀書、習字等方面現身說法,介紹自己的經驗,希望弟弟們能夠像他一樣學有所成,出人頭地。曾經為了指導曾國荃寫出一流的奏摺,曾國藩還專門編寫了一本書,選擇歷代有代表性的奏章,詳加披點,供曾國荃學習借鑑。
都說曾國藩成功,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在處理家庭內部關係方面,處理的很成功。
那麼曾國藩身上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智慧呢?請看下集
我是寒山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