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學校x雲朵:活出教育者的內在創造力

2022-01-07 安豬的思考筆記

大家好,我是安豬,慢學校的創始人。我是一個終身學習者,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

在接下來的這個五一,我將和雲朵學校的創始人燕子老師一道,在大理舉行一場為期三天四夜的《活出教育者的內在創造力》深度工作坊。

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坊?先從我自己的經歷開始說起。

2004年,我發起了「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動,鼓勵旅行者在鄉村旅行的時候將圖書和文具帶給鄉村學校,並通過互動開闊鄉村學生的視野。因為簡單易行,多背一公斤迅速得到了廣大城市白領的支持,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公益活動。

隨後,我和團隊推出了一公斤盒子系列產品,把多元化的學習內容通過創新的遊戲化方式帶給鄉村學校。由於其模式的創新性,一公斤盒子作為中國唯一的項目入圍了2016年世界教育創新峰會的創新項目獎決賽。

2017年初,母親的去世讓我對自己有很多的反省,當時有個特別重要的覺察:以前我做公益,大多是為「別人」而做,對社會有價值。但由於缺乏對人和自己內心的關照,導致自己遇到了許多個人障礙和團隊的不穩定。所以我當時決定,首先為「自己」而做,把目標設定為「創造一個我們願意終身棲身其中的學習空間」,後來,經過了許多次的嘗試,才有了現在的慢學校,一個致力於以社群對話的形式來支持學習者終身成長的社群

這是一個特別有趣也是特別挑戰的過程。當我為「自己」而做時,我就成了自己的「用戶」,於是,作為「用戶」的我就看到了作為「設計者」或者「教育者」的我的許多知行不一的地方,例如,我認為自己信仰更自由的教育理念,但實際做出來的卻是有點機械化的教育產品,同時反映到團隊中,我也不能避免讓自己成為權威。如果你只是做一個教育產品為他人服務,你可以忽略一些真相,或把它歸咎於用戶或同事的不成熟。但當你自己就是用戶時,你就無法欺騙自己了。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作為一個教育者,我自身依舊帶著許多「反教育」的信念的。

在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教學勇氣》中,作者帕克・帕爾默提到,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

毫無疑問,這也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對自己的期望。

遺憾的是,當下的教育創新,大多關注在技術層面,比如有哪些好的教育方法或創業工具等等,結果是,我們學得越多,越迷茫、越不自信、也越沒有創造力。我們仿佛成了新方法新工具新概念的奴隸,我們努力把PBL、SEL、青色組織這樣的概念貼到自己身上,只會機械地套用,並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教育。結果,反而越發無法做出真實的、能為人帶來改變的教育。

這樣的學習,是不完整的。

《教學勇氣》有個故事特別觸動我,作者帕克・帕爾默曾遇到一位導師:

「他似乎打破了優秀教學的每一條』規則』,他講課是那樣富有激情,講很多內容,以至於不給學生留一點提問和評論的時間……他的課基本上是獨角戲,而他的學生只有扮演聽眾的份兒。」

「這聽起來像教學噩夢」,但這位導師強烈地吸引了帕克・帕爾默,最終他意識到了原因,「他慷慨地把他的精神生活向我敞開」,通過看到他「充分表達思想的天分」,帕克・帕爾默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天分,導師讓他發現了自己「處於休眠狀態的自我認同」。

所謂的自身認同和完整,並不是要成為那個標準的、完美的標本,而是要找到自己內在動力和優勢,活出獨特的自己。

當我們找到自己後,再和有效的教育方法相結合,我們的教育才是鮮活的,我們才能成為一個有感染力的教育者。

於是,我和燕子老師一討論,便有了這次的《活出教育者的內在創造力》工作坊。

燕子老師是我的好朋友.她是雲朵學校的創始人,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教育創新者。

燕子老師從事課程研發和教育培訓十多年,做過很多中短期培訓和工作坊。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參加培訓或工作坊的老師們在學習期間往往熱情澎湃腦洞大開,但一回到自己的工作環境,就不了了之了。

曾經有一次,燕子給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教師們做了兩次為期半天的「用整體思維進行項目式學習」的工作坊,參與者近百人,熱情高漲,燕子殷切地跟大家說:請一定要回去實踐哦!但她心裡很清楚,難!

為什麼從知到行如此之難?燕子細細察考,發現一個主要原因是:

教育者往往忽視了對教育本質和自我的持續追問。我自己從熱鬧光鮮的媒體和公關行業轉到教育領域十多年,其間經歷無數挑戰和波折,也因此非常清楚,若不是對「我是誰」,「我要去哪裡」,「我要做什麼樣的教育者」,「我要從事什麼樣的教育」……這些看起來很形而上的問題有比較清晰的答案,是斷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我和燕子老師的教育觀相近,性情相投。並且,我們曾在大理合作過工作坊,雙方都留下了美好的體驗。因此,我相信我們這次的再次合作,會為參與者帶來更豐富和深刻的學習體驗。

在為期三天四夜的工作坊中,我們將聚焦到每個人的內在,探索一種由內而外的創造之路,成為一個身心合一的教育創造者。

工作坊將分為三個大議題:覺察、學習、創造。參與者將探索自己的內在需要與力量,通過全面梳理教育觀和學習創造方法論,最終創造出一個自己的教育作品。







大理・雲朵學校



3800元/人,包含工作坊期間的食宿、保險、導師、場地等費用;不含往返大理雲朵的交通費,以及工作坊期間的私人消費。

4月15日前報名可享受早鳥價:3400元/人。

慢學校學員報名,可享受八折優惠,即3000元/人



感興趣的夥伴,請掃描下方二維碼,聯繫小慢報名。

報名截止日期:4月25日晚上12點。


1. 如果你決定全程參與本次活動,請最晚在5月1日白天到達大理。2. 報名之後如果無法參與活動,可聯繫客服退費,退費安排如下:(2)開營前 5-9 天提出退款,退全款的 60%。(3)開營前 1-4 天提出退款,退全款的 30%。

慢學校

慢學校是一個幫助每個人實現終身成長的學習社群。通過一個基於個人長期目標、並且有充分社群支持的個人成長孵化器,為學習者提供真正的意義感(終身成長框架)、進步感(作品導向)和支持感(社群支持)。

大理雲朵

雲朵倡導並實踐整體教育,基於自主創設的雲朵整體教學法,進行生活、自然、藝術、人文、科學等多學科融合的主題和項目課程,結合豐富的活動設置,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21世紀核心學習能力。5年間,雲朵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包括幼兒園、遊學和研學營地、教育培訓的教育綜合體,為近千個家庭和孩子提供了從全日制的學前教育到面向3-18歲學習者的遊學和研學營,以及面向教育者和家長的線下和線上教育培訓。

不一楽乎田野學校創建於2015年,是為6-18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提供基於自然和鄉村的社會化學習教育機構。幫助學習者在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生活情境中,通過探究和解決真實問題獲得健康而持續的成長。日前,田野學校正在雲南麗江玉龍縣阿納果創辦鄉村裡的學習中心,帶領城鄉學習者踐行與山谷共生的可持續生活。如果你對慢學校感興趣,歡迎掃描下面二維碼,聯繫客服小源諮詢:

相關焦點

  • 人生漫長,你可以更優雅地探索 | 慢學校招新
    回首自己的人生重大轉折,麗景計劃將自己對於教師成長的經驗和思考,設計成一個系列的互動工作坊,激發更多的教育者探索自己的內在熱情,成為一名更有覺知和身心如一的教育者。麗景的線上工作坊這就是大家在慢學校中正在創造的事物。它們未必很偉大,但卻很真實。
  • 慢學校:學習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
    我們不再為考試或者升職而學習,相反,我們要麼被內在的興趣所引導,要麼被世界的神奇所震動。這讓我們有無窮無盡的動力去探索知識的邊界,讓學習產生的電火花點亮我們的大腦,如同點亮一整個星空。在最美好的學習中,我們是被支持的。
  • 【未來教育家】陳鵬宇:教育者要先活出自己
    王佔偉 中國教師報有兩件事情比教育孩子本身重要百倍:一是讓更多父母自我成長,從而影響、教育孩子;二是為教師的精神成長提供最大力的支持,讓更多教師能夠活出自身的生命狀態,展現最強的生命動力,洋溢出「為人師表」的正能量。
  • 慢學校:一個終身學習體系
    在人生尺度下,我希望為這個世界創造出不一樣的學習產品,同時能夠充分滿足我對世界的好奇心,那麼,我會以此為目標去建構自己的人生學習地圖,對於地圖中的每個主題,我都要實現深入的理解,並達到一些個人化的解釋或創造:
  • 2019年,在慢學校創造你的第一本書 | 慢學校招生
    於是,有了慢學校。慢學校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一個知識的鍛造車間。在這裡,終身學習者聚合在一起,把自己的知識拋出來,在慢學校這個熔爐裡碰撞、融合,最終錘鍊成知識的晶體,並整合進屬於學習者自己的個性化的知識體系中。這個過程,猶如寺廟的辯經。
  • 你必須加入慢學校的六個理由 | 慢學校招新
    例如,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生活更有規律、改善身邊家人或同事的關係、創作出一件作品、發現自己未來的方向等。這些,才是我們學習背後的需要。當我們更好地完成了某項工作,往往也會給自己帶來改變,包括身體、思維、自我認知、社會關係、社會身份等等方面的改變。
  • 擁抱內在小孩,活出自在人生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很少有人能稍作停歇,靜下心來,給自己一點和自己內在小孩獨處的時間。在忙忙碌碌中,在與人相處中,總是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摩擦。在摩擦中,人們能很明確的感受到那來自於自己內在的委屈、壓抑、憤怒等,但似乎是一種習慣,又或許實在太難受急於逃避,很少有人能讓自己停留片刻,去看看這些情緒的背後是什麼。其實,每一種負面情緒背後,都是你的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
  • JOES x 睡眠方程式雲朵分區深睡枕首發,黑科技賦能輕睡眠!
    睡眠方程式為JOES集團旗下科技睡眠品牌。JOES x睡眠方程式與JOES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睡眠科研中心聯合研發,從人體工學、睡眠環境、材料學三方面研究各類人群的睡眠狀態及環境特徵,針對輕度睡眠障礙人群因人而異、量身定製出輕鬆舒適的睡眠產品,重新定義科學睡眠行業。
  • 激發內在動機,促成深度學習 ——《內在動機》學習筆記整理
    學生們學完材料後,通過問卷調查來評估他們的內在動機,結果發現,正如預期的那樣,為了測試而學習的學生,內在動機更弱。然後,又進一步探討了主要問題,即已經發生的實際學習。對兩組學生進行了測試,儘管其中一組並沒有料到他們會參加測試。結果顯示,為了積極地運用材料而學習的學生,比為了參加測試而學習的學生更能從概念上理解材料。
  • 為什麼創造力需要勇氣
    當我們在學校和工作中收到內在和外在的支持信息時,我們更有可能勇於分享原始想法。一項研究表明,高中生是否敢於創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氛圍(例如,學生目睹成年人之間的積極關係,尊重多樣性,在學校表達自己的聲音)。另一項研究顯示了在工作中的類似效果:專業成年人在組織支持和獎勵創造力並且員工能夠在工作中表達顧慮和意見時更有創造力。
  • 論這個時代的中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
    試問這種受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人放在今天的社會還能活的下來嗎?我們不得不承認,擁有單一知識或者技能然後修煉到盡頭的生存模式和奮鬥模版放在今天的社會,是已經過時的,起碼是要在不久的將來被淘汰的。那麼既然這樣子去學,這樣子去接受教育存活不下來,為什麼身為教育者還要這樣子去教?為什麼還要求受教育者這樣子去學?
  •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家長需要做什麼?
    在任何時代,創造力都是人類文明前進的強大助力,可想而知人類創造力的重要性。 對於當前中國的家長來說,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也比較注重他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但是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培養這方面的能力。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爭取呢?
  • 孩子缺乏創造力,在於這步做錯,掌握這4點,幫孩子成就創造力
    當孩子自發地去想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付諸於行動的時候,這便是孩子寶貴的創造力表現。創造力應該是一種能力。孩子不僅有新的想法,還要有把這個想法推動下去的過程,這樣才算是真正發展了自己的創造力。02 持續性輸入知識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基礎要培養孩子創造力,必須要滿足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但這又使得不少父母陷入到另一種擔心:孩子吸收大量的知識會不會禁錮了想像力?會不會抑制了他們的創造力?
  • 楊柳君|組織行為學:團隊創造力三要素模型
    非常擅於理性思考和決策的人往往缺乏創造力。理性思考和理性做決策的思維模式和技巧能力當然很重要,但組織想要取得好的成果,創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接下來分享創造力三要素模型,他們分別是:專業度、創造性思維技巧以及任務內在的激勵程度。1. 專業度是所有創造性工作的基礎。專業度是一切創造性工作的底座。沒有專業度何談創造性?
  • 刀郎愛徒,雲朵歸來
    《愛是你我》的原唱刀郎,雲朵,王翰儀。刀郎那首自多年前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已是萬人空巷的盛景,而《愛是你我》,著實地火了歌手雲朵,讓無數人知道了這個名字。2005年,雲朵師從刀郎,並且接受系統的音樂學習,第二年,便推出與刀郎、王翰儀合唱的作品《愛是你我》。作為歌手雲朵首支參與的作品,《愛是你我》,並非大眾意義上的情歌,而是一首公益歌曲。
  • 女人如何提升自己的內在?這三點可以學學,活出自己最美的樣子!
    現在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太高了,長得好看的做什麼事情都會很順利,但是光長得好看還是沒有用,還得提升內在,女人要學會這幾點。現在這個社會本身就對女性要求高,所以我們也不要被安排,還是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方式,想要的人生。女人如何提升自己的內在?這三點可以學學,活出自己最美的樣子!
  • 教育者須知:孩子需要知識,更需要思維!
    創造力就是一種思維能力,它並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的創意,而是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幫助人適應環境的能力。但相對來說,並不是比較聰明的人,就一定有較高的創造力。事實上,歷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書也不一定讀得呱呱叫,但因為他們點子多、心思巧,遇到問題決不放棄,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 教育者需要怎樣的教育
    教育者成長的幾個關鍵問題要打造出高度發展人的教育,我們會面臨幾個關鍵問題:人的高度發展,最重要的評估標準是什麼(理想的發展方向)到底怎樣的教育,才能高度的發展人(理想的教育形態)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打造出高度發展人的教育(理想的教育者素質)我們如何才能建構起上述的能力(理想的教育者成長策略)作為教育者
  • 天天談論創造力,你知道創造力怎麼來嗎?
    「關於創造力,你怎麼看」 比起學習能力,現在的家長似乎更強調創造力。只要隨手一搜,就能看到很多關於培訓小孩子創造力的新聞報導。有創造力嗎?有創造力嗎?既然大家都面臨同一個問題,不如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創造力!創造(create)是從拉丁文衍生而來的詞彙,意味著生長、生產和引發生長。他是創意過程和創造力的「根本」。我們目之所及皆源於創造,人為的創造,天地的創造,因此一個事物只有被創造出來,才會存在。
  • 中小學教師作為教師教育者: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儘管有些高校會給中小學教師教育者頒發各種聘書或頭銜試圖將其納入教師教育者群體中,但是由於這些聘書或頭銜缺少行政權威和學術認可,中小學教師在參與指導師範生的過程中仍然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現,缺少指導師範生的工作信念和內在動力。再次,危機表現在中小學教師缺乏參與師範生培養的內在動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