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傳奇:不想當畫家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是好搖滾歌手

2020-12-25 藝綻

ALL I CAN DO IS BE ME,

WHOEVER THAT IS.

——BOB DYLAN

「Life isn't about finding yourself or finding anything,

life is about creating yourself. "

(生活不是發現你自己,而是要創造你自己)

——Bob Dylan

是世界最具影響力和開創性的藝術家之一

至今創作了600餘首歌曲

38套錄音室專輯

250餘件畫作

不計其數的演出場次

藝術成就燦若群星

曾獲得過奧斯卡獎、金球獎、普立茲獎

數次葛萊美獎以及終生成就獎

他還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音樂人

被譽為

「在偉大的美國傳統歌曲中注入新的詩意表達」

創作的

《blowin' in the wind》

是美國民謠史上最重要的歌曲之一

在經典電影《阿甘正傳》中也曾出現過

《滾石雜誌》評選出的

「歷史上最偉大的500首歌曲」中排名第一

的也是他的作品

《Like a rolling stone》

是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

從青春期時就一直迷戀的音樂偶像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親自向他頒發

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

並評價他:

「在美國音樂史上,

沒有人比他更偉大了。」

影響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

年輕時

他被當做60年代的時代代言人

如今79歲

他依然被認為是不折不扣的怪咖

在接近80歲的年紀

他還在出新歌

並且做了38場歐洲巡演

被稱為偉大的「抗議歌手」「民謠國王」

「搖滾巨星」「後現代的遊吟詩人」……

但他卻一直

拒絕被定義和貼標籤

他就是他

正如他1962年發表的

第一張處女作專輯

《Bob Dylan》

就以自己名字命名

就是

鮑勃·迪倫

「 All I can do is be me, whoever that is. 」

——Bob Dylan

鮑勃·迪倫(Bob Dylan)

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

(Robert Allen Zimmerman)

1941年5月24日出生於

美國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城一個猶太家庭

少年時期他便顯示出音樂天賦

10歲時便自學了吉它、鋼琴、口琴等樂器

高中時他就加入了一個小型搖滾樂隊

並組織過一場小型的演出

在明尼蘇達大學上學時期

他開始使用藝名鮑勃·迪倫

在學校附近演出

1961年

他從明尼蘇達大學輟學

開始專心致力於歌唱工作

1961年

籤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1962年

推出處女作專輯《鮑勃·迪倫》

他創作的不朽名曲

《Blowing in the Wind》

迅速風靡全美,掀起反戰熱潮

促使六十年代美國青年大覺醒

他也一躍而成為超級巨星

*下拉查看歌詞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風中飄》

作曲 : Bob Dylan

作詞 :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稱為真正的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遠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中飄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中飄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佇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衝刷入海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獲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要迴轉過多少次頭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裝什麼都沒看見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中飄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中飄揚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望見天空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有多少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聽見身後人的哭泣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要犧牲多少條生命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經死去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中飄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中飄

1963年4月12號

他在紐約市政廳舉辦

第一次個人演唱會

1965年

發行專輯

《重訪61號公路》

身價躍升到了流行音樂的頂點

正式確立了搖滾巨星的地位

1971年

出版超現實主義小說

《塔蘭圖拉》

1973年

參演山姆·佩金帕的影片

《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

1977年

與妻子薩拉離婚

同年投入到「滾雷」樂隊巡迴演出中

並據此推出了一部

長達4小時的影片《雷納多和克拉拉》

影片中還插入了一段

由他表演的半自傳性音樂會

2004年10月

出版名為《Chronicles, Vol. 1》的自傳

書中主要記述了他的童年生活

在紐約奮鬥的經過

中年陷入創作低潮的心情等

該書榮登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書籍排行榜

長達19周

中文簡體版譯名為《編年史》

(也譯為《像一塊滾石》

2005年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了

鮑勃·迪倫自傳記錄片

《No Direction Home》

2006年

他發行了第四十八張專輯

《Modern Times》

隨即登上美國排行榜第一名

2007年

他作為視覺藝術家

在德國的開姆尼茨博物館

首次正式展出他的視覺藝術作品

2011年4月

他分別在臺北、北京、上海、香港獻唱

這是70歲的鮑勃·迪倫

首次在中國登臺演出

2011年4月6日晚,鮑勃·迪倫首度登陸中國內地,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開唱。

2012年

歐巴馬總統向他頒發

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

2013年

他成為

首位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榮譽成員

的搖滾音樂家

2015年2月6日

他在格萊美慈善晚宴上正式被授予

2015年格萊美音樂關懷年度人物獎項

2016年

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音樂人

2020年3月27日

他發表了長達17分鐘的新歌

《Murder Most Foul》

被稱為史詩級的散文詩作品

在全球疫情爆發的檔口

引發了對當下社會的思考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昔日我曾如此蒼老

如今才是風華正茂

——Bob Dylan

自2019年10月起

「光/譜| 鮑勃·迪倫的藝術大展」

在上海藝倉美術館持續展出7個月

引發「鮑勃·迪倫熱潮」

這是傳奇文化巨人鮑勃·迪倫的

首個視覺藝術作品回顧展全球巡展

的國內首次亮相

也是迄今為止

鮑勃迪倫的視覺藝術創作

在全球範圍內最詳盡、最具深度的展現

2020年6月25日至9月20日

「光/譜 | 鮑勃·迪倫的藝術大展"

將落地北京今日美術館

這場史詩級的回顧展

聚焦了作為影響世界的

偉大音樂人、詩人、畫家、雕塑家的

鮑勃·迪倫

五十年來以多種方式創作的

大量視覺藝術作品

包括手稿、素描、水彩、油畫、丙烯

鮮為人知的工業金屬雕塑

以及珍貴影像資料

其中不乏全球各地私人藏家

慷慨出借的珍藏

早期紙本作品、填繪留白系列、

紐奧良系列、鐵藝、

書寫世界、平凡之路

六大系列,140餘件作品

展現這位文化巨人的多元身份

也見證他的成長曆程與創作脈絡

伴隨著現場還原其發跡的咖啡館

等諸多沉浸式元素

人們可以在獨特的互動體驗

感受傳奇巨星裡程碑式的藝術人生

並重溫1960年代美國文化的經典記憶

▲ 布倫戴奇巷漢堡屋,104.6 × 122.4 cm

鮑勃·迪倫,布面丙烯,2017

▲ 答案在風中飄揚,29.8 × 21 cm

鮑勃·迪倫,歌詞:鋼筆,紙本,2018

▲ 紐約城中的曼哈頓大橋,89.2 × 121.3 cm

鮑勃·迪倫,紙本水彩,2015-2016

▲ 三扇屏風(孤星),200 × 285 × 6.4 cm

鮑勃·迪倫,鐵製品和古董,2017

▲ 紀念碑穀日落三聯畫,274.4 × 124.3 cm

鮑勃·迪倫,布面丙烯,2019

「Mondo Scripto 書寫世界」 系列

BLOWIN' IN THE WIND, 2018

「Mondo Scripto 書寫世界」 系列

FOREVER YOUNG, 2018

鮑勃·迪倫的天才與偉大

令他成為這個時代的一束光芒

無數人的精神指南

無論何時

相信他的歌曲、繪畫、藝術

都能帶給我們力量和激情

讓我們在生活中更有勇氣

敢於追問及反思

永遠年輕

永遠ON THE ROAD

相關焦點

  •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較高檔次的獎項,然而,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專業作家,卻破天荒地獲得了該獎項。他們或作曲家,或一國之主……我們一起看下吧。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經典歌曲匯總
    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前不久剛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史以來第一次頒給音樂人。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鮑勃迪倫經典歌曲。  2、《Blowin』 in the Wind》  《Blowin』 in the Wind》是讓Bob Dylan聲名鵲起的第一首經典作品,它不僅宣告了一個更成熟的BobDylan的誕生,也讓他在當時那個抗議歌曲歌手群落中,因為更為鮮明和大氣的風格而脫穎而出。
  • 美國民謠歌手獲諾貝爾文學獎 憑歌詞折桂引爭議?
    時間證明了這位網友的判斷——北京時間昨晚7時,這位75歲的美國著名民謠、搖滾音樂人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   鮑勃·迪倫是誰? 唱片總銷量已超過了1億   文學獎沒有頒給一位作家而給了一位音樂人,這一結果可以說讓文學界和大眾都大跌眼鏡。
  •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你知道嗎?
    10月10日瑞典當地時間下午一點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即會正式揭曉,而今年公布的也會是「雙黃蛋」,意思就是說今年將會產生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家是不是已經非常期待了呢?諾貝爾文學獎是1901年創設的,已經頒發了好多年,那麼大家知道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嗎?
  • 那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孩子們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本版選取多部由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為讀者一一介紹。這些大家寫的童書,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沉澱為難以逾越的經典,為無數讀者的成長插上了翅膀。這些故事,無論古老還是新鮮,無論憂傷還是歡樂,無論平實還是瑰麗,都散發出令讀者怦然心動的力量。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童書」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話題。這個話題既富有瑰麗的想像,也不乏現實的思索。
  • 看完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我想起了這10個「奇葩」得主
    盤點歷史上10位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獨特」的奇葩得主。有些得主的名字,會讓你驚嘆他竟然獲過文學獎;有些得主的寫作和獲獎經歷,似乎是一出幽默的反諷劇;還有些得主,他們獲獎後十分「狂妄」…… 剛剛,矚目已久的諾貝爾文學獎誕下「雙黃蛋」,2018年的獲獎者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2019年的獲獎作家是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彼得 · 漢德克。
  • 鮑勃·迪倫憑歌詞折桂諾貝爾文學獎引爭議
    時間證明了這位網友的判斷——北京時間昨晚7時,這位75歲的美國著名民謠、搖滾音樂人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  鮑勃·迪倫是誰? 唱片總銷量已超過了1億  文學獎沒有頒給一位作家而給了一位音樂人,這一結果可以說讓文學界和大眾都大跌眼鏡。
  • 怎樣應對來自瑞典的中獎電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第一時刻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布,都不啻為整個文藝界與新聞領域內的盛事。各大博彩公司發布自己的賠率榜,似乎標杆著對當年得主的預測,而在坊間也不斷流傳著各種文藝批評家的獨到解說,紛紛攘攘,好不熱鬧。但對於每個得主來說,突然而至的榮譽倒成了某種「意外驚嚇」。聚光燈「不合時宜」卻又不由分說地打在他們身上,以致總會記錄下一個最原生態的時刻。
  • 今晚,一起來讀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77歲女詩人格麗克的詩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117位得主獲得了113次諾貝爾文學獎,其中女性得主加上今年的共有16位。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元人民幣)。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編者按】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白俄羅斯女記者、紀實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摘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雖然諾獎稱她為作家,但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給記者。人民網通過梳理發現,創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多世紀以來至少16次頒給有記者經歷的作家。梳理如下:
  • 專訪:中國山水畫是人類藝術瑰寶——訪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
    新華社塞拉耶佛6月30日電專訪:中國山水畫是人類藝術瑰寶——訪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新華社記者張修智「我有一個圖書室,專門放中國山水畫冊。這些書對我很重要,我經常翻看。」67歲的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精神矍鑠,談話時目光隨時照顧到在場每個人。「中國山水畫藝術是人類藝術瑰寶,曾經影響過中東地區繪畫。」日前做客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的帕慕克在歐洲大酒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曾就讀於伊斯坦堡大學建築系的帕慕克,酷愛繪畫,對東方古典藝術尤為傾心。
  • 「英國巴爾扎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至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出生於印度孟買,6歲回到英國接受教育,印度風情成為他永恆的創作主題,讓他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
  • 來讀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繼2019年得主彼得·漢德克後,這是世紀文景連續第二年命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露易斯·格麗克此前並未出現在媒體和博彩公司的熱門預測人選之中。在今年英國博彩公司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上,殘雪再次入榜前十。此外,熱門人選中依然包括了長年陪跑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今年9月獲得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卡夫卡獎的米蘭·昆德拉也被視作熱門人選。但瑞典學院意料之中地跳過了這些一貫的熱門人選。獲獎的露易斯·格麗克是繼去年頒發的2018年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之後的又一位女性得主,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的又一位北美詩人。
  • 答案不再風中飄蕩 民謠詩人鮑勃·迪倫摘諾貝爾文學獎
    CFP圖    南都訊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爆出冷門!美國民謠、搖滾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摘得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以「歐洲中心主義」聞名的諾貝爾文學獎上一次花落美國,還是23年前頒給黑人女作家託妮·莫裡森。當人人紛紛猜測諾獎何時會再度青睞美利堅時,瑞典文學院給出了讓人吃驚的答案——將獎項頒給一位民謠、搖滾歌手,確切地說,一個文學界的「圈外人」。
  • 眾說紛紜,競爭激烈的諾貝爾文學獎,在2020年究竟會花落誰家?
    坊間傳聞,包括閻連科、殘雪、村上春樹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在內的一批國內外知名作家可能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或者獲獎!那究竟誰才能在半個月左右後,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得主呢?每年諾獎臨近開獎之際,西方一些博彩公司都會公布諾獎得主賠率榜單。
  • 最好讀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
    好女孩還是遠離這種言之無物的快銷品。畢竟,大家都是小仙女,誰也不想一開滿嘴都是餿了好幾年的雞湯味。想要有內涵有深度,是要讀讀嚴肅文學的,尤其金字塔尖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常閱讀的小夥伴也不要被「諾貝爾」三個字嚇到,我從汗牛充棟的諾獎作品裡挑出來幾本最好讀的作品,推薦給大家:第1本《萬物靜默如謎—辛波斯卡詩選》/陳黎、張芬齡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辛波斯卡,這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女詩人,因為幾米的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在國內翻紅。
  • 高密,為何讓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魂牽夢縈」?
    山東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法國文學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將上演一場文學大家對話。這是本月兩位文學大家的第二次相聚。兩人的緣分,還要從高密談起。莫言讓文學世界中的高密東北鄉大放異彩,不僅吸引了萬千讀者,更深深吸引了同樣具有「故鄉情懷」的法國文學家勒·克萊齊奧。
  •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瑞典文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石黑一雄自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以來,共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我們常常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他們的作品對於孩子來說遙不可及,其實他們其中有不少人都給孩子們寫過書。
  •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音樂家鮑勃·迪倫,憑什麼?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日下午1時,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榮獲該獎項。瑞典學院說,頒獎給迪倫是為了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內創造了新的詩意表現手法。」
  • 一生必讀:10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語錄,每一句都是人生!
    ——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 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