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遇到事情都不願意或者不敢跟父母傾訴了呢?

2020-10-03 紫蘭育兒經

很多人都會說:家就是自己的避風港。家是溫暖的,安全可靠的。

大多數父母都會這樣跟自己的孩子說:不用怕,就算天塌下來,我們都幫你扛著。孩子有什麼事要跟爸爸媽媽說呀。

然而孩子有什麼事情都不願意跟自己的父母說。

有天我家大寶放學後,發現他的褲子膝蓋部分破了一個大洞,於是,他爸爸便問他怎麼弄的?好好的褲子怎麼會破一個大洞呢?語氣中帶著責怪。孩子開始有點怕怕了,很小聲回答說是在上體育課時不小心弄破了。

隨後,孩子爸就是一頓責罵:你看看你上個體育課就把褲子弄破了,你怎麼上的體育課?又沒看到別的同學弄破衣服?就你弄破?…….. 之後,孩子有點啥事都不喜歡跟我們說了,問他也是支支吾吾的避而不答。

為什麼孩子遇到事情都不願意或者不敢跟父母傾訴了呢?

因為孩子發現跟父母說了之後得不到理解和安慰,得到的都是批評和責罵,所以再也不願意跟父母傾訴溝通了。 其實不管孩子遇到多大的事情,我們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關懷,而不是一味的責罵,讓孩子感覺到家的溫暖。

相關焦點

  • 讓孩子願意跟父母傾訴
    願意跟父母傾訴的孩子心理上會更加積極,因為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他們都願意跟父母分享,積極的情緒有利於變革現實,而消極情緒如果能夠及早的化解,不會對健康心理的建立造成影響,也有利於順利的實施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
  • 蒲蕊心理:為何孩子在外遇到困難 都不願意告知父母?
    近期,走進蒲蕊心理諮詢室的幾個家庭,父母們都問了同樣的話:「我的孩子小時候很乖的,什麼都和我說,為什麼越大越不好溝通,問什麼也不說了呢?」孩子厭學,他們不知道原因,孩子自殘,他們也都不知道原因,孩子在學校遭受欺凌,他們卻只能從別人口中得知。
  • 為什麼很多孩子犯錯或受傷後,不敢跟父母說而選擇隱瞞或隱忍?
    不小心犯錯了,瞞著家長,企盼能逃過一頓批評;不小心受傷了,不敢跟父母說,害怕父母責備;有時候忘記帶東西了,索性也不敢回家取,擔心父母說自己是丟三落四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選擇隱忍,害怕跟父母說了以後,一頓冷嘲熱諷之後,還說自己笨......
  • 為什麼孩子受傷了,卻不願意向父母求助?背後的原因值得思考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當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或者受了委屈時,孩子第一時間就會找父母傾訴。有父母在,孩子會覺得就算「天塌下來都有爸媽頂著」,有父母在,孩子就有了安全感。她的父母急忙把她送到醫院,結果發現這顆鋼釘離心臟的距離只有二十六毫米。這件事不由得讓我們為小女孩捏了一把冷汗,這小女孩是忍受了多大的痛楚,都不願意將自己受傷的事告訴父母。類似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為什麼孩子受傷了,寧願強忍著,也不願意向父母求助?背後的原因很現實。
  • 父母願意傾聽,孩子才會傾訴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上班遇到一件煩心事,下了班找到一位好朋友想傾訴一番。你話還沒說完,她就立即打斷,嚴肅地告訴你這麼想不對,然後開始說她的觀點,還給出很多建議。我想這時候你的心情恐怕更糟,並暗暗後悔告訴她這件事了!
  • 四川14歲少女墜亡背後,父母應該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傾訴
    大家好,我是橙子媽媽,不知道大家近期有沒有關注這篇新聞,四川14歲少女自殺,涉案老闆取保候審後疑似旅行,我們這裡不對其他行為進行評價,我們只就思考當孩子有情緒或者心事時,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恰當。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家長談心呢?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說話?原因和解決方法來了
    經常有家長前來諮詢,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家根本不願意和他們交流。具體是什麼樣的呢?;不問,孩子什麼事情都憋在心裡,我們又擔心對孩子不夠關心,害怕孩子出了問題。為什麼隨著孩子的長大,越來越不願意和我們說話了呢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90%家長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媽媽以為我談戀愛了,他嚴肅地告訴我不允許我單獨和我們小區裡的那個小男孩一起玩。如果再經常在一起玩就對我不客氣!小小的孩子不好好學習,談什麼戀愛?我覺得這很荒唐,我怎麼可能談戀愛呢?你說是不是我媽媽看電視劇看多了?」「嗯,有可能。可是為什麼你媽媽突然會這樣說呢?你知道原因嗎?」
  • 孩子說「別人不跟我玩」,最不願意聽到媽媽說「不玩就不玩唄」
    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與孩子「共情」呢?舉個例子:孩子放學回家告訴媽媽說自己很想跟同桌做好朋友,可是同桌對自己並不友好。不會共情的媽媽可能會說:「不玩就不玩唄,咱還不稀罕跟她玩呢!」在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很容易長成傲慢、自以為是的性格,從而更加難以融入人群。
  • 為什麼現在的父母都不願意孩子找離婚的女人?這三位老人說大實話
    說真的,大多數年輕人都不在乎對方是否離過婚,男人在乎的是女人現在是否願意踏實地跟自己過日子,而女人介意的是男人是否有能力讓自己幸福。真正在乎女人是否離過婚的反而是我們的父母。在父母的心裡自己的孩子配得上最好的,而那些二婚的女人或者是男人不管離婚的原因是什麼,終究是有瑕疵的。
  • 獨居婆婆喝粥時含淚傾訴:兒子兒媳都孝順,就是不敢跟他們住一起
    獨居大媽邀請吃飯,才知道她的心酸父母年齡大了,兒女們願意把他們接在身邊,方便照顧,也能給家裡的瑣事幫些忙。這樣做的,是大家口中的孝順孩子。只是,有些時候,老人心裡的話,卻不願對兒女說。李大媽放下粥碗,擦擦眼淚,說不是自己不去住,兒子兒媳都很孝順,自己就是不敢去住了。王峰奇怪,但隨著李大媽的傾訴,他慢慢明白了原因。買菜做飯,家務瑣事,有人陪伴,無人聊天李大媽的兒子兒媳,工作都比較忙,早出晚歸,家裡的事情,基本顧不上。
  • 教孩子學會傾訴委屈
    有些孩子在學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向父母傾訴,然後埋在心裡,時間長了,就容易變成內向的孩子了。有些孩子無論大小事情都喜歡向父母傾訴,懇求父母岀主意。為什麼有些孩子就願意與別人一起分擔憂愁,分享快樂。為什麼有些孩子寧願放在心上,也不願意向家人訴說。其實都與孩子的性格有關,孩子的性格就直接與家庭教育相關聯。
  • 父母如何跟孩子做朋友呢?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小孩平時跟父母處的都挺好的,就是一到讀書寫字上面就會鬧矛盾了。孩子本身的天性就是玩,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這個是對他的一種滿足,誰都喜歡的,每個孩子都喜歡一些遊戲一起玩。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為什麼會有牴觸。是不是在他寫錯字或者答錯題的時候你沒有給予足夠的耐心呢?甚至還會發火,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其實也就是考驗我們耐心的時候。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家長談心事,家長要注意你做對了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心到孩子越大越跟我們聊天的機會少了,即使說話也就是那幾句?感覺孩子與我們有了距離感。為什麼當孩子有情緒或者心事時不願意和家長談心呢?,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恰當。 為什麼孩子有心事時不願意向爸爸媽媽談,或者是老師談談呢?你有沒有想過孩子不願意和你談心,是你把他往外推走的呢?
  • 做孩子願意求助的父母,有多重要?
    類似的事情,很多人都有共鳴。小時候,犯了錯誤,或者做了什麼不好的事,害怕被責備,根本不敢告訴父母。,就再也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初中住校錢被偷了,每天啃方便麵撐過一周,回去告訴媽媽,她說,怎麼不偷別人的就偷你的。」「跟父母說心事,他們都沒有真正在聽,只會一直教育我的想法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很多人,不敢在父母面前表現出自己脆弱、不行的一面,覺得自己只有優秀了父母才愛自己。
  • 為什麼你的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跟你說話?
    在小時候,不管喜怒哀樂都願意和父母分享,可惜很多父母都沒有把握住這種機會,在孩子跟他們訴說時,經常會無視甚至打擊,讓孩子很受挫,導致越來越不喜歡跟父母溝通。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 為什麼現在很多青少年都不喜歡跟父母溝通交談?
    當你們責問孩子「為什麼不跟我溝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溝通」是雙向的,是需要到反饋的,孩子不願跟父母的溝通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往往是家長不能和孩子處在同一個位置。你咄咄逼人的「教育」,並沒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你只是單方面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一個失去自己思想的孩子,內心早已經死亡了。
  • 孩子長大後不願意去外婆家,為什麼呢?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抱怨,女兒不願意去外婆家了,怎麼說都不去。甚至許諾女兒,只要她去外婆家,就給她金錢獎勵。可這小財迷,打定主意就是不願意去。朋友就很無奈,這小姑娘之前最喜歡去外婆家,現在為啥就不肯去了。難道是年齡長了,不願意走親戚了?可外婆家,咋就不能去了?而且外婆對小姑娘好的沒話說。
  •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怕孩子遭罪,怕孩子攤上沒本事的父母
    誰不稀罕自己的孩子呢?這本來就是人性,也是出於本能,年輕人也是如此。年輕人也是願意生孩子的,他們也是想要有自己親生孩子的,只是出於種種考慮,他們不敢要,僅此而已!生孩子的成本其實不大,幾乎所有的家庭都能承擔得起。但是,養孩子的成本就大了去了,養比生要難太多了。
  • 鼓勵孩子的傾訴
    很多人都在說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的,但是我想說,青春期的孩子實際上也是孤獨的。不少家長反應,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隱藏自己的秘密了,開始早戀了,開始交「狐朋狗友」了,脾氣莫名其妙的開始古怪起來,和家長之間也不能無話不談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