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養娃成本很高,很多家庭都會選擇生一個寶寶,然後各種東西都給寶寶最好的。衣服要純棉的、大牌的、各個季節各種款式都得有,吃的也很講究,各種美味精細的輔食都給孩子安排上。但家長其實不知道,寶寶成長的過程中不能完全精細化,該有的「粗糙」鍛鍊還是得有的。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鍛鍊孩子的體質,都會「放養式野性」帶娃,讓孩子肆意探索他感興趣的事物,並不會因為會弄髒孩子衣服、會磕到碰到孩子這樣的理由而讓孩子每天都呆在家裡玩耍。
同理,餵孩子吃飯也一樣,孩子吃的食物做得太過精細也不好。有些家長覺得寶寶還小,吃太硬或太大的食物不容易消化,所以給寶寶都吃一些細膩軟糯的精細食物,其實沒必要。
過度精細化的餵養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寶寶好,但是對寶寶來說是沒有任何益處的,不利於寶寶獲得各種營養成分,也不利於寶寶身體發育。
1. 寶寶吃得太精細更容易便秘
給寶寶吃得過於精細的話,很有可能導致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增加寶寶便秘的機率。精製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流失掉大量的營養成分,纖維素含量變少,不利於腸道蠕動,很容易引起寶寶便秘。
2. 長期吃精細化食物,容易患蛀牙
精製食物大部分比較細軟,食物殘渣很容易粘附在牙齒縫隙或者窩溝點隙內,如果沒有及時清潔,人類口腔中牙菌斑或唾液中的細菌,會利用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將可發酵的醣類,分解產生對牙齒有害的酸性物質,長時間與牙齒接觸,牙齒會脫鈣、腐朽,而形成蛀牙。
3. 可能還會影響語言能力
我們在咀嚼、吞咽食物的過程中,口腔肌肉會得到充足的鍛鍊,講話也會越發口齒清晰。如果寶寶長期食用質地過軟的輔食,口腔肌肉得不到很好的協調和鍛鍊,就會影響他的語言能力,講話的咬字、音調可能會不標準。
4. 鍛鍊不了咀嚼能力,影響乳牙脫落
很多人認為咀嚼能力是寶寶與生俱來的,但其實不然,吮吸是寶寶的本能,但咀嚼需要後天的訓練。細軟的食物雖然方便了孩子吃飯,但由於缺少適當的咀嚼,孩子的咀嚼能力沒得到很好的鍛鍊。孩子乳牙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就不願意脫落,很多孩子乳牙還沒掉恆牙就長出來了,出現了「雙排牙」的情況,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影響牙齒甚至面頰美觀。
5. 寶寶食慾會變差,消化能力減弱
孩子咀嚼能力沒得到很好的訓練還會直接影響到其味覺神經發育,導致孩子食慾變差,營養攝取不均衡,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另外,精細的食物對孩子的胃腸壁刺激小,太容易消化,長期食用的話孩子腸壁肌肉的推動力得不到好的訓練,消化能力會慢慢變弱,腸胃會比較嬌弱。
6. 精細食物容易導致糖尿病
很多精細加工過的食物,都會流失掉原有的一些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無機鹽。雖然這樣可以讓食物更快速地被消化,但過快的消化速度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身體缺乏相應的維生素引發糖尿病。
所以,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採取精細的餵養方式,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咀嚼能力選擇軟硬適中的食物,養成寶寶細嚼慢咽的好習慣。
孩子6個月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將食物做成糊狀,做得精細一些,更有利於孩子吞咽。
等到孩子1歲左右長牙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嘗試有咀嚼感的食物了。平時可以給孩子切個蘋果塊讓他拿著啃,或者餵孩子吃一些類似牛肉粒、玉米粒等膳食纖維豐富、耐嚼的食物,鍛鍊孩子的咀嚼和消化能力。
等到孩子越長越大,就可以讓他嘗試更多條狀、塊狀的食物,慢慢的孩子就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飯了,無需特意為孩子在另備食物。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艾兒寶貝,艾兒帶你一起科學育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