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在養生上也有一番見地。蘇東坡提出四味「長壽藥」,對後世仍有很大借鑑作用。同時他還認為,飲食有節、樂觀心態、清心寡欲、動靜結合等是長壽的要訣!
一、四味「長壽藥」
相傳,有一位先生向蘇東坡請教長壽秘方,他僅用四句話作答,即「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1.無事以當貴
這就告訴我們在心情上要瀟灑大度,隨遇而安,不要過分在意榮辱得失。往往考慮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儘量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利於健康長壽,對於年輕人來說有利於心理健康,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2.早寢以當富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獲得任何財富更加寶貴。
3.安步以當車
這一條告訴我們不要過於講求安逸,能走路就不要坐車,能走樓梯就不要乘電梯,生命在於運動。
4.晚食以當肉
蘇東坡認為「人應已飢方食未飽」。飢餓了以後再進食,即便是粗茶淡飯,其香甜可口會勝過山珍海味;吃飯時不要吃得太飽,如果吃飽了還勉強進食,即使美味佳餚放在眼前也難以下咽。
蘇東坡的四味「長壽藥」,實際上是強調了情志、睡眠、運動、飲食四個方面對養生長壽的重要性,這種觀點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鑑。
二、飲食有節是長壽的基本條件
他主張少食、素食、食有節度。提倡「已飢方食,未飽即止」。他說這樣可以「寬胃以養氣」;且飢而後食,雖縱然是粗飯淡菜,也覺得味美可口,猶如珍饈。他的名言「晚食以當肉」,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東坡平時所食,每餐是一葷一菜一湯,從不暴飲暴食。他所說的素食,並非指油脂一點不吃,而是少食油脂,以素為主。
三、樂觀有益長壽
蘇東坡最後一次流放到儋州(現海南省儋州縣)時,已62歲高齡。史書記載,蘇東坡當時是抬著棺材去的,怕自己在當地呆得太久,不能活著回來。但他的樂觀造就了頑強的生命力,促使他在惡劣的環境中挺了過來。
蘇東坡的事例說明了樂觀和生命力之間的關係,樂觀對長壽有影響。一項調查發現,與非常悲觀的人相比,非常樂觀的人死於任何疾病的危險要低55%。與這些數字比起來,近代養生家丁福祿的見解更有趣:「歡笑能補腦髓,活筋絡,舒血氣,消食滯,勝於服食藥耳,每日須得片刻閒暇,逢場作戲,口資笑樂,而益身體也。」由此看來,歡樂的情緒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經絡通暢,血氣舒展。
四、清心寡欲是長壽的關鍵因素
他生性達觀,常以「安分以養福」、「無事以當貴」自慰。他說「養生難在去欲」,人生在世,不必追求功名利祿,不要留戀官位權勢,不宜看重榮辱得失。如果貪慾無度,永無滿足之時,便會虧損心神,耗傷氣血,妨礙健康。對於酒、色、財、氣,切勿迷戀沉溺,不知控制,不能自拔,而貽害自己。
他在黃州寓所的牆壁上揮毫題寫的:「出輿入輦,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寒熱之媒;皓齒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膿,腐腸之藥。」一段精闢論述,可算是規勸人們關注養生保健的寶貴箴言。
五、動靜結合是長壽的重要保證
他告誡人們不要貪圖安逸,久坐不動。應多走路跑動,提倡「安步以當車」,多運動以活動筋骨,暢通氣血。他喜愛爬山,說登山既可鍛鍊腰腿,強身壯骨,又能陶冶性情,清除心中雜念。他還愛在庭院中撫花弄草,經常勞動,辛勤種植。他很贊同神醫華佗說的這句話:「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他每天定時散步,稱「散步可令腹空」,有助於消化。
另一方面,他堅持練靜坐功,黎明起床面向東南盤膝打坐,先叩齒數十次,咽唾液,後做腹式呼吸以吐故納新,再按摩腳心、臍下、兩腰及顏面耳廓直至發熱,最後揉鼻兩翼,梳發百餘次而止。東坡說:「此法甚效,初不覺,但積累時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