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任他世事變遷,唯美食不可辜負

2020-12-23 一碗煙火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有人說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有人說他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有人說他是偉大的作家、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而我更喜歡說他是個高品位的生活家、美食家。

縱觀他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起起落落,屢遭貶謫,漂泊不定,就如他晚年總結自己的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但是他依然熱愛生活,在貧困交加、小人當道的艱難環境下,竟胃口奇佳,好吃喝,善啖肉,能下廚,會燒菜,他自創的「東坡肉」、「東坡肘子」聞名天下。

01 謫居偏僻地區,生活清苦,依然瀟灑豁達,吃得快活6

『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一個人所謂的「口福」,第一有得吃,第二吃得下。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時往往情緒抑鬱,無心飲食,而蘇東坡則不然,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依然瀟灑豁達,吃得快活。

1080年蘇東坡謫居湖北黃岡,在這個偏僻地區,生活清苦,他發現當地豬多肉賤,自創「東坡肉」「東坡肘子」的吃法,並戲做了這首《食豬肉詩》

東坡肉

02 關心百姓疾苦,誤打誤撞將美食發揚光大

1085年蘇軾從黃州復出,返回都城開封,在朝廷裡任職,沒過多久,受排擠,1089年要求調往杭州任太守。

在杭州,他為百姓修浚西湖,築堤防汛,減災免難。杭城的老百姓為了感謝他的仁政,把這條湖堤稱作蘇堤。

堤修好時,適逢年節,群眾給他送來了豬肉和酒。東坡先生體恤民工辛苦,批了個條子,說將「酒肉一起送」給那些在湖裡勞作的民工。

結果,做飯的師傅錯看成「酒肉一起燒」,把兩樣東西一塊下鍋煮起來,想不到香飄西湖,令人饞涎欲滴。

這就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東坡肉的來歷。於是,慢火,少水,多酒,便成了製作這道菜的要訣。

03 流放惠州,喜食荔枝,依然樂觀堅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1094年,他第二次被流放,到惠州,當時的嶺南可不是今天的珠三角,但他不懼這種小人們的政治迫害,唱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毫無屈服之意。

04 流放海南荒蠻之地,苦中作樂,以蠔作樂

「白髮蕭散滿霜風,小客藤床寄病容,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這首詩傳到京師,他的政敵章悖冷笑一聲:「蘇子尚爾快活耶?」下令謫海南昌化軍安置。1097年,蘇東坡第三次流放,被送到當時被看作蠻荒之地的海南島。

海南的日子十分艱苦,不過,蘇東坡猶能苦中有樂。他發現儋州濱海,蠔,也就是牡蠣極多。他給他的兒子蘇過開玩笑地說,你可千萬不要把這個消息傳到北方去。到他們知道這裡有如此美味,沒準他們都要學我這樣,要求犯錯誤,被發配到海南來,分享我這份佳品呢。

蘇東坡酒煮蠔

從這番幽默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看出蘇東坡的口福,也看到了他的反抗精神。

05 為美食甘冒風險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

就連這種劇毒的河豚,蘇東坡也敢一試。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載:「東坡在資善堂中,盛稱河豚之美。李原明問其味如何?答曰:『直那一死!』」

正是這種美食主義,廣泛吸取人世精華,才使得他文章汪洋恣肆,得以千古流傳

06 體會過生活最底層的苦,才能體會到百姓真實的苦

「潛山道人獨何事,半夜不眠聽粥鼓」

這兩句,出自蘇東坡《大風留金山兩日》這首詩。寺院中,沒有晚餐,因此次日早上的白粥溫暖而又香甜,而敲擊粥鼓的聲音格外悅耳,令人期盼。

蘇東坡在朝廷的傾軋中,被排擠出來,放浪江湖,跌落到生活底層,飽嘗艱辛之後,才體會到這種餓肚子時聆聽粥鼓的親切感情。

蘇軾另一首求粥的詩,更是坦蕩無遮。

「豈如江頭千頃雪,茅簷出沒晨炊孤。地碓舂杭光似玉,沙瓶煮粥軟如酥。老我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杖君家去。」

這時候的蘇東坡,已經是一謫二貶,落拓不羈的文人,聞粥而去的浪漫情懷,多少是他在身處困境中的精神寄託了。

只有自己飢餓過,才能體會別人飢餓的痛苦。正因如此,蘇東坡的文章裡,才能很多地反映出民間的疾苦。

會吃,懂吃,有條件時吃,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吃,而且有良好的胃口,是一種人生享受。尤其在你的敵人給你製造痛苦時,希望你過得悲悲慘慘,悽悽切切,希望你厭食,希望你尋死上吊,你像一則電視廣告說的那樣,「吃嘛嘛香」,那絕對是一種靈魂上的反抗。

所以,東坡先生數十年間,三落三起,先是被貶黃州,後是謫往嶺南,最終流放到海南島,小人們以為這樣可以使他噤聲,沉默,低頭,困頓,以至於屈服,告饒,認輸,投降。

蘇東坡在海南

但小人們完全估計錯了,蘇東坡無論貶謫到什麼地方,都能寫出作品,都能吃出名堂,都能活得有滋有味。

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文章,你不能不羨慕他的口福。無論文章,無論胃口,都充滿了他對權勢的蔑視,對小人的不屑,對生活和明天的憧憬和希望,以及身處逆境中的樂觀主義。

從蘇東坡身上,我們至少可以獲得以下三點教益:

第一, 做人要有一份坦然從容的好心胸,狗肚雞腸,首鼠兩端,患得患失,狹隘偏執,是成不了器的。第二, 做人要有一份剛直自信的好精神,隨人俯仰,隨波逐流,牆頭衰草,風中轉蓬,是站不住腳的。第三, 做人要有一份兼容並蓄的好胃口,不忌嘴,不禁食,不畏生冷,不怕嘗試。

這個道理若用之於營養,則身體健康;用之於文章,則盡善盡美;用之於交友,則集思廣益;用之於人生,則豐富多彩。

相關焦點

  • 人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看完這些美食文案,我承認我餓了
    人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看完這些美食文案,我承認我餓了。
  • 讀書|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讀蘇東坡有感
    讀書 |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感嘆浮生變幻,我們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經歷過變故、動蕩與漂泊,我們感動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樣精準的譬喻。
  •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做人,勢不可使盡,聰明不可用盡
    蘇東坡心裡非常不忿,想我目窮萬卷,才壓千人。今天倒要被你勸讀書。臨出門,王安石拉著蘇東坡的手說,自己以前讀書,留下病根,太醫給他開了藥方,要用瞿塘中峽水,煎服陽羹茶。王安石說,自己幾次差人去取,都無所獲,恐怕是去的人未用心。這次,如果蘇東坡方便的話,就委託你給老夫取一甕來。蘇東坡領命,連夜辭京,奔赴黃州任上。
  • 15句詩,15道美食: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都說這世上,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想想看,寒夜裡一碗熱騰騰的麵條,疲憊時一個溫暖的擁抱,低落時一份大大的甜點,人群中一個懂你的微笑,都是幸福感爆棚的時刻,有沒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蘇軾《豬肉頌》耶!又發現美食新大陸了!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他說:「在可以吃海鮮的城市裡,我最喜歡這個城市!」他不喜歡小地方,因為侷促緊迫。而廣州,以它的包容和自由,一直都在說:在這裡,你怎麼都可以!勇敢追夢,我給你資源。從容度日,我為你服務。10年前,我也來過廣州。正值一場兵荒馬亂的戀愛。和那個人,在廣州的夜市喝粥。燈光迷離。
  • 外表焦香酥脆,肉餡鮮嫩多汁,五分鐘就可以出鍋的鍋貼不可辜負
    外表焦香酥脆,肉餡鮮嫩多汁,五分鐘就可以出鍋的鍋貼不可辜負。這樣做不但營養豐富,做法也很簡單,就算是廚藝小白也能輕鬆學會,趕緊試一試吧。我是每天美一餐,唯美食不可辜負,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吃嘛嘛香!
  •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吃貨必看的八部經典美食電影
    這個世界上,美食與愛都是不可辜負的。這一次,為你推薦的美食電影,不僅僅要讓你看完就忍不住找吃的,最重要的,還要讓你感受到滿滿的LOVE!儘管他的壽司小店隱身於東京辦公大樓地下室,卻連續兩年榮獲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三顆星最高評鑑。選擇了職業,就全身心投入。日本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上升到「道」的境界,無他,就是認真。與其說是壽司紀錄片,不如說是職人精神紀錄片,推薦給還在職場迷茫的人!Tips:請盯牢大師的手指
  • 蘇東坡在黃州惠州儋州有何功績?他的絕命詩為何只提這三個地方?
    他在黃州先後謫居了五年之久,在這裡他創作了200多首詩詞,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他所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有關赤壁的作品,比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等佳句既表現了他懷才不遇的悲憤又蘊含他看透古今世事的曠達。
  • 春分日,蘇東坡一首春分詩,暗喻諷刺,寫盡世事難料
    一枝雪梅詩的作者20歲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高中,本應該摘得狀元頭籌的他,因考官歐陽修的避嫌錯舉,拿了第二名。他就是影響後世的蘇東坡。「烏臺詩案」前的他,仕途一路順暢,曾任職杭州通判(相當於副市長,管理監察、交通運輸、農業水利和刑事訴訟的官職),密州、徐州、湖州、潁州知州(主管一個市軍務民政大權)等職位
  • 唯有愛和夢想,不可辜負
    可是有時世事又那麼不順人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愛和夢想聽起來是兩種並不對立的東西,但是卻想要同時得到卻變得很難。《尋夢環遊記》給我們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夢想與愛的故事。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叫米格的小男孩,他勇敢善良熱愛音樂。可是,由於他的祖母認為他的祖父是為了音樂拋妻棄子,所以她恨透了他祖父和音樂。
  • 涓涓雋語七律.明悟:歷經世事變遷,終於明悟人生一世什麼最重要
    涓涓雋語賦詩一首《七律.明悟》,歷經了世事變遷,終於明白醒悟人生一世什麼最重要。七律.明悟枯藤老樹惹顰呻,蕭瑟寒風嗚咽頻。曾經世事方明悟,獨系身心最自珍。抱恙涓涓詩一首,但憑翰墨長精神。七律.明悟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一真,黑體字是韻腳。
  • 佛印對蘇東坡的啞聯,讓人拍案叫絕!
    蘇軾是宋朝的大才子,在文學上他佔有一席之地,可在官場上卻幾經貶謫。
  • 官聲與民望不可兼得?蘇東坡算是勉為其難,曾國藩做到了極致
    官聲與民望不可兼得?蘇東坡算是勉為其難,曾國藩做到了極致 這類官員基本是屬於青史留名的,例如明朝的海瑞,上了一份《治安疏》把嘉靖皇帝罵得渾身發抖,欲殺之而後快,但在百姓眼裡,他卻是一個清廉愛民,善於幹事、幹好事、幹得成好事的「海青天」。 再有一個例子就是北宋的蘇東坡。
  • 蘇東坡貶謫海南儋州期間,遇見一老婦人,給予了他做詩詞的靈感!
    蘇東坡貶謫海南儋州期間,當地有一老婦人,70餘歲,經常拖著大瓢(吃飯的工具),在田間邊走邊高歌。有一次,蘇東坡出來遛彎正巧遇見了她,就問道:「老嫗,世事何如?」老婦人答:「世事只如春夢耳!」老婦人又說:「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哩!」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我最好的人生態度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是蘇東坡與朋友春日出遊,醉酒歸途中恰逢驟雨,即景而作。最前面部分是小序,介紹寫作此詞的直接原因:三月三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只能冒雨前行。
  • 蘇東坡的一生,一蓑煙雨任平生
    公元1037年,蘇東坡出生在眉山。民間傳說,就在這一年,眉山原本鬱鬱蔥蔥的大山不知為何,突然花草凋零樹木枯萎。於是便有了一句傳言,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人民藉助這個傳說,來表達自己對蘇軾才華的仰慕。公元1056年春天,蘇東坡平生第一次離開了生活近二十年的眉州,父子三人一起前往汴京趕考。蘇東坡最大的幸運就是,當時的主考官就是歐陽修,好似良馬遇見了伯樂一般。 當時,空虛造作的文風泛濫,歐陽修改變了當時科考的方法,就是你心裡有什麼你就說什麼。 用一種自然的筆觸表達自己的心靈。 剛好蘇東坡就是這種光明磊落,不羈之人。
  • 美食與詩不可辜負,古詩詞中的珍饈美味
    這是蘇東坡當年寫的一首打油詩,親朋好友在慶雲樓設宴聚會,12道美味大餐配上韻味無窮的郎酒。朋友間互相敬酒乾杯聊天,那場景熱鬧而又令人羨慕,就連門口的石獅子看到了也要流口水啊。簡單的四句詩簡直是傳神又寫實。
  • 讀書樂 |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原用英文寫成為4卷28章第1卷寫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第2卷寫他的壯年時期第3卷寫他的成熟階段第4卷寫他被迫害後的流放生涯這本書對蘇東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生活等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評價。
  • 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而源頭就是蘇東坡與理學家程題的交惡起因是件小事。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去世。同時有慶禮,事畢眾官欲往吊。白事和紅事相交,惟恭惟敬、遷執瑣屑的程頤認為不可,日:「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圍繞「敬與不敬」的問題,古板守舊、泥古拘方的程顧遭蘇東坡當眾戲謔與不屑。蘇東坡一句「此乃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禮也」令程面目難堪、無地自容。此事件是程顧奇恥大辱。以程為首的蜀黨對蘇東坡恨之人骨,必拔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