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有人說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有人說他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有人說他是偉大的作家、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而我更喜歡說他是個高品位的生活家、美食家。
縱觀他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起起落落,屢遭貶謫,漂泊不定,就如他晚年總結自己的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但是他依然熱愛生活,在貧困交加、小人當道的艱難環境下,竟胃口奇佳,好吃喝,善啖肉,能下廚,會燒菜,他自創的「東坡肉」、「東坡肘子」聞名天下。
01 謫居偏僻地區,生活清苦,依然瀟灑豁達,吃得快活6
『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一個人所謂的「口福」,第一有得吃,第二吃得下。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時往往情緒抑鬱,無心飲食,而蘇東坡則不然,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依然瀟灑豁達,吃得快活。
1080年蘇東坡謫居湖北黃岡,在這個偏僻地區,生活清苦,他發現當地豬多肉賤,自創「東坡肉」「東坡肘子」的吃法,並戲做了這首《食豬肉詩》
02 關心百姓疾苦,誤打誤撞將美食發揚光大
1085年蘇軾從黃州復出,返回都城開封,在朝廷裡任職,沒過多久,受排擠,1089年要求調往杭州任太守。
在杭州,他為百姓修浚西湖,築堤防汛,減災免難。杭城的老百姓為了感謝他的仁政,把這條湖堤稱作蘇堤。
堤修好時,適逢年節,群眾給他送來了豬肉和酒。東坡先生體恤民工辛苦,批了個條子,說將「酒肉一起送」給那些在湖裡勞作的民工。
結果,做飯的師傅錯看成「酒肉一起燒」,把兩樣東西一塊下鍋煮起來,想不到香飄西湖,令人饞涎欲滴。
這就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東坡肉的來歷。於是,慢火,少水,多酒,便成了製作這道菜的要訣。
03 流放惠州,喜食荔枝,依然樂觀堅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1094年,他第二次被流放,到惠州,當時的嶺南可不是今天的珠三角,但他不懼這種小人們的政治迫害,唱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毫無屈服之意。
04 流放海南荒蠻之地,苦中作樂,以蠔作樂
「白髮蕭散滿霜風,小客藤床寄病容,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這首詩傳到京師,他的政敵章悖冷笑一聲:「蘇子尚爾快活耶?」下令謫海南昌化軍安置。1097年,蘇東坡第三次流放,被送到當時被看作蠻荒之地的海南島。
海南的日子十分艱苦,不過,蘇東坡猶能苦中有樂。他發現儋州濱海,蠔,也就是牡蠣極多。他給他的兒子蘇過開玩笑地說,你可千萬不要把這個消息傳到北方去。到他們知道這裡有如此美味,沒準他們都要學我這樣,要求犯錯誤,被發配到海南來,分享我這份佳品呢。
從這番幽默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看出蘇東坡的口福,也看到了他的反抗精神。
05 為美食甘冒風險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
就連這種劇毒的河豚,蘇東坡也敢一試。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載:「東坡在資善堂中,盛稱河豚之美。李原明問其味如何?答曰:『直那一死!』」
正是這種美食主義,廣泛吸取人世精華,才使得他文章汪洋恣肆,得以千古流傳
06 體會過生活最底層的苦,才能體會到百姓真實的苦
「潛山道人獨何事,半夜不眠聽粥鼓」
這兩句,出自蘇東坡《大風留金山兩日》這首詩。寺院中,沒有晚餐,因此次日早上的白粥溫暖而又香甜,而敲擊粥鼓的聲音格外悅耳,令人期盼。
蘇東坡在朝廷的傾軋中,被排擠出來,放浪江湖,跌落到生活底層,飽嘗艱辛之後,才體會到這種餓肚子時聆聽粥鼓的親切感情。
蘇軾另一首求粥的詩,更是坦蕩無遮。
「豈如江頭千頃雪,茅簷出沒晨炊孤。地碓舂杭光似玉,沙瓶煮粥軟如酥。老我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杖君家去。」
這時候的蘇東坡,已經是一謫二貶,落拓不羈的文人,聞粥而去的浪漫情懷,多少是他在身處困境中的精神寄託了。
只有自己飢餓過,才能體會別人飢餓的痛苦。正因如此,蘇東坡的文章裡,才能很多地反映出民間的疾苦。
會吃,懂吃,有條件時吃,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吃,而且有良好的胃口,是一種人生享受。尤其在你的敵人給你製造痛苦時,希望你過得悲悲慘慘,悽悽切切,希望你厭食,希望你尋死上吊,你像一則電視廣告說的那樣,「吃嘛嘛香」,那絕對是一種靈魂上的反抗。
所以,東坡先生數十年間,三落三起,先是被貶黃州,後是謫往嶺南,最終流放到海南島,小人們以為這樣可以使他噤聲,沉默,低頭,困頓,以至於屈服,告饒,認輸,投降。
但小人們完全估計錯了,蘇東坡無論貶謫到什麼地方,都能寫出作品,都能吃出名堂,都能活得有滋有味。
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文章,你不能不羨慕他的口福。無論文章,無論胃口,都充滿了他對權勢的蔑視,對小人的不屑,對生活和明天的憧憬和希望,以及身處逆境中的樂觀主義。
從蘇東坡身上,我們至少可以獲得以下三點教益:
第一, 做人要有一份坦然從容的好心胸,狗肚雞腸,首鼠兩端,患得患失,狹隘偏執,是成不了器的。第二, 做人要有一份剛直自信的好精神,隨人俯仰,隨波逐流,牆頭衰草,風中轉蓬,是站不住腳的。第三, 做人要有一份兼容並蓄的好胃口,不忌嘴,不禁食,不畏生冷,不怕嘗試。
這個道理若用之於營養,則身體健康;用之於文章,則盡善盡美;用之於交友,則集思廣益;用之於人生,則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