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 浮脈 弦脈 軟脈 散脈 緩脈等絕了

2021-02-12 中岐康醫學平臺


 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弦緊浮芤,展轉相類。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謂沉為伏,則方治永乖;以緩為遲,則危殆立至。況有數候俱見,異病同脈者乎!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故傷寒有承氣之戒,嘔噦發下焦之間。而遺文遠旨,代寡能用,舊經秘述,奧而不售,遂令末學,昧於原本,斥茲偏見,各逞己能。致微成膏肓之變,滯固絕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今撰集岐伯以來,逮於華佗,經論要決,合為十卷。百病根原,各以類例相從,聲色證候,靡不該備。其王、阮、傅、戴、吳、葛、呂、張,所傳異同,鹹悉載錄。誠能留心研窮,究其微賾,則可以比蹤古賢,代無夭橫矣。

      

[卷一] 脈形狀指下秘決第一(二十四種)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於手下)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一曰手下無,兩旁有)洪脈,極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滑脈,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脫)數脈,去來促急。(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數者進之名)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弦脈,舉之無有,按之如弓弦狀。(一曰如張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緊為弦)緊脈,數如切繩狀。(一曰如轉索之無常)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一曰重按之乃得)伏脈,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一曰手下裁動。一曰按之不足,舉之無有。一曰關上沉不出,名曰伏)革脈,有似沉伏,實大而長微弦。(《千金翼》以革為牢)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然。(一曰沉浮皆得)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盡)澀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細脈,小大於微,常有,但細耳。

    軟脈,極軟而浮細。(一曰按之無有,舉之有餘。一曰細小而軟。軟,一作濡,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輕手相得)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一曰按之乃得,舉之無有)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

    散脈,大而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裡。

    緩脈,去來亦遲,小快於遲。(一曰浮大而軟,陰浮與陽同等)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一曰舉之不足,按之盡牢。一曰按之盡牢,舉之無有)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按之來緩,時一止者,名結陽;初來動止,更來小數,不能自還,舉之則動,名結陰)代脈,來數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脈結者生,代者死。

    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傷寒論》雲∶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浮與芤相類(與洪相類),弦與緊相類,滑與數相類,革與實相類(《千金翼》雲∶牢與實相類),沉與伏相類,微與澀相類,軟與弱相類,緩與遲相類。(軟與遲相類)  

[卷一] 平脈早晏法第二  

    黃帝問曰∶夫診脈常以平旦,何也?岐伯對曰∶平旦者,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均,(《內經》作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過此非也。(《千金》同《素問》《太素》,雲∶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卷一]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從魚際至高骨(其骨自高),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為界。陽出三分,陰入三分,故曰三陰三陽。陽生於尺動於寸,陰生於寸動於尺。寸主射上焦,出頭及皮毛竟手。關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卷一]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夫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候者,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時也)。

    故五十度而復會於手太陰。太陰者,寸口也,即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會要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關之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

    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故曰覆溢。是真髒之脈也,人不病自死。

      

[卷一]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男女逆順法第五  

    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遲速、大小、長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則吉。反之者,則為逆也。脈三部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細人、婦人脈小軟。小兒四、五歲,脈呼吸八至,細數者,吉。(《千金翼》雲∶人大而脈細,人細而脈大,人樂而脈實,人苦而脈虛,性急而脈緩,性緩而脈躁,人壯而脈細,人羸而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

    反此為順,順則易治。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小兒四、五歲者,脈自快疾,呼吸八至也。男左大為順,女右大為順。

    肥人脈沉,瘦人脈浮)  

[卷一] 持脈輕重法第六  

    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菽者,小豆。言脈輕如三小豆之重。HT作皮毛之間者,肺氣所行,故言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心主血脈,次於肺,如六豆之重)。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脾在中央,主肌肉,故次心如九豆之重)。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肝主筋,又在脾下,故次之)。按之至骨,舉之來疾者,腎部也(腎主骨,其脈沉至骨)。故曰輕重也。

      

[卷一] 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第七  

    《脈法贊》雲∶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訣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諸經損減,各隨其部。察按陰陽,誰與先後(《千金》雲∶三陰三陽,誰先誰後)。陰病治官,陽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審而知者,針入病癒。

    心部在左手關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陰經也,與手太陽為表裡,以小腸合為府。合於上焦,名曰神庭,在龜(一作鳩)尾下五分。肝部在左手關上是也,足厥陰經也,與足少陽為表裡,以膽合為府,合於中焦,名曰胞門(一作少陽),在大倉左右三寸。腎部在左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為表裡,以膀胱合為府,合於下焦,在關元左。

    肺部在右手關前寸口是也,手太陰經也,與手陽明為表裡,以大腸合為府,合於上焦,名呼吸之府,在雲門。

    脾部在右手關上是也,足太陰經也,與足陽明為表裡,以胃合為府,合於中焦脾胃之間,名曰章門,在季脅前一寸半。

    腎部在右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為表裡,以膀胱合為府,合於下焦,在關元右,左屬腎,右為子戶,名曰三焦。

      

[卷一] 辨臟腑病脈陰陽大法第八  

    脈何以知臟腑之病也?然∶數者腑也,遲者髒也。數即有熱,遲即生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別知臟腑之病也。

    (腑者陽,故其脈數;髒者陰,故其脈遲。陽行遲,病則數;陰行疾,病則遲)脈來浮大者,此為肺脈也;脈來沉滑,如石,腎脈也;脈來如弓弦者,肝脈也;脈來疾去遲,心脈也。脈來當見而不見為病。病有深淺,但當知如何受邪。

      

[卷一] 辨脈陰陽大法第九  

    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軟,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千金翼》雲∶遲緩而長者,脾也)。是陰陽之脈也。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陽脈見寸口,浮而實大,今輕手浮之更損減而小,故言陽虛;重手按之反更實大而沉,故言陰實。)經言∶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脈俱動耶?然∶經言如此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澀者陰也,短者陰也。所以言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以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之逆順也。

    凡脈大為陽,浮為陽,數為陽,動為陽,長為陽,滑為陽;沉為陰,澀為陰,弱為陰,弦為陰,短為陰,微為陰,是為三陰三陽也。陽病見陰脈者,反也,主死;陰病見陽脈者,順也,主生。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則吐血,陰微則下利;陽弦則頭痛,陰弦則腹痛;陽微則發汗,陰微則自下;陽數口生瘡,陰數加微必惡寒而煩撓不得眠也。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得陽屬腑,得陰屬髒。無陽則厥,無陰則嘔。陽微則不能呼,陰微則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氣。

    根據此陰陽以察病也。

    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

    寸口脈沉細者,名曰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汗出,陰氣不通,臂不能舉。

    尺脈沉細者,名曰陰中之陰,病苦兩脛酸疼,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餘瀝,陰下溼癢。

    尺脈滑而浮大者,名曰陰中之陽,病苦小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

    尺脈牢而長,關上無有,此為陰乾陽,其人苦兩脛重,少腹引腰痛。

    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有,此為陽幹陰,其人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

    夫風傷陽,寒傷陰。陽病順陰,陰病逆陽。陽病易治,陰病難治。在腸胃之間,以藥和之;若在經脈之間,針灸病已。

      

[卷一] 平虛實第十  

    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脈之虛實者,脈來軟者為虛,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問曰∶何謂虛實?答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何謂重實?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

    問曰∶經絡俱實如何?何以治之?答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當俱治之。故曰滑則順,澀則逆。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

      

[卷一] 從橫逆順伏匿脈第十一  

    問曰∶脈有相乘,有從、(仲景從字作縱字)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師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從;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

    經言∶脈有伏匿者,伏匿於何髒,而言伏匿也?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反見陽脈者,為陽乘陰也。

    脈雖時沉澀而短,此陽中伏陰;脈居陽部反見陰脈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為陰中伏陽也。重陰者癲,重陽者狂。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卷一] 辨災怪恐怖雜脈第十二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師曰∶脈有弦、有緊、有澀、有滑、有浮、有沉,此六脈為殘賊,能與諸經作病。

    問曰∶嘗為人所難,緊脈何所從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肺中寒,故令緊;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緊;假令下利者,以胃中虛冷,故令緊也。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師曰∶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脈滑也。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脈與病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之時,病者因反大吐若下痢,(仲景痢字作利)病腹中痛。因問言∶我前來脈時不見此證,今反變異故,是名為災怪。因問何緣作此吐痢?答曰∶或有先服藥,今發作,故為災怪也。

    問曰∶人病恐怖,其脈何類?師曰∶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

    問曰∶人愧者,其脈何等類?師曰∶其脈自浮而弱,面形乍白乍赤。

    問曰∶人不飲,其脈何類?師曰∶其脈自澀,而唇口乾燥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其裡痛也;行遲者,其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膝者,必腰痛;裡實護腹如懷卵者,必心痛。師持脈病患欠者,無病也;脈之因伸者,無病也(一雲呻者,病也)。假令向壁臥,聞師到不驚起,而目眄視(一雲反面仰視)。若三言三止,脈之,咽唾,此為詐病。假令脈自和,處言此病大重,當須服吐下藥,針灸數十百處乃愈。

      

[卷一] 遲疾短長雜脈法第十三  

    黃帝問曰∶餘聞胃氣、手少陽三焦、四時五行脈法。夫人言脈有三陰三陽,知病存亡,脈外以知內,尺寸大小,願聞之。岐伯曰∶寸口之中,外別浮沉、前後、左右、虛實、死生之要,皆見寸口之中。脈從前來者為實邪,從後來者為虛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一作得)者為正邪。外結者病癰腫,內結者病疝瘕也。間來而急者,病正在心,氣也。脈來疾者,為風也;脈來滑者,為病食也;脈來滑躁者,病有熱也;脈來澀者,為病寒溼也。

    脈逆順之道,不與眾謀。師曰∶夫呼者,脈之頭也。初持之來疾去遲,此為出疾入遲,為內虛外實;初持脈來遲去疾,此為出遲入疾,為內實外虛也。

    脈數則在腑,遲則在髒。脈長而弦病在肝(扁鵲雲∶病出於肝),脈小血少病在心(扁鵲雲∶脈大而洪,病出於心),脈下堅上虛病在脾胃(扁鵲雲∶病出於脾胃),脈滑(一作澀)而微浮病在肺(扁鵲雲∶病出於肺),脈大而堅病在腎。

    (扁鵲雲∶小而緊)脈滑者多血少氣,脈澀者少血多氣,脈大者血氣俱多。又雲∶脈來大而堅者血氣俱實,脈小者血氣俱少。

    又雲∶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沉細滑疾者熱,遲緊為寒(又雲∶洪數滑疾為熱,澀遲沉細為寒)。脈盛滑緊者病在外熱,脈小實而緊者病在內冷。脈小弱而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浮滑,其人外熱,風走刺,有飲,難治。脈沉而緊,上焦有熱,下寒,得冷即便下。脈沉而細,下焦有寒,小便數,時苦絞痛,下利重。脈浮緊且滑直者,外熱內冷,不得大小便。

    脈洪大緊急,病速進在外,苦頭髮熱、癰腫;脈細小緊急,病速進在中,寒為疝瘕、積聚,腹中刺痛。脈沉重而直前絕者,病血在腸間;脈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脈直前而中散絕者,病消渴(一雲病浸淫痛)。脈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絕者,病在肌肉遁屍。脈左轉而沉重者,氣陽在胸中,脈右轉出不至寸口者內有肉。脈累累如貫珠,不前至,有風寒在大腸,伏留不去;脈累累中止不至,寸口軟者,結熱在小腸膜中,伏留不去。脈直前左右彈者,病在血脈中,血也;脈後而左右彈者,病在筋骨中也。脈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脈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所苦。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太素》細作滑),澀則心痛。渾渾革革,至如湧泉,病進而危;弊弊綽綽,其去如弦絕者,死。短而急者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沉而弦急者病在內,浮而洪大者病在外;脈實者病在內,脈虛者病在外。在上為表,在下為裡;浮為在表,沉為在裡。

 

[卷一]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何以知春得病?無肝脈也。無心脈,夏得病;無肺脈,秋得病;無腎脈,冬得病;無脾脈,四季之月得病。

    假令肝病者,西行,若食雞肉得之,當以秋時發,得病以庚辛日也。家有腥死,女子見之,以明要為災。不者,若感金銀物得之。

    假令脾病,東行,若食雉兔肉及諸木果實得之。不者,當以春時發,得病以甲乙日也。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魚得之。不者,當以冬時發,得病以壬癸日也。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馬肉及獐鹿肉得之。不者,當以夏時發,得病以丙丁日也。

    假令腎病,中央,若食牛肉及諸土中物得之。不者,當以長夏時發,得病以戊己日也。

    假令得王脈,當於縣官家得之。

    假令得相脈,當於嫁娶家得之,或相慶賀家得之。

    假令得胎脈,當於產乳家得之。

    假令得囚脈,當於囚徒家得之。

    假令得休脈,其人素有宿病,不治自愈。

    假令得死脈,當於死喪家感傷得之。

    何以知人露臥得病?陽中有陰也。

    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諸陽入陰也。

    何以知人食飲中毒?浮之無陽,微細之不可知也,但有陰脈,來疾去疾,此相為水氣之毒也。脈遲者,食乾物得之。

      

[卷一] 診病將瘥難已脈第十五  

    問曰∶假令病患欲瘥,脈而知愈,何以別之?師曰∶寸關尺大小遲疾浮沉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為平復,當自愈。人病,其寸口之脈與人迎之脈小大及浮沉等者,病難已。

李吉尚 脛骨粗隆與雙膝關節痛的速效療法

2016年4月07日—4月12日(07日全天報到)  溫州

2016年4月19日—4月24日(19日全天報到)  重慶 

2016年5月04日—5月09日(04日全天報到)  北京

2016年5月15日—5月20日(15日全天報到)  福州

2016年5月23日—5月28日(23日全天報到)  烏市

報名聯繫人:陳鵬飛(主任)13552854186

      



相關焦點

  • 經典學習 《脈經》二十四脈
    其一:首次將脈象歸納為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二十四種,並對每種脈象均作了具體描述。其二:本書將晉以前的診脈方法、脈象所反映的病理變化以及脈診的臨床意義等許多重要文獻資料均收集保存下來。脈形狀指下秘決第一(二十四種)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於手下)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
  • 純乾貨 民間脈法:獨創14脈!(脈位、脈力、脈率)
    2、微脈(一)脈象: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輕按不見,重按如欲絕。不似弱脈的小弱分明,細脈的纖細有力。微為陽氣衰微之脈。(二)微脈體狀詩微脈輕微瞥瞥乎,按之欲絕有如無,微為陽弱細陰弱,細比於微略較粗。
  • 《輔行訣》對脈法的理解及十八個用脈
    加浮曰實,浮脈主表實證,因為浮而有力。就是人體內的正邪之氣都很旺盛,人體正氣在攻邪的時候就出現實證,他說的是表上邪氣實、盛,不是說的有實質的東西。這種實病有傷寒和中風,病主外淫邪盛,摸到了浮而有力的脈。外感風寒或暑熱都有可能出現這種脈象,正邪在表激戰所以叫實。   第二是軟脈,軟著柔也,好像按在棉絮上了。力不勝指,輕輕一摸就下去了,諸虛病主之。
  • 清末民間中醫李元貞脈法!!!
    1、七表脈:浮、芤、滑、實、弦、緊。
  • 學脈吧:二十七脈主病詩!(臨床運用)
    浮而虛大為散(其象有表無裡,有陰無陽,按之滿指,散而不聚,去來不明,漫無根柢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右關軟散腫 ,散居兩尺魂當斷。)緩脈,從容和緩者為正脈,前人所云,諸病脈緩,為胃氣回,不治自愈者是。若氣血衰而遲緩,緩脈 營衛衰,或痺(緩而細)或溼(沉而緩)或脾虛(緩而澀,)上為項強下腳軟,浮風(緩兼浮,傷風)沉弱(緩兼沉,血氣衰弱)細區分。(此首總言緩脈病。)
  • 中醫28脈分脈歌,含動態圖解
    中醫28脈分脈歌,含動態圖解,趕緊了解一下以做學習參考吧!
  • 一文讀懂二十八脈,再也不用擔心不會把脈了!
    也是歷代醫家備受珍視的中醫必備技能。那麼,脈診需要怎麼學?首先要了解脈位,其次就是脈象,而脈象是整個脈學中最難學的,再次就是脈之主病。而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專門教您學習脈診的,勸君一睹,必有奇觀。但浮脈又分有力無力,併兼緊、緩、遲、數、虛、芤、洪、濡、澀、短、弦、滑,因此上有虛實之別。又「水飲應沉而言浮者,上焦陽不能運,隨著停留」句,是風邪閉鬱肺氣、不能宣發、水飲停留上焦,治當宣發上焦之氣,肺氣一轉而水飲消散。
  • 中醫七種絕脈,趕緊看看你有木有
    中醫在臨床實踐中共總結了七種常見的真髒脈,由於真髒脈是人體臟腑真氣外洩、臟腑功能衰竭的表現,出現這種脈象,往往意味著病情的危重或是瀕臨死亡,所以中醫又稱這七種脈象為「七絕脈」。屋漏脈就好比破屋漏雨,脈搏極慢而無力,許久才搏動一下,這種脈象多見於胃氣將絕。       雀啄脈。脈在筋肉之間,脈搏的跳動就像是麻雀啄食一樣,一會兒急來三五下,一會兒又停止不來,脈搏來止無定數,這種脈象是脾氣將絕的表現。       解索脈。
  • 中醫藥大學老師教你學診脈(建議收藏)
    現解釋如下:①、首先區別脈象是浮脈還是沉脈。因為切脈時手指是從淺表往深層逐漸探查的,首先輕觸皮膚(即「舉」),即可探出脈象是否浮脈;無浮脈則又加壓(即「尋」),在這個層次可觸到許多脈象;然後第三種力量即「按」,此時檢查是否沉脈。所以實際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頭用力的順序來探測脈象的位置。
  • 注意啦:脈與證的關係,可沒那麼簡單!
    導讀:證與脈是什麼關係?以脈測證,以證測脈怎麼解釋?脈證又該如何取捨?看看文章吧!先生認為,以脈測證和以證測脈,是中醫臨床常用的兩種辨證求因方法,靈活地運用切脈審證手段,達到正確辨證施治的目的。其中,主要依據就是以肝主弦脈而確定,這就是以脈測證。仔細分析先生以脈測證特點,不僅可推測症狀,還能檢驗證候,最終達到推理分析病因病機的目的,其中寓有脈證相參之意。
  • 仲景脈法的實戰運用…………
    可見仲景脈法應用陰陽的大體,首先以脈象分陰陽。如浮、大、數、動、滑為陽脈,沉、澀、弱、弦微為陰脈。所謂陽脈,即以脈來有力,較平脈有餘,為太過之脈;所謂陰脈,即脈來無力,較平脈不足,為不及之脈。有餘之脈,多為陽證實證;不足之脈,多為陰證虛證。其次,診脈部位分陰陽,以寸脈為陽,尺脈為陰。
  • 卷二十八 脈法
    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脈也。(《千金翼》雲∶遲緩而長者,脾也。)  <目錄>卷二十八脈法  <篇名>指下形狀第三  屬性: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於指下。) 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重按之乃得。)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滑脈,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
  • 進來學,獨特又簡潔的脈法(自學脈法)
    提綱要脈,不越浮、沉、遲、數、滑、澀六字,以足該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溼腑氣血也。蓋浮為陽、為表;沉為陰、為裡;遲為在髒,為冷、為虛、為寒;數為在腑,為熱、為燥、為實;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能於是縷晰以求之,而 疾莫能逃矣。顧浮沉以舉按輕重言,若洪、芤、弦、虛、濡、長、散,皆輕按而得之類,故統於浮;短、細、實、伏、牢、革、代,皆重手而得之類,故統於沉。
  • 說說弦脈、細脈和緊脈的區別
    有時候,會有讀者朋友來問我脈的問題。我發現,有個問題經常被問起,就是弦脈、緊脈還有細脈怎麼來區分。看來,這是個困擾初學把脈者的常見問題。
  • JT叔叔慢慢教-67-生脈散
    生脈散   另外呢,小青龍湯所介紹給我們這個細辛乾薑五味子結構,在時方的世界產生出另外一個很好的結構,就是人參麥冬五味子結構,也就是我們中醫基礎班教過的生脈散,生脈散在這裡跟同學們介紹一下,不用細講。
  • 【中診】 中醫考研中神奇的浮脈
    讓劉老師給他摸脈,劉老師給他摸脈,摸完脈之後問我說,你說這是什麼脈象呀?我說,這小夥子瘦,這個脈輕輕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說,什麼輕輕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說它是不是浮脈?我說老師,他沒得感冒,能說他是浮脈嗎?脈輕輕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說,沒有得感冒就沒有浮脈了?這個小夥子什麼地方癢呀?我說皮膚癢呀。他說皮膚是表還是裡呀。我說皮膚當然是表啊,不是裡啊。既然皮膚癢這是表,你承認,脈又輕取既得,當然是表證呀。
  • 喜脈是怎麼跳的 什麼脈是喜脈
    我們經常看古裝的電視劇,會看到,在電視上出現的把脈的鏡頭,醫生常常是捋一捋鬍子,緩慢的說,恭喜姑娘,你這是喜脈啊,對於現代的我們,並不了解喜脈,那麼,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喜脈是怎麼跳的?什麼是喜脈?把脈能夠判斷懷孕嗎?
  • 劉渡舟講平脈法:殘賊六脈
    它其中比較顯著的、比も較常見的有六種病脈。所以這一條討論問題的一個要點就是論殘害正氣的這個六種病脈。這是它的內容了。        什麼叫做殘賊呢?殘賊就是指傷害正氣之邪而言的。傷害我們身體的正氣。那麼傷害正氣就是有邪氣呀。所以殘害就指傷害正氣的邪氣。        那個成無已的注啊,他的很細。大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