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SPAC上市?
SPAC上市是一種介於IPO和借殼上市之間的上市模式,適用於高成長性且急需融資的中小企業。
SPAC最早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美國,很快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陷入低谷期,直到2012年後又逐漸復甦。僅在2019年,SPAC的 IPO募資達到創紀錄的136億美元。
如今,有越來越多專注中國市場的SPAC在美國上市,這也意味著,除了IPO、借殼上市、APO之外,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又多了一個可選途徑。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直譯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發起人通常為行業專家和專業機構,除了有錢,沒有任何具體業務,說白了就是空殼公司,其目的單粗暴——找一家看起來不錯的非上市公司進行併購。
運作方式
SPAC的運作歷程如下:
殼公司成立6個月內完成IPO上市,通過發行權益單位來募集資金。一般情況下,SPAC的一個權益單位由一個普通股與若干個認股權證構成;
在上市後併購前,SPAC所募集的存在託管帳戶的資金全部用於固定收益投資,比如國債;
上市後24個月內,完成目標公司併購,否則將會清盤。
簡言之,先造殼子融資,再併購換殼。
SPAC在創建之初就認準了大致的併購賽道,但並未確定具體目標公司,這正是其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ies)」的原因。這樣做可避免在IPO過程中大量披露,IPO投資者也就不會知道他們最終將投資哪一家公司。
上市後,SPAC如果找到合適的非上市目標公司,盡職調查也沒毛病,全體股東會投票決定是否合併。如果大多數股東同意,那麼目標公司將獲得SPAC託管帳戶中的資金,而SPAC的投資者會獲得合併後公司的部分股權作為回報。
如果有超過50%的股東反對,則併購失敗,投資人拿錢走人;如果反對的股東未達50%,則反對股東按比例拿錢走人,剩餘股東繼續併購。
因為SPAC在合併前已經是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的上市公司,所以合併後的新公司自動成為上市公司。至此,目標公司的上市夙願就已達成。
優點
與IPO相比,SPAC優點多多:
其一,周期短。一般用時不到IPO的一半,IPO至少要一年,而SPAC最短3個月就夠了;
其二,門檻低。SPAC上市可以繞過美國證監會對於IPO的硬性規定,適合中小企業;
其三,費用少。沒有承銷費,沒有買牌費;
其四,風險小。因為是新造的殼公司,底子乾淨,不存在訴訟、債務和經營等方面問題。
其五,成功率高。只需併購雙方同意就行,沒有其他原因導致發行失敗;
其六,融資金額確定,目標公司估值定價事先固定。這種融資方式適合規模大、利潤薄、但有業績爆發增長可能的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被併購公司可以憑藉未來利潤為基礎做估值,並進行業績對賭。
缺點
SPAC上市缺點也很明顯,由於最終成交價是雙方談判談出來的,所以被併購公司的股份價格會賣得比IPO價格低許多,這一點也許就是優客工場合併後的估值遠低於先前估值的原因之一吧。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