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孫梅欣
編輯 |
1
繞道SPAC的優客工場,終於成功在美股上市。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8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Orisun Acquisition Corp.已經完成和優客工場的合併,這意味著繞道SPAC的優客工場已經正式在美股上市,分別以「UK」和「UKOMW」為交易代碼開始在納斯達克市場開始交易。
上市首日,優客工場以每股8.56美元的價格報收,當日漲幅4.77%,總市值4950.4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5億元,遠低於早前預估市值的7.69億美元。
儘管如此,優客工場仍比聯合辦公「鼻祖」WeWork先行一步上市,成為目前聯合辦公行業內僅有的上市企業。
根據公告,優客工場將從19位投資者中獲得不少於6650萬美元的投資,其中包括小米的子公司Green Better Limited以及陽光100中國。有消息稱,其他投資者還有來自易居中國、Tigerstep、泰華集團、愛康集團、翰合資本、核聚資本、外聯集團等。
值得注意的是,持有優客工場10%以上的股東GLAZER CAPITAL, LLC於11月16日,以10.2美元的價格,淨賣出70萬股。
隨著在美股正式交易,優客工場的上市之旅在幾經波折之後,塵埃落定。
優客工場成立於2015年,彼時正是聯合辦公行業的風口期,公司早前通過至少19輪融資輸血,但上市才是最終目標。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早在2017年就透露過有上市計劃,但實際進入上市進程,是2019年的12月,優客工場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IPO申請,並有一億美元的融資目標。
也正是在這份招股書中顯示,直到2019年三季度,當時優客工場已能提供7.27萬個工位,總管理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但仍然持續虧損。2017-2019年的虧損規模超過14億元。
不巧的是,優客工場申請IPO時,正是WeWork在證監會上市「折戟」的時機。2019年8月,曾經估值達到650億元美元的聯合辦公頭部企業WeWork,公布了在美國證監會的招股書,然而因為長期未能實現盈利,估值一路下跌,最終導致WeWork撤回了招股書。
WeWork敗走美股以及估值縮水,使得聯合辦公行業的上市都蒙上一層陰影,而在年末提交IPO申請的優客工場無疑撞上了「槍口」。疊加疫情,以及因瑞幸造假引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等因素,優客工場在提交IPO後長達7個月的時間裡,並無更多動向。
直到今年7月有消息傳出,優客工場通過SPAC收購公司達成合併協議,曲線繞道在納斯達克上市,但當時不到8億元的估值便認為是大幅縮水,而實際上市價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走低。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SPAC是目前美國市場最新的上市工具,先讓一個殼掛牌上市募集一定資金,然後再由這個殼去收購或換股實體企業,當前的價值並不能反映被收購的標的:「所以目前的市值還不足以完全反應反向收購的主體價值,因此其股價是低估還是高估還要看後期走勢。」
數據顯示,優客工場2019年全年淨虧損8.06億元,2020年上半年營收3.98億元,淨虧損1.89億元,虧損幅度較同期有所收窄。
今年4月,在優客工場5周年時,毛大慶表示未來會更多向輕資產傾斜,並且會有運營管理輸出、運營託管、U Suite三條業務線,並計劃在2020年,輕資產項目達到100個,輕重比重達到1:1。
但對於公司的盈利問題,毛大慶並未正面回應。隨著優客工場的上市,這家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將會有更多披露。而最新的消息是,毛大慶已經投入到另一個創業項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