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雖然越來越受到青睞,花錢可以買到舒適的服務。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月子中心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收費標準也沒有統一參考,孕產婦找月子中心如何找到性價比高、適合自己的更沒有具體的參考標準去選擇優質的月子中心;價格太高,怕被「坑了」;價格太低,怕服務不到位。
另一方面,月子中心經營者也表示有痛點。據介紹,目前月子中心沒有一個行業規範作為遵循的標準,準入門檻低,另一方面,為了獲客,行業內出現了一些價格戰的行為,這是導致服務以及品質參差不齊的原因。
消費者難點:
月子中心參差不齊 如何挑選是「技術活」
月子中心因能提供全面的服務,越來越受到寶媽們的追捧,隨之而來的是行業蓬勃發展,但並非所有的月子中心都質量好。目前,市場上 的從業機構良莠不齊。據報導,曾有月子中心無證製作「月子餐」,被有關部門罰款7萬元,還有月子中心照顧不周導致寶寶手指患上甲溝炎等現象。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已有400多家月子中心品牌企業,僅廣州就有160多家月子中心。月子中心提供的服務涉及住宿、餐飲、醫療衛生、康復保健等領域。月子中心雖好,卻可選擇的也多,但對普通市民來說,目前市面上的月子中心價格區間大,同時服務內容每家各不相同,並沒有標準化,因此,從中挑出合適的月子中心對市民來並非易事。
目前廣州市場上的月子中心主要包括酒店服務式、醫院附屬式和社區家庭式三種運營模式。酒店服務式的月子中心大多是連鎖的大型月子中心,強調居住環境的舒適性;醫院附屬式的月子中心通常更強調醫療技術優勢;社區家庭式月子中心則通常以社區為輻射範圍,床位不多,同時提供月嫂外派上門、月子餐配送等便民服務。
服務雖多,但擺在消費者面前,首先是「價格關」。記者了解到,目前月子會所並沒有統一的國家規範標準,月子會所在物價部門也沒有統一的限價標準或備案手續等,各個月子會所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進行定價。這也致使目前市場上月子會所價格各一,28天的服務,最低的幾萬元,高的則20多萬元一個月。第二是安全關,寶寶和產婦居住的環境是否安全,飲食是否安全,月子餐是否好吃又科學營養。第三則是專業關,服務人員是否專業,在沒有入住之前,對於消費者來說,僅有直觀的感受,和之後入住是否會有差距也不得而知。張女士在選定自己入住的月子中心前,就參考了身邊朋友的入住體驗、自己走訪對比價格和服務等多種方式。「不得不說,選月子中心是一門『技術活』」。
市民挑選月子中心使用最老方式:口口相傳
廣東省月子中心聯盟秘書長邱雋熹介紹,廣州市月子中心的市場蓬勃發展,跟全國其他省份比起來,廣州的月子會所數量一直是穩健成長,據2019年數據,廣州已有160家左右的月子中心品牌企業,佔廣東省總數的40%。隨著市民的經濟水平提升,觀念的轉化,的確越來越多人希望能夠享受健康安全、舒適度高的月子生活。
但如何選擇又一直困擾著市民。居住天河前進街的周太太預產期在今年11月,此前,她已經找過多家月子中心了。「主要方式有朋友推薦、自己走訪、網上搜索看評論。最近去了天河一家高檔月子中心看過,軟硬體看上去不錯,更方面算比較滿意,美中不足的是價格8萬起」。周太太已經先後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每到周末就去走訪,希望能找到性價比高的月子中心。
「對於我來說,生孩子一生也就一兩次,經不起一次的試錯」。她認為,目前住酒店、去養老院都能有參照標準,比如實在不知道怎麼選的時候就選擇星級高的。而月子中心,她在走訪中,發現各自打出的特點不一,價格相差很大。「又會擔心選擇了價格高的,物非所值;選擇價格低的,又擔心服務不夠專業。其他住宿環境、護理人員,我也喜歡在見過後能合眼緣」。一來二去,她發現越來越難找。經過最近這段時間的找月子中心,她總結下來,目前最好的方式,是住過的朋友的口碑。「如今科技這麼發達,但在選擇的月子中心方式,卻仍然需要用這種最老、最傳統的方式,暫時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借鑑」。
經營者:解決母嬰服務痛點是發展關鍵
一方面是消費者覺得月子中心難找,另一方面月子中心也認為面臨不少困難,因為月子中心是服務具體的人,每個人不一樣,同樣的服務可能獲得的口碑不一樣,甚至會出現一些糾紛事件。廣東美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奕稱,「作為母嬰服務機構,我們始終定位為服務機構,需要穩定輸出優質服務,解決顧客——寶媽和寶寶面臨的痛點,才是贏得口碑、贏得市場的關鍵。」吳奕指出,目前的市場,需要制定規範的服務流程、提供解決需求的合適產品思路和解決方案。「我們公司會為寶媽提供產康項目和科普宣教,為寶寶提供科學細緻的全方位護理和餵養等。只有嚴把質量關,嚴格執行標準,才能夠提供穩定的服務」。
月子中心並非一錘子買賣,只有解決好母嬰服務的痛點,月子中心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這一點上,消費者和月子中心追求是一致的。
廣東省月子中心聯盟:期待有具體標準可循規範行業
如何規範行業的發展?在目前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廣東省月子中心聯盟在2017年成立,擬維持健康的行業平衡發展。該行業每月舉辦一次例會,並由特別月子會所的資深專業護理人員,在所有的月子中心巡迴培訓。廣東省月子中心聯盟秘書長邱雋熹介紹,目前月子中心的發展瓶頸是整個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統一的規範標準讓所有月子中心遵循,因此也就出現了準入門檻低,另一方面,為了獲客,行業內出現了一些價格戰的行為,這是導致服務以及品質參差不齊的原因。
有的月子中心蹭反應如果純粹做月子服務和月子餐服務,利潤越來越低,這讓一些月子中心將競爭重點轉到「天價產康」項目上。對於該情況,邱雋熹坦言,「受到疫情影響,的確存在有些月子會所的經營比較困難,月子套餐的利潤所剩無幾,在客戶入住之後,只能通過其他的項目盈利,這是一些機構目前不得已的一個做法。待經濟逐步復甦,價格往上提,這一狀況將消失。」邱俊熹表示,月子中心的主營還是在月子照護上,產康是供客戶自由選擇的輔營收入,不能本末倒置。」
他認為,隨著行業的發展,未來行業將慢慢由政府主導,向規範化的方向淨化發展。他希望各地的政府能制定具體的標準,讓月子中心經營者也有標準可遵循,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種保護,對於行業來說,也可以淘汰一些質量較差,服務不好,不安全的月子中心。
在目前還沒有相應規範下,廣東省月子中心聯盟目前的方式是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對各個月子中心的硬體進行健康安全的考量,通過政府與媒體的監督下,逐步向好發展。
統籌/信息時報記者 黃豔
撰文/信息時報記者 黃豔 廖溫勃 見習記者 曹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