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隨著全面二孩政策開放,幼兒園師資短缺已經是整個社會的共識,上海的幼師資源也同樣不容樂觀。據了解,浦東新區2018年擬公開招聘746名公辦幼兒園老師,而此前第一批成功通過筆試面試的僅68人。嘉定區2018年也有281個幼教崗位急招幼師入職,但華東師大、上師大兩所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加起來僅200多名。其中,華師大2018屆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只有87名。
張天洋(化名)和王文婧(化名)就是這87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的兩位。目前,張天洋已經考取幼兒園老師編制,進入了幾個月後將要供職的某上海示範性幼兒園實習,而王文婧籤了蘇州某著名教育培訓機構,即將成為一名幼兒英語老師。一位男幼師和一位女幼師,四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在畢業的當口,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幼兒園和培訓機構。記者約訪了這兩位準幼師,在他們的敘述中,除了提及學前教育資源的短缺,還有幼師行業的就業困境。
幼師是全科型老師
張天洋現在已經在浦東某示範性幼兒園實習。上海市託幼園所的評定分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示範園並不是評定等級裡的一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規定:「示範性幼兒園是指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探索教育規律、總結推廣經驗等方面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並擔負輔導一般幼兒園任務的幼兒園」,據此,示範性幼兒園也是某種程度上的重點幼兒園。學前教育在我國是指3—6歲兒童的教育。張天洋說,跟義務教育階段分科目教學不同,幼兒園老師都是全科型老師,日常的教學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領域:健康領域,主要是跟小朋友的生活習慣、運動有關的課程;語言領域,教小朋友如何說話、交流;科學領域,跟科學實驗、物理化學數學知識相關;藝術領域,基本上是音樂、美術、舞蹈課程;社會領域,教小朋友社會交往和集體生活的一些規則。
張天洋目前帶的是大班,根據規定,大班上學期一天的集體性教學時間是30分鐘,在中班和小班,這個數字分別是25分鐘和20分鐘。集體性的教學活動是按主題來進行的,比如「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我是中國人』這個主題裡面就有『我愛天安門』這個活動,是偏向音樂的,教他們唱《我愛天安門》。」張天洋說,每個月的教學活動都是根據主題來安排的。
從小朋友早上來園到下午放學,除開中午12∶00到下午14∶30小朋友的午睡時間,幼師的工作被分割成一個個30-40分鐘的時間段。無論是遊戲、做運動,還是吃點心、休息,小孩子的每一項活動時間都在30-40分鐘左右,張天洋說具體的時間是可調整的,假設小孩子對某個遊戲、活動的興趣高,老師可以適當延長此項遊戲、活動的時間,每天的教學內容也同樣可控,「可能今天這30分鐘我上的是音樂課,明天的30分鐘我就上美術課了」。
曾經在烏魯木齊南路幼兒園研習的王文婧也不覺得30分鐘的時間刻板瑣碎,她說:「幼兒園雖然有每日生活安排,但是大致時間這樣就可以了,不是一定說30分鐘就要30分鐘的。」因為小朋友有很多過渡環節和生活環節,早上來園有早晚的時間差,吃點心、吃中飯都有快慢的時間差,較快完成的小朋友可以自己玩遊戲。
讓小孩子接觸不同類型的活動和遊戲也是學前教育的重點。張天洋所在的幼兒園為小朋友配備了不同類型的活動室:科技室、美術室、樂高室、木工室、音樂室……包括室外的場地,每個班都有一塊場地可供開展活動,一共10塊場地,老師也會注意開展活動儘量在不同的場地,從場地1到場地10有個輪換。「每天每個班級輪換場地,保證每個小朋友每天的活動時間接觸不一樣的東西。」他說,讓小朋友接觸不同性質的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興趣,也幫助他們鍛鍊不一樣的品格。
教學、科研、培訓壓力
幼兒園老師雖然每天的教學時間只有幾十分鐘,帶半天班也只有大約4個小時,但是這不等同於沒有教學壓力。因為「忙的是另外的事情,非常非常多的文案工作」,包括每天都要備明天的課,或者做下個禮拜的一周安排,還有教學成績考核、科研等等。張天洋表示,幼兒園老師還有很多培訓,線上的線下的都有,而這些培訓是每個老師都是要花時間做的,軟體會自動計算在線活躍時間,不達標的話就不合格。此外,幼兒園還有很多節慶活動要準備,要採購節慶用的東西,還要自制小朋友活動可能用到的教具,這些都是他所說的「要分出精力來做很多大家看不到的雜事」。
跟中小學老師的家長工作不一樣,因為學前教育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各項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度高,所以花心思做家長工作也是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內容之一,「宣傳一下最近又什麼活動,或者今天哪個小朋友出現了什麼問題要及時跟家長交流」。
烏魯木齊南路幼兒園也是一所上海示範性幼兒園,它的招生不是按學區入學,而是面向全市招生的,競爭激烈的結果就是「很多家長也都是精英」。所以,家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很高,園所裡供職的老師採取末位淘汰制,不停地考核,不斷重新評估。
小孩子每天兩個多小時的午休時間本來也是老師們的午休時間,但是大部分老師的中午都是在填寫小孩子的幼兒檔案,或者開會,班級管理常規、班級環境創設、園所發展特色是無盡的會議上的關鍵詞。王文婧說:「研習的時候,每天中午,我的主班配班老師都不在,他們要麼在開會,要麼就是培訓,要麼就是教研,還要不停地迎接各種各樣的檢查。」
按上海市規定,小班的學生是25個,中班是30個,大班是35個。張天洋所帶的大班有36個小孩子,像這樣多一兩個也在允許的範圍之內。36個小孩,每人每個月生活、學習、遊戲、運動四個方面都要寫兩篇成長記錄,36個小孩一共就是288篇,平均算下來,兩個老師每人一天要寫七八篇。
「我們這行有一句話,你平時不要生病,沒有時間給你請假。注意身體,有什麼小問題憋著,生病也放到寒暑假去生病。」張天洋說,在幼兒園,平時老師請事假、病假都很難,「因為這麼多孩子,你請假了他們怎麼辦」。
幼兒園與幼教培訓機構
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是兩教一保:一個主班老師、一個配班老師、一個保育員,教育理念則是「保教結合,保育為主」。在王文婧看來,幼兒園比較偏重生活方面的教育,「還是注重吃飯、睡覺和其它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要說教什麼知識性的東西是挺少的」。
「但是現在市場需求太多了,太複雜了。在幼兒園的話,不管是公辦園和私立園,能提供給家長的東西挺少的。現在家長覺得自己小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又希望小孩學這個,又希望小孩會那個。」
幼教機構則不一樣,是「家長專門花錢送小孩子來學幼兒園學不到的東西」的地方。相比幼兒園,幼教機構不能帶給小孩子生活化的環境,家長要求孩子掌握知識的目的性比較強,這點從幼兒園和幼教機構的課程設置也能看出來。基本上,幼教機構的課程目標所要體現的知識點會更明確。
王文婧是安徽人,沒有辦法報考上海的教師編制考試,留在民辦幼兒園工資也不高,所以她選擇了蘇州某教育培訓機構的少兒部,她覺得在蘇州生活比在上海生活壓力要小一些。參加完新師訓練營,她可能就開始帶班了。雖然選擇了教育機構,但是她也有在幼兒園的研習經驗,她說:「幼兒園的學習可以是教給孩子主動探索這個世界、怎樣建構自己經驗的一個過程,但是在教育機構我要這麼跟家長說,他會覺得我孩子在家裡就建構了經驗,我還把他送來你這幹啥?」
她在教育機構擔任的是幼兒英語老師,在她看來,幼兒園階段就送小孩來學英語,家長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不一樣,「想讓小孩接受雙語教育,可能以後也有出國打算」。如果孩子在培訓班的學習沒有效果,家長會直接跟老師聯繫,或者要求退課。總之,在幼教機構,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識、掌握的程度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指標。
不同於中小學有教學大綱,幼兒園沒有教學大綱,所以幼兒園老師所掌握的教學主動權比較高。張天洋說,他在教學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創造,「有些大人的遊戲我覺得很好我就把它簡化,簡化了以後設計成小朋友可以玩的」,比如「誰是臥底」遊戲。他還有同事造了個簡易版的「密室逃脫」給小朋友玩。
幼教機構也同樣沒有教學大綱,但完全是市場化教學,作為英語老師,王文婧坦言「老師只能堅持一點點自己的教育理念,大部分還是看家長的態度」。因為教育機構續班壓力大,「這一期上完了以後要去跟每一個家長私聊,讓他繼續報下一期的班」。如果班裡有學生家長不報下學期的課,教育機構就會給老師施壓;如果一個班裡很多家長都不續班,那就算「教學事故」了。她再一次強調,市場化的前提下,「家長工作很重要」。
學前教育的準入門檻
1月23日,教育部召開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將針對學前教育出臺系列措施。其中,在師資上要提高準入門檻,引導和監督依法配足配齊保教人員。受生育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學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大,新辦幼兒園越來越多,幼師資源的短缺日益嚴峻。部分幼兒園實在招不到人,但為了辦學,只能放低幼師準入門檻。
據了解,在上海,幼師的從業資格證分兩種,一種是幼兒園類別的NTCE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屬於國考考出來的;還有一種是上海市學前教育專業崗位證書,俗稱學前教育上崗證,非學前教育專業的人通過培訓也可以考。目前,有些園所裡面的幼師並沒有教師資格證,只有學前教育上崗證,專業素養不足。
一方面是幼師的準入門檻低,本科畢業的優質師資嚴重缺乏;另一方面,張天洋為了成為一名幼師,經歷了4次面試和3次筆試。首先考教師資格證就經歷了一輪面試和筆試,然後進入現在的幼兒園實習前也經歷了面試。考教師編制時,報了有意向的幼兒園之後,幼兒園會再安排一次筆試面試,通過了以後再去區教育局筆試面試。
他說,筆試面試的過程消耗了很多時間精力。每次筆試都會考到4本書的內容,除了全國統一的兩本,還有兩本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還有《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要成為一個幼兒園老師,這兩本書裡面的所有東西是要背出來的,因為它是肯定要考的」。考教師資格證的面試和區裡教師編制的面試也讓他印象深刻,前者是因為隨機抽教案,「有可能抽到美術,也可能抽到畫畫」,所以他準備了20多份教案;後者是因為必考項目有彈鋼琴,曲目範圍是60首,所以必須把60首曲子練熟,而且除了彈鋼琴還要考一項才藝。張天洋和王文婧選擇成為幼師的原因都是因為喜歡小朋友。張天洋在讀高中時,家裡迎來了一批小朋友,「我就像孩子王一樣,一直帶著他們」。無論是家人還是老師,都覺得張天洋性格溫和,對小朋友有耐心,「我就覺得我挺喜歡小孩的,小孩子不煩我,我也不煩他們」。
王文婧的情況也有點類似,因為王爸爸是同輩中最大的,王媽媽則是同輩中最小的,所以大家庭裡沒有同齡的孩子。等到表姐們的孩子出生,王文婧也是一直帶著小侄子小侄女玩。高考填志願時王文婧就想填報華師大的學前教育專業,但是因為這個專業屬於免費師範專業,想想畢業後要回家鄉當10年基礎教育的老師,王文婧最終沒有報。大一時,她想過輔修學前教育專業,但是了解到輔修只是拿一個輔修證書,不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位證書,她還是決定轉專業,哪怕需要降級。
以前王文婧只是喜歡小孩,但是不知道有一個專業叫學前教育專業。後來,王爸爸朋友的女兒考上了安徽師範大學的學前教育專業,當時還在讀初中的王文婧跟爸爸一起陪著姐姐去報到,聽安師大學前教育的系主任介紹完學前教育專業以後,她就「對學前教育心生嚮往」。儘管大一時錯失了學前教育專業,她還是轉過去了。學前教育專業有藝術類課程,這也是王文婧的強項,轉過去以後連績點都提高了。她笑說:「連續三年拿獎學金,說明我還是適合這個專業。」
幼師行業的就業困境
對本市大多數幼兒園來說,幼師來源的首選是華東師大、上師大學前教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但這兩所學校的應屆畢業生總和僅一兩百人,遠遠滿足不了幼兒園的師資缺口。一方面是巨大且迫切的市場需求,一方面是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並沒有選擇幼師行業。華東師大2018屆學前教育專業僅有87人,分3個班。據估計,進入到幼兒園成為老師的僅20人左右,其他學生要麼考了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去教中小學,要麼出國讀書,要麼去了培訓機構。有些人雖然讀了學前教育,但是本身不是特別喜歡孩子,儘管留在幼兒園可能看起來對職業發展比較好,但是勉強成為幼師,「幸福感和歸屬感是很低的」。
很多幼教專業的學生最後都沒有從事幼師行業,原因何在?工資待遇不高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張天洋說,相對其它工作幼兒園老師可能起點工資高一點,但是漲幅並不高,「帶我的老師現在已經工作20多年了,但是他的工資也就是稅後7000元左右」。幼師入行門檻低,加上學前教育又不屬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以「工資是上不來的」。而中小學學科老師的工資會比幼兒園高出不少,加上學前教育的免費師範生進入中小學也不影響在本科學校直升研究生,很多人結合興趣和現實去了中小學,張天洋認為此舉無可厚非。
社會對幼師的評價不高也是幼教專業學生就業的困境之一,關於這一點,王文婧深有感受:「整個社會對幼兒園教師的評價並不高,大家總覺得幼兒園老師就是阿姨,天天帶孩子玩、吃,就是託兒所阿姨。」王文婧是轉專業進的學前教育專業,為此還降了一級,相當於大學多讀了一年,她的很多同學不理解,「來問我是怎麼想的」。據她說,很多同學家裡知道他們錄取在學前教育專業都很不高興,她們班還有人兩個月試讀期讀完了退學,回高三復讀了。「家長覺得我們家孩子費了那麼大力氣考上了985,結果跑去教幼兒園,中專生、大專生都能教,我孩子為什麼要讀個本科去教?」這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王文婧說就連他爸爸也覺得小孩誰不會教啊,天天做做遊戲。「我使勁給他洗腦,說我們學的不是這樣的。但是別人問他,你家孩子學什麼專業,他就說學前教育。一般人聽不懂學前教育是什麼意思,他就來一句,就是帶孩子玩玩遊戲、唱唱歌、跳跳舞的幼兒園老師。他會這麼跟別人解釋。」
時間久了,王文婧自己都習慣別人對「幼兒園老師就是帶孩子跑跑跳跳」的這種認識了,如果碰上學歷比較高,或者比較了解的人,她還會跟對方解釋一下學前教育。但如果回老家碰到有人問,她也會「自暴自棄」,直接就說自己是幼兒園老師,帶小孩唱歌跳舞,「不會說更多,因為說了他們也不理解」。
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開始正式實施,從2019年開始,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開始大幅度增長,預計2021年將成為未來我國學前教育辦學壓力最大的一年。
報告還指出,具體來看,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將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適齡幼兒接近600萬人,2020年將新增1100萬人左右。隨後,新增學齡人口在2021年將達到峰值1500萬人左右,之後逐漸回落。預計2021年,幼兒園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學前教育經費供給量遠不能滿足未來需求。
根據上海市衛計委測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3到5年內,全市戶籍人口有可能新增出生人口6至12萬人,每年約新增2萬到3萬人,直接帶來的就是入園、入學的高峰。再加上女教師生二胎等原因,幼教師資的缺口更大。
作為一名男幼師,張天洋說男幼師的需求比女幼師更大。但是他想提醒家長,當幼兒園的招生牌子把男老師當成一個亮點時,要看清楚課程設置裡面男老師處於什麼位置,「很多幼兒園的男老師專門帶小朋友的運動、活動,在這件事情上男老師和女老師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他說如果家長要培養小朋友剛強、堅持不懈的性格品質,或者是抵抗挫折的能力,讓男老師來帶班會更好,不管是主班還是配班。
喜歡小孩,也有專業的幼教知識,張天洋和王文婧都對即將到來的幼師生涯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