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湖南日報發表「瀏陽河」評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六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構建新發展格局,題中之義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立足自身、練好內功。要牢牢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湖南省提出「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新格局,新作為,是挑戰更是機遇,相信湖南一定能在構建新格局的新徵程中把握好機遇,實幹、巧幹、加油幹,實現進一步的跨越式發展。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既是針對國際形勢變化的理性應對,更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科學決策。從世界範圍來看,單純依靠出口依賴國際市場的發展模式,容易受制於國際政治、經濟等複雜因素。一味靠出口拉動經濟,而不注意做大做強國內市場,等於是把發展主動權讓給了別人。唯有提高內部人民生活消費水平,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才能跳過中等收入陷阱。「練好內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內部的供和需都做強做大,正是新時代新發展格局下的最大作為。
湖南省「練好內功」,有基礎,有條件,更有巨大潛力。湖南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具有「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人口眾多的市場優勢、聯結國內外大市場的樞紐優勢。全面融入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湖南省有先進位造業基礎紮實、房價對年輕後浪和創新創業友好、自然資源豐富美好、鄉村振興農民收入提升空間潛力大等優勢,把握全國大局下做好湖南的事,湖南在下一個五年中會亮出更靚麗的成績單。
「瀏陽河」評論說,從需求層面審視,湖南省既有投資需求大但結構不優的問題,也有消費需求潛力大但需求外溢的問題。從供給層面視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湖南省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我們的應對之道就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構建暢通高效的市場體系、流通體系,打造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依託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推動上下遊、產供銷有效銜接,實現一、二、三產業和各類資源要素配置均衡協調。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把握消費升級趨勢,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著眼供需兩端受益,圍繞「兩新一重」,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工程和項目。
過去唯增長、甚至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投資路子要改一改,要擴大民生領域投資,實施一批教育、醫療、養老、託幼、生態環保等社會民生項目,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並不矛盾,我國擁有4億具備相當消費能力的中產人群,經濟健康穩定增長和人民生活不斷提升的「雙贏」,一定能讓中國獲得更加穩健、持續長效的發展。
練好內功,同時加大改革開放步伐,用好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湘非經貿合作等平臺和公共產品,霸得蠻、耐得煩、吃得苦的湖南人,一定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於擔當、砥礪奮進,在新時代新徵程中拿出新作為,幹出新氣象,獲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