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假日,親戚之間的走動都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姥姥家,都是一家幾口來探望。
但是如今,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怎麼越大越不願意去姥姥家串門了,想當年,姥姥姥爺沒少為孩子付出,如今孩子卻連登門都這麼難,當媽媽的內心著實很傷感。
13歲的小瑞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姥姥待他如親孫子一般,小瑞小一點的時候,也是比較乖巧懂事,總說長大之後要給姥姥買這買那的,把姥姥哄得別提多高興了。
但是小瑞在6歲半的時候,就被爸媽接回去上學了,離開的時候依依不捨,剛開始每次回去的時候,都是無比興奮的,但是伴隨著小瑞逐漸長大,他越來越不喜歡去姥姥家了。
在一次媽媽、爸爸準備好所帶的東西準備出發的時候,小瑞卻在那裡磨磨蹭蹭不願意去了,媽媽十分生氣,直言,姥姥小時候真的是白對你好了。
但是後來,小瑞真的就是不想再去,在媽媽的再三逼問之下,小瑞才道出自己不願意再去的原因,媽媽聽後內心著實很心酸卻也無奈。
一:越長大越覺得自己是外人
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其實是有原因的。
尤其是如果有舅舅或者其他親屬家也有小孩,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
作為孩子的媽媽不要著急批評孩子,而是應該問清孩子為何會變成這樣,當孩子不願意說的時候,也可以多引導他們,讓孩子打開心結,如此對於走親戚這件事才不會排斥。
二:親戚多總愛問自己不願意回答的問題
親戚們聚在一起,都是家長裡短這些事情。
有些親戚喜歡問孩子的學習,大一點的還會問工作、對象如何如何,有的會拿孩子們之間的一些事情進行各種攀比,孩子們對這些事情是非常反感的。
三:覺得走親戚沒有意思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對走親戚這件事很嚮往,因為不僅可以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同時還有很多好吃的,這些事情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失去了對孩子的吸引力。
孩子長大之後,交際面比較廣,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會比較多,走親戚的過程則會浪費掉很多自己的時間,因而會覺得走親戚這件事沒有什麼意思。
一: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走親戚的時候,父母應該更多的了解一下孩子這樣選擇的原因,是因為覺得沒有意思還是覺得走親戚比較麻煩,或者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只有找到原因,才好針對性的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其實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為孩子的一些顧慮做出合理的解釋和安排。
二: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
走親戚的過程,其實也是培養孩子社交的一個過程,有些孩子因為親戚之間會相互攀比,問一些自己不想回答的問題,這個時候父母要引起注意。
日常多鍛鍊孩子增加社交以及自己的表達能力,面對較為複雜的環境也能應對自如,巧妙回應那些親戚的問題,才不至於排斥走親戚這件事情。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有禮,在親戚的面前能為自己爭光,其實這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父母其實可以多從一些其他方面積極入手,告訴孩子走親戚的真實意義,如此孩子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自己去走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