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辛苦把娃帶大,但娃長大後卻不再願意去串門,媽媽內心很傷感

2020-10-07 維尼爸爸育兒

每到節假日,親戚之間的走動都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姥姥家,都是一家幾口來探望。

但是如今,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怎麼越大越不願意去姥姥家串門了,想當年,姥姥姥爺沒少為孩子付出,如今孩子卻連登門都這麼難,當媽媽的內心著實很傷感。

案例

13歲的小瑞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姥姥待他如親孫子一般,小瑞小一點的時候,也是比較乖巧懂事,總說長大之後要給姥姥買這買那的,把姥姥哄得別提多高興了。

但是小瑞在6歲半的時候,就被爸媽接回去上學了,離開的時候依依不捨,剛開始每次回去的時候,都是無比興奮的,但是伴隨著小瑞逐漸長大,他越來越不喜歡去姥姥家了。

在一次媽媽、爸爸準備好所帶的東西準備出發的時候,小瑞卻在那裡磨磨蹭蹭不願意去了,媽媽十分生氣,直言,姥姥小時候真的是白對你好了。

但是後來,小瑞真的就是不想再去,在媽媽的再三逼問之下,小瑞才道出自己不願意再去的原因,媽媽聽後內心著實很心酸卻也無奈。

為何孩子長大些卻不願意去姥姥家走動了?

一:越長大越覺得自己是外人

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其實是有原因的。

尤其是如果有舅舅或者其他親屬家也有小孩,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

作為孩子的媽媽不要著急批評孩子,而是應該問清孩子為何會變成這樣,當孩子不願意說的時候,也可以多引導他們,讓孩子打開心結,如此對於走親戚這件事才不會排斥。

二:親戚多總愛問自己不願意回答的問題

親戚們聚在一起,都是家長裡短這些事情。

有些親戚喜歡問孩子的學習,大一點的還會問工作、對象如何如何,有的會拿孩子們之間的一些事情進行各種攀比,孩子們對這些事情是非常反感的。

三:覺得走親戚沒有意思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對走親戚這件事很嚮往,因為不僅可以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同時還有很多好吃的,這些事情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失去了對孩子的吸引力。

孩子長大之後,交際面比較廣,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會比較多,走親戚的過程則會浪費掉很多自己的時間,因而會覺得走親戚這件事沒有什麼意思。

當孩子逐漸不願意去姥姥家走親戚的時候,父母可以採取這些方式

一: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走親戚的時候,父母應該更多的了解一下孩子這樣選擇的原因,是因為覺得沒有意思還是覺得走親戚比較麻煩,或者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只有找到原因,才好針對性的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其實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為孩子的一些顧慮做出合理的解釋和安排。

二: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

走親戚的過程,其實也是培養孩子社交的一個過程,有些孩子因為親戚之間會相互攀比,問一些自己不想回答的問題,這個時候父母要引起注意。

日常多鍛鍊孩子增加社交以及自己的表達能力,面對較為複雜的環境也能應對自如,巧妙回應那些親戚的問題,才不至於排斥走親戚這件事情。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有禮,在親戚的面前能為自己爭光,其實這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父母其實可以多從一些其他方面積極入手,告訴孩子走親戚的真實意義,如此孩子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自己去走親戚。

相關焦點

  • 奶奶帶娃是傳統,姥姥帶娃成主流,90後寶媽說出背後原因?
    帶一個孩子有多累,相信每個媽媽都深有體會。媽媽既要工作又要帶娃,根本忙不過來。作為母親,為了女兒少吃苦,姥姥就選擇了自己多承擔一些。所以說,姥姥幫忙帶孩子不是因為她有多閒,而是她知道如果放手不管,最累的人是她的女兒。獨生女的家庭,孩子只有一個,老人心疼自己的女兒,不願意自己的女兒辛苦,所以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娃。
  • 為什麼姥姥成為帶娃主力軍,奶奶帶娃越來越少?2點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成為帶娃的主力軍呢?產假結束後,孩子要交給姥姥帶還是奶奶帶?小萌是位新晉寶媽,在月子裡的時候,自己的媽媽和婆婆都過來伺候月子,媽媽主要負責她的飲食起居,婆婆主要管寶寶多一些,兩位老人相處不錯。
  • 奶奶帶娃是傳統,姥姥帶娃成主流,這3個優勢明顯,奶奶替代不了
    以前的老傳統都是奶奶帶娃,一般孩子都是和爸爸一個姓,奶奶帶娃也是責無旁貸。可是現在很多的年輕媽媽都喜歡讓姥姥帶娃,寧肯讓自己媽媽勞累些,也不願讓婆婆帶娃。二寶出生後孩子奶奶和我們一起住過一段時間,後來回自己家了,但是看娃的時候一直有保姆阿姨照看,沒有單獨照看過孩子。說起來孩子奶奶的兩個外孫女也是她和女兒一起看大的,現在姥姥帶娃已經成為主流。
  • 讓姥姥帶娃,你後悔了嗎?有一種無可奈何叫做"媽媽的媽媽"
    外孫女半夜高燒,媽媽焦急地帶女兒去醫院,姥姥想要跟著去,而後女兒說:"你別去了,去了還要照顧您。"這句話,真的很戳心窩子。畢竟在時代之下,姥姥們的見識、衛生知識等,已經跟不上了。這時候,哪怕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都會遭到女兒的嫌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姥姥,其實內心很傷。但無論有多傷,姥姥們依舊義無反顧地為女兒承擔著,照顧著孩子。再無奈,姥姥終究是外孫媽媽的媽媽,存在著最親密的關係。
  • 讓姥姥帶娃,你後悔了嗎?有一種無可奈何叫做「媽媽的媽媽」
    外孫女半夜高燒,媽媽焦急地帶女兒去醫院,姥姥想要跟著去,而後女兒說:"你別去了,去了還要照顧您。"這句話,真的很戳心窩子。 只因,她是孩子媽媽的媽媽,孩子是她女兒的女兒。 讓姥姥帶娃,你後悔了嗎?有一種無可奈何叫做"媽媽的媽媽" 姥姥帶娃,似乎已經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了。而姥姥帶娃,其實出於的還是母愛。因為愛自己的女兒,所以不願女兒吃苦受累,想要多替女兒承擔些。
  • 姥姥帶娃成主力軍!經歷過的姥姥們卻說,無論如何也別幫女兒帶娃
    小區裡、公園裡和學校門口隨處可見帶娃的老人,而這之中,又以孩子姥姥帶娃的居多。甚至現在還有了「媽媽生,姥姥帶,奶奶定期來觀賞」這樣一句話。確實,現在姥姥帶娃已經成為了主流,但有的姥姥其實心裡也很累。儘管大女兒還有生二胎的想法,但這次李奶奶表示,自己再也不帶娃了,有多苦只有自己才知道,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如果可以,家長自己帶娃無疑是最合適的,但現在大家都知道,生活和工作這麼忙,不求助老人實在是很困難。而其中姥姥又格外被寶媽們信任,現在已經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其實姥姥帶娃也有利有弊,寶媽們還需謹慎選擇。
  • 中國式養娃新焦慮,姥姥成帶娃主力,5點原因現實又扎心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家庭負擔也不小,隨著孩子的出生,上學。所需要花費的金錢也越來越多。在中國式養娃的經濟焦慮之下,一些不是特別富裕的家庭,寶媽在生完孩子後不久,就會重返職場,孩子會由老人幫忙帶。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姥姥帶娃,不讓奶奶帶娃?原因很現實
    而現在在公園或者小區看到不少老人帶孩子,孩子嘴裡都是喊著"姥姥""外婆",尤其是聽到很多媽媽在打電話的時候"豆豆,聽姥姥話,趕緊吃飯""瓜瓜,讓外公幫媽媽拿個快遞"。現在老一輩的帶娃大軍已經由傳統的」爺爺奶奶「變成了"姥姥姥爺"。
  • 婆婆不帶,姥姥拒絕,生完娃的媽媽想「復出」太難了
    再一個就是全職媽媽太辛苦,除了每天的家務,有的還得兼顧做飯照顧老人,加上每天圍著孩子轉非常容易脫離社會。所以如果有公婆或者孩子姥姥姥爺肯照顧小孩,很多年輕夫妻是很願意的。孩子姥姥姥爺也是拒絕。一種原因是怕和年輕人帶娃理念有衝突,最後辛苦幾年還不落不下個好
  • 為啥開始「流行」姥姥帶娃?爺爺奶奶為啥不帶?原因很無奈
    今日問題:姥姥帶娃,原因無奈還是現實?現在特別&34;姥姥帶娃,比較多的原因傾向於心疼閨女,或者寶媽放心姥姥帶。也有的覺得自己娘家媽說什麼話輕了重了都不會在意,對婆婆多多少少還是有的話沒法說。可是姥姥和奶奶怎麼覺得呢?
  • 為啥開始"流行"姥姥帶娃?爺爺奶奶為啥不帶?原因很無奈
    今日問題:姥姥帶娃,原因無奈還是現實?現在特別&34;姥姥帶娃,比較多的原因傾向於心疼閨女,或者寶媽放心姥姥帶。也有的覺得自己娘家媽說什麼話輕了重了都不會在意,對婆婆多多少少還是有的話沒法說。可是姥姥和奶奶怎麼覺得呢?
  • 為何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奶奶都去哪兒了?真相讓人感動
    曾經奶奶帶孫子成了家家戶戶默認的事情,可如今姥姥卻成了帶娃的主力軍,並且這個數據還在增大。就連豪門家庭何猷君和奚夢瑤,兩人參加綜藝的時候和奚夢瑤的媽媽通電話,兒子就在姥姥家待著。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不願意交給奶奶呢?
  • 生活再辛苦,也要把娃帶在身邊?兩位媽媽的不同選擇,結局明顯
    文|好孕姐有了孩子之後,寶媽們也不得不考慮一個現實的問題:生活壓力比較大,要不要把孩子送回老家去?這樣自己才能回歸職場,省錢又省心,而看到以下兩位寶媽的不同做法,內心也就有了答案。;而晶晶因為不捨得,堅持全職帶了三年,等到娃上了幼兒園才開始上班。
  • 有多少讓人淚崩的畫面,道出「姥姥帶娃」背後的真相
    即使我們已經做了媽媽,也永遠是媽媽眼中的孩子,只要她在身邊,就會竭盡全力守護我們。之前曾看到一個調查: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孫輩的高達43%。大數據顯示,姥姥逐漸成為帶娃的「主力軍」。
  • 姥姥帶大的娃,為啥長大後卻越來越不願去姥姥家?答案讓媽媽淚目
    但現在,不少父母反映,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去姥姥家了,讓去一次,就跟接財神似的,真心誠意換來的結果卻是一場空。,姥姥對他一直如親孫子一般,有什麼好吃好喝的都先緊著他,而亮亮也算懂事,一直和姥姥說,自己長大了要給她養老,這話聽得姥姥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 奶奶越來越遭嫌棄,姥姥也不願意帶娃了,真實情況很諷刺
    姥姥也不願意帶娃了,現實很諷刺過來人都知道,有女人在的地方就有「戰爭」,尤其是「婆媳矛盾」,是自古以來最難解開的謎題。所以很多女性為了避免婆媳矛盾,把孩子留給親媽照看!排開老人喜歡孩子之外,兒女也有自私的一面,在孩子姥姥跟奶奶都健在的情況下,女兒為了避免婆媳矛盾把孩子交給母親,方便了自己,苦了自己的母親,另一方面,女婿覺得自己親媽可以省點力氣,也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帶。我們不能批判誰對誰錯,誰的生活都不容易,只能互相體諒。兒女要求老人帶娃可以,但要適可而止,不能把老人往絕路上逼。
  • 辛苦帶外孫,換女兒突如其來一巴掌,老人直言:再也不給女兒帶娃
    現在特別流行一句話叫:「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意思是說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是媽媽生娃,姥姥來帶娃,爺爺奶奶只負責隔段時間來看看孩子。話雖然有點諷刺性,但是卻是很多家庭的都真實存在的現狀。姥姥帶娃對寶媽們來說好處太多了,不僅能避免很多婆媳相處之間的矛盾,還可以很有效的減輕自己平時看娃的體力負擔,自己還能被親媽疼著護著,可以說是再好不過了。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有什麼區別?差異很大,原因現實又諷刺
    姥姥奶奶輪流帶娃,帶娃區別大菁菁是一個年輕的90後媽媽,前段時間她生下了自家的小公主。在家裡做完月子之後,菁菁的產假差不多也到頭了,菁菁心疼老公一個人工作,為了減輕老公的壓力,就準備出去工作了。;但是姥姥帶娃的時候,總會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告訴孩子媽媽工作很辛苦,不要打擾媽媽。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給女兒帶娃越來越普遍,但其中的心酸,姥姥們其實一點也不想體會
    在媽媽們那一輩,孩子都是自己帶,好不容易熬出頭,孩子們都各自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本以為可以享清福了,沒想到孩子們的孩子還是需要自己帶。所以,近年來老人成了帶娃的主力軍,尤其是在大城市,老人帶孩子越來越普遍。老人帶孩子確實減輕了年輕人的壓力,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婆媳問題,於是近年來逐漸演變成了姥姥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