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網站消息,7日起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對於幼小銜接問題,我始終非常贊同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的觀念:好的習慣可以決定人生價值,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是最重要的,而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
這個時期培養得好,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則後面灌輸多少知識也是事倍功半。
目前的現狀是:每個孩子、家長都感到壓力巨大,雖然學校、幼兒園是雙休日,但是有多少孩子從來沒有真正休息過兩天?
家長迫切希望自己孩子早日成功、成才,深怕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導致很多孩子、家長雖然每天都覺得非常辛苦,但是還是不停地去上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幼小銜接班」。
在這種「成功焦慮症」的迫使下,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被迫切地要求「快點」,快點學、快點吃、快點背、快點懂。
仿佛比別的孩子多背幾個單詞,多會幾首唐詩就可以早日擁抱幸福的生活了。
其實家長朋友們犯了很大一個錯誤: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忘記了什麼才是孩子的幸福。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需要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激發對學習的興趣和了解新鮮事物的欲望。
這和去「興趣班」「銜接班」背詞、做作業是兩回事。
多少孩子上完「興趣班」之後對這門學科、藝術完全失去了興趣?多少孩子在幼小銜接過程提前學習後,帶著一知半解的心態走向小學?
家長朋友在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其實應該側重於注重為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以及幸福的感受。
而非一味強迫式把孩子送去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每個年齡階段有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習方式和學習任務,並非強求更快、更早就好。
家長朋友可以陪孩子多聽、多看、多了解不同的事物,包括:科學知識的普及,藝術風格的普及等。
可以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標和興趣點;培養孩子的志向,讓孩子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給孩子完整健康的家庭氛圍,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聽聽孩子的心裡話,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家長朋友對幼小銜接提前學小學知識怎麼看?可以評論區告訴御貓老師!
【育兒知識每天更新,請你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