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矛盾!企業吵著招人難,求職者喊著工作不好找,人都去哪了?

2020-12-11 思維時光

天下最搞笑的幽默或許就是,一邊高價回收舊手機,舊電視,舊冰箱;一邊又低價出售這些二手貨。真是良心商家,自己虧本做買賣!

同樣的,一邊企業吵著招人難,一邊求職者卻抱怨工作不好找。那這些人都去哪裡了?

據最新的數據2019年畢業生人數高達834萬, 而近7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據,這些都將成為新的職場主力軍。可是用人單位卻常年出現用工荒的現象。

但另一組數據可能更讓你吃驚,全國送外賣騎手近千萬人,這其中就有6萬碩士生,72萬本科生。到底是他們辜負了文憑,還是用人單位辜負了他們的才華?

都不是,本質的原因是社會在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變化。

1.社會產業結構發生變化

我們這輩人,最開始經歷的就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底,那時候全部的產品都是整齊劃一,沒有什麼差異化,只要是貨就不愁賣,產品只要去央視打個廣告,找個代言人,廠商就可以悶頭生產了,各類經銷商,中間商負責發貨就好,只要保障門店不斷貨就行。

也因此創造了一大批工人,司機,營業員崗位以及老闆,暴發戶。那時候幹事拼的是膽量,正如王健林說:「什麼北大清華大,都不如膽子大」。這一階段大概持續到2003左右。

2003年之後,各類電商平臺崛起,一下子豐富了人們的視野,原來有如此多形形色色的好貨,而且價格如此之低。這一下子,就打破了2個難題,空間位置和信息差。

導致最早那批靠倒賣各地貨品價格差的生意人沒法玩了,也導致商品同質化的工廠效益急速下滑。這兩個環節,就造就了一大批的實體企業倒閉,大量的工人,中間商失業。

而最近今年,隨著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直播電商,社交電商以及短視頻的興起,讓本來就艱難針扎的實體經濟更加雪上加霜。只有品質過硬,注重用戶運營的企業存活了下來。

而一大批的企業倒閉,降薪裁員成為了常態。而另一邊,大學生畢業人數卻居高不下,在加上大批的失業人員,工作確實越來越難找。

2.國人觀念發生轉變

10年前,畢業那會,全國的大學畢業生的出路只有1條:去公司上班。只有少數人可以子承父業。那時候的觀念很簡單:好好讀書,或者學門技術,將來找個好工作。

而這幾年,在看看身邊人,不少人已經脫離了打工,要不選擇自主創業,如微商,自媒體,主播。要麼選擇成為平臺的一分子,如滴滴,外賣員。而且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前幾天,群裡一個98年的大學生,已經在各平臺兼職做自媒體兩年了,每個月也能賺個幾千塊錢。這擱我們上學那會,最多跑去肯德基熬個夜班,發發傳單,一天掙個30塊錢就不錯了。

換句話說,新生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接受了這種以自由,興趣為導向的職業選擇。而另外一邊,已經在職場打拼多年的精英們,要麼就從公司拿到了股份,要麼自立門戶出來創業了,要麼就返鄉做起了小買賣。

此時,就出現了兩個極端,一部分喜歡自由,有著自我追求的人選擇平臺。另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單幹了。只剩下中間一部分人,要能力沒能力,要追求沒追求的人,找不到工作,企業也不願意要。

所以,導致一個聲音被放大,工作難找了。

3.未來何去何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人抱怨找工作難,公司卻說招人也好難?原因有6點
    導語:找工作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煩心的事情。因為工作既是自己感興趣的,工資又令自己很滿意的,二者往往不可兼得,很多人只能騎驢找馬,在工作的過程中逐漸尋找自己的價值。所以就產生一種現象,很多人抱怨找工作難。
  • 學生找實習難,企業招人也難,人都哪去了?
    但其實學姐這邊和部分企業HR溝通過程中發現,目標很多公司和事務所還是在大量招聘寒假實習生,比如立信北京央企事業部的項目負責人,近期還在與我們溝通,希望我們協助大學生招聘工作。所以到底是什麼導致,學生求職難,企業招人也難的情況的呢?
  • 求職者吐槽:阿里招人的態度真可以,面完沒消息了,找hr也不回
    面試對於職場一族來說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不管是去大小廠企業都會設置面試環節,面試可以了解求職者的能力,判斷要不要,同時求職者也可以了解企業具體的業務,兩者可謂是互相選擇關係。
  • 招人難,餐飲業招人更加難,燒烤如何招人?
    很多的餐飲老闆找我說:今天生意很好,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就是人手不夠,招不到服務員。春節期間比原來的工資高了兩倍,都招不到人,不知道人哪裡去了。在廣州服務人員出到月薪4500,連阿姨都招不到,出6000元也招不到大長腿的美女」未來「做餐飲業的人力資源工作」,是十年後大的機遇,如何解決餐飲業,招人難,用人難的問題,是未來人力資源機遇。但是,老一傳統招人留人模式己經過時,怎麼招,還是留不住,太難了。 近日,傳統餐飲業遇到最嚴峻的招人難、留人難、用人難狀況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 找工作難,招人難,HR黑名單,這個人力資源市場怎麼了?
    我們分著來說:找工作難:難的是哪些人:A、應屆畢業生,這部分人找專業對口的工作,如果不是熱門行業,還真不容易,很正常,我們不放心這毛頭小夥子能幹好這活。而且這部分小屁孩還不知天高地厚,充滿幻想和不切實際的認知,很容易被錯誤引導和鼓動。躁動是這個年齡段人員的特徵。
  • 企業招人貼員工晉升圖 求職者稱這樣有奔頭(圖)
    據招聘負責人王先生介紹,公司這樣做一方面是體現對員工的關懷,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求職者一目了然,看看這份工作的福利待遇是否滿足自己的要求。  相對其它只寫了「待遇面議」的公司,這家公司顯然吸引了更多求職者的目光。前來求職的李元斌說,他一般都選擇這類將工資和福利都標註清楚的公司進行詢問。
  • 什麼樣的人最好找工作
    今年融資難,創業少了,哪怕是創業,也是謹慎,市場就業崗位增量就少了。雖然國家也放出了很多例如基層公務員、支邊老師等崗位,可見壓力巨大。幾乎每天都有人問我,現在就業這麼難,什麼工作需求量大。或者問:什麼樣的能力最好找工作。我總回答:銷售啊。企業常年最缺的是銷售。
  • 企業招聘為什麼越來越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在企業多如牛毛,任求職者挑選企業的時代,薪水的多少是吸引求職者的第一眼光。你的薪水上不去,求職者一般是不會接受的。現在的人很現實,不像十年、二十年前出來打工的人,能被一家企業聘用上就是萬幸。現在的求職者已經不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就算真找不到工作,他們也不擔心。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 重慶南紀門勞務市場關閉,節後首日仍有求職者扎堆找工作
    「我早上8點過就到了,找工作的人多,招人的少。」今年53歲任明是長壽人,常年在主城打工,今天想要應聘煮麵師傅。「我們這個工作待遇要具體跟老闆談,看只煮麵還是要調料一起,價格都不一樣。」任明說,三個月前他找了份煮麵的工作,趁著店還沒有開門,他想來勞務市場看看能不能找個工資高點的。求職人員正在選擇
  • 求職者未填家庭信息被拒絕面試 企業招人疑更重背景
    原標題:求職者未填家庭信息被拒絕面試 企業招人疑更重背景 ,又不是我全家找工作?  多位求職者向記者反映,每次去參加招聘會,都會帶上製作好的簡歷,內容都以個人信息為主。但是面試前,不少企業還會要求再填一份求職登記表,其中很多都涉及到家庭成員信息。  昨日,記者在起點人才大型綜合類招聘會現場看到,不少企業登記表都設置有「家庭關係」或「直屬親戚」欄目,但填寫的應聘者寥寥可數。多位畢業生表示,家庭信息屬於個人隱私,因而拒絕填寫,但有人也因此失去面試機會。
  • 疫情復工後:招人怎麼招?找工作怎麼找?-人民智作-社會創作力量服務...
    通過公司KPI把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到最基層員工,最基層員工要把這個工作做好,做不好你去罵兩句。這樣的管理人員不叫有實戰經驗。 從2019年這個下半年開始,你只會安排任務給基層做不算一技之長,你要在公司不招人的情況下,把問題解決掉。 去年年底我和一個創業公司創始人聊天,他說招來一個所謂總監,來了之後,只會坐在辦公室去指導,去發號施令,而自己根本就不具備動手能力。
  • 大學生就業難,企業招人難,學校就業率卻很高!怎麼統計的?
    現在的人才市場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找工作的大學生覺得就業難,而招聘的企業覺得招人難。但是培養大學生的學校給出的數據卻驚訝所有人,因為高校的就業率都是在90%以上。那麼這樣的數據,到底是怎麼統計的呢?
  • 北京比上海找工作難一倍 哪些城市高薪又缺人?
    第一象限:工作機會較多,而找工作的人也較多;第二象限:工作機會較多,但想找工作的人較少;第三象限:工作機會較少,而找工作的人也較少;第四象限:工作機會較少,但想找工作的人較多。不過另外兩座一線城市北京和廣州去哪裡了呢?說沒看見北京的,一定和小巴一樣太粗心,忽略了位於第一象限右上角的北京,不過這也要怪北京的坐標值實在太「大」了。其實北京發布的崗位數並不少,差不多是上海和深圳之和,但在北京找工作難嗎?難。
  • 為什麼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難在哪裡?該怎麼辦?
    為什麼大學生很難找工作?真的是因為工作職位太少?事實上,就業難的不是因為工作職位少,而是供需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也就是有些職位沒人應聘,有些職位求職人數過多。供應和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求職者的個人因素造成的,大部分大學生求職者很難適應社會需要。實際還是相關專業的不對稱性導致的根本原因。
  • 「用工荒」或持續到4月:找工作的人都去哪兒了
    原標題:「用工荒」或持續到4月:找工作的人都去哪兒了   找工作的人都去哪兒了? 天橋上、超市入口處、公交車站旁等人員密集處,不少縮著脖子取暖的年輕人,手拿列印著「招聘」黑字的A4紙,殷勤地詢問過往路人「找工作麼?」房地產中介和餐飲服務員是需求量最大也是最難招工的行業。按這兩年經驗,每年正月十五後,市場招聘旺季將全面啟動,可也恰恰是求職者觀望心態最濃厚的時期,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可能要持續到4月份。
  • 為何特殊時期後找工作,面試很難通過?精明的人,都從這3點分析
    這說明大家比較焦慮,都急於找工作,原來那種悠哉悠哉的心態沒有了,更務實了。與此同時,那些年前裸辭後,正在找工作的朋友,卻感覺找工作太難了,有的朋友一周內面試了20多家公司 ,可幾乎一大半的面試都沒通過。那麼,現在階段面試很難通過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求職者又應該怎麼辦呢?
  • 到處都在說招人難?年輕人不進工廠都去哪裡了?
    反過來了,沒有年輕人再想進工廠當工人了,老闆們也牛不起來了,舔著臉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的,招人也難。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區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這些人已經徹底不做工人了,郊區的年輕人也鄙視做工人,就算再沒有門路,那也得在工廠找個清閒的管理職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 節後"招工難"到底難在哪?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您手都凍紅了,一直在那哆嗦。  李志偉:是。  好不容易有人上前來諮詢,可也因為工資不滿意,轉身離去。  應聘者:2600嗎?2600我也跟你去。  李志偉:我們都是統一的,我們這三個店。每月15號發工資。
  • 求職者通過招聘網站找工作 被假公司騙12萬
    張女士通過智聯招聘找工作,卻遭遇騙局。圖為智聯招聘網站上關於該公司的招聘介紹。  本想通過網站找份工作掙錢,不料工作沒找成反而還被騙了錢。日前,張女士通過智聯招聘找工作卻被一家根本不存在的公司騙了12萬餘元。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若企業未取得營業執照,智聯銷售稱也可通過交納費用開通帳戶。但對此,智聯招聘表示,張女士的遭遇屬特殊時期的特殊事件,銷售人員的表述也屬個人行為,智聯目前已不允許任何資質不全的企業上線發布信息。
  • 大齡青年找工作?企業:超過35歲我們不招
    但是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不但不招人,甚至還裁人,人才市場上的求職者越來越大,但是企業的需求量卻在減少。就算沒有疫情的影響,現在的人工智慧也已經在逐漸完善,雖然不能做很複雜的工作,但是取代一些簡單的工作還是綽綽有餘。這就導致市場上的供求關係發生改變。樓市供不應求就提高房價,同樣的在招聘市場中,公司就提高硬性條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