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養的原則系列七:培養孩子的自信
有正常感受的孩子才會有正常的行為。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如果有著正面的自我形象,那麼就容易被管教。當這個孩子真的犯傻的時候,他會很快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沒有太大的必要去責罰他。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教養方法,主要強調從一開始就不要標籤自己的孩子(壞的「標籤』會讓孩子走到
-
教養的原則系列二:了解並理解孩子
「了解並理解孩子」,這是對孩子的教養中最有用的詞語。我們一定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需求與能力,而教養技巧也必須隨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求。一個2歲的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需要作出的反應,與一個4歲的孩子發脾氣所要作出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
教養的原則系列八:塑造孩子的行為
孩子們生來就帶有一些行為特徵, 有些被發揚光大了,而另一些需要被克服掉。這取決於孩子們被如何教養成人。另些行為特徵,是通過灌輸和積極的鼓勵培養起來的。所有這些行為特徵合成了一個整體,最終形成了孩子的個性。父母作為培養孩子的園丁,所使用的就是我們稱之為「塑造」的工具。
-
教養孩子的原則序篇
這其中的道理是:首先應該保護孩子,不讓他跌倒,這比等他摔倒後再來為他療傷要好得多。然而,如何才能使孩子成長為我們所期望的樣子呢?為了達到我們的期望值,應該讓孩子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不論我們對孩子培養的最終目標是什麼,都應該立足於幫助孩子,培養其能夠持續終生的內在自我控制力。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指導4體系:讓孩子在4歲的時候就能夠學會約束自己,從而使他到30、40或50歲時仍然保持良好的品行。我們還應該將這一指導體系融入對孩子的全部個性塑造之中,使它成為孩子個性的一部分。
-
教養的原則系列三:幫助孩子尊重權威
為人父母,就必須得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這是家庭教養人門的基本原則。但是你做了父母,並不意味著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在孩子教養中扮演好一個值得信賴的權威角色。如果你要求孩子必須聽你的話,你可能會說「你必須....否則我就....」.他可能會照你的話去做。但是,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怕你,而不是尊重你。
-
教養的原則系列五:期待孩子服從管教
他們以自己「太忙了」,或自己孩子「太任性」為藉口,覺得這只不過是孩子的-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過了這段以後他就會自然好起來。其實,在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幾年裡,如果你不告訴他,他壓根兒就不明白什麼行為是可接受的,什麼是不可接受的。自然成長是指要順著孩子的個性教養孩子,並不是說可以沒有目的地進行管教。我們用下面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
-
教養孩子原則系列一:儘早建立密切的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健康的親密關係是教養的基礎。要想知道如何教養孩子,你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深刻了解,會深深地銘刻在父母的心中,從而可以導致親子之間敏感的「直覺&34;感情聯結最關鍵的時期。而我們的獨生子女夫婦的二人世界的生活,將不可避免地錯過這樣的大好時機,使孩子的「依附性」只能指向生命周期剩餘時間相對短的祖輩。
-
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培養出四種性格的孩子,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對一百多個家庭的研究發現,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有較高的攻擊性,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容易發怒,會經常性暴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教養孩子?父母又該避免哪些不合適的教養方式呢?
-
孩子佔有欲強不懂謙讓?「美德培養」需謹慎,管教孩子要用對方法
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性格培養非常重視,就希望孩子能變為一個人人稱讚有教養的好孩子,但美德培養卻並沒有想得那麼容易。可能並不是,在生活中有些家長可能發現,明明對孩子的美德培養非常重視,但是孩子依然很自私,佔有欲強不懂得謙讓,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教養
孩子的性格和教養都是爸爸媽媽教出來的,最好是從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就開始培養,1歲左右孩子出現自我意識,到2歲,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逐漸完善了,所以在1-2歲的時候是最好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教養的,因為到了2歲以後孩子什麼事情都希望能自己獨立完成,這個時候我們再去幫寶寶,寶寶反而會暴躁會哭,這就是我們早教上的問題兩歲,其實不是孩子變得不聽話了,而是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要做好一個轉變,讓寶寶多去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
父母教養態度一致的孩子性格好
面對兩個心目中同樣重要的人,孩子往往無所適從,導致內心經常處於衝突狀態。成人之後,他們會有一個明顯的心理特點:遇事糾結,無從判斷,常常為拿不定主意而煩惱。教養孩子的對與錯,很多時候分不清楚,因為那些導致父母爭執的事情,無非是些瑣碎小事,原則上的事情一般不會有太大衝突。當然,有些父母根本說不清楚原則,或者各自製訂自認為對的原則,到處生搬硬套。
-
一個家庭教養的薰陶,培養孩子從小做事得體,禮貌待人!
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親子超級樂園覺得家長們更應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給孩子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學習氛圍,從小培養孩子做事得體,禮貌待人。那麼,肯定有部分小夥伴們會問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有教養,看起來就像文質彬彬的小紳士和小淑女呢?因為喲,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禮貌的話,看起來大大咧咧會讓人感覺很討厭。
-
教養方式幫助孩子大腦開發,決定他成為什麼樣的人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可塑造的嗎?人的大腦有許多神經元,神經元之間的活動所形成的網絡連接,會決定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對周遭世界的預期,以及如何與他人互動的技巧。所以,家長在教養中的選擇,具有精心打造那些能在孩子大腦發育過程中被保留下來的神經網絡的力量。
-
一本書47個教養工具幫你培養孩子社會情商
近日,一本後疫情時代的硬核家教書《培養孩子的社會情商——47個教養工具提升孩子的社會競爭力》出版。上市兩個月,持續保持當當網家教新書榜前五名,單日銷售榜第一名的佳績。葉如風在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接觸了上萬個家庭,她發現:父母在教養孩子過程中,如果過於在意培養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很容易培養出一個「怪孩子」,比如拖拉的孩子、暴躁的孩子、自卑的孩子、孤獨的孩子、冷漠的孩子、蠻不講理的孩子、挫折感強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其中,大多數失敗的教育無不和父母過於重視考試分數、輕視心理撫養、不注重孩子社會情商能力的鍛鍊有關。
-
不僅要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還要培養出孩子的高情商
作為父母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自私霸道些也不是什麼大事,其實幼年的性格培養直接關乎孩子的未來。不能因為小,因為不忍心,就放任孩子無理取鬧,一個沒有規矩的人,在外是很難立足的。孩子都是很單純的,若是自己在家是個小霸王,那麼出門就也會是個小霸王。這樣自私、任性、沒規矩的孩子,又怎麼會受歡迎?
-
教育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考清華北大?為什麼有的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出去工作?不同的家庭,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不同人生。總體來說,教養方式可以分成三類:1、嚴厲性這種教養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家長制定;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但要絕對的服從,否則會受到懲罰。
-
不同教養態度培養不同性格的孩子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敵意的,孩子就容易學會打架;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羞辱的,孩子就容易變得內疚;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辱罵的,孩子就容易變得膽小、羞怯;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翻老帳的,孩子就容易學會隱藏心裡話;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專制的,孩子就容易學會屈從;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挑剔的
-
教養的原則系列六:用榜樣來教養孩子
父母應該樹立讓孩子效仿的榜樣。成長中的孩子,其頭腦就像塊海綿,吸收人生的各種經歷;它還像一架攝像機,捕捉著他所聽到和看到的一切,把所有的圖像存儲到腦海中為日後所用。這些存儲起來的圖像,尤其是那些被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頻繁重複的圖像,就構成了孩子的個性(孩子的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家長,其任務之一就是在生活點滴中提供良好素材讓孩子去吸收。
-
如何培養人格穩定的孩子?關鍵在於家長對子女進行「情緒教養」
很多時候,在大人的世界裡,這些小事都不足以讓孩子崩潰。雖然孩子情緒不穩定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情緒教養"不到位。 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身上會有哪些特徵?
-
潮州市家庭教育系列活動之九:好繪本助孩子健康成長
潮州市家庭教育系列活動之九:好繪本助孩子健康成長 2020-12-24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