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鄰居家2歲男孩斌斌,趁著大人看電視不注意,抓了茶几上的瓜子就往嘴裡塞。斌斌媽媽趕緊撲過去,想把瓜子從孩子嘴裡掏出來。孩子被嚇得哭鬧起來,一不小心就把瓜子誤吸進了氣管。
眼見孩子呼吸急促,斌斌媽媽嚇壞了,嚷嚷著去醫院,姥姥卻把孩子搶過去,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拖住孩子的後頸,讓其臉朝下,趴在自己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了四五下後,就聽到孩子咳嗽了幾聲,很快就見一粒瓜子給吐在地上。
孩子的呼吸也變得通暢了!
「媽,你怎麼這麼厲害?」斌斌媽媽對姥姥佩服不已。
姥姥笑著道:「我前兩天在社區服務中心那,跟市立醫院的大夫學得絕招,沒想到還真管用!」
不過為了預防萬一,斌斌媽媽還是開車帶孩子到市立醫院急診科,想讓醫生再給仔細看看。
「斌斌姥姥用的這種方法叫海姆立克急救法。幸虧救護及時,孩子現在沒事了。」市立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鄭豔傑給斌斌檢查之後,表示斌斌已經沒有問題。
鄭豔傑介紹,氣管異物是醫院門診常見的急症之一,多數發生於5歲以下的兒童,如不及時治療,一旦發生異物嵌頓或引發心肺併發症,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為避免發生該種情況,為了能將該病的危險因素扼殺於萌芽狀態,鄭豔傑告誡:
1、避免在兒童進食或口含異物時哭鬧、嬉笑、追逐、打罵。
2、家長要管理好玩具及食物,避免給3-5歲以下嬰幼兒吃花生、瓜子、豆類等堅果類食物或果凍等滑潤食物。
3、購買玩具時應詢問適合幾歲兒童,避免購買零件比較多且小的玩具。
4、告知兒童不要將玩具放在口中,發現後應該婉言勸說,讓兒童自覺吐出,切記打罵或用手指強行挖取。
5、糾正兒童喜歡口中含物的不良習慣。
6、把兒童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置在其拿不到的地方。
7、兒童嘔吐時,要將頭偏向一側,以免將嘔吐物誤吸。
作為家長如何大致判斷出兒童是否發生氣管異物呢?鄭豔傑主任建議,家長應從以下幾點來了解該病,練就火眼金睛,讓其無處遁形。
1、異物吸入期:異物剛入氣管時,患兒會出現劇烈嗆咳,喘鳴或伴有呼吸困難和面色青紫, 嚴重者出現窒息。
2、安靜期:異物進入後,停留在某一部位,患兒的咳嗽會減輕,沒有其他症狀,很容易被忽視,很快就會進入到下一期。
3、炎症期:異物刺激導致炎症,該期患兒體溫會升高,伴或不伴有咳嗽。在該期家長很容易會誤認為小兒感冒,從而耽擱了治療,引起下一期。
4、併發症期:隨著炎症的進一步的發展,可能會出現肺炎、肺膿腫或膿胸。患兒高燒、咳嗽、咳痰等。
重點:患兒劇烈嗆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窒息這幾點家長要重點掌握,最終的臨床診斷是由X線檢查、呼吸音聽診及家長的症狀描述共同決定。
鄭豔傑強調,當患兒發生氣管異物,出現嗆咳,但無呼吸困難等其他症狀時,家長應安撫患兒,避免其劇烈哭鬧及情緒激動,不要讓患兒劇烈活動,禁飲食,不要試圖自己強行挖取,以免異物移位,堵塞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等情況,並請立即就醫。
【海姆立克急救法】
(1)患者若為3歲以內小孩 應該把孩子抱起來,左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左手託住孩子下頜及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左上臂或靠在膝蓋上。用右手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也可以採取另外一個姿勢,把孩子翻過來,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很輕柔。重複,直至異物排出。
(2)如果患者是成人,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然後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劍突下臍上2指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成人自救時應該稍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重複之,直到異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