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誤吞筆頭咳嗽一個月 專家提醒誤吸異物易致命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東方網:「今天拿出的是筆頭。這並不希奇,其實我們還從孩子氣管裡拿出過回型針、小塊樂高、半年前吃的瓜子殼、碎花生….你能想到的,都有可能。」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耳鼻侯科陳潔醫師面對剛剛取出的筆頭啼笑皆非。但她非常嚴肅地指出,異物吸入將直接威脅生命,兒童安全必須引起家長重視。如果出現持續的頑固性咳嗽、發熱、膿痰等症狀,經過藥物治療反覆不見好轉的,就要懷疑氣道異物的可能,及時前往專科醫院就診。

  來自安徽的小男孩8歲,正是好奇心重又貪玩的階段,一個月前明明在玩耍時把不小心吞下了一粒筆頭。來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內科就診時,明明不停地咳嗽、咳痰。媽媽說,孩子氣很急,很喘已經有一個月了,還時不時地發燒。當地多家醫院均表示麻醉風險大,手術難度太大。呼吸科主任殷勇指出,臨床工作中發現不少異物嗆入氣道的病例。明明的筆頭進入氣道阻塞了右側的支氣管,造成肺部感染,肺氣腫。如果異物不及時取出來,就可能需要做肺葉切除。

  經過檢查後,由呼吸內科、耳鼻侯科、麻醉科醫生組成的醫療團隊決定為明明實施手術取出嗆在氣管內的筆頭。在麻醉醫師的護航下,呼吸內科殷勇醫師用電子氣管鏡探查氣管,準確定位筆頭的位置,耳鼻侯科陳潔醫師迅速置入硬質氣管鏡,內窺鏡下操作,通過調整角度,利落地取出筆頭,一氣呵成,整個手術僅僅數分鐘。醫生介紹,多學科協作運用微創技術取出異物,損傷小,手術時間短,手術後可以立刻複查是否有異物殘留,方便進行止血,支氣管灌洗,對術後恢復非常有利。

  呼吸內科殷勇醫生表示,氣道團隊已經取出類似的異物10多種。曾有位患兒反覆咳嗽,多次肺炎感染,半年後才來就診,發現氣道裡有6個月前吃下的瓜子殘殼。這不得不提醒我們重視兒童安全。異物吸入是非常常見的兒童意外傷害,從誤吸異物那一刻開始,直到異物取出之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不是危言聳聽,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3000兒童死於氣道異物。如果是較大異物,進入氣道可立即發生劇烈的嗆咳,嘔吐,伴面紅耳赤、憋氣、呼吸不暢等症狀,可聽見呼吸音粗,氣管喘鳴。這種情況就極其危險,隨時可能窒息!而如果較小的異物進入支氣管,可能會造成咳嗽,呼吸困難,胸部不適,如果不及時治療呢,就會發生支氣管肺炎等併發症,後果也不堪設想。

  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家長給幼兒吃瓜子、花生、豆子、葡萄乾等較小的卻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小兒的發育與咀嚼功能不完善,咽喉反射功能不健全,不易將這類食物嚼碎,在跑、跳、嬉逗或者哭鬧時就容易將這類食物嗆入氣道。而5歲左右的兒童可能由於貪玩、好奇等原因誤吞小玩具、針、釘、扣、筆帽等物品,造成氣道堵塞。

  氣道異物如何預防?

  正因如此,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平時多多注意,給出6點建議:

  1.五歲內,別餵太大、太硬的食物(如花生、堅果、瓜子)給孩子。如果實在孩子想吃,就磨碎為給他們。

  2.嬰幼兒活動力大,好奇心強,在6月大時已能隨意抓取物品,如小玩具(如小珠子、紐扣)、花生、果核、葡萄乾等放進口中,要管理好這些「小件東西」,不要讓小孩隨意抓到。家長注意不要買一些體積比較小的玩具,要注意檢查玩具是否牢固,附屬的不牢固的小玩具建議扔掉。

  3.在小孩大哭大鬧、邊玩邊鬧的時候別給孩子食物,養成良好的餵食習慣。兒童進食時不可打罵,不可採用捏鼻灌藥的方法強迫兒童服藥。

  4.注意玩具是否有容易脫落的小附件,免得小孩咬玩具時脫落,誤吞如食道或嗆入氣管。

  5.教育小孩勿將玩具含於口中或鼻腔,若發現後,正確引導,使其自行吐出,切忌恐嚇或手指強行挖取,以免引起哭鬧而誤吸如氣道。

  6.對於全麻手術和昏迷的小孩,注意有無鬆動的牙齒;將頭側偏,防止嘔吐物誤吸入氣道;上氣道手術時防止器械和切除組織誤入氣道。

  氣道異物如何急救?

  誤吸異物之後第一時間採取「海姆裡克急救法」

  「海姆裡克急救法」一種簡單有效的急救手段,該法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拯救了無數患者,因此該法被人們稱為「生命的擁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當異物嗆入孩子氣管後,首先應清除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若有嗆咳呼吸困難立即採取急救措施。

  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託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衝擊擠壓氣道:

  如果是一兩歲的小寶寶,家長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將寶寶放坐在腿上,背部緊靠著家長的胸部。家長用手使勁向後向上擠壓寶寶的上腹部(臍上區域),壓後隨即放鬆。反覆數次。

  如果年紀較大,能獨立站穩,還可以採取站姿,上身略向前傾。家長用雙臂從身後將兒童攔腰抱住,同時右手握拳,頂住其上腹部,左手則按壓在右拳上,然後用力向上、向後,猛烈而迅速地擠壓其上腹部,壓後隨即放鬆。此法也適用於成年人。

  最重要的請切記:以上方法僅僅是緊急處理的方式,奏效的可能性均不大。一旦懷疑是氣道異物,應當立刻當機立斷、毫不糾結的奔赴專科醫院耳鼻喉科急診!

相關焦點

  • 五歲孩子誤吞鑽戒!盤點寶寶易吞入的十大異物,家長一定要小心
    2010年1月31日下午兩點多,家住嶗山區的王女士帶著年僅五歲的孩子,匆匆來到青島市立醫院兒科門診,據王女士講述,孩子誤吞了一枚「鑽戒」。兒科主治醫生趙一明接診後,經腹部X線片檢查發現孩子胃中有一枚爪鑲的戒指,從戒面到指環直徑達2.5釐米,與一元硬幣大小相似。
  • 孩子誤吞異物後果很嚴重!不能一「等」了之
    「兒子不小心咽進去一個杏核,奶奶說等等看,要等幾天?」「孩子吞進去個巴克球,不吐也不難受,沒事兒吧?」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的熱線電話和諮詢平臺上不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吞進異物沒事吧?會有危險嗎?能等等嗎?
  • 煙臺1歲半兒童誤吞異物險釀大禍
    兒科醫生建議馨馨接受兒童無痛胃鏡檢查,以明確是否有消化道異物,檢查異物對消化道內膜有無損傷。馨馨的家長接受了醫生的建議。7月24日上午,兒科醫生對馨馨進行兒童無痛胃鏡檢查,當胃鏡進到食管上段時,醫生看到了那枚圓形硬質貼畫。貼畫卡在了食道內,醫生用異物鉗將它小心地取出。
  • 1根頭髮被嬰兒誤吞在喉嚨裡打結 切除被綁死部分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易靈敏)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廣州市番禺區居民劉小姐怎麼都沒想到,女兒的一條長頭髮絲被半歲大的兒子小寶(化名)誤吞後,竟然神奇地在他的嘴裡打了個複雜的結,死死地綁住了喉嚨處的懸雍垂(俗稱「吊鐘」)。前後三家醫院的醫生用盡方法都沒能直接勾出頭髮。最後,小寶只好在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接受全麻手術,切除了被綁死的部分。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對於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寶姨真的說過無數回了,可為何還是不斷有孩子因為誤吞異物而就醫,甚至險些喪命呢?歸根到底,寶姨覺得還是家長的注意力沒集中,又或者說預防工作沒做到位。
  • 吸入南瓜子,吞進藥品袋,兩枚異物「卡住」一歲半小兒的呼吸
    7月29日,湖北省婦幼小兒呼吸科專家經過兩臺手術,從寶寶的氣管取出了一顆南瓜子,而嵌入食管的竟是一個藥品錫紙包裝盒。一歲半寶寶探查出食管、氣管兩處異物7月24日,一歲八個月的安安帶著胃管和吸痰管住進了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呼吸科。一周前,他突然開始咳嗽,逐漸呼吸困難,眼看無法緩解就送到了省婦幼就診。
  • 北京兒童醫院專家說:家長快掌握,孩子吞了異物應該怎樣做?
    1)磁鐵:若患兒誤吞單個磁鐵,多可經消化道自然排出體外。如果在不同時間段誤吞多枚磁鐵,磁鐵之間相互吸引,把其間的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等組織吸在一起,持續壓迫腸壁導致局部缺血壞死、引發腸穿孔、腸梗阻、腸瘻等,因此如果患兒出現發熱、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應立即醫院就診。
  • 媽媽,我吞了一枚螺絲釘:孩子誤吞異物多數家長都用錯了外理方法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正躺在床上刷手機,8歲的兒子突然推開房門走進來,他紅著眼睛小心翼翼地說:媽媽,我不小心把螺絲釘吞進肚子裡了。在聽到兒子說他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時把螺絲釘放到嘴裡含著玩,然後不小心吞進肚子裡去時,我氣得想揍他一頓。我明明經常有跟他說不能把異物放到嘴時,既不衛生又容易誤吞進肚子裡,一旦吞進肚子裡就會很危險。而且每次看到小孩誤吞異物而發現危險的新聞事件時,我都會讓他看一下,以提醒警示他,可這臭孩子都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了!
  • 8歲男童誤吞這種網紅玩具,差點致命!
    醫生提醒每年都會接診許多誤吞這種「手鍊」的病例嚴重可致命!腸道8處穿孔 內藏18枚異物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發現小博的腸道內有十多枚異物7月16日凌晨1點50分孩子被推入手術室目前孩子生命體徵平穩已轉往普通外科病房進一步康復網紅巴克球:誤吞危及生命!
  • 11 歲男童久咳不止,原來是誤吞工字釘
    貴陽頭條訊11歲男童將一顆23釐米長的「彩色工字釘」吞進肚子!「工字釘」滯留氣管,一個月來男童咳嗽不止。「孩子來了以後,我們看到胸片上顯示氣管內有一個像釘子一樣的異物,當時我們就非常緊張,因為鋼釘的前端非常的銳利,而且鋼釘在體內已經存在了一個多月的,周圍的組織已被感染,並與鋼釘緊密相連形成了肉芽,若取出時銳利的前段刺破氣管將造成大出血,給小孩造成二次傷害。」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呼吸科主任靳蓉說。 隨後,市婦幼保健院醫務科立即組織兒童呼吸科、兒童消化科、兒童外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
  • 一歲半男童誤吞彈力球窒息亡,這六大幼兒致命物品家長要提高警覺
    近日,臺灣一名一歲半男童誤吞食直徑約2cm的寵物彈力球,救護人員趕抵時將窒息男童送院,男童最終因腦死不幸身亡。有臺灣醫生看過有關新聞感哀傷,並分享了6大幼兒致命物品,希望家長提高警覺,避免再次有悲劇發生。
  • 2歲男童誤吞16顆 9歲女孩吞下8顆 益智玩具「磁力珠」頻頻惹禍
    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別讓「益智型玩具」,成為傷人利器。        案例1:2歲男童誤吞16顆磁力珠       1月14日,2歲1個月大的男童棟棟一直捂著肚子,並伴有噁心、嘔吐症狀。父母開始還懷疑是孩子白天飲食不當、消化不良導致,只給他服了些藥物治療。
  • 女童誤吞1元硬 誤吞異物怎麼辦
    女童誤吞1元硬幣,醫生提醒小孩誤吞硬幣要及時就醫,「硬幣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危險。」徐凱醫生說,「一元硬幣比較大,過不了幽門,硬幣若長時間停留在胃部,會釋放有毒的物質,另外長期壓迫胃黏膜的話,容易導致胃黏膜缺血壞死,造成糜爛或潰瘍。」近日,家住松江的6歲女童佳佳(化名)誤吞下一枚一元硬幣,一天後仍未自行排出。
  • 接連2例「熊孩子」誤吞異物,金鄉縣中醫醫院成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喜歡用手和口探索未知世界,有時一不小心就會將異物吞入氣道或食道帶來危險。近日,金鄉縣中醫醫院內鏡室連續接到2例兒童誤吞異物病例,均被成功取出。一例為5歲女童,在玩耍中誤吞一元硬幣一枚,在其胃部存留7天仍未能排入腸道,其父母帶孩子來中醫院內鏡室求診,內鏡室主任劉立祥主治醫師接診後,仔細詢問情況,結合其病史及相關檢查,認為其胃幽門口徑相對一元硬幣偏小,導致硬幣無法通過幽門排入腸道,考慮硬幣長期存留可造成胃黏膜損傷,嚴重可導致出血及穿孔,建議考慮行胃鏡下異物取出。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6個月男寶寶吞了姐姐一根頭髮 結果要全麻做手術……
    大洋網訊 6個月大的男寶寶獨自在父母的大床上玩耍,吞下了5歲姐姐的一根長頭髮絲。這根頭髮竟然在他小嘴裡打了個結,死死地綁住了寶寶喉嚨處的懸雍垂(俗稱「吊鐘」)。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本周接診了這一罕見病例,連做過幾千臺手術的耳鼻喉科專家都感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根頭髮絲綁的結,外科醫生都很難打出來!所幸綁住的部位只有米粒大小,寶寶手術中沒有出血,手術當天下午就出院回家了。  頭髮絲口中打死結勒住喉嚨處「吊鐘」  劉小姐(化名)一家四口住在番禺。
  • 孩子誤吞異物,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撿起來之後,她看瓶身外壁無肉眼可識別裂痕,就讓孩子用吸管把酸奶喝了。然而,當孩子吸到最後時,竟然從吸管中啜出一塊玻璃碴兒!
  • 孩子誤吞異物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來源:北京日報圖集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當寶寶有這種表現時,警惕誤吞異物
    可是隨著孩子玩具種類越來越豐富,患兒誤食的異物也是千奇百怪、層出不窮。像硬幣、紐扣、戒指、電池、發卡等已經屢見不鮮,更是消化急診的家常便飯。據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魏緒霞介紹,孩子誤吞異物後如果在胃內,大多是無症狀的,而食管異物往往表現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