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以避免作文時的言之無物?這是個大話題、課題,不可能在此完全說明白,僅僅分享個人淺見供家長參考、指正。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語文的集大成者,是對語文的全面考核,最能反映語文水平及語文綜合能力。
寫作的前提也就是準備階段是:
1、識字量,即大量閱讀以擴大詞彙量,在腦子裡建立詞庫以備遣詞造句之用;
2、寫字量,識字而不會寫,仍然是茶壺裡的餃子倒不出;
3、思想性,寫作是表達想法的,沒有想法自然言之無物了;
4、最後才是寫作的基本常識,如基本格式、體例等等。這4個方面是輸入,提筆成文則是輸出。語文學的好不好,就看是否能有效輸出及輸出的水準。
孩子寫作就如畫畫,一開始除了指導其基本格式外,至於如何寫則不要過度指教,即不要教他們寫作,讓他們自己寫,我手寫我心是避免言之無物的最好方法,保持他們的純真質樸,讓孩子自然流露其情感、內心想法,切忌造作,以免小孩盡說大人話,非得講個什麼道理出來。我手寫我心這種寫法我稱之為「直接寫作」,攝影有「直接攝影」流派。這是一。
第二,孩子的語言都是口語,他們的寫作也是如此。口語化寫作其實是寫作的最高極其,就像米羅畫畫一樣,小說最難寫的部分就是寫人物對話,人物對話都是口語,所以口語化寫作是最難的,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一開始就是口語化寫作,要儘量讓他們保持這種可貴的、天生的風格。蘇小和說:「一個真正有想法的寫作者,要儘量把所有的書面語統統去掉。語言的本質形式是口語。不用口語寫作的寫作者,都是酸文人。漢語的演化是從書面語向口語的湧現過程。胡適對口語的嘗試性寫作,撕開了所有酸秀才的畫皮。」
第三,當他們已經熟悉了某種題材、風格、套路後,就趕緊給他們命題作文使之改變,不要在一種形式裡駐留太久,要變著花樣寫。寫作的本質就是用文字的自由組合來表達意思的,變著花樣寫就是把文字玩熟悉,是駕馭文字的訓練,也可以把寫作當作文字遊戲。
以上就是教孩子寫作的基本思路。
下面看看案例:
上面第一圖是7歲4個月大的雅歌第一次寫的作文,是她自己主動寫的,她寫完了我才發現,因為她看哥哥寫,她也不甘示弱。第二圖是9歲2個月的明歌第一次寫的,事先僅僅告訴他寫作文,並沒有告訴他怎麼寫,他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因此他連格式都不懂。
其實對明歌何時寫作文我非常猶豫,我認為他的識字量夠了,但是寫字量不夠,所以之前讓他抄書,以熟悉完整的句子。我平時非常忙,沒時間教他寫作,刻意迴避他的寫作課,因此一直拖到4年級才讓他寫,至於他能寫成什麼樣,事先心裡沒底,作文出來後我才放心了,寫的還可以。看來寫作其實可以早一點進行,不必等到9歲才開始,雅歌就是例子。
第二天他們寫的內容與第一天類似,沒什麼新意。但是經過幾天的練習,他們進步明顯。
下圖《小爾的生日》是雅歌第五天寫的,知道分段了,字數也多了。
下圖《媽媽簡介》是明歌第三天寫的人物介紹,第四天他又以此寫了姥姥,我覺得已經沒有新意了。
既然寫作沒有新意,今天(第五天)就換個話題和寫法,寫他的玩具(見下圖):
《玩具國》是他的第五篇作文,字數明顯多了,敘事複雜了。
對孩子的學習,我採用鞭打快牛、小步快跑的方法,不斷適度加碼,不能太輕鬆,要有一定可承受的難度。天天都得進步,而且是看得見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