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過的書成百上千,怎麼一寫作文就掉鏈子?

2020-08-28 火花思維


著名教育家蘇步青說過一句話:「假如由我來出語文考試的試題,我將只出一篇作文」。寫作考察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遣詞造句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由此可見,寫作反映出來的是一個孩子的綜合能力。


孩子進入小學後,在各個年級都會接觸到寫作:從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到三年級後的作文,看圖寫話從一幅圖到多幅圖,從一個詞到一句話再到一段話最後到一個完整的故事。寫作將伴隨孩子整個學生生涯,甚至在工作後也要寫作。寫作能力這麼重要,孩子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學習和鍛鍊。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不例外。孩子剛剛開始接觸寫作的時候,總會鬧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笑話:



總結起來,孩子寫作之路要踩過以下四種坑,小火花把它稱為「四無坑」:


無「骨架」:沒內容可寫,言之無物。

無「顏值」:寫作乾癟癟的,沒有文採。

無「邏輯」:前言不搭後語,思路混亂。

無「自我」:思維固化,沒有特色。


與此同時後臺也有很多爸爸媽媽說出這樣的困惑:


我家孩子從小讀了大量繪本,小學前已經能大量閱讀純文字書籍,但是升入小學後碰到看圖寫話要想半天,寫出來的話也毫無文採,甚至意思都表達得不完整,這情況到了獨立寫作時那還了得?


我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什麼孩子書讀了不少,一到寫作就傻眼了呢?


讀和寫是兩回事


葉聖陶先生說過「讀書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大量閱讀後,照理說寫作一定差不了,下筆千言而不費多少力氣了。


事實證明學前讀書破萬卷,小學不一定下筆如有神。首先,家長給孩子選擇的書籍是否適合,孩子的閱讀是自主的還是「被逼無奈」的,都會影響孩子吸收理解書中的內容。試想一下我們平時強迫孩子背誦的那些唐詩,有多少能被引用到文章中,成為點睛之筆呢?


除了閱讀動機影響孩子對書中內容的吸收,孩子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水平的不同也會把孩子置於不同的寫作水平。很多孩子讀書只是機械地「讀」,合上書什麼都講不出來,寫出來的作文空洞毫無新意。所有這些落實到寫作上,必然造成結果的不同。


當然,我上面說的這些並不是一桿子否定了「多讀書」的重要作用。寫作好的孩子一定要經過大量書籍浸潤,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了解的人文常識和詞彙語句都比普通的孩子要多。


從讀到寫,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想讓孩子真正從書籍中汲取能量,就要在閱讀時對所讀文字形成記憶、有所思考,並最終轉化為自己對於某人、某事的理解,或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方式。


這也符合認知心理學家布魯姆的認知思維層次理論:記憶——領會——應用——分析——評價——創新。


從喜歡閱讀到獨立思考


在親子共讀時通過恰當的提問能幫助孩子及時消化吸收書本內容。看到這,會有家長提出質疑:不應該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避免功利性閱讀嗎?


在最初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時不提問沒錯,但隨著孩子長大,對所讀書籍僅僅停留在追求「為了開心而讀書」上,是遠遠不夠的,爸媽通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才是閱讀的重頭戲。


美國一個研究機構專門對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劃分了幾個階段,在孩子讀書時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我們以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為例:


第一階段

能回答簡單的問題,說出同意或不同意,充分說出理由。


美依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順利嗎?


第二階段

能說出一些同意/不同意的理由,可以用一些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


美依在路上遇到了哪些「阻礙」?


第三階段:

思想逐漸成熟、豐富,能給出具體的例子和證據支撐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美依進店之後沒有順利買到牛奶,她又遇到了什麼問題呢?


第四階段:

有了前幾個階段的基礎,能在各種場景下進行獨立思考和提問,並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


如果你是美依,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你會緊張嗎?

如果你是美依,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你會做些什麼準備工作呢?


積累豐富、思想深刻的孩子,才能寫出生動鮮活、內容飽滿又不失深刻思考的文章。


之前網上流傳了一篇名為《沙漏》的周記,作者是一位小學生。字裡行間體現出來的哲學思考,讓我們這些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跨越從讀到寫的大關


前面我們說的在閱讀中培養思辨能力,這是一件長期工作,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那對於已經上了小學,正在經歷學寫看圖寫話的孩子來講,又有哪些可以短期見效的方法呢?


一個態度:


在孩子最初的寫作時,鼓勵大於一切。孩子即使只寫了一句話,只要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家長都不要吝惜溢美之詞。在孩子剛剛接觸寫作的時候,保護孩子的創作興趣是最重要的。


一個得分原則:


學生總逃不開考試,有考試就要有高低分數。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一個「好的作文」要滿足哪些要素?下面是小學的看圖寫話得分點,爸媽可以根據這些得分點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


一個技巧:


一二年級常見的看圖寫話最重要的是明確寫話的「五要素」。可以把看圖寫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步:先一句話概括圖上的主要內容,搭建出框架,;第二步:從圖中找出重點和細節,把話變得更多。第三步:聯合實際,發揮想像力。


以上這三點是火花思維資深大語文教研老師總結的「三個一」。關於小學寫作,火花大語文自主研發了一整套覆蓋小學123年級的讀書寫作課程體系,緊貼語文課標和教學大綱,結合現行統編版推薦書目和寫作要求,精選出符合孩子認知發展水平的世界名著,在名家名篇中領略文字的魅力,體味世間萬物。在讀寫結合的基礎上系統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幫助孩子樹立寫作信心,克服以往對看圖寫話和寫作文的恐懼。讓孩子在寫作的時候「用筆來說話,用明白通曉的語言寫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表達真實的思想感情」,寫出言之有物、情理兼備的好作文!

相關焦點

  • 明明孩子平時很努力,怎麼一到考試就掉鏈子,可能是自我妨礙作怪
    現在有許多人反映明明自己很努力,試卷上的題也不是不會,為什麼自己每次考試都掉鏈子,有時就算很小心也會在考試前幾天生病?其實這表明面對考試這件事,你可能沒有全力以赴,只是在給自己設置障礙,找藉口,讓自己能比較坦然的接受考試的結果,這樣抱著「我不能成功」的信念又怎麼可能成功?
  • 「掉鏈子」一詞的引申意義發源於臨朐土話
    」一詞的引申意義發源於臨朐土話作者 趙元珉「掉鏈子」,是指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鏈條從傳動的鏈輪上脫落,從而失去了傳動能力。「掉鏈子」是騎自行車的人經常遇到的一種故障。上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中國人當時最主要的代步工具。本主的一位老兄在臨朐縣沂山腳下的一個鄉鎮當領導。有一次,上級來鎮上檢查指導工作,辦公室秘書上班遲到,領導沒有拿到匯報材料,差點誤了大事。這位領導追查秘書遲到的原因,秘書說因為「自行車掉了鏈子」。
  • 孩子不會寫作文,家長該怎麼辦?
    今天有一位家長來諮詢筆者,她說:「孩子現在六年級了,可每次語文考試總是得分不高,作文那塊總是拖他後腿,老師說了要把作文寫好才有希望得高分,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不咋樣的,更可況叫我去教小孩了,孩子寫不好作文怎麼辦啊,做家長的真是著急啊。能給些建議我呢「?筆者相信很多家長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一些建議。
  • 孩子不會寫作文,焦頭爛額,怎麼辦?
    「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就像小編昨晚脫口而出的《匆匆》,覺得自己好有文化的樣子!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讀過的書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到處都有它們的痕跡。就像小時候,我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不記得吃過什麼了。
  •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
    孩子讀了很多書,為什麼語文成績卻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我閨蜜的孩子兩年級的時候一直寫不好作文,每次都沒法達到老師規定的字數,閨蜜很著急,託人介紹了市裡的名師,周末駕車一個多小時,帶著孩子去了名師家裡,求指導。老師跟孩子聊了聊,就說這孩子看書太少,沒法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好作文,閱讀量一定要跟上,先回去看個一年書,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再來看看能不能指導。
  • 作文怎麼寫?寫作素材其實無處不在
    閱讀時間:4分鐘感謝李國龍老師投稿寫這篇文章的想法,源於上周布置的一篇作文:初二年級去年期末考試大作文,題目為「意料中的美好」或「意料之外的美好」二選一,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字,周末上課時提交。周五晚上10點前後,四個孩子跟我說完全不知道怎麼寫,完全沒有思路,還有一個孩子直接說老師沒教。
  • 如何讓孩子寫好作文,一本作文書即可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家長以為我會給各位親們推薦一本好書,有助於孩子寫作的,其實不是。我的意思就是一本作文書就可以了,什麼樣的都可以,作文寫得好壞不是你看多少書能決定的,而是你是否學會了到底如何寫作文。 我上學的時候,作文總是最高分,經常拿範文給同學們讀,這個真的不是吹牛。
  • 小學作文怎麼寫?《朗讀者》13個金句,句句是滿分作文素材!
    裡面的每一本書都值得被反覆品味。我們的孩子還小,他們大概還看不懂裡面的許多書,也不明白每一個朗讀者的故事和他們朗讀的每一篇文章背後的意義。但是裡面的金句,可以提醒孩子摘抄、背誦和使用。小學作文怎麼寫?這13個經典金句,句句都是滿分作文素材。
  • 孩子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有的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是耳撓腮坐針氈,嘴巴咬著鉛筆桿,眼睛望著天花板, 磨磨蹭蹭大半天,一看下課沒時間„„最後寫還是寫不出一句話。這就是很多孩子寫作文的真實寫照,今天啊,筆者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 初學寫作文,孩子適合讀哪些書
    每當我想讓孩子提高寫作水平,寫出些高水平的作文時。我會深深地感到,沒有廣泛的閱讀,寫出高水平作文的這個要求無論如何,都顯得那麼無力。因此今天我推薦初次學習寫作文的孩子讀一些書。漫畫類我推薦父與子。他是德國大藝術家卜勞恩唯一的作品。
  • 初中語文,讀了好多書,卻寫不出高分作文,差在哪?
    想寫好作文,確實要讀書。但是,讀了書,卻未必能立竿見影的寫好作文。人人盡知讀書好,家長買書不老少。放在案頭也讀了,作文還是寫不好。上一篇文章說過,作文寫不好,成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苦惱。為了改變現狀,努力去讀一些書,結果依然不奏效。
  • 怎麼學好語文?想寫好作文就要看作文書嗎?
    學生到了初中階段,大多數學生感到作文不會寫了,小學時流水帳一般的敘述,在中學評價標準面前,能過了及格線就很吃力了,學生家長們也不是理解:孩子在小學語文成績很好啊,作文有的時候還打滿分呢,怎麼到中學就不會寫作文了?
  • 孩子作文寫不出來,家長怎麼辦
    讀是寫的基礎。讀什麼?多讀經典,少讀甚至不讀作文選。怎麼讀?變消遣型閱讀為學習型閱讀。小孩的閱讀,往往關注故事情節,就像大人看電視劇一樣,圖個樂呵,沒有深究表達的奧秘。也有不少家長會問:「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寫不好作文呢?」關於這個問題,看看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老師的回答:書讀得多,但讀得淺。
  • 孩子平時表現好,關鍵時候掉鏈子,了解「詹森效應」就明白了原因
    父母因不理解這些孩子,在和孩子溝通時,經常將孩子的失敗歸結為「太緊張了。」他們總是會勸說孩子:「考前不要緊張,只要不緊張,就能考好。」「告訴你多少回了,別緊張,你怎麼就克服不了這個問題呢?」因為不理解孩子的心理,說出的話不但沒有幫孩子減輕壓力,而且還起到了反作用,以至於孩子陷入詹森怪圈無法自拔。父母必須清楚孩子為什麼關鍵時刻掉鏈子,才能跟孩子進行正向的溝通。人類學家認為,「關鍵時刻掉鏈子」與我們人類的一種原始本能反應有關。
  • 為啥孩子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了解「詹森效應」,才能走出困境
    其實關於這樣的案例,在生活當中還是有很多的,有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在關鍵時刻就會突然掉鏈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可就是因為父母給予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使得孩子在關鍵時刻往往表現得不是那麼太盡人意,所以他們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而展現出一副被動的局面。孩子能力不夠純熟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的能力不太純熟,就好比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孩子可能會因為個人能力比較弱,再加上對於這件事情掌握的還是不夠成熟,那麼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出現一定的問題。
  • 孩子作文時寫點錯別字又怎樣?
    文泥是美國一所大學裡的中國留學生,她課餘在給美國的一個一年級男孩當中文輔導教師,小男孩名叫歐文,他的媽媽是與文泥同一個學校的圖書管理員。 歐文是文泥教中文的第一個學生,歐文他想自己出一本書。於是,小男孩先選了一個小動物小蛇,他要給小蛇寫一個故事,然後再給自己寫個作者介紹 ,最後設計書的封面,插圖,寫好、畫好、訂好,做成一本書。
  • 一個孩子寫的作文《我和書的故事》,問題很多,看看怎樣修改
    一、存在的問題1、要求:寫一篇作文,是關於自己和書的故事的。要模仿書上26課或27課,分階段寫寫自己從小到大的讀書經歷,也可選自己和書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來寫。說明:這是五年級的作文,26課是冰心的《憶讀書》、27課是葉文玲的《我的「長生果」》。
  • 那些書看得不多,卻很擅長寫作文的同學,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在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遇到過書看了一大堆,作文也寫不好的學生。也遇見過,書沒看過幾本,但是作文寫得很好的學生。兩種學生的寫作能力正好可以說明一個問題,閱讀對寫作的幫助不大。可是,為什麼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會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呢?閱讀對語文學習、寫作、閱讀理解到底有什麼指導作用呢?
  • 這樣寫,讓孩子的作文與眾不同、眼前一亮
    因為獨具個性的作文,往往是孩子對不同角度、形式、風格的掌握與靈活運用,他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創造性與聰明讀,與孩子的人格的形成相輔相成。在個性表達力培養方面,家長能做的事情可能並不多,這需要2-3年的專業訓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01個性角度的培養如要寫「羅老師拍桌子」這件事,一般孩子都會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我」就是我,文章可以寫「我」觀察到的羅老師拍桌子的動作、神態等。
  • 【親子聯盟】孩子不會寫作文? 這套作文指導書,讓做家長的看得進,心信服,向大家推薦!
    比如《思維導圖閱讀》這本——書中精選了5篇名家名作,從寫作的角度做了深入剖析,孩子會發現,原來寫好作文的技巧就藏在平時讀過的課本、故事裡,是可以模仿和應用的,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最後還有實操的環節:我要怎麼學,點明這類作文的寫作思路——小練筆的選題是「端午節賽龍舟」,和名家名篇的題目一致,讓孩子畫導圖、理思路,模仿起來,以後遇到節日作文,就知道怎麼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