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學案導學 提高教學效率

2020-08-10 山東教育新聞網

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見,學習者的原有知識基礎對其學習新的知識十分重要。據此理論,就如何推進學案導學,提高課堂效率,我有以下建議。

現在,普通高中很流行學案導學,學案中的「預習案應該由兩塊內容構成,一是前置補償性知識(即與本單元相關聯的重點的舊知識回顧),二是新課進行中必要的知識預習部分」 。這樣的設計,對學生掌握新知識和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繫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堅持下去定會受益。

一、做好知識分類工作

知識分類工作一定要做。只有這樣,才能將不同的教學策略與之相對應,從而走上遵循學生「習得知識—鞏固轉化—遷移運用」心理認知規律的規範教學之路。

我們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學家的觀點,把學生習得的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用於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另一類為程序性知識(用於回答「怎麼辦」的問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分為3個階段(新信息進入短時記憶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從而出現新的意義的建構——新建構的意義儲存於長時記憶中,如果沒有複習和新的學習,這些意義會出現遺忘——意義的提取和運用);程序性知識的學習也分為3個階段(學習陳述性知識——通過應用規則的變式練習,規則由陳述性形式轉化為程序性形式——程序性知識發展的最高階段,規則完全支配人的行為,技能的執行達到完全自動化的程度)。據此,我們只有準確做好知識分類工作,才能遵循各類知識的學習規律,採取合理的教學策略,規範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理解和處理好課堂上「自主」與「合作」的關係

自主是基礎,同時也是目的;合作是手段,也是達到真正自主的途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對難以理解和自主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點撥、講解和交流,最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解決問題,並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小組的「建立—管理—使用—評價」是一個系統。課堂學習小組和宿舍生活學習小組,必須同時開展,這也是我們課內外一體化高效教學研究的需要。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高效率運行,必須做好課前培訓小組長的工作。

三、堅持「三聽四看」的評課模式

「三聽」:聽模式推廣——教師上課要按照「導學一體、主體探究」高效生態教學模式的幾類課型進行授課,鼓勵教師堅持按模式授課,更新內容,創新形式;聽策略研究——教師上課如何講,用多長時間講,教學策略如何體現,等等;聽教學過程規範——各學科教師在堅持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認知規律,規範教學行為,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提供相應教學策略。

「四看」:看導學案——看教師能否按照「三案合一」的模式編寫導學案,教師能否落實導學案的合理使用;看課件——課件是教學策略的載體,看教師能否合理使用教學課件,並提高課件的使用效益;看目標達成——針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看教師的重點教學環節是不是圍繞著教學目標來進行的,目標達成度如何;看小組合作學習——看課堂上重點問題探究時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形式如何,成效如何,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管理與評價是否落實。

四、必須堅持「課程整合」

「課改」必須先「改課」,學校的產品即課程。因此,必須大力推行單元章節集體備課,引領教師們主動整合、自覺整合、有效整合、注重落實,真正解決課時與課程的矛盾,切實提高效率,科學取捨,從而引領學生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真正實現從有效到高效。縮減出的課時用在重點問題的教學和典型例題的訓練和思考上。課程整合是基於教情和學情的整合,宜合則合,絕不能為整合而整合。通過單元章節集體備課後,本著節約課時、提高效率的原則,科學地將課程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升級增效。關鍵點是整合後課型的確定及如何上好。

五、加大高效評價的研究,彌補教學研究的短板

高效評價類型多樣,從時間上分為課前診斷性評價、課上即時性評價和課後延時性評價三大類。高效評價有3個重要支撐:學生知識能力儲備(學生原有的知識)、一定數量的題目和高的達成度。要達到這3個方面的高效受眾多變量的影響,其中一定數量高質量的題目是高效評價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命制高效評價題目,最終促成高效評價,使高效評價成為一種工作新常態。

典型引路、活動推動、常規聯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工作中,建議抓好典型備課組、典型教師、典型項目合作組、典型班級,做好示範、演示推廣、以點帶面。適時組織高效教學實踐研究的比賽交流展示活動,強力推動研究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研究熱情。常規檢查聯動,與評價掛鈎,保證研究工作持續推動。

總之,推動學案導學、提高教學效率是一項多層次、立體化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措並舉,持續推動,方能取得良好效益。還要處理好課堂上「自主」與「合作」的關係。自主是基礎,同時也是目的;合作是手段,也是達到真正自主的途徑。加強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相關焦點

  • 原創 | 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啟發和開拓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益。所謂「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手段,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劉靖宇,2011))。它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 基於思維導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上完本節課後,梳理基於思維導學模式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在思維導學理念引領下,充分考慮學生學情,研究課程標準,深挖教材內容,總結高考有機化學試題難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依據課標教材、考題特點和學生學情設計三層學習目標,依據目標達成所需設計實現路徑,依據目標和路徑設計教學活動和學生活動,優化達成目標的最佳課堂流程,通過檢測練習檢驗拓展性目標達成度
  • 四川嫘祖實驗中學:「導學案下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探究
    教學評價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忽略了評價的認知與生成過程,造成了學習與評價相分離,學習者與評價者相矛盾的局面。為了改變這些現狀,一些教育工作者以學案為載體,對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地改進和實驗。由於缺乏理論指導與引領,出現了學案編寫中的隨意性、盲目性。
  • 生本理念下的「五環節」教學模式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五環節」教學模式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新課程改革以一場「革命」的形式席捲了中小學校園,鋪天蓋地而來的是教師的培訓提高,突出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轉變,而忽略了教學的主體——學生的「轉變」,導致「自主、合作
  • (完整版)六年級下冊英語教學課件,重點清晰,有效教學
    下面是小編準備的六年級下冊英語教學課件,如需要下載的,歡迎大家進入小程序下載六年級下冊英語教學課件(文字版)Unit 1 How tall are you[精] Part A Let's talk 課件+教案+學案+內嵌素材[精] Part A Let's learn課件+教案+學案[精] Part B
  • 《英語周報》華麗轉身學案報
    2001年,《英語周報》與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強強聯手,成立了中小學英語教育研究中心,進行英語教學課題研究,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指導學校開展教研工作,先後在全國設立了幾十個「英語教育實驗基地」,大大提高了基層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     與此同時,英語周報社領導班子多年持續引進優秀人才,並且通過不斷培訓和學習,提高編校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和社會使命感。
  • 範秀麗:「問題導學」生本教育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依照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提出的「問題導學模式」和華南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論,順應全省課堂教學改革的滾滾浪潮,我校於當年9月起構建並實施「問題導學」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全體教師以暴露和解決問題為課堂活動主線,以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練習、展示為主要教學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和教育質量。
  • 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中導學案的使用方法,學校課改實操問題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被實踐證明能夠真正體現生本理念、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實現分層教育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裡,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導學案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一線教師想要真正落實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保證教學的有的放矢和高效有序,必須正確理解和掌握導學案的使用過程和方法。
  • 「5+X」課堂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研究
    課堂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學校教學質量,關乎學生的終身發展。如何構建一個適合學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新課程教學改革浪潮的大力推動下,我校經過多方研討、理論建構以及教學實踐,建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5+X」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 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莘縣二中人認為,採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組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學會知識、提高個體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學會學習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基於此,學校傾力進行「一五三」教學模式下的翻轉課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 明確的教學目標 有效的教學設計 ——《英語·七下》Unit 8 Task學案優化的思考
    明確的教學目標  有效的教學設計——《英語·七下》Unit 8 Task 學案優化的思考摘  要:教學目標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點,也是我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起點。筆者結合學案,以優化教學目標為抓手,以此來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都能為後「寫」這個環節做好鋪墊。現代教學論認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這三大支柱,而教學目標佔據著首要位置,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評價課堂教學的基本標尺。
  • 蒲溪初級中學「三環六步」線上教學模式
    1、教師導學: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編排體系的要求,結合本課時的要求提前準備好學生學案和學生學習材料,最遲在上課前一天將學案和學習材料通過網絡傳輸給學生。     這個階段中教師工作的重點是:(1)、深入的鑽研教材,對教材知識進行細緻的梳理,編訂出科學合理的學案,問題不宜過多,難易適度,一般設計為基礎性問題和挑戰性問題,基礎性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就可以自行解決,主要是識記性材料;挑戰性問題要通過學生閱讀拓展材料進行理解,難度稍有提高,但也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解決,問題以理解類的為主。
  • 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方式更為靈活多樣,必要時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通過現代信息資源,通過現代電教手段,創設真情實景,師生身臨其境,通過自我感受,獲得知識體驗,發現科學規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大大提高個人課堂學習效率。
  • 分層導學,兼容並蓄,有效互動,個性張揚
    為了提高教師的核心素養和業務水平,著力打造一支德高藝精、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漳浦立人學校初中部於2020年8月21日組織全體教師齊聚立言樓一樓報告廳進行為期兩天的教務教研培訓。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質量的關鍵所在。為讓教師將教學常規工作更好地落到實處,教務處副主任李清有老師作了題為「落實教學常規,做一名優秀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培訓。
  • 宏大智慧課堂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智慧課堂,這些特點值得關注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課堂教學所呈現出來的前所未有的艱巨性、複雜性,以及教學活動自身的特異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而讓智慧喚醒課堂,讓智慧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的契機,基於此諸如宏大智慧課堂等等的構建有著鮮明的時代意義。
  • 【新聞】寧陽四中召開教學案一體化改革工作推進會
    高一、高二年級主任、教學副主任、各學科備課組長及學校各學科教研室主任參加了會議。教學科研處主任蘇斌主持會議,副校長吳新炎到會並做重要講話。教學科研處副主任李敏對「三學一測」教學案設計做了具體說明。一是落實問題導學原則,根據問題特徵,設計好教學問題和問題導學情境;二是教學問題設計要做到四度——低難度、小密度、有梯度、矮坡度;三是教學情境設計要追求學生依據教學案不僅知道學什麼,還知道怎樣去學;四是課堂應以「書面展評」方式進行,學生為主,教師精講點評,堅持做到「四講四不講」(講易考點、易錯點、易漏點、易混點;超綱跨進度不講,已會不講,自學將會不講,講了不會不講)。
  • 教師的教學藝術——名師導學重在精選八個講
    教師的教學藝術----名師導學重在精選八個講名師導學重在精選八個講:所謂導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它強調以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基礎為出發點,注重學法指導和思維訓練;以學生己有經驗和教材為依據,強調創設情境和教學設計;以導學案為基本載體,注重活動參與、情感體驗、批判思維,創造性地設計規劃引導學習過程,提升學習品質。導學重在問題設計,貴在學法指導;巧在深度參與,妙在融會貫通。實施有效導學,教師定位要從講師轉變為導師,學習理念要從教學轉變為導學。
  •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效率?
    一、鑽研教材,提升素養 網課搭建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雖然是線上教學,但是作為學科的教師,在上課前,備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成功的教學,必然需要吃透教材,教材承載著學科教學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課程目標。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訓練學科技能,培養學科能力和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 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評價,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如果導學案設計的合理,學生就可以按照學案中的問題,一步一步完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新知識。傳統的教案是教師自備自用,而在新課改中,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摒棄了這一點。它注重的是教師的合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份導學案的完成要通過所有老師的仔細研究思索,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學案中設置的問題,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比上一節課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