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見,學習者的原有知識基礎對其學習新的知識十分重要。據此理論,就如何推進學案導學,提高課堂效率,我有以下建議。
現在,普通高中很流行學案導學,學案中的「預習案應該由兩塊內容構成,一是前置補償性知識(即與本單元相關聯的重點的舊知識回顧),二是新課進行中必要的知識預習部分」 。這樣的設計,對學生掌握新知識和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繫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堅持下去定會受益。
一、做好知識分類工作
知識分類工作一定要做。只有這樣,才能將不同的教學策略與之相對應,從而走上遵循學生「習得知識—鞏固轉化—遷移運用」心理認知規律的規範教學之路。
我們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學家的觀點,把學生習得的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用於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另一類為程序性知識(用於回答「怎麼辦」的問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分為3個階段(新信息進入短時記憶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從而出現新的意義的建構——新建構的意義儲存於長時記憶中,如果沒有複習和新的學習,這些意義會出現遺忘——意義的提取和運用);程序性知識的學習也分為3個階段(學習陳述性知識——通過應用規則的變式練習,規則由陳述性形式轉化為程序性形式——程序性知識發展的最高階段,規則完全支配人的行為,技能的執行達到完全自動化的程度)。據此,我們只有準確做好知識分類工作,才能遵循各類知識的學習規律,採取合理的教學策略,規範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理解和處理好課堂上「自主」與「合作」的關係
自主是基礎,同時也是目的;合作是手段,也是達到真正自主的途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對難以理解和自主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點撥、講解和交流,最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解決問題,並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小組的「建立—管理—使用—評價」是一個系統。課堂學習小組和宿舍生活學習小組,必須同時開展,這也是我們課內外一體化高效教學研究的需要。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高效率運行,必須做好課前培訓小組長的工作。
三、堅持「三聽四看」的評課模式
「三聽」:聽模式推廣——教師上課要按照「導學一體、主體探究」高效生態教學模式的幾類課型進行授課,鼓勵教師堅持按模式授課,更新內容,創新形式;聽策略研究——教師上課如何講,用多長時間講,教學策略如何體現,等等;聽教學過程規範——各學科教師在堅持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認知規律,規範教學行為,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提供相應教學策略。
「四看」:看導學案——看教師能否按照「三案合一」的模式編寫導學案,教師能否落實導學案的合理使用;看課件——課件是教學策略的載體,看教師能否合理使用教學課件,並提高課件的使用效益;看目標達成——針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看教師的重點教學環節是不是圍繞著教學目標來進行的,目標達成度如何;看小組合作學習——看課堂上重點問題探究時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形式如何,成效如何,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管理與評價是否落實。
四、必須堅持「課程整合」
「課改」必須先「改課」,學校的產品即課程。因此,必須大力推行單元章節集體備課,引領教師們主動整合、自覺整合、有效整合、注重落實,真正解決課時與課程的矛盾,切實提高效率,科學取捨,從而引領學生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真正實現從有效到高效。縮減出的課時用在重點問題的教學和典型例題的訓練和思考上。課程整合是基於教情和學情的整合,宜合則合,絕不能為整合而整合。通過單元章節集體備課後,本著節約課時、提高效率的原則,科學地將課程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升級增效。關鍵點是整合後課型的確定及如何上好。
五、加大高效評價的研究,彌補教學研究的短板
高效評價類型多樣,從時間上分為課前診斷性評價、課上即時性評價和課後延時性評價三大類。高效評價有3個重要支撐:學生知識能力儲備(學生原有的知識)、一定數量的題目和高的達成度。要達到這3個方面的高效受眾多變量的影響,其中一定數量高質量的題目是高效評價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命制高效評價題目,最終促成高效評價,使高效評價成為一種工作新常態。
典型引路、活動推動、常規聯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工作中,建議抓好典型備課組、典型教師、典型項目合作組、典型班級,做好示範、演示推廣、以點帶面。適時組織高效教學實踐研究的比賽交流展示活動,強力推動研究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研究熱情。常規檢查聯動,與評價掛鈎,保證研究工作持續推動。
總之,推動學案導學、提高教學效率是一項多層次、立體化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措並舉,持續推動,方能取得良好效益。還要處理好課堂上「自主」與「合作」的關係。自主是基礎,同時也是目的;合作是手段,也是達到真正自主的途徑。加強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