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網記者 王旭 王超
10月21日下午,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第五分組會議「國際反恐合作」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中國、阿富汗、印度等國家的幾位嘉賓代表聚焦「複雜多變的國際恐怖主義發展態勢」這一議題分別發言。
△10月21日下午,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第五分組會議「國際反恐合作」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當前,恐怖主義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安全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近年來,國際恐怖勢力組織形態由集團化、規模化向多中心、擴散化轉變。據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42個國家共發生639起恐怖襲擊。
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京武少將在發言中表示,「恐怖襲擊在向全球蔓延」,「策源地不斷增多,全球化特徵愈加明顯」。 印度三軍協會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退役少將拉克什·普拉塔普·辛格·巴達烏裡亞在發言中也表示:「現在的恐怖活動已不局限於某一個地域,跨境發展讓當前的反恐形勢變得越來越複雜。」
隨著網絡全球化的發展,恐怖主義利用新科學技術正在向網絡空間不斷蔓延。阿富汗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穆罕默德·亞森·澤亞上將在發言中提到,「當前很多恐怖組織,都是通過網絡等進行意識形態極端化擴張」。恐怖分子積極利用推特、facebook等社交媒體進行策劃、宣傳,現實生活中的恐怖主義正在向網絡空間不斷滲透。
△會議現場,阿富汗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穆罕默德•亞森•澤亞上將發言。
王京武少將在發言中提到,國際司法合作機制不健全,也是導致當前國際反恐形勢愈加複雜的原因。「相關國家籤署的反恐條約、協議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已經籤署的反恐方面的法律協議在實際執行中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他在發言中還講到,一些國家把打擊恐怖主義作為政策工具,謀求利益,使當前一段時間的國際反恐合作前景更加艱難,「反恐作為國家間戰略博弈工具的色彩愈加濃烈」。
△會議現場,參會專家學者認真聆聽發言。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恐怖主義發展態勢,多位發言人都表示,正確看待、認清恐怖主義的本質十分必要。
來自印度的拉克什·普拉塔普·辛格·巴達烏裡亞研究員認為,當下,「國際間就如何定義恐怖分子還沒有達成共識」,只有把握恐怖分子的本質,才能夠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意識形態,才能開展合作,共同打擊國際恐怖活動。
另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恐也愈加重要。王京武少將在發言中表示,國際反恐力量需要「著重加強情報、網絡、司法等領域的機制建設」,「摒棄以暴制暴的思維,倡導各族文明、宗教等之間的平等對話」。
在會議中,阿富汗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穆罕默德·亞森·澤亞上將還分享了阿富汗在反恐方面的一些經驗。他表示:「根據阿富汗十幾年的反恐經驗,恐怖組織並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他建議,國際反恐需要「建立兄弟般的合作關係」,「只有當前世界對恐怖主義達成一致的態度、定義和立場,反對恐怖主義才會有意義」。
對此,軍網記者採訪了本屆論壇的觀察員羅新芹,對此次會議進行了更深刻的解讀。
北京香山論壇觀察員羅新芹接受中國軍網記者採訪。
羅新芹:在這場分組會議中,與會的中外代表就國際恐怖主義發展態勢、如何加強反恐國際合作等進行了廣泛深刻的探討。綜合各位代表的發言,我個人覺得大家主要聚焦的要點有兩個:
一是當前恐怖主義通過網絡等新技術正逐步在全球擴張,但反恐的世界統一戰線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而這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對恐怖主義的認定不夠明確,甚至有的國家出於一己之私把反恐作為戰略博弈的工具。所以在這次會議交流中,幾位發言人共同呼籲,要凝聚共識,在反恐情報交流、司法合作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攜手打造出可持續的安全環境。
其次,根據多年的反恐實踐經驗,各國已經感覺到單純依靠軍事手段消滅恐怖主義是不可持續的、不安全的,反而會導致地區貧困、社會動蕩甚至是政權混亂。所以幾位發言人共同呼籲,要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思想、經濟等根源,尤其是要致力於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態。軍事打擊要與意識形態的綜合治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實現人類的共同安全、普遍安全和可持續安全。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