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陸離的信,ID:Luli-Letter】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親愛的你,
你好哇。
最愜意的時光,大概就是晚上吃飯大口大口喝冰啤的那一刻。
凡事如煙雲,此刻皆拋腦後。
說到喝酒,我想了想,上次喝醉(意識不清醒)大概要追溯到三年之前了吧。
這麼講倒不是說自己的酒量漲了如何如何,只是很直觀的感覺:以前是稍不注意就會喝醉,現在卻是喝起酒來腦子始終保持清醒。雖然會有各種生理的不適(生理的不適或許異常兇猛),但是意識卻是每多喝一杯,多清醒一度。
現在想想,當時實習第一次部門聚餐,把同事一個個送回去之後,自己在回學校的計程車裡吐了個驚天動地。
人們說,酒品見人品。
這句話我一直不完全認同。
因為每個人的酒量不同,雖說喝的量相同,但是不同人所處的狀態卻是天差地別。所以除了那個人自己,誰也無法清晰的知道酒後的那些行為有多少是故意為之,又有多少是情不自禁。
記得以前一個女同學問我,「如果一個男的喝醉了說喜歡我,那是不是真喜歡我?」
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他說喜歡你的話,可能是喜歡你的。但是跟他喝不喝醉沒什麼關係。」
寫到這裡,自己都忍不住笑出聲來,處在戀愛裡的人,可能對方放個屁,也會在心裡形成一聲雷。
但是最近我卻得出另一個觀點:一個人喝酒的風格,基本就是他日常處事的風格。
愛喝酒的人,有喜歡獨酌的,有偏愛群飲的,有喜歡勸酒的,有熱衷祝酒的。
喝起酒來,有人喝的是感情,有人喝的是面子,有人喝的是釋放,有人喝的是權力等級;
細究起來,其實這些跟他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風格都是一脈相承,基本一致的。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人在喝完酒之後,其實更容易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近幾年酒桌上總聽得見那句「願我們不忘初心,不忘初心」。
每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其實內心都有點發虛,我們真的還能知道我們的初心麼?就像我一直都懷疑,我們真的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麼?
初心不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隨著事情的發展初心一點不變又是一件該如何評價的事。
另外一個想跟你說的事,是最近從書裡看來的。
尤瓦爾在《未來簡史》中,談到人文主義的覺醒和發展的時候,提到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這本書通篇洋洋灑灑26萬字,描述兩位都柏林人的一天,他們在那一天裡,「所做的就是……幾乎什麼都沒做。」
這讓我一下子想起電視劇多半是講述戀愛的時間段,大多是花時間去講述男主角和女主角經歷了多少事情之後在一起,而在一起後的生活卻鮮有提及。就算有些電視劇裡提到了,卻總也離不開猜忌、出軌,背叛等一系列誰也不想現實中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或者是家庭生活被裹挾在時代的洪流之中的故事。
除卻這些,我們的生活還有哪些是可以呈現出來呢?
在網易雲音樂看到這樣一條評論: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而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不管你同不同意這個說法吧,有些事情我們雖然早有準備,可它發生時卻仍感蒼涼。
一個新的時代呼嘯而來,可能有些事情依舊不曾改變。
就寫到這裡了。
見信如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