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某平臺上刷到一個有趣的視頻。一位博主在淘寶、拼多多上分別購買了來自同一店鋪名的牛角扣大衣、連帽衛衣和麵包服,三樣東西淘寶的價格都要比拼多多貴。以麵包服為例,淘寶賣220元,拼多多才169元,拼多多便宜了50元左右。
她仔細比對後發現,無論是款式、顏色、面料、內襯,還是是袖口縫合的細節,都是一模一樣的,包括發貨、退貨地址,退貨人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背後真相是一盤貨,一個商家同時在兩個平臺賣,但是拼多多更便宜。
事關大家利益,評論區瞬間炸鍋了。有網友直言,要馬上去拼多多下單。還有人覺得很氣,淘寶買的棉服比拼多多貴40多元,買的同款,結果質量一樣,這不是虧了嘛。
不難發現,現在的消費者是相當理性的,花更多的錢去買同樣的東西,這種虧本買賣,估計沒人願意做。
話說回來,為什麼拼多多東西要比淘寶便宜,也的確是有原因的。作為新電商的拼多多,這種"新"不僅是因為其成立只有5年多,比淘寶年輕,還因為兩個平臺背後的邏輯不同。
在傳統電商平臺,是"人找貨"模式,消費者往往是沒鹽了買鹽、沒米了買米,商家想獲得流量,就得花錢買廣告位。之前有商家爆料,他開車燒了36萬,只成交了3筆。
但拼多多是"貨找人"模式,你才買了iPhone12,平臺就會給你推薦它的手機殼,為商家帶來了巨大的免費流量。
而且,傳統電商平臺要收取高達交易額5%的佣金,但拼多多搞的是"0佣金"。可別小看這5%,按照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 12687億元來算,不抽這5%,商家就等於省下634億。
不僅不收佣金,拼多多反倒要補貼錢,也就是平時大家說的百億補貼。從其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平臺三個月就拿出100.72億元,補貼商家、消費者。
事實證明,便宜還真有好貨。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在顛覆電商格局的同時,也衝擊著人們的傳統思維。當越來越多人搞懂"便宜"的秘密,就會恍然大悟,一些過去的經驗,不一定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