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玉峰:不做學囚做學人

2021-12-18 澎湃新聞

75歲的黃玉峰,任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已經5年了。在此之前,他做了48年的語文老師,連「小組長也沒當過」,因為特立獨行的教育探索,他曾被稱為語文教育的「叛徒」。

「是現在的語文偏離了正常的教育軌道,背離了初心,我一直在想辦法讓語文教育回歸常識常理常態。」黃玉峰說。2008年,他在復旦大學以《「人」是怎麼不見的?》為主題做了講座,提出有五條「繩索」捆綁了孩子:功利主義、專制主義、科學主義、訓練主義、技術主義。在這些繩索的捆綁下, 「人」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張張試卷和冷冰冰的分數。

這場演講,在教育圈掀起不小的震動,一時間,教育是為了做「人」的觀點改變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認知,這始終是黃玉峰的堅持。他的微信名字叫「不知不慍」,這句話選自《論語》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在他眼中,「君子」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標。人活一世,不能因為別人的批評而隨意動氣,要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萬物。

五浦匯新生到來前,他曾花半個多月時間,用毛筆給每個被錄取的學生寫一封信。有的信上還配上「梅竹蘭菊松」五君子。「給我一個翩翩少年,還你一個謙謙君子」,黃玉峰認為,五浦匯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孩子們培養成能感受幸福、守禮修身、個性完善、博學多識、獨立善良、智慧美麗的君子,而不只是會考試、升學、賺錢、做官的機器。

「現在,有一種可怕的趨勢,把分數高的稱作學霸,把成績差的叫作學渣。人們唯刷題是務,以做學霸為榮。基礎教育界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是非判斷。這不是教育的創新,這是教育的墮落。在我看來,學霸也好學渣也罷都是學囚。」

8月15日,黃玉峰攜新書「從陪伴到放手:復旦五浦匯教育叢書」來到上海書展並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75歲的他,依舊精神矍鑠、健步如飛。

黃玉峰在上海書展現場籤售

70歲轉型做校長,提倡「人生教育、君子養成」

澎湃新聞:「從陪伴到放手·復旦五浦匯」系列今年已經連續第二年來到上海書展,今年出版的新書有哪些亮點,對於未來有哪些新規劃?

黃玉峰:我之前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文化中國」欄目主講科舉、李白、杜甫和蘇東坡等系列專題節目。《說李白》《說杜甫》《說蘇軾》這三本書,是當時節目的一個整理。

我做了校長之後,希望我們的老師在教好書上好課的同時,做一點科研,這樣他們教書的信心和勁頭也會更充足。於是,我們就和出版社聯繫,出一套書,我想到的名字就是《從陪伴到放手》,因為家長一開始都是陪伴孩子,父母陪伴不是你做作業我打毛線,也不是包辦代替,要言傳身教,要與孩子有更多的心靈交流。陪伴的目的是放手,讓孩子學會學習,自己成長。

我們社會上現在的追求變得很莫名其妙。好像做人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實際上這樣的人很愚蠢。人說,活到老學到老,學什麼呢?其實就是學做人,做事,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是為了修煉成君子,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並不是走了以後留下100萬、200萬。

我們學校一直提倡「人生教育、君子養成」,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的成長,旨在培養能夠終生享受幸福的人。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挫折,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大風大浪,他們都要有享受幸福的素質和能力。

我的計劃是,每年這套書都會更新、再版,不斷有新書,未來會著重出版德育、素質教育的書,希望學生能不斷反省、改進、完善自我,而不是只強調要考多少分,考上什麼學校,將來要做什麼官。

澎湃新聞:作為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據說你之前從來沒做過幹部,一下子就做了校長,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黃玉峰:我做了48年語文老師,連小組長都沒當過。因為我比較「特立獨行」,領導即使要用你,也會有顧慮,擔心大家跟我「依樣畫葫蘆」,這樣就不好管理。

70歲那一年,復旦附中校長鄭方賢要讓我出任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的校長。我當時想也沒想,一口就答應了。做老師的時候,我心裡一直有憂慮,現在孩子的教育有很多問題,想我如果能做校長,就可以改變這種現狀。當然這只是一個閃念,我從來沒想過我真的會當上校長。現在想想,覺得鄭校長的這個決定夠大膽的。

黃玉峰和復旦五浦匯的學生合影

澎湃新聞:

現在,你做校長已經快5年了,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你覺得做校長和做老師相比,有哪些區別?

黃玉峰:做老師是管自己,做校長要管教師管學生處理很多很多瑣事。這兩個職能不同的領域最大的挑戰一是提高教師的素質,二是家長,現在的家長,什麼都要管,會深入到學校的方方面面,我們對家長尊重管尊重,但是不能讓他們牽著鼻子走。如果是合理要求,儘量滿足,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引導他們改變自己。

我一直說,五浦匯的人生教育宗旨就是要把孩子們培養成能感受幸福、守禮修身、個性完善、博學多識、獨立善良、智慧美麗的翩翩君子。我提倡「君子養成」,但是家長對於這個理念還是比較質疑,普遍對道德修養的提升不夠關注,還是更在意分數,好像孩子只要分數高,就萬事大吉。有時候執行還需要一點強制性。

澎湃新聞:如果讓你對現在的家長提些建議,你會說什麼?

黃玉峰:我會勸家長不要太焦慮,焦慮是沒有用的,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現在的父母都很著急,有出息和沒出息的標準也很單一。孩子從小就被逼著上奧數班,要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 大學畢業了又要急著找工作, 然後要急著成家、買房、生孩子,在工作上要求晉升,生怕差了一步就比別人遲了,好像一輩子都被人拿著一把刀在追著跑似的, 無休無止。就是沒有想到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很累, 家長也很累, 因為所有的事情,包括讀書、工作甚至戀愛、婚姻都被當成任務來完成。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孔子說過一句話: 「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土,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這話太實在了,富貴誰不愛? 如果刻意拼命追求就能求得到,那孔子說,即使趕車趕馬,我也會不顧一切去爭取,正因為富貴是不可求的,所以還是充實自己的內心吧,自由一點。

總之,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幸福,不管刮什麼風,不管下什麼雨,永遠幸福,家庭的幸福,個人的幸福,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黃玉峰在學生畢業典禮上與家長合影

教育競爭很病態,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澎湃新聞:據說今年中考數學英語都不難,語文反倒成了拉分項。你覺得未來語文在考試裡發揮的作用,會不會越來越大?你對現在的中考語文有什麼建議,怎麼增加語文這個科目的拉分能力?

黃玉峰:我覺得很難,因為這是由語文這個學科的性質所決定的。在中考語文裡,很多是主觀題,打分往往取中間段,區分度不大,拉不開距離。我覺得現在語文考試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考積累,不考你讀了多少書,不考你自己有什麼見解,而考你能不能迎合出題者的意圖,揣摩出題者的喜好。誰迎合揣摩的本領大,誰就是高分。這就完全否定了學生自己學習積累的必要,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力。

我做老師時間很長,知道拼命做習題與提高語文水平沒什麼關係;而大量的閱讀、背誦,大量地積累、獨立的思考、積極地討論,語文水平便自然會提高,而且管用一輩子。這是多少年來被歷史證明的。如果說建議,我希望能增加客觀題的比重。有更多的客觀題就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確保他們讀過、看過這些好的文學作品,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澎湃新聞:不知道黃校長看不看《三十而已》,有沒有看到顧佳想盡辦法送孩子進最好的幼兒園那段?你怎麼看現在的教育已經形成「軍備競賽」的現狀?

黃玉峰:沒看過,不過可以想像。現在確實有這種現象,大家都擠破頭想進好的學校,好像進入最好的學校,將來就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其實不是這樣的,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你不能忘記,父母自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一切言傳身教,最初的本源就是父母。好的學校,也不能只看名氣,要看老師是不是關心孩子,現在為了進入好的學校,大家的競爭太激烈了,其實這已經有些病態了。

我覺得就算進了二流、三流的學校,也沒什麼可怕的,沒有這回事。哪怕是清華、北大畢業的,能力太弱也不行。進單位的時候,大家看的是你的學歷,但是真的進了門,還是要考察綜合的能力,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要全面地和諧地發展。

澎湃新聞:你做了好幾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你覺得現在孩子的作文是越寫越好了嗎?

黃玉峰:最近十年來,我覺得孩子們的作文能力是有提高的,起碼視野廣了,文採也好了。因為現在的家長開始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孩子們看的書多了,背誦的內容也豐富了,對於語文的積累要比過去好一些。

但是,我之前看到了一些民國孩子的作文,我覺得和他們相比,我們現代的孩子是比不上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的作文還是積累少,且比較僵化,「生搬硬套」的痕跡很濃,這也跟高考作文的題目分不開聯繫。舉個例子,2006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我想握著你的手」,2007年「必須跨過這道坎」,2008年「他們」,這幾個題目其實都可以寫關心弱勢群體。

中考卷更是如此:2012年「心裡美滋滋」,接著是「今天我想說說心裡話」,「這裡也有樂趣」;2018年「真的不容易」;2019年「這事,真帶勁」;2020年「有一種甜」,這幾個題目都是「甜絲絲」,都可以用同樣的材料來「套」,在這樣的題目引導下,有時讀書多的有獨立見解的人,反而不如死記硬背標準答案的人。

澎湃新聞:如果讓你給現在的家長提點建議,他們在選擇一所好的學校的時候,這個「好」應該體現在哪些地方?

黃玉峰:我覺得要挑選一個好的學校,首先要看校風。這個校風,第一包括領導和老師,要有上進心,有不斷進取拼搏的精神。第二,進了校門,就要感受到如沐春風的氛圍,要有濃厚的藝術和人文氣息,不能是很功利地一切為了分數。

其次,老師和老師、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要和諧,互幫互助,不能是藏著掖著,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當然,考試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生的成績也要表現得很好。

黃玉峰給復旦五浦匯的學生送字

澎湃新聞:

你的偶像一開始是魯迅,後來變成了蘇軾和胡適,這個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黃玉峰:我年輕時候很喜歡魯迅的書,喜歡他身上的鬥爭精神,但是也許自己的氣質與他完全不同,我發現他的戾氣太重。比如「橫眉冷對千夫指」,1000個人都說你不好,你是不是應該反思下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堅持己見,怒目相對?像這樣的文化,也導致我們民族現在存在戾氣,反映在很多國際大事的輿論上,我對此感到很憂心。

蘇東坡其實也是修煉起來的,他年輕的時候批評朝政也蠻厲害的。在「烏臺詩案」事發後,他也反省自己,自己有時候說話是過火的,但是他對人從來沒有報復或是惡意傷害的心態。他曾被朋友章惇誣陷,流放海南,在回答章惇給兒子的求救信時,還說你爸爸和我是好朋友,我絕不會計較這件事情的,請他放心。

我們五浦匯校訓是「獨立善良智慧美麗」其中最重要的是「善良」,獨立的前提是善良,獨立而沒有善良就會變成狂妄,我行我素。智慧也是以善良為基礎。因為智慧這東西,如果沒有善良,你的智慧就是小聰明,甚至你的智慧也會害人。

只有真正善良的人才是一個智慧的人。因為聰明可能就是智商高,而智慧不是,智慧是在後天修煉出來的。

澎湃新聞: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黃校長,你今年已經70多歲了,但而你的學生都是「00後」,平時和他們相處,你有什麼自己的秘訣?

黃玉峰:沒什麼秘訣,蹲下來。我經常請我的學生到辦公室來,和他們聊天,與他們一起吃糖果,我的辦公室裡有一根戒尺,如果是特別調皮的孩子,我會用來敲幾下手心手指,他們也知道校長爺爺真的愛他。只要讓他們感覺到你的愛,就不會有什麼溝通的困難。曾經有一次,復旦附中副校長問幾位同學你們覺得在五浦匯和之前最大的區別是什麼?他們說:我們能夠天天看到校長。因為他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排隊買飯吃飯、給我們上課,做講座,做遊戲,一直在身邊關注著我們的生活。

復旦五浦匯的學生集體寫的新年祝福春聯

相關焦點

  • 專訪|黃玉峰:不做學囚做學人
    黃玉峰說。2008年,他在復旦大學以《「人」是怎麼不見的?》為主題做了講座,提出有五條「繩索」捆綁了孩子:功利主義、專制主義、科學主義、訓練主義、技術主義。在這些繩索的捆綁下, 「人」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張張試卷和冷冰冰的分數。這場演講,在教育圈掀起不小的震動,一時間,教育是為了做「人」的觀點改變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認知,這始終是黃玉峰的堅持。
  • 黃玉峰:語文的差距是「人」的差距
    1997年,經過幾年的準備,他的文科強化班終於啟動了,他計劃,在不削弱其他各科的情況下,加強語文學科的教學,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闖出一條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路子來。   首屆文科強化班是高一(3)班,黃玉峰給他的班起了個名字「逸山」。開學之前,他對照著學生的檔案,給全班45個學生每人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充滿著對每個學生的期待和關愛。
  • 黃玉峰:一個語文教學的「叛徒」 好文精選
    同時,他的語文課除了統一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沒有其他考試,也從來不做各種模擬試卷;教材裡的某些課文不講,只要大家看懂即可。他說自己越來越不知道中學語文課該怎麼教了。「上課聽分析對答案,下課做習題,已經成了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而這些分析和練習,無非就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把好端端的文章『碎屍萬段』。『讀書人』不讀書,全成了『習題人』。」黃玉峰參加上海高考閱卷曾有十餘年,還曾擔任閱卷中心的主任。他說,這麼多年,每次閱卷都會因為試題、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的問題,和閱卷的人吵,和出卷的人吵。
  • 黃玉峰:我們要做「學人」, 不要做「學霸」, 教育要把「人」找回來!
    黃玉峰在主講公益講座黃玉峰老師是教育界的領軍人,50年來義無返顧地探索語文教學改革新路,曾被《中國青年報本文是由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黃玉峰校長,於首屆「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發表的演講。今天的題目是「傳承與創新」,就這個題目,我談談對教育的目的以及語文學科的教、學、考的幾點想法:傳承與創新無主從之分「傳承」和「創新」本不該對立,也沒必要刻意區分「孰主孰從」。
  • 黃玉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五年前,我剛到五浦匯做校長時,在家長會上說過一番話,大意是,我們五浦匯的學生,學習就應該在學校裡面完成,我們的老師有責任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學生。我還說,如果我們五浦匯的學生還要到外面的培訓機構去學習,對我們學校來說,對我本人來說,是一種恥辱。沒想到,沒過多久,這番話就被現實狠狠「打臉」了。幾年下來,我們學校很少有一個補習班都不上的學生。
  • 復旦五浦匯校長黃玉峰:起跑線上不要急於論輸贏
    黃玉峰先生說,教育孩子應當有一種從容的心態,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有一句話非常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人人都不願輸,都搶跑,要知道人生很長,為什麼一開始不能輸?其實所謂的不輸在起跑線,就是搶跑、加壓,不該學的先學,不該做的先做,好像跑在前面就是贏了,結果能不能贏?不見得!教育不是輸贏的問題,一旦想到輸贏,教育是失敗的。」
  • 復旦附中黃玉峰:反思浙江滿分作文事件,是教育中的「人不見了」
    當討論熱度逐漸降低,正是我們要做「冷思考」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閱卷官本人參與出版作文指導書,到處演講做報告,更相當於直接亮出了「指揮棒」——跟著我走,就能拿高分。黃玉峰認為,這也是這篇作文能引發巨大爭議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一些所謂的高考作文導向,正在敗壞整個社會的作文風氣。
  • 上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中學生該怎麼讀創世神話
    上海語文特級教師、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在一檔面向學生的「中華創世神話電視書場」節目中,試圖回答這個問題。黃玉峰創世神話中有現實含義黃玉峰致力於在中學教育中推廣傳統文化,和家長給孩子講的零散創世神話故事不同,在「中華創世神話電視書場」這檔節目中,黃玉峰將上古時期自開天闢地至禹鑄九鼎時期的創世神話串連起來,以48個故事系統講述了上古時代的創世神話。該節目從1月26日起在炫動卡通衛視播出。
  • 記2015年度「優秀教師獎」獲獎者——張大文、黃玉峰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他不斷反思、變革,力圖發掘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法。在長時間的實踐和積累之下,張老師總結出了「語言--思想--語言」的教學規律,被國外中文教育界稱為「張氏教學律」。90屆1班校友們回憶道:「高一下學期,在繁重的課業和激烈的競爭下,黃老師保證每周有兩節語文課對我們進行「放羊」式的管理,讓我們去圖書館自己找書看,而黃老師在興趣和方法上加以引導。」黃玉峰老師始終倡導素質教育,反對學生為了應試而學習語文。時至今日,他仍然時常利用假期,帶領文科班同學在各地遊學,體會課堂之中難以體悟的語文之美。
  • 曲阜師範大學首屆「學人書展」開展
    曲阜師大新聞中心訊(記者:梁賀涵 攝影:孫琪)為慶祝曲阜師範大學建校65周年,由學校黨委宣傳部主辦,圖書館承辦的首屆「學人書展」隆重開展!本次書展的主題是「聖地學府,書香曲園」。他表示,此次展覽充分展示了曲園學人問道治學孜孜以求的寶貴精神,「學人書展」是本校教師、校友著作的薈萃之地,更是展現學校歷史、彰顯學科特色、展示學人風採、激勵後學奮進的重要平臺。「學人書展」將作為學校圖書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推進,入選的圖書將在學人文庫永久收藏和展示。
  • 特級教師黃玉峰:我只想站得直一點
    《我只想站得直一點——黃玉峰教育演講錄》黃玉峰 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我覺得五年前,我六十歲,刻了一方圖章,叫「黃玉峰年方六十始讀書」;我給我的另外一個朋友楊先國老師也刻了一方,「年將六十始讀書」;另外給劉鶚的一個後代——劉德隆老師刻一方圖章,「年過六十始讀書」。我們深深地感到,書讀得太少,讀書是最幸福的事。讀書很少,實際上你的思考是沒有根據、沒有根的,所以要進行大量的閱讀。
  • 黃玉峰:不報培訓班似乎對不起孩子?請留給學生自學、自修的空間!
    重視自修,學以成人黃玉峰主編王意如老師要我為2019年第一期《中文自修》寫一篇卷首語,我真的很高興!《中文自修》創刊以來已經三十多個年頭了,她哺育了一代一代好學的年輕人。這不到一百字的「簡訊」,有著極豐富的信息量。除了強調讀書的目的是做人、做君子,更多的是闡明了怎麼才能成為君子的道理,那就是要修身。
  • 《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新書發布會在西安舉行
    「日本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本不應該局限在日本這個小圈子裡,而是必須要接受來自其祖國中國的批判性評價的。叢書中方主編李浩先生從中日文化交流這一宏偉的場域出發,提出要編譯一套《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譯叢這樣一個大構想。」日本專修大學教授松原朗表示,翻譯一本真正的學術研究著作,要在不曲解作者原意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翻譯,這件工作具有很大的難度。
  • 高考作文題點評丨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黃玉峰:為勤讀善思的學生打開...
    上海高考語文科目作文題公布後,記者採訪了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特級教師黃玉峰,他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對於平時關心世事,思考人生,喜歡讀書勤於讀書的,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學生,無疑是打開了一扇展示自我的大門。
  • 誠造社專訪:誠意十足做玩具,堅持細節不妥協!
    誠造社專訪:誠意十足做玩具,堅持細節不妥協!設計玩具並作為事業,最大的契機是因為本來工作的行業不景氣,而且年紀又不小了,如果左右是個死的話,還不如拼一把(笑)。
  • 上海高考作文快評|黃玉峰:要從切身體會論述思考人與自然社會如何...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首場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請他對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黃玉峰說,這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題目。
  • 【學人介紹】方志遠
    主要著作有:《明代國家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華夏英才基金項目)、《明清湘鄂贛地區的人口流動與城鄉商品經濟》(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博士論文)、《明清江右商幫》(中國商業史學會項目)、《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重點課題,合著)、《江西通史·明代卷》(合著)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文史》、《中國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 專訪古元美術館:做煙火氣裡美的風向標
    本期節目,文旅中國小編專訪珠海市古元美術館館長劉春潮。敬請關注《打卡美術館 我們的城市記憶|專訪古元美術館:做煙火氣裡美的風向標》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出品採訪/攝像/配音/剪輯:秦瑜責編:勾曉慶——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 國內高校關懷海外學人視頻之武漢工程大學和三峽大學
    心連心·戰疫情 | 國內高校關懷海外學人視頻之武漢工程大學和三峽大學 2020-03-28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專訪白描陶新樂:做高品質又便宜的掃描識別 App,背後是開發者的浪漫
    主要挑戰就是,自己從頭完全做自己的識別引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於是研究了市面上可以提供這個服務的廠商的產品並進行對比,嘗試了各種圖片各種情況,找出目前效果最好的那個。白描的使用場景有哪些?它的哪些群體用戶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