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峰:語文的差距是「人」的差距

2021-12-18 溫嶺教育

聽說黃玉峰,是在媒體的報導中,他被某報稱作「語文的『叛徒』」,也被同行冠以「五四青年」的雅號。

  初識黃玉峰,是在今年8月上海舉辦的一次黃玉峰的《上課的學問》新書分享會上。雖然是周末,卻有很多讀者冒著大雨,放棄休息日,排著長長的隊只為求得他的親筆籤名。

  再次見到黃玉峰,是9月28日,在他的新實驗基地「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舉行的立校典禮上,這一天是孔子誕辰2566周年紀念日。

  「江南名府,吳越形勝。天聚卿雲,地鍾靈秀……遂有君子仁人,興庠序、樹桃李、振鐸聲。逢孔聖之華誕,傳斯文之一脈……嗚呼,教育之頹亦已久矣。五浦之興,如清風來,如春雷響。惟師生一德,家校同心。篳路藍縷,開啟新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鄭召利正在朗誦《五浦庠序賦》。洋洋千字,錚錚風骨,擲地有聲。這正是剛擔任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的黃玉峰,為開校典禮作的大賦。

語文的差距是「人」的差距

  我們自然要給學生一張進入重點大學的門票,但我們更應該給學生一張進入社會的門票,一個美麗紮實的人文底色。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今天,更要關懷學生的明天,是謂「終極關懷」。

  在中學語文界,黃玉峰是位頗有爭議的人物。他經常會做出「離經叛道」之事,說些別人不敢說的真話。

1999年秋,黃玉峰應邀去天津參加「全國中語會」,開幕式第一天,眾多發言者發出一種聲音——為語文教育唱讚歌。彼時,語文教育已經出現教學落後、學生人文素養低下等種種弊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黃玉峰在自己的教學中也有切膚之痛。眼看大會就要結束,坐在臺下的黃玉峰終於坐不住了,在接連遞了兩張字條都沒有反饋的情況下,黃玉峰舉手請求發言,大會主席還沒有反應過來,步伐敏捷的黃玉峰已經坐到了發言席上,把話筒牢牢攥在手裡:「語文教育走到今天,語文教學的現狀諸位不是沒有看見,我們在用學外語的方法學語文,我們在用學數學的方法學語文,我們在用考外語、考數學的方法考語文。作家自己寫的文章,做不出語文專家們出的閱讀分析題,這不是咄咄怪事……語文教育已經到了必須要徹底撥亂反正的時候了,可是今天的大會,不但沒有把問題提出來,反而一味地自吹自擂……」當黃玉峰結束了5分鐘的發言後,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個人是誰?」

  「怎麼這麼冒失?這麼憤青?」

  「他幾歲了?」

  「聽說已經54歲了。」

  「原來是個『五四青年』。」

  從此,黃玉峰便有了「五四青年」的綽號。

  那時,黃玉峰在他任教的上海復旦附中開辦高中「人文強化班」已經整整兩年。面對語文教育僵化、枯竭,訓練主義泛濫,而學生得到的文化滋養越來越少的現狀,黃玉峰決心「另搞一套」。1997年,經過幾年的準備,他的文科強化班終於啟動了,他計劃,在不削弱其他各科的情況下,加強語文學科的教學,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闖出一條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路子來。

  首屆文科強化班是高一(3)班,黃玉峰給他的班起了個名字「逸山」。開學之前,他對照著學生的檔案,給全班45個學生每人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充滿著對每個學生的期待和關愛。

  在以後的三年中,黃玉峰極少讓學生做分析、做試卷,而把時間留出來,與學生一起讀書、寫作,聽學者講座,練書法,學篆刻,演戲劇,編刊物,吟詩歌,利用假日和學生們奔赴「文化學旅」……

  他調動了十八般武藝,讓學生走出「應試」的樊籠,為學生健康成長,為學生精神成人打下厚厚的人文底子。黃玉峰說:「學習語文,不是為了做幾道題得高分,而是為了有『文化底氣』,打下精神底色。那就是:愛讀書,會讀書,知識淵博,興趣廣泛,觸類旁通,思想活潑自由,有責任感,最終成為一個真正大寫的『人』。」他認為,語文教育的本質是充實生命的過程,是為學生打好「做人」的底子。有人說數理化的差距容易看出,但是語文的差距,則是「人」的差距,是一輩子的差距,非分數可測也。

  語文教學最大的失誤是「不讀書」

  古人云:「教無定法」「教亦多術」。僅僅在教法上動腦筋,不會有多大收益,關鍵是教師本人的素質,尤其是教師的人格。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再怎麼變盡戲法,也是收效甚微。如此,提高教師素質,乃是提高教學質量最根本的途徑。

  聽過黃玉峰課的老師都會感到,他的課神出鬼沒、自由自在,他善於「東拉西扯」,課上到一半,經常會插上幾句題外話,一首詩、一個歷史故事,或者是自己經歷的一件事、一個哲學觀點。

  黃玉峰把這個方法稱作「插科」法,認為這正是自己上課的魅力所在。他說:「東拉西扯是一種能力,扯多少,扯的是不是時候,是不是地方,有沒有價值,扯出去能不能拉回來,這是考驗教師功底和才華的一個標杆。」

  課堂之外有萬水千山,課本之外有萬紫千紅,這些「插科」的內容本身也是對教材的增補,最終是為教育目的服務的。有句話叫「教師即教材」,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書,關鍵是這本書要耐讀。要讓學生能夠真正讀到這本「書」,前提就是教師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底蘊,「可見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多麼重要」。

  總結自己40多年來的教學經驗,黃玉峰概括為「教在課內,學在課外」。他認為,教學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教師的素質。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再怎麼變戲法,也是收效甚微。要想做個優秀教師,首先要做個學習者。長期的讀書、積累、反省、修煉,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走。要學生成為讀書人,教師首先要做讀書人,給學生推薦的書,自己一定要先讀一遍,引導學生入門讀書,要用自己的閱讀體驗來示範,讓學生感到:「書可以這樣讀。」

  黃玉峰認為,語文教學最大的失誤是「不讀書」,最簡單的應對辦法就是「還我琅琅讀書聲」。閱讀課上,他儘量讓學生們自己去與文本對話,有人責備他這是不負責任的「放羊式」教學,他認為,這種「放羊」沒什麼不好,只要放在水草豐美的地方,放養的羊會比關在羊圈裡精心餵養的羊長得健壯。他鼓勵學生自己去讀原著,而不是一句句講,「教師講未必能講得好,講得全,不如奉上原汁原味的大餐,讓孩子們快樂地咀嚼、細細地品味。也許他們吃的時候並不知道裡面有多少營養,這沒有關係,因為那些營養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身體,將來一定會在他們的成長中有所體現的。」

  對於語文教學中「掰開揉碎」式的分析閱讀,黃玉峰認為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一大桌香噴噴的飯菜擺在面前,硬是不讓吃,非要折騰半天,用『科學工藝』提煉出幾種維生素營養液才能入口,這無異於人為破壞了自然、均衡的飲食結構。『餵食者』累得精疲力竭,吃食者卻嚴重營養不良。」其實,學生花在語文學習的時間並不少,但大多數學生的閱讀量卻少得可憐。黃玉峰認為,這種「分析」毫無意義,甚至只有誤導。有人說,假使沒有語文教師,語文課就讓學生自己看書,情況也要比「分析」好得多。

  「好老師還應是個寫作者。」黃玉峰自己就是能文善寫、舞文弄墨的典範。他認為,寫作對語文教師而言須臾不可離。通過寫作,他不僅發表自己對教育的看法,反省自己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寫「下水文」做示範。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頭疼的事,尤其是高中的議論文寫作,更被學生視為畏途。有一年黃玉峰新接了兩個高一班,便想到自己「下水」試寫議論文,讓學生模仿。他事先以《黃生養雀記》為題寫了兩篇文章,一篇重敘,一篇重議。上課時,黃玉峰拿著自己的「下水文」作為教材,讓學生分析兩篇文章的不同。學生的寫作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他趁熱打鐵讓學生隨意找個物象,寫篇議論文,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觀點。但由於是第一次寫議論文,加上時間短,作文交上來後,效果並不理想。黃玉峰又繼續以《黃生養雀記》為題寫了之三、之四、之五,並印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重寫議論文。一周後,學生們似乎領會了黃老師借麻雀這個「意象」所要傳達的思想,一篇篇好作文紛紛交了上來,黃玉峰驚嘆學生們的潛能。

  教師的獨立精神是教育之「魂」

  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不要跪著教書。要學生具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當然,不僅表現在課堂上,更多地表現在行為舉止、一言一行上,滲透在教師的人格魅力裡。

  黃玉峰認為,要把學生培養成人,教師自己應該首先是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只會唯「教綱」是從的教學機器。大環境不好,「我們可以創造良好的小環境,畢竟教室門一關,三尺講臺上你是起主導作用的,直接影響學生的是你。」

  他不願做渾渾噩噩的「小教師」,立志改革。教材中有些文章不值得花功夫去分析,而很多經典篇目又沒有選入,他不畏「超綱」增減刪添;課堂上他不讓學生做毫無益處的「知識點操練」,而是省下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他指導學生辦雜誌、出文集,詩歌、書法、繪畫、篆刻,只要學生願意學,他傾囊以授。凡是有利於學生成長、有利於人文傳承的教育手段,只要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做。為此,他碰過不少釘子,也破壞過很多規矩,然而他義無反顧地堅持下來,而且也迎來了收穫。他帶過的文科強化班中,有十幾個學生被北大、清華、復旦提前錄取。

  課堂教學關鍵在一個「真」字、一個「誠」字,最終目的是要學生有所收穫。有一次上公開課,黃玉峰只講了15分鐘,而這些講解就在學生讀書的間隙。有些聽課老師不習慣,黃玉峰說:「這是真的課啊!你們要聽真課還是假課?」黃玉峰認為,真課沒那麼好看,沒有精彩的表演、炫目的花招,上課畢竟不是演戲,一堂真實的課很難既滿足學生的「腹」,又滿足聽課老師的「目」。沒有主心骨的教師,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表演給別人看,都是照著別人的意思辦的,上這樣的課是無法真正對學生負責的。

  他認為,教師的獨立精神是教育之「魂」,教師如果沒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便沒有教育的發展、民族的未來。要有獨立的精神,教師必須有自己的底氣,需要勤奮學習、自我修煉,要「苟日新、日日新」,不要滿足於老經驗,要永遠處於閱讀狀態、探索狀態,不斷有新的發現。教師的獨立精神不僅表現在課堂上,更多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一個只會亦步亦趨、人云亦云、道聽途說的教師是不足以為人師的。當然,除了學問,人格人品更為重要,教師應以修身為本,一個「本」不修的教師,即使學問再大,也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已屆古稀的黃玉峰,如今做了一校之長,有做不完的事情等著他,整日忙忙碌碌,不知老之將至。相反,他覺得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疲憊之心,有的只是像劉禹錫所描寫的「秋日勝春朝」之感。

  開學在即,他又拿起毛筆,用了一星期的時間,給即將入學的160名新生每人寫了一封親筆信:「XX同學,恭賀您成為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的主人……」這是他每到開學之際必做的「功課」。

  黃玉峰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我想這也許是為什麼那麼多讀者排著長長的隊伍求得籤名的緣故吧。160封親筆信在家長群裡「炸開了鍋」,且不說其內容所闡明的獨特而系統的教育理念,只望見那或行雲流水的毛筆字、或端正遒勁的鋼筆字,已經令家長們激動不已,很多家長把黃玉峰的親筆信裱了起來,掛在家中。

  「玉峰從教四十八載,深知當今教育之弊端,誠欲有所作為。昔曾以一介書生,呼號實踐,乃稍有因果。惟恨孽海深廣,而精衛銜石,力薄勢單也。今以古稀之齡長校青浦,得與同志諸君,闢教壇之新圃,開改良之篳路……」在致全校師生、家長的一封信中,黃玉峰總結了自己從教48年來的歷程,闡明了「誓將『人生教育』寫在五浦匯旗幟上」的決心。

黃玉峰,如今又開闢了一片新的實驗天地。他說:「我希望能為教育打造一個範例,用事實證明:書,可以這樣讀,學校,可以這樣辦。」

(原題為「黃玉峰:教師就是一本書」)


相關焦點

  • 黃玉峰:一個語文教學的「叛徒」 好文精選
    「上課聽分析對答案,下課做習題,已經成了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而這些分析和練習,無非就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把好端端的文章『碎屍萬段』。『讀書人』不讀書,全成了『習題人』。」黃玉峰參加上海高考閱卷曾有十餘年,還曾擔任閱卷中心的主任。他說,這麼多年,每次閱卷都會因為試題、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的問題,和閱卷的人吵,和出卷的人吵。「連老師都摸不準的題目,讓學生怎麼答?」
  • 上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中學生該怎麼讀創世神話
    大禹治水、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這些神話,很多人在孩提時代都讀過。脫離了聽故事的童稚時代,神話還有什麼意義?創世神話和童話故事又有什麼不同? 上海語文特級教師、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在一檔面向學生的「中華創世神話電視書場」節目中,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復旦附中黃玉峰:反思浙江滿分作文事件,是教育中的「人不見了」
    在熱度逐漸褪去之後,這篇滿分作文給我們留下的更深度的思考開始顯現:高考導向、作文教學,乃至語文教育上,存在哪些深層次的問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外灘君與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校長進行了對談。
  • 專訪|黃玉峰:不做學囚做學人
    在此之前,他做了48年的語文老師,連「小組長也沒當過」,因為特立獨行的教育探索,他曾被稱為語文教育的「叛徒」。「是現在的語文偏離了正常的教育軌道,背離了初心,我一直在想辦法讓語文教育回歸常識常理常態。」黃玉峰說。2008年,他在復旦大學以《「人」是怎麼不見的?》為主題做了講座,提出有五條「繩索」捆綁了孩子:功利主義、專制主義、科學主義、訓練主義、技術主義。
  • 專訪|黃玉峰:不做學囚做學人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75歲的黃玉峰,任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已經5年了。在此之前,他做了48年的語文老師,連「小組長也沒當過」,因為特立獨行的教育探索,他曾被稱為語文教育的「叛徒」。「是現在的語文偏離了正常的教育軌道,背離了初心,我一直在想辦法讓語文教育回歸常識常理常態。」黃玉峰說。2008年,他在復旦大學以《「人」是怎麼不見的?》為主題做了講座,提出有五條「繩索」捆綁了孩子:功利主義、專制主義、科學主義、訓練主義、技術主義。在這些繩索的捆綁下, 「人」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張張試卷和冷冰冰的分數。
  • 記2015年度「優秀教師獎」獲獎者——張大文、黃玉峰老師
    經過一個多月的提名、審閱、核實,2015年度復旦附中海外基金會「優秀教師獎」授予了兩位附中語文特級教師教師,教齡五十餘年的張大文老師和教齡四十八年的黃玉峰老師。至今都記得在他的語文課上,張老師表情豐富、動作誇張、聲音抑揚頓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情境當中去,那種強大的氣場會把班上每一個人包括最調皮的學生都震住。」最難能可貴的是,張大文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對於語文的熱情從未減退,反而歷久彌新。在教學過程中,他不斷反思、變革,力圖發掘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法。
  • 人與人的差距本質上是認知差距
    人與人的差距本質上是認知差距 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想問題辦事情都是由自我認知決定的。認知指導下的行動體現個人能力,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
  • 低年級語文成績的差距,都是閱讀決定的,做好3件事提高語文成績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有不少家長問我:孩子才上一年級,在語文學習能力上,就落後了平均水平一大截。所謂的一年級語文平均水平是家長臆想出來的,認為一年級大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都能考99分、100分。
  • 上海高考作文快評|黃玉峰:要從切身體會論述思考人與自然社會如何...
    首場語文科目考試於今天上午9:00開考。2020年高考語文寫作題目: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 小學生語文不及格,數學滿分,老師說,語數差距太大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也願意花時間來開發孩子的數學潛能,一旦家長的主觀意識發生傾斜,那麼想把語文成績提高起來就很難。我也遇到過理科成績特別優異的中學生,到了升學階段,開始後悔文科成績太差,但是那時候,想提高文科成績就更難了。所以,小學生的家長在面對孩子語數成績差距太大究竟該怎麼做?
  • 2020年上海中考分數段位出爐,英語、數學未拉開差距,決戰在語文
    2020年上海中考分數段位出爐了,英語和數學都未拉開差距,很多考生都反映還沒學校平時的小考難。正如教育部一直說的「大語文」時代的到來,分數段位在語文拉開了差距。2020年上海中考分段位圖其中,語文的大部分集中在120-130分,突破130是關鍵。因此,語文是有提分的空間的。
  • 語文作業完成了和多寫一些,除了成績的差距,還有什麼區別嗎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來有家長問我:老師,你的語文作業布置得不多,我能給孩子再加點量嗎?完成語文作業和再多寫一些作業,會有差別嗎?當然有差別,就看多出來的那部分,你是怎麼對待的?
  • 語文特級教師:學好語文,靠的就是「死記硬背」的童子功
    不得不說,我家孩子上三年級之後,所有學科中語文分數之間的差距是最大的。其它學科和尖子生也就是幾分的差距,但語文的成績差可以達到20幾分。因為之前我在輔導孩子語文這方面沒什麼經驗,不知道如何下手。但一級功勳語文教師白金聲認為:死記硬背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學習語文最簡單的方法。他解釋道:「一個能背出一千首詩、兩百篇古文、讀過幾十部小說的人,你會覺得他語文素質不高嗎?」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覺得「學語文就是要死記硬背!」
  • 四年級語文考80分和90分的學生,差距到底在哪?家長想得太簡單
    五年級語文考98分(滿分100),四年級語文考97分,都是接近滿分的好成績。也有考80分的,家長還會特意標註,最高分是85分。曬成績無疑是想表示,我們家長在輔導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偷懶,一分汗水一分收穫,孩子語文取得好成績,家長臉上也有光。當然,各個學校的語文考試卷的難度也不一樣,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平均分也不一樣,四年級語文考80分和90分的學生,差距到底在哪呢?
  • 收入差距/學業差距:陷入成就差距意味著什麼?有沒有出路?
    按組打破成就差距儘管大多數人將成就差距看作是一回事,但實際上涉及許多不同群體之間的許多比較。白人與非裔美國人之間的差距儘管從1990年到2013年,非裔美國人和白人學生的考試成績之間的差距縮小了6個百分點,但差距仍然很大。白人四年級學生的數學和閱讀成績都高出26分。八年級時,閱讀成績相差30分,數學成績相差32分。
  • 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體現在如何寫好讀後感,取決你在哪一層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反覆強調和重點培養同學們學習的能力。可是有不少同學,平時也很注重閱讀練習,也挺愛看書的,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很一般呢?關於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主要是有沒有看進去,是否掌握了閱讀的技巧以及寫沒寫讀後感。愛閱讀和語文成績好有沒有關係?是有的,但是愛閱讀不是每天拿著一本書看,首先是要看得懂,也就是把書看進去。其次是,閱讀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有的同學一整個學期就看一本書,有的同學一整個學期能看幾十本書,這就是差距分層。
  • 黃玉峰:我們要做「學人」, 不要做「學霸」, 教育要把「人」找回來!
    黃玉峰在主講公益講座黃玉峰老師是教育界的領軍人,50年來義無返顧地探索語文教學改革新路,曾被《中國青年報說明手段技術並不是本質的東西,教育質量的關鍵還是在「人」、在於教師的素養。本文是由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黃玉峰校長,於首屆「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發表的演講。
  • 一到六年級語文第一課課後練習,幫助孩子彌補不在課堂學習的差距
    語文是基礎學科,學習任何知識必須以語文為基礎,。如解數學題時,審題分析需要語文,證明詮釋需要語文,答題歸納也需要語文。有些同學和家長忽視語文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但是如果你不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你學什麼必定行之不遠,存之不久。
  • 黃玉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文/ 柳森2009年,時為復旦大學附中語文教師的黃玉峰發表了題為
  • 五年級語文成績拉開差距,全因為這些學習細節,寒假一定要補起來
    小學一二年級,是語文學習啟蒙階段,學生們要學會如何學習語文,怎麼去識字,拼音還如何拼讀,為什麼要背課文?為什麼要把字寫好等等與語文學習的相關知識。而這個階段,如果學生比較聽話,按照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去完成作業,也不用擔心會存在語文成績不好的問題,全班同學的分數值差距保持在10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