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總是管不住自己,一點都不自覺。」「我家娃看繪本必須大人盯著,不然一會兒就幹別的去了。」彭老師最近在網上看到了關於孩子的話題,剛想出寫一篇類似的感想,一個朋友就打過電話來向彭老師抱怨。
「就在剛剛,我跟他明明說好看20分鐘動畫片的,半個小時過去了,他還抱個平板不撒手,我真的沒辦法了」「你不知道他實在是沒有大人,完全管不住,玩起來就沒個頭」「一直拖拖拖」......
彭老師安慰了好一陣這位朋友,給她提了些建議,幾天之後,朋友就打電話過來跟彭老師道謝,說自己用了這些方法之後,孩子沒有之前那麼「放逐」了,那麼接下來,彭老師就給在座的各位講一下我對這位媽媽說的話,希望能給各位提供一下參考。
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特米歇爾教授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棉花糖測試」,這個實驗是關於孩子對棉花糖的自控力,對這600名孩子進行了長達14年的跟蹤調查。隨後,他們便發現了自控力對於人生成長的重要秘密!它是孩子控制和約束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是決定孩子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既然自控力如此重要,那麼到底該如何培養自控力呢?
1、推遲孩子的滿足感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試著通過各種小事來多推遲孩子的滿足感,是鍛鍊自控力的重要方法。比如當孩子喜歡上了一件玩具,這時父母可以告訴他等過生日時再買,或者讓他幫忙做家務一星期才買。這樣在等待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忍耐,也學會了珍惜。
但是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即使不能馬上滿足也不應該直接拒絕,要向孩子講清楚原因,讓孩子明確知道父母不能立刻滿足他們的理由。如孩子想玩籃球,父母可以告訴他:「籃球場是公共場所,自己要等大哥哥打完之後再玩,不能妨礙他們」之類。
2、教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對社會規則不熟悉,常常會因為一時衝動犯錯,這時父母就要告訴他們,做這些事情的影響,並讓孩子承擔錯誤引起的後果。
3、寓教於樂,把鍛鍊孩子自控力的過程變得更有趣
培養自控力的過程之所以如此艱辛,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孩子把全部的期待和注意力都放在了一件事情上。這時父母可以用一些簡單有趣的小遊戲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引導孩子把極具誘惑力的東西,想像成沒有誘惑力的東西,像把棉花糖想像成硬邦邦的石頭,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克服「下一秒就要把棉花糖吃掉」的想法。
4、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很多父母面對淘氣的孩子難以控制情緒,今天狠狠訓斥了孩子一頓,晚上覺得自己做的太過分,因此下定決心下一次絕不這樣,但是過幾天發脾氣還是沒變。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讓孩子也很容易變成一個情緒不穩定、喜歡咆哮,又說話不算話的小怪獸。
5、多表揚,少批評
當孩子的自控力表現有增強時,父母一定要多多表揚,以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如孩子答應把看電視的時間用一部分來做家務時,父母可以表揚孩子熱愛勞動。
總之,孩子自控力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父母更是養成過程的中堅力量,如果各位在做的父母都能做到以上幾點,那彭老師在這就提前祝賀你們的孩子成為未來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