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說明書七成人看不懂 普通人多陷入用藥誤區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沙坪垻區懷孕6個月的蔣女士買藥時只注意到沒有孕婦禁用,卻沒注意看過敏者禁用,服藥後,全身發癢起風團。醫生說,幸虧只是口服少許,如果是注射或輸液,很可能導致全身水腫或過敏性休克,大人小孩都有危險。  

  9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布全國27個省(區、市)城鄉居民的安全用藥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有69%的受訪者看不懂藥品說明書,36%在自我藥療時出現過失誤,其中26%表示因此耽誤了治療。 

  醫生建議,人的身體狀況是不斷變化的,每次服藥前都該看看藥品說明書。

  懷孕喉嚨痛買頭孢吃

  24歲的蔣女士懷孕6個月了,前段時間吹空調患了感冒喉嚨痛,老公讓她去醫院看病,她卻不以為意,說到藥房買藥沒有那麼麻煩。

  蔣女士在藥房導購的介紹下購買了一些適合孕婦吃的感冒藥,結果半路上又發現沒有買喉嚨痛的藥,就到路邊的藥房再買了一盒頭孢。小蔣說,她選藥時仔細看了藥盒外包裝上的說明,並沒有說孕婦禁用。

  服藥後身上惡癢起風團

  回家老公也過問了她這些藥安不安全,小蔣說是藥房導購介紹購買的,老公只讓她每種都少吃點,她也答應了。誰知,小蔣服用頭孢以後幾個小時就出現了症狀:全身惡癢難耐、身上發起一片一片的風團,接著還喘起氣來。家人一看都慌了神,馬上帶她到西南醫院婦產科求診。

  孕婦服用頭孢謹遵醫囑

  「小蔣買藥時只注意到沒有孕婦禁用,卻沒注意看過敏者禁用,再加上她不知道自己是頭孢過敏體質,所以就出了狀況。幸虧只是口服少許,如果是注射或輸液,很可能導致全身水腫或過敏性休克,大人小孩都有危險。」西南醫院婦產科醫生李俊男說,「孕婦不是不能服用頭孢,但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其實,像小蔣這樣不細看說明書的人還很多。

  重醫附二院藥劑科趙主任說,即使藥劑科醫生貼上了使用說明,患者也應該看看說明書,醫生也難免百密一疏,如果自己正好符合說明書裡面的服藥禁忌,就不要服用。還有一種情況是曾經用過的藥沒有帶來副作用,下一次就懶得再看。其實人的身體狀況是不斷變化的,每一次服藥前都應該看看藥品說明書。

  醫生教你看懂藥品說明書

  「以前曾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而有血管神經性水腫史的病人,以及有遺傳性或自發性血管神經性水腫的病人,禁用本品。」

  這是一家藥企生產的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的說明書,你能看懂嗎,沒看懂,沒關係。

  其實,醫生說這樣的說明書就太學術、太專業,對患者的安全用藥幫助不大。那怎麼看懂藥品說明書,昨天,重慶晚報記者請教西南醫院感染科發熱門診教授鄧國宏、重慶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楊敏、新橋醫院藥劑科藥師張喆為重慶晚報讀者解讀。

  毒副作用

  沒寫副作用是研究程度沒發現

  寫副作用的更利醫生掌握情況

  西南醫院感染科發熱門診教授鄧國宏說,「是藥三分毒」,沒有副作用的藥品在現實中其實很少存在,如果一個藥品說明書沒有寫毒副作用,只能說該藥物在研究和審批階段以及臨床應用的過程中沒有觀察到有副作用的發生,並不是說就沒有副作用。

  藥品的說明書中記載了詳細的不良反應,並不是說這個藥品質量不安全,如果是質量不安全的藥品,藥監部門不會讓它流通,藥品質量是可以放心的。一個不良反應記載詳細的說明書可能代表著對這個藥品研究比較透徹,對它的療效和可能發生的副作用都比較清楚,使用時醫生和患者都會更清醒地認識到要注意什麼,防範什麼。

  相反,一個簡單的說明書看似明了,沒有過多的毒副作用,其實可能代表對該藥的研究不夠透徹,它可能發生的副作用乃至不良反應,製藥專業人員尚不很清楚,醫生和患者就更加不了解。當不良反應發生時,醫生較難準確判斷究竟是藥品的損害,還是疾病本身的變化。如果判斷錯誤,繼續用藥,當損害擴大時才意識到是藥品的問題,這時已經造成了很大的藥害。

  說明書裡的危險性

  禁用>忌用>慎用

  慎用:必要服用時隨時觀察

  忌用:很可能帶來不良後果

  禁用:肯定會帶來不良後果

  「慎用」指在使用藥品時要注意觀察,如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

  通常需要慎用的都是指小兒、老人、孕婦以及心、肝、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如阿司匹林類藥物對胃刺激性大,有潰瘍病的患者應慎用。慶大黴素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慎用。一般來說,家庭遇到慎用藥品時,應諮詢醫生後使用為好。

  「忌用」往往與「禁用」難以區別。

  「忌用」通俗地說,就是最好不用。此類藥品某些患者服後可能會帶來明顯的不良反應和不良後果,但也有個體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禁用」是指沒有任何可選擇的餘地,屬杜絕、禁止使用。此類不該使用的藥物,一旦誤用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中毒。如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應禁用,嗎啡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鎮痛、嗜睡、劑量相關的呼吸抑制等,支氣管哮喘等患者禁忌使用。

  這些用藥誤區

  禁辛辣還包括八角茴香

  用藥和說明書還有哪些誤區?重慶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楊敏、新橋醫院藥劑科藥師張喆為重慶晚報讀者作如下解讀:

  頓服不是吃飯時服用

  睡前服是指睡前15~30分鐘服用,服用後不能立即臥床,否則可能引起食道潰瘍。空腹服用是指飯前1小時和飯後2小時服藥。頓服不是說每頓飯後服藥,是指把一天的用藥量一次性服下。飯前服指進餐前30分鐘服,飯後服指進餐後15~30分鐘服。一天三次不是指三餐前後,是指每隔8小時服用一次。

  保存陰涼處是指不超20℃

  藥品說明書中儲存方法標示為陰涼處,指保存溫度不超過20℃,冷藏是指2~10℃。要求冷藏的藥物一定要放在冰箱裡,例如胰島素、眼藥水、耳液、漱口水等。

  含服是含在舌下不喝水

  舌下含服,是使藥劑直接通過舌下毛細血管吸收。服用後10分鐘內不能飲水;不能咀嚼,時間保持5分鐘左右。適用於速效。比如硝酸甘油用於防治心絞痛,但口服是無效的,發作時需要舌下含服1片,約2~5分鐘發揮作用。心絞痛發作頻繁者,在大便前含服可預防發作。又比如用於哮喘的克侖特羅,發作時應舌下含服,待哮喘緩解後,改為口服。

  不要自行多種藥一起吃

  用藥應該是越精簡越好,這樣可降低不同藥物間成分相衝而發生風險。一些常見感冒藥包裝上都有「本品不能與有類似功效的感冒藥聯合使用」的標註,但被很多人忽視了,常兩三種感冒藥混吃。

  禁辛辣包括八角茴香

  許多中成藥的說明書上都會有「禁忌辛辣食物」的字樣,開具中藥湯劑時醫生也會叮囑要忌口,辛辣食物包括辣椒、胡椒、八角、小茴香、豆蔻、生乾薑、白酒等。雖然蔥蒜本來也屬於,但做熟以後辛辣味大減,食用禁忌可適當放寬。

  懷孕期間這些藥要遵醫囑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醫生黃帥告訴記者,孕婦用藥最好遵循醫囑,因為能不能吃不僅與懷孕相關,還與其個人體質相關。另外,目前雖無確切研究證明哪些藥物一定會影響胎兒,但以下藥物都具有影響胎兒的機率,孕婦使用應該謹慎,遵循醫囑。

  青黴素:可破壞胎兒紅細胞,引起嚴重黃疸,使胎兒死亡。

  鏈黴素:引起先天性耳聾,骨骼發育畸形。

  四環素:致牙釉質形成不全,骨骼、心臟畸形,先天性白內障,肢體短小或缺損,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最嚴重者可出現腦核性黃疸甚至死亡。

  氯黴素:致新生兒血液循環障礙、呼吸功能不全、腹脹。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或胎兒死亡。

  卡拉黴素:致耳聾。

  紅黴素:致先天性白內障、四肢畸形等。

  慶大黴素:造成胎兒耳損傷,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腎。

  阿司匹林:致胎兒小、畸形,引起新生兒凝血酶原減少而出血及肝臟的解毒功能障礙。

  非那西汀和撲熱息痛:引起新生兒高鐵血紅蛋白血症。

  巴比妥類:致胎兒心臟先天性畸形、面及手發育遲緩、兔唇、顎裂。

  安定、安寧、利眠寧、導眠能:可致胎兒畸形和女胎男性化。

  藥品說明書

  哪些信息要細看

  成分

  鄧國宏提醒,如果同時服多種藥,成分一欄是需要細看的,核對一下幾種藥之間成分有無重疊,如有重疊要遵醫囑使用。

  適應症

  如果是自己選藥,適應症也要細看,確定自己的症狀是不是該吃這個藥。

  用法用量

  是一定要細看的,要注意的是有的是標註的劑量需要換算。

  禁忌

  不良反應與禁忌、注意也要細看,尤其是禁忌與注意。

  儲存

  一些藥物對保存環境有特殊要求,比如胰島素需要冷藏保存等。這些藥物在貯存、運輸與攜帶時必須引起注意。(重慶晚報記者 嚴藝菲)

相關焦點

  • 海淘藥品、胰島素會成癮 十大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十大用藥誤區,你是否「中招」  輸液好得快,胰島素會成癮,洗血管可防止血管堵塞……這些用藥觀念科學嗎?日前,國家藥監局和中國藥學會聯合發布了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這是根據今年「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80多萬次有效答題,梳理出公眾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的十大錯誤用藥觀念。
  • 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發布 專家提醒「海淘」藥品要看懂說明書
    例如兒童用藥時,家長有時會忽視「用藥原則」,兒童感冒用成人藥減量給兒童服用,一定要求醫生輸液,認為「吊水」好得快,片面追求療效。  生病要及時去正規醫院看病,若想參考他人的用藥經驗,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藥師,看是否適合自身情況。患者在服藥時,應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合理、對症用藥。
  • 兒童感冒用藥誤區
    兒童感冒用藥誤區目前,我國對兒童感冒的治療有些誤區,如濫用抗菌藥物、濫用退燒藥及動輒用靜脈滴注等。用藥時如若不加以考慮,就會引起不良反應。造成這些藥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主要有合適製劑缺乏、臨床試驗困難、藥品說明書含糊不清。目前,兒童用藥的生產工藝要求很高,利潤率卻相對較低,加上兒童參加臨床試驗困難,針對兒童用藥的研究很少。很多兒童感冒藥都是根據成人劑量,綜合兒童體重與年齡因素後計算出的兒童劑量。但這些數據是推斷結果,而非臨床試驗結果。
  • 說明書不明、劑量多,用量酌減……兒童用藥問題多
    孩子生病,家長本來就已焦頭爛額,如果還因為模凌兩可、措詞不明確的說明書而不知如何用藥,是不是更讓人頭疼。 除了措詞不明,兒童用藥很大程度上以成人藥來代替,減量如何減量?
  • 你會看藥品說明書你會看嗎?
    藥品說明書是醫生和患者安全有效用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學信息源。因此,學會看藥品說明書對安全用藥十分重要。藥品說明書包括:藥品的成分性狀、適 應 症、藥 理、藥效、不良反應、用法和用量等基本藥品信息。再看適應症即藥品的「作用與用途」。大多數藥品都會根據藥品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研究情況,將使用本品確有療效的疾病列入適應症範圍。患者自我藥療和醫生用藥一定要在規定的「適應症」範圍內;並學會區分治療、緩解疾病症狀。
  • 密密麻麻一大片 藥品說明書字號忒小難為人
    說明書字小也折磨了馮先生多年,因患有慢性疾病,他大概在五六年前開始吃高血壓和冠心病的藥。有次買回藥來,吃著頭暈噁心,仔細看了說明書他才發現,藥盒雖然一樣,劑量卻變了。因此從那時候起,儘管買同一種藥,他也要仔細「鑽研」說明書,可看的時候,「字又多又密,看著就鬧心。」馮先生說,遇到字體大的說明書,他心裡就會對藥品和生產廠家充滿好感。
  • 藥品說明書字號忒小難為人還看不懂,兒女為父母吃藥當「翻譯」
    說明書字小也折磨了馮先生多年,因患有慢性疾病,他大概在五六年前開始吃高血壓和冠心病的藥。有次買回藥來,吃著頭暈噁心,仔細看了說明書他才發現,藥盒雖然一樣,劑量卻變了。因此從那時候起,儘管買同一種藥,他也要仔細「鑽研」說明書,可看的時候,「字又多又密,看著就鬧心。」馮先生說,遇到字體大的說明書,他心裡就會對藥品和生產廠家充滿好感。
  • 兒童用藥誤區 你佔幾項?
    因此,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合理用藥引起足夠重視,給孩子用藥時,一定要謹慎、小心,嚴格遵醫囑。同時,家長也應讓孩子養成合理用藥習慣,並給孩子灌輸安全用藥的意識。媽媽自檢用藥誤區,你佔了幾項在我國市場上供應的3500多種藥物製劑中,兒童用藥品種不足成人用藥品種的5%。
  • 藥品儲存四大誤區 家長們中招了嗎?
    誤區一:外用藥和內服藥放一起,成人藥和兒童藥放一起許多家庭都備有小藥箱,家長們都喜歡將常用藥放在小藥箱裡,實際上這樣非常不科學。一是因為藥物長期存放過程中在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會產生複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外用藥和內服藥存放在一起會相互產生影響;二是有可能混淆藥物的用藥方法,造成傷害,如外用藥樟腦爐甘石洗劑外觀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懸液,造成誤服;三是成人藥和兒童藥可能會名稱相同、外觀相似、規格不同,而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如果家長錯誤的將成人的藥物給兒童服用,可能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
  • 英文藥品說明書如何看(下)
    進口藥的說明書大部分都是簡短的中文說明之後便是大段大段的英文說明。因此,掌握一些英文藥品說明書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情,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進口藥的性能、用法和注意事項,以免用錯藥。下面就簡要介紹英文藥品說明書中的一些關鍵點。   4.
  • 超說明書用藥專家共識
    藥事網—全國領先的網際網路藥師集團,超過3000位醫院藥師和醫生社群,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成員單位,看病用藥、下文獻—上藥事網! 超說明書用藥又稱「藥品說明書外用法」、「 藥品未註冊用法」,是指藥品使用的適應證、劑量、療程、途徑或人群等未在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藥品說明書記載範圍內的用法。 臨床藥物治療中,超說明書用藥普遍存在。
  • 嬰幼兒用藥誤區有哪些媽媽了解這五個誤區
    最近天氣多變,寶寶容易生病,很多媽媽都會囤點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藥這種東西,吃對了才算藥,吃不對就是毒。近日,網上一段名叫《因藥致聾女孩的無聲訴說》的視頻看哭了無數媽媽,片中的小浠諾正因發燒後用藥不當,漸漸失去聽力。這也告訴各位媽媽,千萬不能隨便給寶寶用藥!那嬰幼兒用藥誤區有哪些?哪些藥絕不能給寶寶吃?趕緊來看看!
  • 關注兒童用藥安全 守護健康快樂童年
    由於兒童專用藥的匱乏,多數家長給孩子服藥只靠「掰」、「猜」、「減」,實際上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在兒童用藥上,需要在用藥品種、劑型劑量、用法用量、餵藥方式等方面做出更為細緻的考慮。兒童用藥的八個誤區但許多家長並不熟知用藥安全知識,一不小心就會踩進用藥誤區。生活中常見的兒童用藥誤區有哪些呢?
  • 這些兒童用藥誤區一定要知道
    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我國每年有約30000名兒童因用藥不當陷入無聲世界。另據統計,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為成人的2倍,新生兒高達24.4%,為成人的4倍。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兒童患病數量佔患病人數的19.3%,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只有60多種,僅佔總數的1.7%。
  • 多數藥品都沒有"兒童裝" 孩子用藥像做算術題
    這是某種藥品的說明書。上面關於兒童用藥的劑量標準 ,讓不少家長看得頭暈。由於少年兒童的身體諸多器官與成人不同,一旦生病,應儘量送孩子到正規醫院接受診治。    7月12日,四川發生預防服藥群體性不良反應事件,其中一名3歲女童死亡,死因為「用藥過量」。
  • 藥品說明書之惑:同一種藥,中外服用劑量為何差這麼多
    在中國,醫生想要給患者看好病,有時候不得不超說明書用藥。如果患者遇到比較「守規矩」的醫生,那大概率要被延誤病情了。起初,羅禕明醫生還以為是開藥的醫生弄錯了,他查了這個藥物的國內說明書,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口服,一次0.3g,一日2次。會不會是人種問題?羅禕明醫生並未搜到相關的研究,但他找到了臺灣地區的一份藥品說明書,用量也是:成人劑量為一天三次,每次1000mg。
  • 兒童 ≠ 縮小版成人,兒童用藥需謹慎
    送上一份兒童用藥小貼士,請查收為確保兒童安全用藥,以下幾點家長不可不知四、兒童的藥和成人的藥千萬不可混用。兒童不是成人縮小版,不是所有的成人藥品都適合兒童。同一商品名稱的藥品,對於不同的用藥人群,它的配比是不一樣的。因此兒童要選擇兒童專用藥。用藥前按照醫囑或說明書。兒童用藥的時間、用量、次數等,家長應嚴格遵照醫囑。五、如果是普通的發熱、感冒、消化不良 。
  • 怎樣讀懂藥品說明書
    □ 本報記者 王 嘉  對於藥品來說,藥品說明書就如同人的「出生證明」一般,是藥品上市時就隨身攜帶的,包涵藥品最基本、最主要的信息。但是,說明書上生僻晦澀的名字和術語卻讓人不那麼好懂,同時,也有部分患者在服藥前根本不看說明書,這都會給安全用藥帶來隱患。
  • 兒童用藥劑量是成人的一半嗎?
    兒童用藥處於尷尬境地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用得好是治病良方,用不好則會成為害人的毒藥。「兒童具有許多不同於成人的解剖生理特點,各系統、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如腎臟清除率較差,肝藥酶分泌不足甚至缺乏,對藥物的耐受性、反應性和成人不盡相同,而且小兒疾病大多危重多變,用藥劑量更需準確。」
  • 藥品說明書中劑量不明怎麼辦
    如今的一些藥品說明書搞得挺「雷人」的,讓人看了「一頭霧水」不說,一次用量多少還不告訴你,得你自己先量個體重,做道算術題,否則你還真有可能吃「錯」藥。   某「螺旋黴素片」的藥品說明書上寫著,成人劑量:一次0.2~0.3g(2~3片),一日4次,首次加倍;小兒劑量:每一日按體重20~30mg/kg,分4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