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的清明節,除了緬懷先人,就是品嘗潤餅菜

2020-12-18 草草啖鹽說蜜

在泉州,清明節不吃潤餅菜,就像沒過節似的。

就如清明,你不祭祀先人,仿佛就成了無祖無根之人。

小時候不聽奶奶訓誡,奶奶就會這樣說我:你是孫悟空呀?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

人人都想成為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拔一根汗毛就有一堆孫猴子。可我不想,我就想成為奶奶的孫女。

在奶奶的護佑下,有美食、有父母、有兄弟,有繁花擁簇的童年,有愛陪伴著慢慢成長,雖然沒有本事成為降妖伏魔的孫大聖,但有時就是可憐孫大聖一輩子的冷冷清清,不知何來,無根之浮萍。

奶奶仙逝後,依然有兄弟陪伴著回憶快樂的童年,童年裡奶奶的每一句訓誡,都成了清明追憶的根源。

奶奶說:無論碰到多大的事,吃飯了再說。

奶奶說:你不吃飯,哪來的力氣去幹活?

奶奶說:生病了更得吃飯,病才能好得快!

奶奶的每一句話裡都是「吃」,如果不是疫情,你會覺得奶奶只知道「吃」,很庸俗,可疫情讓我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吃」,是金科玉律,在全球新冠病毒蔓延的今天,你唯有吃得下飯,有飯吃,方才是健康的人生。

今天,全國性哀悼,下半旗致敬抗疫逝者,這註定是個不平凡的清明,而平凡如你我,吃飯增強體力,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告慰。

疫情期間,我們更要聽從政府的安排,不去寺裡祭祀、不去山中掃墓,但我們不是無祖之人,我們心中有先人。

我記住奶奶的每一句話,該怎樣生活還怎樣生活,過節該有的儀式不能落,鍋碗瓢盆動起來,如往常一般,即使今晚就我和先生兩人,我們依然要來品嘗潤餅菜。

由於人少,今晚的潤餅菜就做得簡單快速,但一樣吃得很舒服。

【泉州潤餅菜】

一、準備食材:

潤餅皮6張、海蠣250g、胡蘿蔔1根、青蒜1條、豆腐乾3塊、芫荽1把、米粉若干、花生若干、滸苔若干、白糖若干等。

二、草草叨叨:

此食材單為兩人的配方,買潤餅皮的時候,小販打趣著問:是不是不得已才買的呀?言外之意就是也好意思買這麼少。在此呼籲,別管小販的臉色難不難看,吃多少買多少做多少,浪費就是逆天。

我今天的潤餅菜是極簡做法,但不影響口感,想看擺得滿滿一桌子的潤餅菜,可參閱我去年的文章《讓我們回到唐朝,一起踏青,一起吃潤餅菜》。

三、操作過程:

1、炒花生米,可以用烤箱,可以用鐵鍋幹焙,我今天用電餅鐺,有一檔是專門炒花生米的,特別實用,炒幹了,去皮待用;

這一步驟,我以前的文章多次提到,烤箱版可參閱《萬能的花生醬,自家做就是這麼簡單》

2、同樣是電餅鐺,將滸苔焙熟,變色即可;

滸苔是潤餅菜必備之菜餚,沒有滸苔的香,造就不了潤餅菜特殊的味道。

3、海蠣清洗乾淨、青蒜切丁,和海蠣放一起,準備做海蠣煎,海蠣煎也是潤餅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豆腐乾切小條、胡蘿蔔擦絲,話說沒有胡蘿蔔那就成不了潤餅菜了。

4、海蠣煎,做法請參閱我的文章《海蠣煎這樣做,料足味鮮,兩種煎法,吃著都十分過癮》,有兩種煎法,隨意挑選;

胡蘿蔔加入肉絲和蝦皮炒熟即可,豆腐乾加點鹽炒熟;

5、炸米粉,炸米粉要中高油溫,下油鍋即膨脹發白,要快速撈起,不然就糊了,這一步很難掌控,一定要注意;

炸米粉絲與滸苔拌在一起端上桌;

花生米用擀麵杖擀碎,留有顆粒沒事,更有口感,然後和白糖攪拌在一起端上桌;

芫荽清洗乾淨,用涼白開過水瀝乾端上桌。

材料都備齊了,我和先生兩人的清明晚餐就可以開吃了。

這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清明,我的族人們沒有從四面八方歸來,我們沒能聚在一起,但我們都在心中緬懷先人,我們好好吃飯,保存好體力,繼續對抗疫情。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潤餅菜餡料豐富(林勁峰 攝)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如今,潤餅菜搭著《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平臺上了央視,在全國露臉,這就不得不讓人再來回味一下這道「古早味」。
  • 清明節到 泉州人吃「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複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有這麼一些主料菜餚:豌豆、豆芽、豆乾、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蔔菜。還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敷、蕪荽、蒜絲。
  • 讓我們回到唐朝,一起踏青,一起吃潤餅菜
    泉州人重視清明節,泉州有「清明不回家忘祖」的說法,於是,清明節等於春節過後,再次團聚的重大節日。清明節前後十日,泉州人合家團聚,一起上墳掃墓,一起郊遊踏青,一起回到祖廳祭祀,仿佛回到了唐朝,在綠草茵茵的春光裡,緬懷先祖,享受親情。
  • 包潤餅菜 搓清明粿 做紙風箏 記錄萌娃們不一樣的宅家清明節
    橋南中心幼兒園:  閩南娃包潤餅菜  為了從小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幼兒親身感受清明節的傳統文化,橋南中心幼兒園開展了「特別的懷念給特別的您——清明祭英烈」主題系列活動。  在這個傳統的日子裡,閩南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瞧,該園的孩子們在家長的指導下,有模有樣地摘荷蘭豆、擦蘿蔔絲、學包潤餅菜。「哇,吃到自己動手包的太有成就感了!」「潤餅菜真好吃!」  今年的清明節,雖然孩子們是在家裡度過的,但該園發起這一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關於「國家、英雄、感恩」的家國情懷的種子。
  • 清明節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菜送鄰裡
    在古城泉州,西街也上演著別樣的民間熱鬧:亞佛的潤餅皮店前排著長長的隊,街上的清明粿、水果等應景食品格外走俏,還有純樸的西街人家,做了幾百卷潤餅菜,正忙著祭祀祖宗、分送鄰裡……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送鄰裡
  • 梨花風起正清明 「泉式」清明節 獨具地方特色
    今年遇上了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民政部門倡導家庭追思、網上祭掃等方式,寄託哀思,緬懷故人,做綠色、文明、安全、節儉祭掃新風尚的踐行者。追思先人貴在真情。特殊時期,祭奠先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也是對先人的一種告慰。在西街,市民正戴著口罩,有序地排隊購買潤餅皮。
  • 咱厝人的「潤餅菜」
    桌上已經擺好了一盆盆香噴噴、色澤鮮潤的潤餅菜,有魷魚、醋肉、紅蘿蔔、花生、香腸、虎苔、水果拼盤……饞得同學們直流口水。    包潤餅開始了,同學們興趣高漲,個個躍躍欲試。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分成五個小組進行,老師先耐心地示範包潤餅的方法,接著讓同學們動手體驗。
  • 清明節,西街老厝裡賣的潤餅菜,還是舌尖上的古早味……
    清明節,你吃潤餅菜了嗎?對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說,清明節和潤餅菜幾乎可以劃等號。潤餅菜,又被老一輩稱為「思鄉菜」。薄餅裡卷的不僅是美食美味,還有泉州人的故鄉情節。他們家主賣潤餅皮,都是純手工製作哦~用彈性十足的麵團在燒熱的平底鐵鍋上走一圈,一貼一划,手起手落間就是一個完整的圓。
  • 以「清明」之名品嘗春天:潮汕做時粿 閩南潤餅菜
    以「清明」之名品嘗春天:潮汕做時粿 閩南潤餅菜 2017年03月28日 16:27 來源:羊城晚報
  • 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過清明 吃寒食「潤餅菜」和「清明粿」是不少泉州人清明時節必吃的傳統古早味在多數老饕眼中,比起內餡,潤餅皮則更像是潤餅菜的一個「靈魂主角」。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泉州西街的幾家潤餅皮作坊的生意也愈加的紅火起來。「好的潤餅皮要求有彈性卻不能破,並且要很薄,薄得可以透光。」在擁有數十年製作潤餅皮經驗的傅師傅看來,要想讓潤餅皮「薄而不破」,就要將麵粉拌和得適度,不能太幹也不能太稀。
  • 閩南潤餅菜——一道讓人思念家鄉的美食
    潤餅菜,據泉州的老一輩人說,這道菜來源於中原的春餅,估計是唐末王審知入閩時帶來的美食。閩南在古時候是個四荒八野的蠻夷之地,戰亂把一批吃苦耐勞的中原人趕到了這片土地上墾荒,久之這些中原人把原住民給同化了,我們基本都是這些厲害的中原人的後代。
  • 潤餅菜—閩南人的思鄉菜
    潤餅菜,又叫「春卷」,是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的特色小吃。在泉州的傳統美食中,潤餅菜可算是排頭兵。關於潤餅菜的起源,民間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是說潤餅菜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夫人所創。為完成任務,蔡復一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抽不出時間吃飯,蔡夫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麵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丈夫吃,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時間,在夫人的照料下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
  • 【閩南四句】每年清明你吃「潤餅菜」嗎?
    閩南四句:  清明節,清明兜,  無閒叱吒亂糟糟;  煮五味,辦炊操,  菜蔬發落幾落甌。  潤餅皮,買來包,  未孝囝仔先來偷;  掃墓埕,清水溝,  緬懷祖先排頭摳!  厝內潤餅包滸苔,  一桌五味臊菜魚。  孝敬祖先無躊躇,  已經延續數百年!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當天,閩南人會在家中備辦豐盛的五味筵碗孝敬廳中祖先神位、厝主和地基主等。菜餚之中,必備有「潤餅菜」所需的各種配料。孝敬祖先於中午在自家廳中進行,照例焚香點燭,燒金放炮。
  • 我的泉州旅行食記之《潤餅菜》
    在以往清明節,泉州人家家戶戶都要吃寒食,意思是將蔬菜放涼後包裹進麵皮中食用。潤餅便是包裹各種菜式的麵皮。這種吃食方式始於明代,至今延續已有千年。而關於潤餅菜起源,民間是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就是說潤餅菜是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他的夫人首創。
  •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 傳統古早習俗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2016-04-05 09:20 來源:泉州晚報我要評論(0)   昨日,在泉州市區一戶人家,張楹鑫小朋友正在吃潤餅菜
  •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郭斌 攝   中新網泉州4月3日電 (吳世榮郭斌)清明臨近,在福建泉州,家家戶戶除了去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  3日下午,位於福建泉州市西街的一家老字號「潤餅皮」鋪人頭攢動,市民排起幾十米的長隊爭購「潤餅皮」。
  • 泉州的清明,是潤餅菜和青團的味道
    作為民間小吃,最正宗的味道往往藏身於擁擠的人流和潮溼的菜攤之間。胖乎乎的糰子鮮豔可愛,帶著怡人的青草香味,綿軟香潤,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分享,幸福體驗可以翻幾番。除了傳統的綠色艾草團,還有黑色皮、棕色皮、白色皮的青團。說起青團的口味,最經典的要屬甜豆沙和花生馬蹄啦。
  • 清明節吃潤餅菜,泉州特有的風俗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搓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在泉州的飲食習慣中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食用時先鋪開餅皮,放上準備好的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海苔,花生碎,炸米粉等,製作非常簡單,吃起來卻甜潤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