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小表妹視頻聊天,她說最近寶寶經常吃手而且口水多,更讓人頭疼的是以前的天使寶寶,最近晚上開始鬧人了,總是睡不踏實。後來仔細看了看,她的下牙齦已經開始發白,原來是要長牙了。
表妹家的寶寶是純母乳餵養,現在已經6個多月,還沒開始出牙,她看別人家的寶寶4個月都已經出了兩顆牙,於是也很著急,覺得是不是缺鈣了呢?
很多新手媽媽對於寶寶的成長都有這樣那樣的擔心,出牙問題也是一樣,生怕比別家孩子慢,怕寶寶缺乏營養。那到底什麼時間出牙才在正常範圍內?出牙時寶寶又有哪些異於尋常的表現呢?
寶寶幾個月開始出牙?有哪些表現和注意事項?一文讀懂
寶寶幾個月開始出牙?
寶寶出牙,也是他發育中必經的一個問題。大多數寶寶會在6-10個月時萌出第一顆乳牙,但是由於遺傳、內分泌及吃的食物性狀關係,個體存在很大差異,出牙的時間有早有晚,早一點的可能4個月就會萌出,而晚一些的可能要到1歲左右才長出第一顆牙。總體來說,這都是屬於比較正常的情況,一般在寶寶1歲左右,會長出6-8顆乳牙。
如果寶寶在1歲以後還沒有出牙的跡象,就需要帶去看看醫生了。
寶寶有了這些表現,說明要出牙了
我們不可能每天都盯著寶寶看他什麼時候開始出牙,寶寶又不會說話表達,因此很多媽媽都會忽略了這個問題。那麼,寶寶出牙時,都會有哪些表現呢?
1)口水明顯增多
寶寶要出牙時,由於牙齦發腫脹痛,會導致唾液明顯增多,口水不斷,因此也會造成下巴和脖子潮溼出疹。由於口水多,也會出現輕微的咳嗽。
2)吃手、咬東西
為了緩解牙齦不舒服,寶寶會吃手、咬媽媽的乳房,或者喜歡咬其他東西。
3)煩躁、發脾氣
平時很乖的寶寶,在出牙的時候有可能也會變得愛發脾氣、愛哭鬧,這時媽媽會一頭霧水,不知原因,其實有可能是寶寶要出牙了不舒服。
4)不愛吃奶、睡眠差
有的媽媽會發現寶寶平時吃得都很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怎麼愛吃奶了,而且以前能睡得很好,最近卻過不了一會兒就醒來,甚至鬧著不睡,這都是出牙期可能會出現的表現。
如何幫寶寶度過出牙期?
1)牙膠、磨牙棒來幫忙
寶寶在出牙時,除了牙齦有脹痛的感覺外,有時候會感覺到有點癢,因此會以咬東西來緩解不適。媽媽可以給寶寶買些安全材質的牙膠、硬硬的磨牙棒都是很不錯的選擇,除了能夠減少不舒服,還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提高牙齒的堅固性,一舉多得。
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留意一些小的東西被寶寶放進嘴裡,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2)注意口腔清潔
雖然寶寶還小,不能刷牙,但是也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媽媽可以用乾淨的棉紗布(煮沸消毒)包裹食指,然後輕柔地清潔寶寶的口腔,尤其要注意牙齦周圍殘留的輔食殘渣,一來是為了寶寶的牙齒更健康,二來也是可以緩解牙齦不適。
媽媽們也可以購買指套牙刷,這樣用起來會更加方便。
3)分散注意力
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可以多抱抱,多哄哄,多和寶寶互動遊戲,或者用玩具吸引他,轉移他的注意力。
白天的時候儘量要減少寶寶睡覺的時間,晚上的時候入睡才會更容易一些。
寶寶長牙也是他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難熬的時期,只要爸爸媽媽用點心,是可以幫他一起度過的。
我是笑笑媽,一名來自張家口的高級催乳師、母乳指導,關注我學習更多靠譜的孕產育兒知識。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收藏和分享給其他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