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暑假娃就要升上四年級了,三年級這一年可以算是娃的閱讀水平突飛猛進的一年,不管是中文閱讀還是英文閱讀方面都進步很大。
今天先來分享一下娃這一年裡讀過的中文書目,也給很多希望我能推薦書目朋友做個參考。
1、《西頓動物記》全10冊
我家選擇的是這個曹文軒作序推薦的版本,因為原作的行文方式並沒有那麼適合小孩子來閱讀。
而這個版本雖然在原著的基礎上略有改編,以童話般的行文方式大大提升了其故事性和文學性,更適合年紀較小的孩子閱讀。個人認為是目前見過的最好的版本,不管是文字的優美性還是插圖的審美方面都很非常贊!
孩子非常喜歡這套書,即使有幾本書的結尾是他十分討厭悲劇,以往他只要發現結局不好就不願意看了。但這次難過歸難過,卻依然堅持把所有的故事都看完了。
就像曹文軒在序中所講的那樣「雖然是改變後的作品,但原著中人性深處迸發出的動人情感卻絲毫沒有被削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得到了加強!」
由於空間有限,我們家歷年來又總是源源不斷地買書,所以定期清理讀過的書,也成了我們家的一種習慣。但這套書孩子卻表示無論如何要保留下來,珍藏一輩子。它在閱讀中帶給孩子的愛與感動,可見一斑。
2、《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系列 全6冊
曾被迪士尼翻拍成電影的經典兒童名著,在國內知名度不算高,但在歐美國家瑪麗阿姨可以算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人物了。
一個乘著雨傘從天而降的保姆,她脾氣暴躁卻又善良,過分自戀又好像無所不能。她帶著孩子們經歷了無數神奇有趣的冒險旅程。
一開始我就給娃買了這個系列的兩本書《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和《瑪麗阿姨回來了》,結果娃看完之後深受吸引,十分好奇後來又發生了些什麼,強烈要求我把這個系列的其餘幾本統統買回家。
3.《沒頭腦和不高興》
童年回憶系列,80後應該很少有人沒看過這部動畫片吧。現在是學校指定的讀物之一,但是買了之後有些後悔,內容對孩子來說有些簡單了。按照娃的閱讀水平應該一、二年級的時候就給他看,可能他會更感興趣。
4.《愛的教育》
書名誤終身系列。光看名字的話,別說孩子,連我都不是很有興趣。但其實是一部以日記為體裁,用孩子的視角講述與父母、同學之間日常生活、人際關係等故事,非常正能量的作品。
雖然故事的敘述方式並沒有什麼特別激烈、起伏的地方,但慢慢讀來卻依然能夠引人入勝。我親眼看到了孩子從最初讀這本書時不屑到後來全情投入的全過程。
5.《森林報》
這套書是娃很喜歡的一位老師推薦的,雖然是科普作品,但是情節有趣、形式新穎,而且遣詞用句也頗為講究,用那位老師的話來說,好好讀透這本書的話,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都足以應付了。
6.《夏洛的網》
著名的E.B.懷特三部曲之一,曾被改編成動電影的經典故事。主角是一隻叫夏洛的蜘蛛和一隻小豬的故事。我這麼討厭蜘蛛的人看完都被感動了,娃更是看得十分投入,到現在提起裡面的情節還如數家珍。
7、《吹小號的天鵝》
和《夏洛的網》同為E.B.懷特三部曲之一,《吹小號的天鵝》也繼承了其作者的優良品質,作品講了一隻不會鳴叫的天鵝,用小號來代替自己的發聲的勵志故事,全書幽默、有趣,孩子同樣十分喜歡。
8、《精靈鼠小弟》
三部曲我們是連著看的,這是最後一本。同為E.B.懷特的作品,也同樣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故事的趣味性自然毋庸置疑的。這三部曲本本都很經典,非常推薦孩子們看哦~
9、《五年級神探小布朗》上下兩輯 共20冊
這是娃第一次接觸偵探小說,很適合孩子拿來入門的一套書。每一個故事和案件都比較簡單,但每個案件最後都不會直接告訴你真相,會讓孩子自己來試著推理一下。當然,實在想不出,也可以翻到書的最後一頁去看答案。
一開始孩子沒經驗,想不出答案有些惱火,我陪他一起推理了幾次,他就漸漸學會了怎麼從字裡行間的細節中找出線索,從第二本書開始就沒再找我幫過忙了。
也就是這套書,讓他對推理產生了興趣,也為後來孩子閱讀《福爾摩斯》系列,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10、《窗邊的小豆豆》
一開始把書買回來的時候,孩子因為封面和書名表示不感興趣。我鼓勵他翻個幾頁再下結論,然後他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讀完之後一直跟我說好希望也能去巴學園上學啊。為什麼我們身邊沒有這樣的學校呢?
11、《福爾摩斯探案集》青少版
這套書是福爾摩斯的青少版,共分為上中下三冊,挑選了一些比較著名的、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案件。小朋友正好之前看了《五年級神探小布朗》,對偵探小說頗感興趣,一不小心就入坑了。
12、《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全12冊
看完青少版還沒過癮的小朋友表示還想看全集,正好那時候因為孩子需要閱讀的英語書籍越來越多,很多電子資料只能在PAD上完成閱讀,我怕太傷眼睛,就入手了一臺Kindle。
這套書裡面包含了56個短篇和4個長篇,關鍵是開通了電子書包月服務居然可以免費看,瞬間覺得kindle買得太值了。之後娃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啃完了這套書。
這裡插些題外話: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看書一定要看兒童版本,但我個人不是特別贊同。像現在很多家長吐槽鄭淵潔的書怎麼怎麼不適合孩子,可是我小學裡訂閱了《童話大王》的雜誌,一路看著長大的,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這種事還是應該因人而異,家長確實可以幫忙刪選一些書籍,不要讓特別低級的作品出現在孩子面前,但是正常的作品沒什麼不可以看的,你把孩子關在溫室裡為他遮擋風雨,卻忽略了孩子其實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只要你平日給他的都是正常的三觀,言傳身教之下,孩子不會因為稍微看到一些不好的東西就變壞了。
我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閱讀大量名著,都是我爸拿回來隨意放在家裡,我自己決定閱讀順序,想看哪本就看哪本,等後來到了,自己到圖書館借書、去路邊小書店借書,我父親從來沒有幹涉過我,這一點,我到現在還對他頗為感激。
他的這種看似散養的行為恰恰是最好的培養閱讀興趣的方法,讓看書這件事成為了伴隨我一生的習慣。
而且,撇開興趣不談,單說很多黑暗面本就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東西,與其諱莫如深不如和孩子一起探討,坦然面對問題。以後萬一遇到什麼情況,大人不在身邊,孩子也不至於傻乎乎被人欺騙、利用。
就像最近藍衣女孩帶著另外兩個小孩子爬天台的事情,那女孩子固然有問題,但這裡是否也有家長安全教育缺乏的責任在呢?
總覺得孩子還小,就樣樣為他做主,其實是極其錯誤的一種養育方式。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只要想找,幾乎沒有什麼信息是找不到的,現在的孩子遠比我們小時候懂得更多,與其怕他變壞,什麼都不許他接觸,不如以朋友的身份,參與進去。
比如我自己給孩子看的書,大部分也會自己一起讀一遍,即使實在沒時間讀,也會和他一起討論一下書中的精彩情節,他個人的感受等等。平時生活中他喜歡的一切,幾乎都會和我分享,所有的不安都源自於未知,一旦孩子和你無話不談,你能感受得到他精神世界的成長,自然就不會有多餘的擔心了。
13、《古希臘神話與傳說》
上下兩冊,也是為了讓娃了解一些古希臘的人文才買的,但孩子嫌棄古希臘人的名字都奇奇怪的,然後那些神靈的做事方式也頗有些不合三觀的地方,小朋友邊讀邊跟我吐槽了無數次……
14、《格林童話》
這本書其實他很小的時候就買來當作床頭故事給他講過,結果到了三年級,因為作文有自己編童話的要求,老師布置任務讓全班同學一起讀,於是又讀了一遍……當然,看過福爾摩斯那樣精彩的書之後,再回過頭看童話,多少有些覺得幼稚了,娃花了一天時間重溫一遍後,就丟開了。
15、《霹靂貝貝》
張之路經典科幻作品,也算是我的童年回憶之一。作為科幻作品的入門讀物給娃讀的,我小時候看的是改編的電影,沒想到原著文筆居然相當不錯,娃一開始還對書名有些微詞,後來果然又真香了。
16、《小米多詩詞王國漫遊記》系列 全5冊
一部寫給兒童的詩詞小說,寫幾個小孩一起穿越回唐宋時期,遇到那些詩詞名家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作者將科幻、懸疑、推理融入了進去,故事雖然是編的,但是李白等原歷史中人物的遭遇卻基本尊重了歷史。
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增進一些對歷史的了解,關鍵是還不枯燥。
17、《小王子》
這是一本適合各個年齡段閱讀的書,小王子離開了他的玫瑰,開始穿梭星際的旅行,發生的各種趣事,但最終因為思念玫瑰,又離開了地球上的朋友們。娃表示他更喜歡狐狸而不是玫瑰,不過同時他也堅定地認為,小王子肯定能順利回到玫瑰身邊……
18、《彼得兔》
這本書由一個個短篇小故事組成,情節還是比較精彩有趣的,但可能更適合一二年級的娃來讀,我很早就買了回來,但是給放忘了,到三年級才找出來,幸虧娃覺得還挺有新鮮感,也不排斥。
唯一讓他感覺有些遺憾的是彼得兔自身的故事有點短,正看到精彩處,卻沒了,後邊又是別的個故事。可見經過《福爾摩斯探案集》的薰陶,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長篇小說的閱讀,對於短篇到有些不習慣了。
19、《克雷洛夫寓言》
這個是三年級課本上指定必讀的,寓言故事雖然短小,但多少都有些寓意在裡面,等娃讀完跟他交流交流想法還蠻有意思的。
20、《愛德華的奇妙之旅》
一個名叫愛德華的瓷器小兔的奇妙之旅,在這段旅程中,它不斷地失去,終於慢慢學會了什麼是愛與珍惜。故事的篇幅不算很長,但是內容發人深省,我覺得過幾年可以讓他再重溫一遍,也許會有不同的感觸。
21、《神秘島》
凡爾納的「海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雖說是最後一部,但因為文中每個人物出場都會有背景說明,因此作為獨立的作品放在第一本單獨來看,也不會有任何不順暢的感覺。
雖然說凡爾納的大部分作品在我看來科幻的比重並不多,更接近探險+科普小說,但作為小學生入門的科幻讀物來說,還是可以的。
這本書還額外帶著些野外生存類小說的味道,雖然是翻譯的作品,但依然可以看出文字的優美性和描寫的那種細膩感,情節上也十分驚心動魄 ,娃說是他目前為止看過的最精彩的科幻小說。
22、《地心遊記》
《神秘島》之後,娃對凡爾納的書興趣大增,緊接著又看了這本地心遊記。閱讀順序之所以有點亂,是因為我家小朋友是標準的標題黨,在有很多書可供選擇的情況下,他絕對優先看書名最能吸引他的。而我也不太想幹涉他的選擇,反正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總結得失,吸取教訓,才能不斷前進。
好在這本書本身確實也沒讓他失望,雖然前期準備工作的部分對孩子來說略有些冗長,但一進入地心探險的部分,就一下子精彩起來了。
23、《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凡爾納「海洋三部曲」的第二本,《海底兩萬裡》我們在兩年級的時候看過繪本,這次他就沒選擇看,直接跳到了這本書。
也確實,《海底兩萬裡》本身從閱讀的趣味性來說略差,與其說是科幻小說,更像一本以小說形式展現的海底生物大百科。對於從繪本上已經大致了解一遍的孩子來說,短時間內很難提起興趣再看一遍,我打算,等再過幾年,可以再推薦他看一次英文版的原著。
24、《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經典作品,不管從情節和內容來說都挺適合娃現階段的閱讀水平,因此看得也頗投入,對立面一些老人與大魚搏鬥,數日不眠不休的場景記憶尤其深刻,一看完就衝過來滔滔不絕地和我分享。
25、《少年讀史記》系列 全5冊
這套書應該是最適合孩子讀的史記了吧,將歷史與文學性結合起來,以人物為線索,引導孩子熟悉歷史事件,不過畢竟是史記,即使專門為孩子創作的版本,依然有一定的難度,最好還是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發現他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和他一起讀。
每篇故事後面還有三分鐘讀歷史關鍵、歷史原典精選和詞語收藏夾三個小版塊,幫助孩子還原歷史場景,了解成語內涵。
26、《大中華尋寶記》全34冊,不過目前還沒全部出完
這套書是某天娃從學校回來,主動提出要求我幫他購買的,據說是在學校圖書館裡看到了一本,很喜歡,但是找不到其他同系列的書了。
這是一套寓教於樂的漫畫書,作者巧妙地將祖國各省的歷史沿革、地理風貌、風俗習慣、世界遺產、宗教信仰,特色建築,藝術文化等和有趣的故事情節融為一體。
故事情節幽默、有趣,非常受小朋友的喜愛,娃還把書帶到學校去,據說班裡同學都搶著要看。
27、《長大前要做的事》全6冊
這套書算是娃的新寵,上次專門發文推薦過,算是一套專門寫給孩子的成長指南吧。
28、《萬物》
去年開始感覺娃的識字量差不多夠了之後,嘗試給娃訂閱雜誌,和章節書比起來,雜誌也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資訊更新更及時,題材更豐富,另外雜誌的文章篇幅較短,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來閱讀。
《萬物》是全球頂級青少年科普雜誌《How It Works》的中文版,給孩子提供了最前沿的科技資訊,深度、廣度都不缺,也是娃的最愛,每個月收到雜誌都非常興奮。
29、《博物》
這個可以算是《中國國家地理》的青春版吧,雖然和萬物一樣同屬於科普類,但側重點不同,更關注人文、自然、生物、地理、歷史等方面。娃也喜歡,就一起訂了。
30、《小讀者》
這套雜誌是半月刊,每月兩期,上半月主題《閱世界》主要是一些名著片段和一些佳作欣賞,下半月主題《愛讀寫》主要是一些優秀作文賞析、老師點評以及作文素材等。
整理的過程也是我回顧這一年陪他一起閱讀,看著他成長的過程,很高興,孩子和我一樣喜歡閱讀,看過的書也許終有淡忘的一日,但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會被浪費,他們所帶來的力量將會慢慢在孩子的腦海裡生根、發芽,幫助他塑造獨屬於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是閱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