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世頂文平偉攝影
核心提示|10月17日,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河南省人社廳共同主辦,百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14全國金融創新與經濟轉型博士後學術論壇」在鄭州鄭東新區隆重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有關專家學者、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領導以及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有關金融機構和高等院校的近百名博士、博士後研究人員等各類嘉賓共200餘人,齊聚一堂,共話「金融創新與經濟轉型」。
作為歷年來金融行業博士後論壇中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參會嘉賓陣容亦創下歷屆之最,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北大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北大金融與證券研究所主任曹鳳岐、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濱等一批重量級學界、業界大佬均在這一論壇上發聲,「四場名人演講」與「四場風雲對話」激蕩頭腦風暴,堪稱河南金融界的一場財智盛宴。
為全景呈現本次論壇財智盛況,百瑞信託特聯合本報,對上述四位大佬主題演講的精彩觀點進行了精心梳理,私享如下。
李揚:經濟大穩定結束新常態開啟
關於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有一個標準提法:「新常態」。其實,中國的「新常態」是與全球經濟基本同步的,也是發生在「大穩定」之後,可從2008年算起。
如何看待中國「新常態」的到來?有三點視角可供參考。
第一是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只要有資源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就一定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大增長,在中國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每年有1000多萬人從落後產業轉移到先進產業當中來,當然是大增長,當然是大穩定,當然是資源配置效率上升。但是,如今製造業過剩了,產能過剩了,人口資源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第二是要素供應效率下降。隨著人口撫養比不斷上升,傳統意義上的勞動、資本、土地和環境的廉價供給模式已經終結。這兩個因素疊加就是要素供應效率的下降,從今年開始就業人口絕對數量已經呈現下降趨勢。
第三是技術學習效率下降。現在中國在很多領域的科技水平已經領先世界,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岀我們創新能力不強的弱點。
如何衡量「新常態」,有這麼一系列經濟指標:儲蓄、投資、物價、就業、財政收支、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等等,這些變化將導致企業、居民和政府行為發生重大改變。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會重新描繪一個法治國家的框架。以潛在增長率為主要根據,確定實際增長目標,將成為未來我國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基點之一。
海聞:中國現在處在經濟起飛階段
從轉型的角度來講,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會怎麼樣呢?我們從兩位數的快速增長逐漸轉到一位數的增長。有報告預測,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將會一路下降,今年說是7.5%,到了十年之後會降到百分之五點幾。我認為沒那麼悲觀,我的看法是中國仍然處於起飛階段,大概未來十年經濟增速將維持在8%左右。
經濟學者羅斯託在上世紀60年代寫過一本書,就是講經濟增長的階段論。認為任何國家原始狀態的時候就是傳統經濟,但它基本上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從傳統經濟到現代經濟之間有一個特殊階段叫起飛。
歐美國家是在18世紀基本上就起飛了,再後起飛的國家主要是南美和東亞,而中國現在正處在經濟起飛階段。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服務業。美國的服務業佔到80%,歐洲佔到70%多,中國的服務業現在還不到50%,這是差距,也是潛力。
同時,中國的城市化還遠遠沒有完成。城市化最主要是人的城市化,不僅僅是蓋房子。沒有一個發達國家農民是超過5%的,美國這麼大國土,農民只有1%點多,亞洲主要的農業也是水稻,像日本、韓國、臺灣地區農業都是被高度保護的,但即使是這樣農民佔比還是持續下降的,日本的農民佔比從5%左右持續在下降。可目前,中國還有40%多的人在農村,也就是說未來十到二十年至少還有4億人口需要城市化,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撐力。
曹鳳岐:網際網路金融取代不了傳統金融
有一個比方,想必大家都比較認同,當下最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金融對於中國金融的影響,就如同一百年前馬克思創立的共產主義對歐洲社會的顛覆性影響。說它顛覆,並不僅僅是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有一個顛覆,對金融學也是一個顛覆。
首先網際網路金融改變了我國金融生態。網際網路金融是藉助於網際網路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系統的新的金融模式。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是對現有經濟運行和管理體制的一個突破,是當前我國金融市場效率低下、資金配置錯位嚴重的市場條件下必然產物,它的發展對中國金融改革具有獨特意義。
其次,網際網路金融已經向移動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促使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網際網路支付、P2P、網貸、眾籌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是金融模式、金融理念、金融運行方法的創新,無論歡迎還是不歡迎,它必將在中國金融發展和創新的舞臺上一展雄姿。
再次,傳統金融機構必須直面網際網路金融進行業務創新。現在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給傳統金融帶來很大的挑戰、壓力,所以有的人把網際網路金融看成敵人,實際上大可不必。
最後,要加強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網際網路金融代表了金融創新的方向,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包括在政策措施上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對其存在的問題應予以重視和解決,提高其防範風險的能力。
朱海濱: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速或至6%
2014年我個人認為可能是過渡期,從經濟分析角度在過渡期裡會有更多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預計在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經濟增速大概會回到6%~7%。
從供給方來看,一個經濟體潛在經濟增長率取決於勞動生產力和資本投入,這決定了國家在一個時期的潛在增長率。投資在過去四五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在上升的,勞動力投入在過去幾年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貢獻是持平的,但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勞動生產力的下降。所以我們認為未來經濟增速有可能因此會下滑。
從需求方來看,經濟增長的空間應該說也並不是很大。需求方主要是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目前我們雖然在提倡鼓勵消費,但是消費對GDP的貢獻一直非常穩定,大概在3.5%-4%之間。進出口會不會出現提升呢?我覺得難度非常大,因為出口基數非常大,而改革紅利也是中長期概念,所以,更可能出現的是經濟在未來幾年出現明顯下滑,甚至會到6%左右,然後通過改革紅利的釋放,在2017年左右反彈到7%上下。
至於今年的經濟目標,我們的估計值大概是7.3%。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還是來自於出口。上半年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這對下半年的出口匯率也有幫助。服務業在目前仍然保持穩定增長,但從經濟增長不利因素來看,目前投資的下滑,尤其是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的下滑,有可能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
連結
作為一家金融機構,緣何百瑞信託會傾心承辦這樣一場國家級的學術盛會?記者經過深入調研發現,這其實緣於百瑞信託一直有一顆「學術的心」,早在2008年的6月份,百瑞信託即開業界先河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由此踏上了潛心打造研發競爭力的艱難求索之路。此去6載,可謂實至名歸,碩果纍纍,諸如《次貸危機與房地產金融體系重構》、《REITs本土化研究》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理論及產品設計》等知名研報,均出自百瑞研發之手。更難得的是,百瑞信託很好地實現了研發和業務的無縫對接,真正實現了「研以致用」。我們認為,這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下期《大河財富》將對百瑞信託的研發體系進行重點報導,敬請關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