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產後一個多月,晚上經常漲奶,乳房腫得像磚頭一樣硬,當時沒有意識到要及時擠奶,而且寶寶晚上又不需要很多奶水,就這樣連著幾天,我回奶了,感覺奶水明顯不足,當時用了很多辦法,想要增加奶水供應,那段追奶的經歷至今印象深刻。因為從懷孕初我就堅持想要給孩子母乳餵養,儘管產假只有3個月,休完產假後我堅持背奶,給寶寶餵到了10個多月才自然斷奶,改喝奶粉了。
其實大多數母乳不足的情況,都是由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一是不正確的銜乳姿勢,寶寶的吮吸沒能有效刺激乳房分泌乳汁,二是媽媽的情緒波動劇烈或過度疲勞,內分泌失調,三是餵奶頻次不夠。母乳的供應量是建立在供求關係上,這一點我十分認同,我自己就是因為漲奶沒有及時擠奶,導致供需失衡才回奶的。而且晚上是泌乳素最旺盛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漲奶,一定要把奶消化掉,用吸奶器吸出也行,把寶寶叫醒讓他吮吸也行,不能放任漲奶,這樣的話,奶就會被漲回去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知道了原因,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增加母乳供應,可以試試以下10種辦法:
寶寶以正確的吮吸方式吸得越多,媽媽分泌的乳汁越多。乳汁是由乳腺生產製造的,平時一部分會儲存在乳竇裡,乳竇位於乳暈的下方,所以,寶寶吮吸時一定要含住乳暈,當它們在得到寶寶的吮吸刺激時,乳腺會製作更多的乳汁輸送到乳竇,所以,寶寶的銜乳姿勢一定要正確。
當你不能確認自己是不是奶水不足時,不要自怨自艾懷疑自己,更不要想「寶寶吃不夠,我這個媽媽當得真差勁」,也許這個時候家人也會無心的指出某些建議,但是不要讓外界的判斷影響自己,只有你才是最懂寶寶需求的人,媽媽要努力建立自信,不要受負面影響,最好讓寶寶爸爸成為你的支持者。
產後的一到三個月,正是寶寶和媽媽建立乳母供需平衡的時候,這個時候媽媽就不要再操心其它的事情,讓家裡其它人暫時分擔家務事,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寶寶的母乳餵養上。
其實媽媽睡覺時泌乳素分泌得最旺盛,但很多媽媽因為睡覺害怕寶寶窒息而放棄睡覺時餵奶,這個可以讓家人在一旁協助,白天媽媽打盹時餵奶和晚上餵奶都可以,我就是因為晚上漲奶沒有喂,導致漲奶後回奶的,如果寶寶有這個需求,媽媽晚上辛苦些,還是堅持餵奶。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旦發現自己有母乳不足的徵兆,就調整餵奶次數,以前三個小時餵一次,現在就二個小時餵一次,如果寶寶睡著了,就把他叫醒餵奶,如果寶寶很困,就讓他貼著你的乳房睡,皮膚接觸也能刺激泌乳素的分泌,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要想其它的,更不要想一些消極的。
給寶寶餵奶時專心的看著寶寶,撫摸寶寶,會增強媽媽和寶寶的親密關係,媽媽的心情也會得到疏解,這種母性的行為也有助於泌乳素的分泌,最好不要一邊餵奶一邊做其它的事情,比如玩手機。
哺乳媽媽很辛苦,寶寶的作息時間也不規律,為了保證媽媽的體力充沛,寶寶睡覺的時候,媽媽最好也跟著一起睡覺,不要想著利用寶寶睡覺的時間再做些家務事,長時間這樣會讓媽媽感覺到疲憊的。
有的媽媽會覺得寶寶吸得這邊乳房已經沒有奶了,便把寶寶轉到另一個乳房,這樣很可能,讓寶寶得不到高脂肪的後乳,只得到稀薄的前乳。每一次餵奶的時間儘量長一點,讓寶寶自己決定去另一側乳房吃奶,長時間的餵奶能刺激泌乳反射,給寶寶更多的脂肪。
圖片來源於網絡
傳統餵奶是先讓寶寶吃一側乳房,吃完後再換另一側,直到吃飽,可能全程吃完每側就吃一遍,而輪換餵奶,是讓寶寶吃完一遍,再吃一遍,給寶寶換奶的跡象就是寶寶吃奶動力不足,開始對這隻乳房缺乏興趣。這樣頻繁輪換能讓寶寶得到更稠,熱量更高的後乳,因為泌乳反射在你每次輪換時得到了刺激。
這個方法和輪換餵奶一樣,能讓寶寶得到更稠,熱量更高的後乳,具體方法就是在你餵完了寶寶後,看到寶寶滿足了後,把寶寶豎直抱起來,走上10-20分鐘,然後再餵一次奶。這個時候寶寶的肚子也有了空間,媽媽的乳房也準備好了後乳。兩次餵奶間隔的時間越長,前乳中的脂肪含量就越低。
餵奶前就開始按摩乳房,提前讓乳房做好準備,分泌乳汁。餵奶時也對乳房按摩,人工模擬泌乳反射,可以讓寶寶吃得久一些,當寶寶的吮吸速度和聲音慢慢變弱了,按摩乳房,加快乳汁流動,讓乳房得到充分刺激。
媽媽心情壓抑緊張,不利於乳汁分泌,餵奶前可以找一個舒適的座椅,或者放一個輕緩的音樂,總之,把餵奶看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好好享受和寶寶的親密時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即使不餵奶,把寶寶抱在懷裡,讓寶寶與媽媽的乳房親密接觸,也能刺激乳汁分泌,也能讓寶寶隨時吃奶,增加吃奶的次數,我當時因為漲奶而回奶時,就主要用了這個辦法,除了睡覺,其它時間都把寶寶抱在懷裡,那段追奶的時間,寶寶就像「掛」在我身上了,頻繁的讓他吮吸,刺激乳房。
飲食方面可以試試催奶的藥草通草, 可與豬蹄、鯽魚、排骨、雞肉等一起燉湯,也要注意一些能回奶的食物,韭菜、韭黃、扁豆、辣椒、苦瓜、芹菜、大料(茴香、桂皮、花椒、大蒜等),還有海產品,儘量不要吃,母乳期間注意飲食清淡,這些食療也會因為個人體質差異產生效果差異,儘量多嘗試物理刺激乳腺分泌乳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回想追奶那段過程,雖然嘗試了一個多星期,母乳供應又達到了供需平衡,但是付出的心力也非常大,還好那段時間家人也在身邊支持我,當時腦子就想著一定要堅持,一直把寶寶抱裡懷裡,讓他可以隨時吮吸,我能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幸運的。
有的母乳媽媽因為突發的乳腺炎或其它產後恢復不利導致的疾病,不得不放棄母乳餵養,她們付出的也很多,不管最後寶寶選擇哪一種餵養方式,媽媽首先是要先照顧好自己,再去照顧寶寶,更不要因為沒有堅持母乳餵養而產生自責感,媽媽能給予寶寶的不僅僅是母乳,還有無限的愛,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