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大賣場「消失」了,我一點也不懷念它

2020-12-19 中國新聞周刊

持續幾年的關店潮越來越猛,大賣場在中國紅極一時,終究走向失落。

2012年關店5家,2013年15家,2014年17家,超市巨頭沃爾瑪在加速後退。19年至今已有10家門店關閉,從青島、海寧、麗水、濰坊、鎮江等城市撤出。

自2010年西安小寨店關閉開始,家樂福此後7年累計關閉的店面數量超過40家,部分市場也被放棄。

本土「超市龍頭」華潤萬家也在收縮戰線。今年前4個月,廣東、山東、北京、福建、遼寧、湖北等地近20家門店被迫關閉或託管。

還有一些大賣場苦撐無望,開始尋求接盤。據媒體報導,全球第三大零售商麥德龍計劃近期出售在華業務。在進入中國的第23年,它已然被持續暴跌的業績和毫無起色的轉型磨去了耐心。

二十年前順風開店的黃金時代,驟然遠去。

黃金時代遠去

巨頭們何嘗料想到,會在風光無限的中國市場一頭扎進泥潭。

去年,沃爾瑪銷售額增長僅0.3%;高鑫零售財報顯示,銷售增幅從2012年的14.3%連跌6年,如今只有-1%。

華潤萬家日子也不好過,銷售額同比掉了2.3%,勉強在千億級站穩腳跟;數據顯示家樂福衰退得最厲害,銷售額下滑4.7%,經大幅調整後門店已剩302家。

營收縮水、增長低迷的行業難題擺在了所有經營者面前。不斷上浮的店面成本更是雪上加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顯示,2018年大型超市營運成本繼續上漲,員工薪酬總額上漲13.0%,房租上漲10.6%,明顯高於便利店、百貨商場等其他零售業態。受此影響,2018年大賣場坪效平均下降8%,其中外資大賣場的坪效降了4%。

經營不善的大賣場再難像從前那樣留住顧客。

「實現超市購物車自由算得上是小時候最奢侈的事了吧,在寬敞明亮的店裡散著步,想要什麼隨便拿,幸福感簡直爆棚。」90後唐萌回憶。

年輕人或許還記得當時情景,如今生活節奏切換加快,逛大賣場這件既花時間又費體力的事就沒那麼友好,略顯遙遠了。

進店看一看,出門就下單——大賣場甚至淪為不少顧客線上購物的「體驗店」,也是尷尬。

圖/艾瑞諮詢

《2018年中國新快消品營銷洞察報告》顯示,多數消費者轉向線上「剁手」,電商平臺已取代大賣場這類傳統門店,成為購物主渠道。

不再去大賣場的消費者在線上釋放出了驚人購買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網購規模超過7萬億,其中吃、穿、用等品類分別增長了33.8%、22.0%和25.9%。

每年「雙11」、「6·18」等電商購物節日,都是刷新數字的購物頂峰。網購,在從一種購物方式,演進成為一股社會風潮。2018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2135億,其中成交額過億的就有210個品牌,實力碾壓線下門店。

腹背受敵落敗

正因「帶貨實力」出眾,快消品牌集體加碼電商渠道拓展,對大賣場無異於釜底抽薪。

本土日化龍頭上海家化在2018年報中寫到,堅持「全渠道、全覆蓋,線上與線下相融合,渠道與品牌相匹配共同發展」的渠道戰略。

當前,母嬰、個人護理類快消品渠道變化已非常明顯:不論增速還是份額,電商所佔比例已經蓋過商超。

(母嬰快消品各渠道銷售市場份額與增速 圖/尼爾森報告.2019

2011-2016中國護膚品行業整體渠道格局 數據/Euromonitor,天風證券研究所

外部衝擊之下,大賣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衰落。

業界有「超市黃埔軍校」之稱的家樂福,不少管理人才被本土零售商挖走;2015年,日化企業藍月亮與威露士宣布撤出大潤發與華潤系零售賣場,被視為零供關係惡化的標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則認為,商超企業自營商品能力弱,對經銷商進行盤剝,使得營商環境惡化,也使得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弱化,業態走下坡路。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本土化失利。此番麥德龍無心戀戰,它推行的量販式採購和刻板的會員制度在當下的消費習慣來看已不合時宜,延續舊思維試水便利店也註定是無法打開局面,只能草草收場。

種種弊端累積,在不斷創新的中國同行眼中,大賣場已退化成「老古董」:遲鈍於市場變化,冗長的決策鏈條限制了反應速度,牴觸電商經營思維老舊。大賣場們錯過了反擊的時間窗口,拱手將機會讓給了競爭者。

大賣場輻射3公裡之內,市場已被諸多對手蠶食。

盒馬鮮生代表的「新物種」們迎合消費升級潮流,店面消費體驗和線上訂單配送都更優化,電商打造的新樣板改變了很多人對超市、大賣場的傳統印象。

取代大賣場增長最快的零售業態要數便利店。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便利店行業融資60餘筆,資金湧入80多億,北京地區的增速將近20%。

大望路沃爾瑪周邊500米範圍內,集齊了7-11、全家、羅森、便利蜂和全時等便利店,而且位置更加優越:它們就開在地鐵出口和白領密集的寫字樓底商,轉個身就可以找到。

居住社區周圍,又是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的基本盤。主營蔬菜水果、糧油蛋奶等家庭高頻消費,分流了原本開設在大賣場裡的鮮食區。

消費研究機構凱度諮詢預測,按照目前增速,2025年單一電商渠道將貢獻快消品31%的銷售份額,大賣場、雜貨鋪、夫妻老婆店等傳統的業態將被多元的零售業態衝散。

巨大的落差下,原本高高在上的巨頭們開始借力。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企業高管在多個公開場合提到,要轉型升級,與本土業者合作加碼數位化促進客源導流,以此增加營收。

華潤、家樂福與騰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駐美團、餓了麼等平臺;沃爾瑪通過股權交換的方式入股京東,還同物流企業投資共建物流渠道;高鑫零售則將股份全數出售給阿里,投向它的懷抱。

嘗試重獲新生

待價而沽的麥德龍,吸引了包括阿里、騰訊在內的8家財團競購。多年零售經驗、海外供應鏈都是其價值所在,豐富的門店資源更是網際網路巨頭都覬覦的「肥肉」。

網際網路新貴積極布局線下,首先看中降低履約成本。

自建物流的京東正在為每一筆履約訂單支付更多費用。中國新聞周刊查閱公司財報發現,京東的履約費用率連年攀升,2013年是5.9%,2015年6.8%,2017年7.1%,2018年上升到了11.3%。

為了把費用降下來,京東2017年單獨成立了物流子集團,今年更是取消掉了百萬快遞小哥的底薪。劉強東稱,京東物流2018年虧損超過23個億,意味著自2007年自建物流以來就一直虧損,直接拉低了京東的盈利能力。

雖然阿里和京東都是綜合性電商,商品SKU上萬,但部分品類如服裝、美妝等還是線下賣得更好。消費不光是要更便捷,對顧客們來說,購物體驗也始終要有。

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一共拿下了80%的網購市場,但對於全中國的零售業來說,也只是一個小份額。中國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數據,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只佔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 18.4%。

線上該打的仗告一段落,格局已步成型,營收高速增長階段也已經過去,到線下尋找用戶增量已然非常緊迫。

現在,阿里和騰訊各執「新零售」與「智慧零售」分化成兩大陣營,有一點足夠肯定:大賣場代表的傳統零售形態已發生巨變,線上線下的渠道之間正在從區隔、獨立逐漸融合,直至打通。

大賣場已經落後於時代,但「轉身」之後依舊可以重獲生命力。

華潤萬家開始聚焦高端業態和小業態,大賣場轉變為便利超市、便利店和Ole'超市。高鑫零售引入阿里淘鮮達項目,線上訂單在千萬量級。2018年家樂福放開探索新業態,主打自營商品的「Le Marche」以及小型便利店easy;線上入駐京東到家平臺,測試一個月中其周均銷量距離上線之初增長了7倍,GMV增幅幾何增長。沃爾瑪將京東到家擴展到250多家門店,促銷的線上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5倍。

也許多年之後再提起家樂福,它不再是一個大賣場舊角色的存在,而因內在創新更有活力。

中國零售市場非常活躍,市場會懲罰那些懶惰者,只有同市場和消費者共振才能跑得更遠。大賣場的命運起伏便是最好的證明。

相關焦點

  • 慢慢消失的3種零食,特別是「它」,90後懷念00後吃不著
    而且,現在也沒有那種讓我天天都想吃它的零食,對比現在精緻的零食,我還是比較喜歡以前那些包裝粗糙,但是味道特別好的小零食,有時候去網購的時候,都想著要買一點回家,然後囤著,想吃的時候隨時是可以吃的。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慢慢消失的3種零食,特別是「它」,90後懷念00後吃不著。
  • 紅極一時的藍月亮為什麼在家樂福、歐尚等大賣場漸漸消失?
    殊不知,就在藍月亮上市前,走過一段非常大的彎路,以至於有段時間消失在了大潤發、家樂福、歐尚等大賣場。 同年6月,藍月亮也陸續從歐尚、家樂福等大賣場撤出,旨在降低對於大賣場的依賴。 之所以,藍月亮敢於撤出這些大賣場,是因為藍月亮在2014年的線上銷售額就達到了2.3億元,取得了同領域的第一名。
  • 社區mini門店:大賣場轉型之光
    十幾年前,黃金年代的大賣場有多麼強大,就意味著今天它多迫切尋找一個新的業態,來彌補自己統治力逐漸消失後,出現的市場空白。mini門店,正是它們找到的那個新的業態。作為大賣場的最新表現形態,嚴格來說,mini業態屬於告別商圈場景,深耕社區場景的小型化大賣場,它應該被稱為名稱上更為準確的「小賣場」。
  • 大賣場不死
    大潤發在濟南的門店都是大賣場,濟南主市區的5家門店至今未顯出衰老跡象,仍以強者的姿態與同行競爭。歷城店是大潤發在濟南開出的第一家門店,到今年滿20年。一家具有20年歷史的大賣場門店,在疫情的當下,如何才走得輕盈而不沉重,又如何老樹開出新花?
  • 超3000㎡大賣場+7天美食節!卜蜂蓮花新店開業啦
    它的正式開業也意味著新片區正加緊完善社區商業配套。哪些值得買?哪些最便宜?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家門口的「逛吃生活」升級了卜蜂蓮花超市是正大集團旗下知名的零售企業,與浦東淵源已久。早在1997年,正大集團就在浦東楊高南路開出第一家易初蓮花大賣場(現更名「卜蜂蓮花」),鑄就了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一批外資大賣場品牌。
  • 大賣場關門潮愈演愈烈,是誰殺死了大賣場?
    近年來,實體店的日子不好過,持續幾年的大賣場關店潮還在繼續。今年上半年,沃爾瑪關了4家門店,華潤萬家2家,卜蜂蓮花2家,歐尚超市2家。大賣場關店動作頻頻背後,是業績增長乏力的窘境,到底是誰殺死了大賣場?「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大賣場在中國曾經輝煌過。
  • 曾經輝煌過但卻已消失的產品,有哪些讓你懷念至今?
    那些如今已經在市場上買不到的產品,它們是歲月留下的「秘密文件」,反映了社會的變革和進步,向人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方方面面;也是匆匆歲月留下的痕跡,讓人們對它們的懷念一直縈繞在心頭。也許每個人心裡懷念的已消失產品都各不相同,小人書、老式縫紉機、碟片、磁帶機、大哥大、尋呼機……那些曾經陪伴青蔥歲月的老物件,你現在還留存著嗎?有哪些已經買不到的產品,讓你一直念念不忘?
  • 中關村不做大賣場 將要賣什麼?
    它坐落在中關村西區的西北角,跟東南角的海澱劇院遙遙呼應。今年5月7日,一位中年人走進3W,要了一杯香草卡布奇諾,坐下來和創客們聊天,臨走付了30塊錢。隨後他又去樓上和正在做路演的「拉勾網」員工攀談。他的名字叫李克強。
  • 臺灣人最懷念的水果,已消失了14年,現如今吃的都是進口冷凍的!
    臺灣人最懷念的水果,已消失了14年,現如今吃的都是進口冷凍的!其實我們的生活條件已經慢慢變好了,而且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水果,也是讓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的。如果我說到釋迦果這個水果的話,我覺得很多人第1個想到的地方肯定就是臺灣了,臺灣是個靠海城市,對很多吃貨們來說也是一個美食的天堂,很多吃貨們對水果都是要求很高的,因為在這裡能夠堅持到很多時候,都是像是加過這種比較美味的,這世上很多事我們都為之顛倒的一個水果了,不過其實在臺灣還有一種水果是臺灣人最懷念的一個水果,而且現在已經消失了14年了,現如今吃的都是進口冷凍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水果是什麼的吧。
  • 落滿灰塵的訂奶箱:為什麼現在送鮮奶服務幾乎消失了?
    早上跟朋友一起吃早餐,朋友說:好懷念曾經早上喝鮮奶,現在在長沙現在配送的幾乎沒有了。 不提起鮮奶配送都快忘記小時候那段美好回憶了。不知道牆角的訂奶箱什麼時候被時代慢慢淹沒掉了,幾乎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為什麼以前每天配送到家的鮮奶服務現在慢慢都消失了呢?
  • 上海農工商超市總經濟師周勇:大賣場太多了
    我認為,國有企業只存在怎麼樣有效的退出的問題,不存在怎麼樣發展的問題,只存在體面的消亡,而不存在怎麼樣有效的發展的問題,假如要保留國有股份的話,它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20%至30%。具體比例是多少取決於什麼?那就是政府的官員對企業的戰略以及企業的領導沒有絕對的支配權,沒有發話的餘地。當然政府還是可以管理企業,通過什麼呢?
  • 大賣場的諸神黃昏
    如今,家樂福中國控制權轉手,沃樂瑪中國光4月份就關停了4個大賣場,華潤萬家在兩個星期一口氣將北京、山東的12家大賣場託管出去……大賣場諸神的黃昏已經降臨,一個時代正在落幕!對於剛從稀缺時代過來的中國人來說,大賣場讓人大開眼界。原來商品還可以這麼琳琅滿目,原來跑一個賣場就可以把日常生活用品都買齊,原來可以這麼方便地貨比三家還不用討價還價……於是,大賣場快速擴張。受此衝擊,大賣場周圍三公裡內的小商店、雜貨鋪、夫妻店被衝擊的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
  • 我很懷念那個你,但是我只能懷念,茫茫人海,願你餘生一切安好
    如果再給我、再給我們一次從新來過的機會,我還是希望能夠遇見你。我經常會這樣問自己,那些已經在我的生活裡消失的人,如果能夠再次遇見,會是在怎麼樣的一個場景,是誰先開口說上一句「好久不見」。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珍惜和每個人的相遇,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哪一時刻,他或她就消失不見了,甚至連一句再見都來不及說。之前有朋友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他說「地球之所以是圓的,是不是希望那些曾經走散的人,能夠再次遇見?是不是所有的不告而別,都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去彌補這樣的遺憾?」
  • 當前大賣場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我的判斷:這種賣場面積由大變小的調整,完全是一種權宜之計,不可能解決目前大賣場面臨的嚴峻問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短期也有可能難以收回調整的投資。 當前大賣場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來客數的急劇下降。
  • 陳立平:大賣場處在長期衰退過程中|對話·零售人⑦_聯商網
    「之前我就不太同意很多人說盒馬代表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方向。太幼稚了。你也不能說瑞幸咖啡就代表未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我覺得說這些話都是不負責任的。」我個人沒有看出大賣場在中國還能有更大的空間。但有一種大賣場可能是例外,就是購物中心的大賣場,每周去一次的零售。當然談到大賣場的問題,要區分來看。我覺得大賣場在中國的衰落主要是在一線城市。在三四線及以外的地區,大賣場還是有很廣泛的空間的。比如說在縣城裡開大賣場,可能把縣城的人全吸引過來了,這個大賣場相當於縣城的購物中心。不過總的來講,大賣場處在一個長期的衰退過程中。
  • 大賣場之殤:相同的崛起 不同的落寞
    而到當下,大賣場卻落到窘境裡,成為不先進、不時尚的代名詞。零售商扎堆在大賣場遇到麻煩,是業態出問題了,還是經營這個業態的零售商出問題了?在當下,大賣場顯得與發展潮流格格不入,許多以大賣場為主業態的零售商都應聲倒下。據行業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四月份,在線下銷售額整體同比增長3%的背景下,大賣場卻同比下降3%。
  • 網友:不值得懷念
    網友:不值得懷念。零食,是我們兒童的美好記憶,每次放學,都要買上一兩種,回家的路上邊吃邊走,可以說是陪伴我們長大的小吃食了,有的現在還能找到,但是有的已經不見了蹤影!辣條、方便麵、麵包、泡泡糖等等,是我們經常吃到的,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兒時零食現在卻很少見了。
  • 孫燕姿《我懷念的》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一件事
    我懷念的是我們一起玩,一起打遊戲,一起奔跑,一起寫作業,一起看書.如今你忘了吧,我們以前做過的那麼多事,而且已經把我拉黑了,現在我們已經認識10年了,你也要高考了,我是身在南方心繫北方,無時無刻不思念那個你所在的城市.我懷念的,是和他同桌的日子。雖然只有半年,可是是最懷念的。
  • 大賣場如何破局?
    不去的原因大概有:離那裡不遠也不近,如有緊急購買需求,就在周邊超市選購,不急的就在網上購買,要單獨去一趟有距離的門店,確實需要非常特別的理由,比如那裡有獨家商品、比如那裡的餐飲有特色……這代表了許多消費者的想法。然而對J店,留有非常美好的印象。
  • 2019在臺灣交換的日子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第一堂課老師講當代歌聲中的農村想像,給我們聽了一些臺灣樂隊,第一個就是交工樂隊的「風神125」,歌詞都是閩南話,講了一個叫阿成的年輕人在城裡混不下去,打算回到家鄉,我突然想起我以前聽過這個樂隊的一首歌,因為那首「菊花夜行軍」實在是太讓我印象深刻。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城裡混不下去的叫阿成的年輕人回到家鄉依然一事無成,借債種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