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臺新規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的裁定可上訴

2020-12-14 經濟日報

仲裁離不開司法的監督與支持。為正確審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統一裁判尺度,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報核問題的有關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兩個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將促進仲裁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包括: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案件,申請撤銷我國內地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案件,申請執行我國內地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案件,申請認可和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仲裁裁決案件,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案件,以及其他仲裁司法審查案件。

新出臺的司法解釋賦予當事人對不予受理的裁定可以上訴的權利,這主要是為統一規範標準,平等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按照規定,人民法院在仲裁司法審查案件中作出的裁定,除不予受理、駁回申請、管轄權異議的裁定外,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申請複議、提出上訴或者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最高法規定,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所在地、仲裁協議籤訂地、申請人住所地、被申請人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或者專門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協議選擇確認涉外仲裁協議效力適用的法律,應當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僅約定合同適用的法律,不能作為確認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適用的法律。

針對仲裁協議未約定仲裁機構和仲裁地的情形,規定明確,根據仲裁協議約定適用的仲裁規則可以確定仲裁機構或者仲裁地的,應當認定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第十八條中規定的仲裁機構或者仲裁地,即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仲裁機構所在地法律或者仲裁地法律。

根據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審查當事人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案件時,被申請人以仲裁協議無效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應當確定確認仲裁協議效力應當適用的法律。

(責編:渠麗華)

相關焦點

  •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的執轉破裁定能否提起上訴
    基於上述規定,實踐中經常會有觀點認為,對於執轉破案件,受移送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應當退回原執行法院,當事人不能就不予受理裁定提起上訴,即便當事人後來有新的證據證明被執行人具備破產原因,法院也不能重複啟動執轉破程序,但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
  • 「關注」當事人對不予受理的執轉破裁定能否提起上訴
    基於上述規定,實踐中經常會有觀點認為,對於執轉破案件,受移送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應當退回原執行法院,當事人不能就不予受理裁定提起上訴,即便當事人後來有新的證據證明被執行人具備破產原因,法院也不能重複啟動執轉破程序,但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
  • 民事裁定不予受理情形及救濟途徑之歸納
    (三)該程序中裁定不予受理之救濟  依照《民訴法適用意見》第139條第1款之規定,「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即是說法律賦予了起訴不符合法律規定而裁定不予受理類案件的上訴權這一救濟途徑。
  • 不予受理裁定訴訟費的收取問題應引起重視
    ,對於一審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案件,對一審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後當事人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和當事人對一審駁回管轄異議的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均應按非財產案件收費標準計算收取案件受理費。  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以下幾種錯誤的理解和做法,應當引起重視:  一、一些基層法院對一審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理解錯誤不收費。最高院的復函裡對一審裁定以及不服一審裁定提起上訴是作為兩個案件來收費的,但個別基層院理解為僅對上訴案件收取訴訟費,從而造成漏收。  二、一些基層法院對一審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重視不夠不收費。
  • 法院以無管轄權為由而裁定不予受理後的解決辦法
    很多起訴離婚案件的當事人在發起訴訟時會遇到法院以自身對該案無管轄權為由而不予受理的情況。在上訴之前您需要做好關鍵幾個工作:1、要求該法院立案庭出具《不予立案裁定書》。此為憑據,或者說是上訴的基本證據。很多法院立案庭雖然口頭告知您,其拒絕立案,但就是不願意出具此類裁定。其中原因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是為什麼。2、拿到裁定後需要在十日內發起上訴。
  • 最高法院: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的裁定不能申請再審(2017.6.26最新)
    ,不予受理;(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係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八十一條 當事人認為發生法律效力的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裁定錯誤的
  • 最高法:網絡借貸合同糾紛「先予仲裁」 法院不予受理
    中新網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闞楓)記者從最高法獲悉,近日,最高法就廣東省高院《關於「先予仲裁」裁決應否立案執行的請示》作出批覆。批覆明確,網絡借貸合同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機構在糾紛發生前作出的仲裁裁決或者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執行申請。
  • 不予受理決定或駁回複議申請直接裁定駁回起訴或不予立案的情形
    但在個別情況下,如果現有證據可以證實相關複議申請明顯不符合行政複議受理條件,或者複議機關不予受理決定是對複議申請人申訴信訪事項重複處理的,或者提出的複議缺乏值得保護的訴的利益,人民法院對有關不予受理決定或駁回複議申請決定直接裁定駁回起訴或不予立案,亦無不妥。
  • 終審判決後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騰衝法院裁定:超過被申請人法定起訴期限「三個月」,不予受理!
    終審判決後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騰衝法院裁定:超過被申請人法定起訴期限「三個月」,不予受理!
  • 最高法判例:要求履行徵地安置補償職責的起訴條件。中院裁定不予立案,上訴至高院仍維持,申請再審終立案
    當事人作為徵地範圍內的村民,合法擁有承包地,其訴請縣政府向其履行徵地補償行政職責,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第五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該院作出(2017)川15行初8號行政裁定,對方正秋的起訴不予立案。方正秋不服上述一審裁定,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方正秋承包的土地被徵收沒有得到補償,屬於利害關係人,有權提起訴訟。
  • 最高法就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兩項司法解釋答問
    受理關聯案件的人民法院如果是高級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由上述法院決定自行審查或者指定中級人民法院審查。  記者:仲裁司法審查司法解釋賦予了當事人對不予受理的裁定可以上訴的權利,此項規定的意義是什麼?  負責人:賦予當事人對不予受理的裁定可以上訴的權利主要是出於統一規範標準,平等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方面的考慮。
  • 老太稱被燈砸索賠1000億 法院終審認定不予受理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必須屬於受訴法院管轄。起訴人雖經法院釋明,仍堅持主張二被起訴人共賠償其各項損失1000億元,超出了基層法院級別管轄的範圍。一審法院裁定,對起訴人高女士的起訴不予受理。  高女士不服,上訴至二審法院,認為一審裁定適用法律不當,並提交了3萬字的上訴狀。
  • 最高法院案例:非訴行政執行裁定的救濟途徑
    根據修改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第九十三條等條款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立案受理,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後,應當依法進行審查並就是否準予強制執行作出裁定。
  • 最高法院判例:非訴行政執行裁定的救濟途徑
    根據修改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第九十三條等條款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立案受理,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後,應當依法進行審查並就是否準予強制執行作出裁定。
  • 對「缺陷」仲裁決定是否可裁定不予受理強制執行申請
    但是,該仲裁將多個人仲裁請求以集體仲裁行為併案處理是提高仲裁效率舉措,並未違反法律,可仲裁主文「打包」處理,必將造成執行機構無法兌現並結案,為此,就是否可以受理執行,有三種意 【分歧】第一種意見:既然仲裁書是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當事人均未提出異議,人民法院應該準予立案。
  • 複議申請行政機關不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來了!
    在複議機關不予受理複議申請的情況下,當事人有兩種法律救濟手段可以選擇:一種是直接起訴原行政行為。因為可能對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實質上仍是原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或不作為。複議機關儘管沒有受理行政複議申請,但在法律沒有規定行政複議必須是前置程序的情況下,並不影響當事人直接對原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並且直接起訴原行政行為還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行政爭議。第二種是起訴複議機關不作為。
  • 撤回上訴後,能否再次上訴?
    那麼撤回上訴後,能否再繼續上訴呢? 上訴的撤回,是指上訴人提起上訴後,在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撤回上訴請求的訴訟行為。按照民訴法第173條規定,上訴人撤回上訴是否準許,由第二審法院裁定。準許撤訴裁定一般使用裁定書。法院裁定準予撤回上訴後,上訴人即放棄了上訴的權利,即使撤回上訴時,法定上訴期還未屆滿,也不得再行上訴。
  • 最高法判例:過程性行為的合法性審查(延長辦案期限行為是否可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7)最高法行申4409號再審申請人(一審起訴人、二審上訴人):沈志華,女。再審申請人沈志華訴江蘇省公安廳行政撤銷及履行法定職責一案,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10月24日作出(2016)蘇01行初527號行政裁定,對沈志華的起訴不予立案。沈志華不服提起上訴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12月30日作出(2016)蘇行終1486號行政裁定,駁回上訴,維持一審裁定。沈志華仍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申請再審。
  • 最高法判例:非訴行政執行中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產生爭議後當事人的救濟途徑
    根據修改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第九十三條等條款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立案受理,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後,應當依法進行審查並就是否準予強制執行作出裁定。
  • 當事人對非訴行政執行裁定的救濟途徑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如果人民法院收到行政機關提出的強制執行申請,並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等進行全面審查後,作出不準予執行的裁定的,行政機關對該執行裁定有異議的,可在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因此,作為行政機關,如果對人民法院不準予強制執行的裁定有異議的,法律明確規定了救濟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