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母可能遇到的尷尬問題之一便是,孩子們問:我們家有錢嗎?
這該如何回答呢?
我們家有錢嗎?
1.若是富裕家庭,也許說:「是的,寶貝,我們家很有錢,你不用擔心,但是要理性消費。」
孩子開心地跑開了,家長心中默想:這個回答真好,既不讓孩子過於擔心經濟情況而拮据消費,又提醒他要學會花錢,一石二鳥,完美的答案!
我有錢,孩子你也有
2.作為並不富裕的家庭,也許會有些尷尬難以回答,但假設你還是選擇直面問題,對孩子說:「我們家不是很富裕,但是你上學的費用不需要你來操心。」或者說:「我們家很窮,就指望著你讀好書,以後也靠你了。」
想著,孩子若是富養,容易慣出些花錢大手大腳、沒有正確金錢觀念的壞毛病;但窮養,孩子會擁有一種財富危機意識,買東西之前深思熟慮,也不會刻意給家裡增加經濟難題。
孩子,我沒錢,都靠你了
仔細想想,家長真的回答到本質了嗎?
不妨嘗試著從孩子的角度上想:
第一位:
第二位:
可見,孩子並非沒有養成一種成熟的金錢觀,甚至對成年後的金錢觀念也有一定的潛在影響。
讓孩子學會對錢出手
嘗試著回答這句:「孩子,我有錢,但你沒有。你現在所使用的是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你以後也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得到金錢。現在的你將大量時間花在了學習上,其實是在投資未來的自己,讓以後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
讓孩子明白:自己沒有憑空而來的財富,父母也沒有,都是通過努力換來的。
想要的要自己給自己
天下不會掉下餡餅,更不會憑空刮來金錢。
作為父母,應該適當學會正確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對錢出手,不是指拿得出父母給的錢,而是合理利用家長給的錢,花費得起自己賺的錢。每個年齡段中清楚得了解自己有哪些義務與責任,不在大好青春裡荒廢學業,不在事業期宅家啃老,不在晚年拮据生活中後悔當初不願打拼的自己。
二
孩子都不是天生知道錢的概念,家長是最理想的導師,父母不必炫耀財富,也不應賣傻哭窮,正確培養孩子的財商與學校功課同樣重要。
一本理財入門書《小狗錢錢》,用孩童的視角闡述投資的方法。書中吉婭想要實現財務夢想,存錢的第一步邁出,卻遭到父母的無情嘲笑。吉婭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勇氣,認識了一群小夥伴,也越來越接近自己的財務夢想,父母都對她刮目相看。
孩子們不是沒有管理財務的能力,就如《墊底辣妹》中坪田老師說的一句話。
我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孩子的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
過年父母最平常的一句話便是:「來,把紅包給我,我幫你存著。」
限制花錢或者沒收紅包等行為,在家長看來都是良苦用心,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在家長看來,孩子還小,不懂得如何拒絕物質誘惑與精神誘惑,孩子無理智消費,也沒有存錢節約的意識等等,都是限制的理由。
但我們不能培養嗎?
教他們:
1. 生活中理想消費
不要限制孩子們的消費,生活本就和金錢有著密切的聯繫,為何要硬生生地切掉這層關係呢?
不限制,需合理。每一周期中鼓勵並正確引導孩子使用一筆錢,在孩子消費完成之後,即使與孩子溝通討論消費的事物的用途與性價比等因素,讓孩子更加清晰認識到,每一分錢的真實價值,總結購物經驗,養成購物思考的習慣。
人生是海,金錢是船夫,如無船夫,度日維艱。
2. 選擇正確的使用方式
我們應進行合理的資金分配,既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又能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最多的財富。
錢生錢
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前有一個年輕的農夫,他每天的願望就是從鵝籠裡撿一個鵝蛋當早飯。有一天,他竟然在鵝籠裡發現了一隻金蛋。一開始他不相信這是真的,把金蛋拿去讓金匠看,金匠向他保證說,這隻蛋完完全全是純金鑄成的。於是,農夫就賣了這隻金蛋,然後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會。
第二天清晨,他發現鵝籠裡又有金丹蛋,就這樣持續很多天。
農夫興高採烈,將每天的金蛋拿去賣錢,每天都輕鬆得到許多金錢。可是這個農夫是一個貪婪的人,他想,如果這隻鵝每天下兩隻金蛋,自己就可以有更多財富了。可是,鵝只能每天下一個金蛋,他把鵝揪出鵝籠,劈成了兩半。從那以後,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現在假如你擁有一隻會下金蛋的鵝,但是鵝每天只下一顆金蛋,你會怎麼處理鵝和金蛋呢?
你所擁有的財富就是你的鵝,而金蛋就是你的財富增值,即可理解為利息。
在使用財富時,就是在養一隻可以生金蛋的鵝,將得到的金蛋一分為三,用於生活,用於夢想,用於存儲,三者具體的比例則依各人情況而定。
善治財者,養其所以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馬光
3.延遲滿足感
以時間換取資源的積累和迭代,從而獲得更大的滿足感。
延遲滿足感,將目光放遠,勿被一葉遮林
這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而是讓孩子從現在往未來更遠處一步步走。
有一堆葡萄,樂觀主義者,必是從最壞的一個葡萄開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個葡萄,把希望永遠留在前頭;悲觀主義則相反,越吃葡萄越壞,吃到絕望為止。
這是錢老在《圍城》中的一句話。一般後一種人是只注重當下利益的,容易滿足自我,在不斷的享受中被迫接受越來越差的現實。
滿足感延遲的一個關鍵方法便是遠離滿足自己的事物。如果寫作業容易被手機誘惑,就把手機放到自己無法觸碰的地方,安心學習。用錢也如此,若想實現一個大的財務目標,就從此刻克制消費,來獲得長遠的消費。
金錢是一種物質,沒有好壞,只有當錢屬於某一個人的時候,才會產生某些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從小培養財商,讓孩子們也可以對錢出手,既不拘束花錢,也不隨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