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多數是因為這個

2020-09-26 睿智燈塔App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孩子越長越大,可是和父母的話卻越來越少了。

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更少了,孩子上初中和高中每個月回家一趟,按說孩子那麼長時間沒有見父母了,應該與父母有很多話說,可是孩子並沒有這麼做。

父母很是不理解,孩子為什麼不愛和自己說話了,也不愛溝通了,真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舉2個孩子和父母常見的對話:

孩子大聲說:「媽媽天冷了,我沒有衣服穿了」媽媽回答到:「今年春天不是剛買的,先穿著。」

孩子低聲說:「媽媽,昨天英語測試的成績下來了,又沒考過我同桌……」家長說:「我上回怎麼跟你說的來著,我讓你每天早上起來背會單詞、課文,你就是不聽,能考好才怪呢!」

我們從對話中能感受到,孩子每次主動和媽媽交流時,媽媽都是以說教的形式回答。

從對話中也透漏了兩個問題:首先,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應該以怎樣的身份?其次,家長應該用什麼態度去回應孩子?

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真正在意的或許不是這個事件的本身,而是希望父母作為一個傾聽者,可以體會他的感受,認同他的觀點。

通常這個時候,父母沒有體會到孩子真正所要表達的意思,尤其是當孩子向他們抱怨時,父母以長輩的身份進行說教,這也是很多父母出現的一個通病——一言不合就說教

如果父母說教一次兩次可能孩子還會接受,但當說教的次數逐漸頻繁,就會引起一種「超限效應」,這是心理學上一種因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面對孩子的抱怨,父母應如何正確的對待呢?

面對孩子的抱怨,父母先不要焦躁和憤怒,而是詢問孩子抱怨的原因,認可孩子因這件事情而產生的情緒,表示自己很是理解,然後表達你對這件事情的意見和看法,從中進行教育孩子。

這種方式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這種做法中,更能體會出來,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需要以「朋友」的身份進行溝通,而不是作為孩子的「長輩」。

為什麼孩子願意跟朋友聊天卻不願意跟家長聊天?

是因為他們可以在朋友身上找到認同感和共鳴,而大多數父母帶給孩子的是一種壓力,尤其是在提起敏感話題,比如「錢」「談戀愛」的時候。

以我大學同學為例,星期天早上她在網上買了一件裙子,午休時間有人打電話告訴她,訂單不對,讓她重新操作,她按照電話那邊的要求操作完,發現銀行卡的錢沒了,大喊「完了,2千多塊錢沒了」,午休的我們被她驚醒,我們懷疑是不是她弄錯了,我們通過各種途徑看了,錢確實沒了,緊接著我們一起去公安局報警,由於金額太少不給立案。

我們勸她把這個事情告訴父母,被她拒絕了。

她說:「怕我爸媽說我。」

我們明白這裡「說」她的意思,怕父母對她發火,說她為什麼那麼不注意,問她錢是怎麼被騙的,可能忽略了她當時的害怕和不安。


在校園裡,我們總能看到成雙成對的情侶進進出出,可是又有多少孩子主動向父母坦白,我談戀愛了,大多數孩子選擇不告訴,害怕父母的說教。情侶之間鬧矛盾了,多數孩子選擇向朋友傾訴,說說心裡的苦,又有多少向父母訴說的。

所以,家長作為孩子的傾訴對象,在回答之前可以先了解和詢問清楚,再給予回應,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對孩子的壓力。

同時,讓孩子覺得家長是一個可靠的朋友,他就會跟你透露更多生活上的煩惱甚至是心裡話。

相關焦點

  • 中學孩子為何不願與父母溝通
    現在,一些家庭裡,孩子上了中學好像和父母形同路人,彼此很少溝通。父母納悶和孩子感情咋就那麼淡了。 孩子溝通交流  田先生平時工作很忙,他和兒子說話越來越少。今年兒子就要中考了,田先生想抽出時間多陪陪兒子。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跟父母溝通?優秀的父母都看了這篇文章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問題,就是孩子在成長變化,而父母的教育思維,觀念和方式仍停留在孩子小時候教育的層面上。於是就出現了兩者的不匹配,溝通交流自然就會不順暢。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慢慢就有了獨立自主意識和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進入青春期後,他們這種獨立感就更加的強烈,就會希望擺脫父母的管教。所以就會有孩子越大越不願和父母溝通的現象。
  • 親子溝通(上):是什麼讓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沒有獲得自己應有的東西,家長也沒有兌現最初的承諾,嚴重的是家長自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小孩子愛記仇。聽了到這裡,你是否明白了「為什么女兒不願意和媽媽說話了」呢?檸檬想說,我們常說父愛、母愛是無條件的,但反過來說,孩子對父母的愛和信任不也是同樣的嗎,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們,父母就是他的全部!
  • 孩子不願再跟父母交流溝通時,只因父母們都犯了這麼一個通病
    不過那只是停留在小學以前,而隨著他慢慢長大,當媽的我卻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和我說話。我曾問過他為什麼不願跟媽說話,他說跟你講了之後,你只會發飆和生氣,接下來則是不斷的指責,讓他害怕。當時我就跟兒子溝通,說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如果媽媽曾經傷害過你的話,那媽媽在這裡真心地向你道歉。兒子感受到了媽媽誠意,所以他心裡那塊冰也慢慢融化,漸漸地願意跟我談心。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父母做法是關鍵
    這幾點很關鍵,父母認真看。孩子越大越不願和父母說話。很多父母發現,自家孩子年紀是長上去了,但卻越來越不願和自己溝通交流。已經上初中的孩子,回家徑直回到自己的房間,房門一鎖,也隔斷了與父母的交流。為什麼有的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
  • 為何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3個方法拉近親子關係,打開他們話匣
    孩子與父母本應是這個世界上最緊密的人,無論有什麼困難和傷心的事,家人才是最好的傾訴對象。可不知何時起,孩子與父母間出現了隱形的玻璃牆,能看見卻聽不見。瀰漫在家中的不再是溫馨的愛,而是滿屏的尷尬。從何時起,孩子不再願與父母交流呢?
  • 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是不被信任的後果,家長的信任是孩子的底氣
    導讀: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是不被信任的後果,家長的信任是孩子的底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是不被信任的後果,家長的信任是孩子的底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大越不和父母說話:不懂溝通的父母,永遠打不開孩子的內心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和父母說話?」鄰居的感嘆中滿含無奈和困惑。真的是孩子長大了的原因嗎?其實未必,面對這樣的困惑,家長應該先從自身找問題。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時,是否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是否給了孩子說話溝通的機會,才是問題的關鍵。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如何有效解決這類問題?
    也不和父母溝通,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也經常聽到父母們抱怨這個時候的孩子最不聽話,管也管不得,罵也罵不得,對孩子的成長變化不知所措。漸漸的孩子也開始疏遠父母,將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多的隱藏起來。
  • 孩子沉迷遊戲小說,不願與父母溝通咋辦?改善溝通的3條兵法建議
    如何與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建立有效溝通,著實是一件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心累的事,為什麼?因為青春期孩子往往不按照父母的套路出牌,正如某位全職媽媽所講:「我也想和孩子溝通,關鍵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呀,話還沒來得及從嘴裡蹦出來,孩子就罵罵咧咧地叫我滾,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心扉,父母做法很關鍵
    但是有的父母並沒有把孩子的話放在心上,更別提花時間去安慰孩子。孩子無法得到正確的情緒反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了。如果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把自己的煩惱和問題直白地呈現在父母的眼前,這就會導致父母無法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
  •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與父母溝通,怎麼回事?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喜歡交朋友,因為這代表了自我價值,交的朋友越多,越說明我人很好,自我價值越高。可以說青春期不想和父母溝通其實和是否處於青春期無關,可以說這個時期是非常想溝通的,但只是不喜歡跟父母溝通。這是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
  • 父母的「刀子嘴」會扎破孩子的「豆腐心」,溝通不需要針鋒相對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溝通的時候,卻使用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話語去教育孩子,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了很嚴重的傷害。在和女孩溝通的過程中,警察了解到孩子站上天台,是因為和媽媽吵架了。女孩說:「她一直說讓我去死,一直罵我。」
  •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藝術:共情
    一個良好的溝通方式和溝通氛圍能夠很好的解決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麗麗是一個感情很豐富的女孩。過年回奶奶家,她和伯伯家的姐姐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在要回家的時候,麗麗哭了,因為她不想和姐姐分離。她和媽媽說,我不想回家,我想和姐姐在一起。媽媽安慰麗麗說,沒有關係的,回家後你還會有別的小夥伴和你一起玩的。但是麗麗仍舊一直在哭,怎麼勸也勸不好。
  • 孩子不願溝通?不信任父母?父母需要做到三個「言」
    ,會出現很多的困惑和問題,比如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孩子不再信任父母;父母的話對孩子越來越沒有用,等等。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需要做到·這&34;空頭支票」似的許諾,讓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泡影。這樣下去,孩子會覺得父母在撒謊,逐漸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而且,在哄騙中長大的孩子,也不會對自己的承諾負責,會做出違反誠信原則的事情。
  • 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
    好不容易有機會問兩句了,孩子要麼裝沒聽到,要麼「嗯」「啊」,仿佛你說的和他沒有一點關係。深深的「代溝」,怎麼也跨不過去。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孩子幼童時候的成長經歷中。溝通從來就不是單向的,每個孩子第一次面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精神。
  • 除了學習就沒話和孩子聊?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懂得與孩子溝通
    導致孩子對父母關上自己的心門。二、不懂溝通的危害有多大? 臺灣繪本作家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不懂溝通,對親子關係、親情和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極為有害的。於是,對孩子開始責罵,訓斥,孩子敢怒不敢言,自然與父母產生隔閡、矛盾。久而久之,孩子不願與父母親密,親子關係惡化。 02、走向叛逆孩子都有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意識越來越強。做事的方式與態度與之前不同,自主意識弱的時候,父母是家裡的天,所以聽父母的。
  • 溝通不暢會影響親子關係,父母要學會與孩子聊天的方法和技巧
    在生活中,經常有孩子抱怨「父母聽不懂我的話」,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沒理解孩子的話,是因為孩子沒有表達清楚。但我卻認為如果孩子有這種抱怨,說明父母是沒有掌握正確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的。而且,孩子覺得父母「聽不懂」自己說的話,多多少少都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不當一回事,而是應該重視起來。
  • 溝通三部曲,照顧父母的情緒,照顧孩子的情緒
    來看看父母是怎樣說話的:孩子不寫作業,作業寫的不工整。媽媽說「都給你說過好多遍了,叫你好好寫作業,書寫要工整。能不能聽點話。」孩子字寫的東倒西歪。媽媽說」你看你寫的幾個字,像雞爪子爬過的一樣。就不能寫好一點嗎?」你的孩子不願收拾自己的書桌和房間。媽媽說:「你看看你的書桌,亂死了,看著就鬧心,你能不能收拾一下!」
  • 為何孩子叛逆不願與你說話,也不願敞開心扉,調整溝通方式很重要
    當父母想跟自己的孩子溝通,但是孩子不願意理父母,也不願意跟父母說心裡話,這種現象的形成,通常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第1個原因:長久以來父母對孩子僅僅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去關注孩子這個人本身。例如:孩子放學回家,想休息一會或者玩會電腦、看看電視,通常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如果跟孩子說:「你作業做完了沒有?」「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功課也不認真完成!」「乖啦,快點去寫作業,媽媽今天做了好吃的,寫完作業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