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3個方法拉近親子關係,打開他們話匣

2020-08-29 薇薇媽咪家

導語:自從孩子長大,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自己想法,我們似乎不再是那個能隨時隨地能聽懂寶貝&34;的超人爸媽。當孩子上學回來,沒等與他聊聊天,緊閉的房門就出現在了你的眼前。好不容易坐在一起吃飯可以談談心了,面對你的要麼是一個悶葫蘆,一點不反應;要麼就是一個扎心的小鋼刀,&34;&34;刀刀戳進父母的心。

孩子與父母本應是這個世界上最緊密的人,無論有什麼困難和傷心的事,家人才是最好的傾訴對象。可不知何時起,孩子與父母間出現了隱形的玻璃牆,能看見卻聽不見。瀰漫在家中的不再是溫馨的愛,而是滿屏的尷尬。從何時起,孩子不再願與父母交流呢?

是什麼引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困難呢?主要有這3個原因。

一、渴望被認同卻處處被打擊

當孩子滿身泥濘的放學回家,父母心中一定會有一個氣球馬上就要爆炸。可是當知道原來孩子的髒衣服,是因為幫助老爺爺搬花留下的印記時。每位媽媽都會由衷的發出 &34; 的感慨,以上是一個泰國的公益廣告真實的拍攝。

現實中也是如此,當我們關注到孩子時,總是把他身上的&34;無限放大,而忽視了孩子&34;外的天真、善良等優點。

二、敷衍對待孩子的傾述。

當你回家煩惱今天被領導批評、白天工作不順心、經濟壓力大時,身邊還圍繞著一個對你&34;的小喇叭,這時的我們總是對孩子所說的話進行了屏蔽,只是敷衍的&34;&34;。我們認為這樣已經做到了對孩子的陪伴,可是每個孩子都是敏感的,你的敷衍並沒有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久而久之,便喪失了對你傾訴的衝動。

三、無休止的大道理。

在我們提出,讓孩子自己選擇A與B時,其實父母心中的秤砣已經偏向了其中的一個選項。如果孩子沒有選心中的選項,父母便開始無休止的講道理。&34;&34;一副我們是大人的居高臨下態度,一直逼到孩子成為心中的樣子。

如何才能打開孩子話匣,拉近親子關係呢?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首先, 改變說話態度。

收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趾高氣昂,父母的威嚴並不是通過此來樹立。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語氣和態度來面對,給孩子帶來的舒適感完全不同。只有在孩子感到舒適、放鬆時,他才願意打開他的心扉。而不論當孩子與你述說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時,請不斷的提醒自己,溝通的目的在於了解這件事情,而不是當場打斷溝通進行批評。

其次,尊重孩子。

在面對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想法而非要撞牆試試時,請停止不停的說教,適當的碰壁會讓他更重視父母的建議。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各種想像和童真,當他天馬行空時,請打開大人世界的束縛,陪伴著孩子各種暢想。只有和孩子產生共鳴,他才願意將你拉入他的內心世界。

最後,生氣時不要溝通。

當一件讓你暴跳如雷的事情發生時,人們很容易說出一些衝動的話語,這些話語往往是最傷人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先解決問題,雙方冷靜下來後再進行溝通。冷靜後溝通並不代表著對這件事情不追究,耐心的了解事情的經過,認真聽取孩子的解釋,通過溫柔而堅定話語來解決這件事情。

總結:溝通其實就是探尋對方內心的想法,只有讓孩子感到舒適、溫馨,才能將你拉入他的內心世界。溝通的橋一旦斷了就很難恢復,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維護好這個溝通的橋。不要通過語言這個刀子來傷害這個世上,我們最愛的人。

相關焦點

  • 與青春期孩子關係疏離,謹記這三點,重新拉近親子距離!
    臺灣奇美液晶電視有一句很扎心的文案:「世界上有一種專門拆散親子關係的怪物,叫做長大
  • 《零零後》:孩子拒絕溝通?父母巧用「名片效應」,建立親子關係
    下車之前,男孩在車窗玻璃上用英文寫出了不去考試,媽媽看了一眼問孩子在寫什麼,他沒有說話,最後擦掉了剛剛寫下的筆跡。像於錫坤一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似乎不願意和父母多交流,面對父母的詢問也只是簡單的用&34;三個字敷衍。
  • 看動畫片《瑪莎和熊》,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溝通交流水到渠成
    對於想要拉近親子之間距離的家長們來說,一年中難得的假期同孩子一起度過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不知道各位家長會陪伴孩子完成寒假作業,還是春節期間開啟一場親子旅行?其實還有更加輕鬆有效的選擇,那就是陪孩子一起觀看精彩的親子動畫。年輕的父母們希望能夠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因此雖然經常把時間花在工作上,但也非常重視在假期陪伴孩子。
  • 孩子進入「仇親期」,與父母漸行漸遠?找對方法輕鬆拉近親子距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競爭都在增加,導致父母的生活壓力和孩子的學習壓力都在不斷增大。於是孩子叛逆越來越嚴重,喜歡和父母反著來,對父母有不禮貌的行為,甚至很討厭父母,與父母漸行漸遠,這些現象都表明孩子進入了&34;,需要家長引起重視。
  • 親子關係:分隔兩地,如何與孩子拉近心靈的距離?
    孩子在校園裡學習、成長,我們如何避免他們回家或者與我們團聚後的生疏感,增進親子的心靈距離呢?據我了解,很多家長和孩子分離兩地,作為父母,他們和孩子難以找到共同的話題,平時不知道該如何溝通,一接電話或者一回家,首先問的便是作業、成績,一方面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造成了和孩子難以開發出新的話題。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也變得不那麼良性。那麼從家長角度,我們該如何形成與孩子的良性關係呢?
  • 優勝教育:拉近親子關係很重要
    創造雙向溝通的機會現代家長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雙職家庭的父母,在照料孩子及家務處理上更是忙碌不堪,經常阻礙了親子間的溝通交流。當孩子期望父母陪伴或向父母傾訴心事時,父母往往未必有空間和時間來了解孩子所講述的事件的起因和發生過程,也沒有時間來作及時的回應。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在這個時期,嬰兒是極度依賴父母的,親子之間的聯結也是越來越親密。但3歲之後孩子萌發了自我意識後,從童年到青少年時期,都不可避免的會和父母出現短暫的聯結斷裂,又達到癒合重新聯結的過程。在極端的情況下會有斷裂的階段,無法聯結,讓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達到冰點,陷入僵局,自我封閉的同時和父母越走越遠。
  • 孩子情緒爆發,父母感到棘手,8個溝通技巧,恢復親子溝通與和解
    估計這種話從孩子嘴裡冒出來之後,他自己也會感到不可思議:我怎麼會說出這種可怕的話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只是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拒絕和教訓孩子,只會加劇親子關係之間的緊張感,這是因為孩子在氣頭上,考慮到面子上的問題,他們一般是不會輕易「鳴鑼收兵」,甚至出於某種對抗心理,他們會進一步讓事情變得不可控。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也就是說,100個孩子中有超過50個孩子,對父母極度反感,而對孩子有好感的孩子平均不到5個。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最親近的人。可是,孩子討厭父母,父母和孩子關係出現問題,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就無從談起。
  • 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掌握這3條溝通原則,促進親子關係
    事實上,對於親子之間,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尤其是「父子之間」,看過《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的朋友都知道,很多明星在跟自己的孩子獨處一室的時候,經常是自己做自己的,兩人很難有什麼有效的溝通。 除此之外,目前在很多親子關係上,都存在溝通的問題,而一旦家長和孩子,不能進行有效溝通,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親子關係。
  • 溝通不暢會影響親子關係,父母要學會與孩子聊天的方法和技巧
    在生活中,經常有孩子抱怨「父母聽不懂我的話」,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沒理解孩子的話,是因為孩子沒有表達清楚。但我卻認為如果孩子有這種抱怨,說明父母是沒有掌握正確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的。而且,孩子覺得父母「聽不懂」自己說的話,多多少少都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不當一回事,而是應該重視起來。
  • 如何與孩子相處?做到傾聽與溝通,親子關係差不了
    嚴良與晉晉是從福利院出來的孩子,身世可憐,晉晉這位小女孩還一心想得到30萬來給弟弟欣欣治病。劇情隨著這3個孩子無意中錄下的一段兇殺案視頻展開。為了幫助晉晉的弟弟治病,他們決定用視頻去勒索殺人兇手要30萬。劇情精彩,卻讓我看得很壓抑,仿佛是一步步看著朱朝陽這個孩子釋放出自己心中的惡魔。
  • 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別著急,這3步幫您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明鈺,和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是緊張、存在間隙的,但在興智人的幫助下和媽媽的一起努力下,不管是親子溝通還是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成長,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她的蛻變過程吧!所以陳教練打算從親子關係、學習動力,情緒管理,三個方面來改善明鈺的現狀。擅長領域:對兒童啟蒙教育,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問題有著豐富的指導經驗。
  • 親子溝通困難重重?想和孩子好好說話,父母不妨試試「我向信息」
    可見,親子之間如何有效地溝通成為每個家庭都迫不及待解決的問題。成年人的世界裡,溝通的意義在於信息的傳遞,但是當溝通的對象變成了孩子時,溝通的意義就不止這麼簡單了。和孩子溝通的意義是什麼?彼此之間有效的溝通可以讓對方知曉彼此的想法,真正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拉近彼此的親子關係,家庭氛圍也會更加和諧、寬容。
  • 親子溝通(下):與孩子交流的正確打開方式
    上期和大家分享了,孩子不願意和大人交流的原因,這期我們來談談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需要作出什麼調整?這裡檸檬給大家提3點建議。一、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舉個例子,拿對待上網的態度來說:在過去,電腦和網絡才開始逐漸普及,家裡能有一臺電視就是很不錯的條件了,更別提網絡了,因此那個時候的孩子在課餘時間使用電腦查閱一些感興趣的內容,父母就會覺得這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天天就想著玩,即使是在查閱學習資料,或者不到15分鐘就可能會被他們催促關機。
  • 總跟孩子溝通不到一塊?試試「U型溝通」,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
    其實父母和孩子相處"溝通"很重要,溝通也是一門技巧,我們對待孩子應該像細心的培養一盆花一樣,我們要先去了解它需要什麼,才能逐漸的去給予他們所需要的甚至是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面對和孩子溝通的難題,家長不妨試一下和孩子進行"U型溝通",這一溝通技巧對促進親子的和諧關係有很大幫助!
  •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父母孩子缺乏溝通?聽聽北師大專家怎麼說
    家長對孩子缺乏合理關注與支持,家長與孩子缺乏有效交流溝通,親子關係緊張,孩子無法真正體會到父母的關愛等,都與這些不良情緒和問題的產生有關。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健康順利成長非常重要。很多父母焦慮孩子未來發展,過度關注孩子學習成績,長此以往就給孩子帶來一種「爸爸媽媽只看重我考試分數」的印象,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從《小歡喜》看親子教育-27(拉近親子關係的談話技巧)
    為了改善父子關係,季勝利用足了心思,通過一番對話,迅速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算得上親子溝通教科書式的案例,非常值得家長參考。但如果家長把選擇權交給孩子,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孩子都會有一種被尊重感。所以,家長要想主動和孩子拉近距離,首先必須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與孩子進行交談,而不是高高在上,心裡雖然想要接近孩子,卻又放不下架子。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心扉,父母做法很關鍵
    為何走進孩子的心扉越來越難?父母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夠重新成為孩子的信任對象呢?而在平時,自己還真沒有主動和孩子溝通過,如今想要重建溝通橋梁,怕是難上加難。其實,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會進入這些誤區,導致孩子不再願意和父母分享心事,親子之間樹起了厚厚的隔膜。
  • 親子溝通的「鑰匙」,與孩子「共情」的方法,你真的做對了嗎?
    在各種育兒方法裡,「共情」是經常出現的一個高頻詞,許多父母也在有意地變得更有同理心,去理解孩子背後的行為和情緒,讓我們通過一個經典測試來看看各位家長的共情能力如何:設想你自己是一位小男孩的家長。家長想要和孩子的關係更進一步,達到共情是非常重要的。拉近彼此的距離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能夠共情,那麼他們的關係必定是融洽的,親子關係也會相對牢固,家長能夠捕捉到孩子的情緒變化,然後給孩子相對的引導,這樣就能夠形成一種亦師亦友的親子關係,拋卻生硬刻板的親子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