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案例淺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2020-12-14 中國法院網

2014-05-27 10:08:43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黨衝

  【案情】

  2012年6月份,某市法院受理王某訴孟某借貸糾紛一案,經審理,某市法院於2012年8月6日做出判決,判決孟某償還王某本金利息合計12萬元(因孟某下落不明,該法院對孟某的傳喚、出庭、判決、執行均採用公告送達方式),後於2013年7月該法院經王某申請發出執行通知書,在執行通知書送達後,孟某仍未執行法院判決,並與2013年9月5日將法院依法查封的房屋一套出賣,獲利四十餘萬元,並將其獲利的四十元萬房款揮霍,導致該法院的民事判決現在仍無法執行。後該法院以孟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現公安機關以孟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移送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後經依法查明:孟某對欠款一事供認不諱,但對民事判決所認定的欠款本金存有異議並提供了相關證據,同時孟某尚另有房屋一套。

  【分歧】

  關於本案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孟某的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從本案具體情況結合本罪構成要件來看,在法院已經做出生效判決、裁定並已經發出執行通知書後,犯罪嫌疑人孟某在有執行能力(即有被該法院依法查封的房屋一套)的情況下依然擅自變賣該房屋,並將變賣房款揮霍,明顯表明其拒不執行的主觀意圖與行為,同時,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於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如何認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所作出的立法解釋來看,犯罪嫌疑人孟某的行為符合本立法解釋第一款規定:即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因此,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本案孟某的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從本案現有的證據材料來看,認定孟某的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尚有疑問,應建議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補充證據。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它是妨礙司法罪中的一種特殊犯罪。本罪的構成要件如下:(一)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是要是被執行人,根據《立法解釋》,除被執行人之外,向法院提供執行擔保的人和銀行、有關國家行政機關等各類協助執行義務人,也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二) 犯罪客體,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動。人民法院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唯一機關,它對各類案件製作的判決和裁定,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具體形式。判決和裁定一經生效,就具有法律強制力,有關當事人以及負有執行責任的機關、單位,都必須堅持執行。維護這種生效的判決、裁定的權威,就是維護法律和法制的權威,就是維護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根據《立法解釋》本罪侵犯的對象,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並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包括人民法院為依法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出的裁定。(三)犯罪的主觀方面,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是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或裁定,而故意拒不執行。如果確因不知判決、裁定已生效而未執行的,或者因不能預見或無法抗拒的原因而無法執行的,不應屬於故意拒不執行,不能構成本罪。(四)犯罪的客觀方面,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和裁定,情節嚴重的行為。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對情節嚴重共列舉了「十一種」情形,而且還規定了造成其它嚴重後果的兜底條款。

  不難看出,通過對構成要件的分析,本罪的成立要求行為人必須主觀上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或裁定明知,客觀上有能力執行但拒不執行且情節嚴重,那麼結合本案來看,筆者認為,從現有證據情況來看,認定孟某的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對於孟某主觀上對法院判決、裁定是否明知存在判斷困境

  本罪主觀方面要求行為人對法院的判決、裁定必須明知,但本案的特殊性在於本案中該法院對孟某的傳喚、出庭、判決、執行均採用公告送達方式,那麼是否能肯定孟某主觀上對判決、裁定的明知呢?筆者認為,從民事訴訟的角度來說,公告送達即意味著送達對象收到相關文書,表明被送達人已明知,但問題是民事訴訟中公告送達所確認的案件事實是否能夠直接適用於刑事案件,即是否可以認為無論孟某是否客觀上真的明知法院的開庭、判決、執行等一些列的文書內容,只要法院確實按照相關民事訴訟中的送達程序予以送達,就可以認定孟某對相關的文書是明知的,就可以直接為刑事案件事實所適用呢?這是本案爭論的關鍵焦點之一。筆者認為,對此不能做簡單的形式邏輯推理,民事訴訟所確認的事實並不必然適用於刑事案件。首先,從裁判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區別來看,案件客觀事實從發生到結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死亡,無法重現,事實上人們只能通過各種證據進行推斷,而這種推斷是一個受制於多方面主觀因素的主觀過程,那麼司法人員在對案件事實的認定方面經常會出現不同具有邏輯的合理性。結合本案來看,同時也意味著民事訴訟所確認的事實與刑事訴訟所確認的事實可能存在不一致;其次,從證明標準來看,刑事訴訟證明標準要高於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證明標準要求「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新刑事訴訟法更是將這種標準提高到了「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而民事訴訟證明標準要求具有「高度蓋然性」,兩者相比,刑事訴訟對事實的認定更為謹慎,標準也更高。因此,民事訴訟認定的事實並不必然的適用於刑事案件事實認定。回歸本案來看,從現有的證據來看,並無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孟某客觀上確實對法院的判決與裁定是明知的,孟某的明知僅限於民事訴訟當中,因此,從這一點來看,認定孟某的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存有疑問。

  (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否要求對民事判決、裁定程序及結果進行審查

  根據《立法解釋》,本罪侵犯的對象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並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關於生效的判決、裁定如何理解是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二,因孟某在公安機關報捕期間對民事判決所認定的欠款本金存有異議並提供了相關錄音證據,並且司法人員通過審查法院民事判決書,發現其程序也存在瑕疵,那麼法院所作出的民事判決書從目前的證據來看就很有可能存在重大瑕疵或錯案的問題,這就引出本罪侵犯的對象即生效的判決、裁定是指只要生效,無論對錯就構成本罪的對象還是僅指生效且正確的判決或裁定。筆者認為,對此不能一概而論,首先,從刑法保護法益的角度來說,刑法的目的在於保護法益,本罪的法益表現為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動,無疑,從法益角度考量,如果行為人即使認為生效判決錯誤,但是依然抗拒執行,那麼應當認為其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但是,如果維持這種觀點,必然會產生一些問題,即如果司法人員在審查案件時,確有證據證明原民事判決錯誤,但依然機械的適用法律,這必然會導致本來民事訴訟中受到不公正裁判的敗訴一方承擔更為嚴重的刑事法律後果,從公平正義的角度考量,這實有不妥之處;其次,從檢察機關的職能定位與屬性角度來說,檢察機關承擔著法律監督的職責,當然也包括對民事行政判決、裁定的監督,那麼檢察人員在發現民事判決、裁定出現重大瑕疵或者錯誤的時候,應當對相關判決、裁定進行監督,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以維護的法律的權威。因此,筆者認為,即使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的對象做廣義理解,即認為生效判決既包括認定事實準確、適用法律得當的判決、裁定,也包括有重大瑕疵或者錯誤的判決、裁定,但是當其涉嫌本罪移送檢察機關審查時,檢察人員也應當以法律監督者的視角審視案件,如果確有證據證明原民事判決有問題,則應當依照相關程序移送相關部門處理,而不能機械適用法律,進而簡單的批准逮捕或者提起公訴。因此,從這一點來講,認定孟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存有疑問。

  (三)如何認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的「有能力執行但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根據刑法313條對本罪的描述,結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以下簡稱《立法解釋》)和最高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或裁定,情節嚴重的情形。那麼本案孟某行為是否符合本罪客觀方面呢?筆者認為,從本案來看,即使認為孟某對法院做出的判決、裁定明知,孟某本身具有能力執行(有被法院依法查封的房屋一套),且孟某行為符合《立法解釋》第一條規定,即孟某具有轉移被法院依法查封房屋的行為,那麼也並不必然意味孟某行為涉嫌犯罪,《立法解釋》規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主要包括下列五種:(一)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二)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三)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四)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五)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從立法解釋規定的五種情形來看,行為人無論是採取積極的作為方式,如使用暴力、威脅方法妨礙法院執行或抗拒執行,積極轉移、隱藏可供執行的財產等等,還是採取消極的不作為方式,如對人民法院的執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法院執行等,立法解釋都要求必須導致法院判決、裁定無法執行這種情節嚴重的情況出現,即客觀行為與危害後果必須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否則就不宜認定為犯罪,即如行為人確實實施了上述積極作為或者消極不作為的方式,但並未導致判決、裁定無法執行,那麼就不能認為屬於情節嚴重的情形。結合本案來看,本案中孟某尚有另外房屋一套,經調查其價值遠高於所欠之款,其雖然有轉移法院查封房屋的不妥行為,但是確不至於導致法院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情節嚴重的情形出現。因此,從本罪的客觀方面來說,認定孟某的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存有疑問。

  綜上所述,從現有證據情況來看,孟某的行為不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人民檢察院)

相關焦點

  • 西寧公布5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
    12月11日,記者從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了深化執行聯動機制建設,加大對拒不執行生效判決、裁定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我市特向社會公布五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通過典型案例的公布向全社會進一步表明了西寧法院將把「刑事制裁拒執違法犯罪」一以貫之的堅定態度和不渝決心。
  • 西寧市法院公布5起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
    本報訊 (記者 於瑞榮) 12月11日,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5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 這5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分別是:宋某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
  • 最高法公布10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
    中新網6月5日電 最高法5日公布了人民法院依法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10起典型案例,案例中的被執行人分獲8個月至3年不等有期徒刑。5日上午,人民法院依法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舉行。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何東寧在會上公布了10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
  • 罪名釋義—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一、刑法條款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單位某機械設備租賃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被告人陳某對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拒不執行判決罪,且系單位犯罪,依法應予刑事處罰。鑑於被告人陳某犯罪情節較輕,確有悔罪表現,對其可以適用緩刑,該院遂判處:一、被告單位某機械設備租賃有限公司犯拒不執行判決罪,判處罰金人民幣十五萬元。
  • 最高法公布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人民法院依法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  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公布人民法院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何東寧:   我宣布人民法院依法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10起典型案例。
  • 論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法律完善
    一、我國現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法律規定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我國現行刑事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規定:  (一)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  構成本罪的主體,按照刑法和司法解釋,主要是指負有執行判決裁定義務的當事人,另外。
  • 2020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刑法規範總整理
    、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5年)6. 毛建文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指導案例)7. 關於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自訴案件受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2018年)二、失效的刑法規範1.
  • 實務|如何理解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的有能力執行
    第2種意見被告人屬於有能力執行,而據不執行人民法院的判決已構成拒不執行判決罪。我們贊同第二種意見,有能力執行是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必備條件之一,沒有執行能力而沒有執行的,不構成本罪。關於有能力執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和把握。
  • 執行律師-通過刑事自訴追究被執行人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作者:北京市智舟律師事務所王慶主任律師導語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案件分為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兩個程序,今天與大家一起就拒執罪的自訴案件進行分析研究,申請人如何通過刑事自訴案件追究被執行人的拒執罪。(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隊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申請執行人有證據證明,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三款的規定,以自訴案件立案審理:1、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侵犯了申請執行人的人身財產權利、財產權利,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2、申請執行人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對負有執行義務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 出借銀行卡供「老賴」使用,或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如果明知他人系「老賴」,而將個人銀行卡供其使用,規避執行法院的判決、裁定,屬於拒不執行裁判、裁定人幫助行為,可能涉嫌拒不執行裁判、裁定罪1.案例:汪某某、俞某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2.裁判理由:本院認為,被告人汪某某、俞某某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二被告人行為已觸犯刑律,均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系共同犯罪。
  • 管制期間脫逃應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管制是我國刑法主刑中最輕的一種刑罰方法,適用於罪行較輕、人身危險性較小,不需要關押的犯罪分子。被管制的犯罪分子需要進行社區矯正,而對社區矯正期間脫逃的管制犯罪分子如何處理,刑事立法並沒有明確規定。筆者以為,被管制人管制期間脫逃應明確立法,認定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 宜黃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件
    宜黃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件 2021-01-06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執行律師-如何追究老賴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今天從拒執罪的法律規定、犯罪主體、相關案例,量刑等方面與大家一起分享破解執行的作用。一、法律規定(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杭州刑事律師葉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怎麼判?怎麼辯護?
    葉斌律師認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可以有以下辯護思路,不屬於「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1.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怎麼判?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怎麼辯護?【案情簡介】齊某與高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法院判決被告高某給付原告齊某15萬元。
  • 案例發布:郭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
    案例發布:郭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 2020-12-10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布4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典型案例
    本報訊(劉璐)日前,定州法院公布了4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典型案例。 被告人劉某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返還原告侯某寶來汽車的判決,歸案後具有悔罪表現,判決劉某犯拒不執行判決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被告人周某拒不執行給付張某5萬元經濟補償的判決,因自願認罪,在一審判決宣告前履行了全部執行義務,判決周某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拘役5個月;原告崔某甲與被告崔某乙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案中,法院將崔某乙納入失信名單,送達限制高消費令,作出拘留
  • 平川區人民法院審理首例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公訴案件
    10月14日上午9點,平川區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首例涉嫌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公訴案件。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檢、法、司等近20餘人觀摩了此次庭審。判決生效後,申請執行人又分別向平川區法院執行局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局立案後,承辦法官依法向張某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財產報告令等法律文書,但在法院指定期限內,張某某拒不履行義務,也不報告財產情況。執行期間經法院查明,張某某將自己購買的價值428000元的轎車隱匿在他人名下,將名下公司的錢款636000元隱藏、轉移至其妻子名下,未如實向執行局進行報告。
  • 老賴有以下12種情形的,視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借錢不還屬於民事糾紛,通常都不會入刑的,一般的後果是被法院強制執行財產。如何有還款能力故意不還或轉移財產的,會被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名單,但這也只對個人的信用和其社會消費產生影響,一般也很難被追究刑事責任。
  • ...及《深圳市羅湖區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件實施細則(試行...
    法制網深圳5月12日電 記者唐榮 5月11日上午,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委政法委組織區公檢法司各部門召開《深圳市羅湖區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機制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及《深圳市羅湖區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件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發布會。
  • 平度:有履行能力而逃避執行 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半島記者 王洪智原告某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度支公司與被告吳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平度法院經審理作出民事判決:解除原告某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度支公司與被告吳某某籤訂的房屋租賃合同。被告吳某某於判決生效後五日內騰出佔用原告的平度市雲峽街宿舍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