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裡,三杯雞屬於臺灣美食。其實啊,三杯雞最早發源於江西,後來流傳到臺灣,才成了一道著名臺菜。傳統的三杯雞,不放一滴水,就放一杯油、一杯醬油和一杯米酒。但要真按這個比例,做出來準又鹹又油,所以都會相對做下調整。掌握了做法,舉一反三什麼三杯鴨、三杯蝦都so easy~ 食材:姜,雞肉,油,醬油,老抽,料酒,白糖,醋 姜一小塊切片,雞肉切小塊。
雞肉冷水下鍋,倒入料酒。焯肉不用熱水,冷水下鍋可以讓雜質和血水慢慢析出水開後表面會浮起一層雜質,然後用冷水衝洗下。衝洗的時候用冷水是為了讓肉質收緊,後面不易爛。但如果是做東坡肉或者燉牛腩,就最好用溫水衝,這樣肉不會因為溫差馬上收緊,方便煮爛。
熱鍋倒入麻油,先煎薑片,薑片煎到有點幹了放入蒜爆香。 油不用倒太多,因為後面放雞塊,雞皮的油會煎出來。薑片很耐煎,需要多煎一會兒。然後放入大蔥和辣椒一起翻炒。配料的香味出來後,放入雞塊大火快炒,雞皮部分多煎一會兒。
下雞肉炒至變白,倒入醬油、些許老抽、料酒、白糖一湯匙、醋兩湯匙, 翻炒均勻後加水,不要過面,蓋上鍋蓋,燜至收汁即可。 這道菜的特點是酸中帶點甜,又因雞肉炒過,並且在最後燜至收汁,所以很香。 是不是現在香到流口水了?哈哈哈~自己動手學學吧,做法這麼簡單,你肯定可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