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入學季,又有一批小朋友順利升為一年級的「小豆包」了。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在一年級打好基礎,讓以後的學習更加順利,可是這個基礎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來聽聽北京四大名小之一的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老師怎麼說。
進入小學以後,孩子每天的活動基本都是固定的,到學校、聽課、課間活動、和老師同學交流等,但是這些其實都是形式和載體,不是最終的目標。
卓立老師認為,孩子在學校,我們希望他們學到的是學習的方法,和別人、和自己、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法,最終讓學習的知識產生質變,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幸福提供多一種可能的能力。
這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有了這個大的目標,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方面的格局就會更大一些。
在這個目標指引下,家長們就應該明白,在一年級這個起點上,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考試成績,而是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上學校。
只有真正的愛上學校,才能讓孩子的各方面潛力全面迸發,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那具體怎麼做呢?卓立老師給了3個非常實用的建議。
小學階段,分數重要嗎?
整體來看,基礎教育階段,分數不是那麼重要,如果家長過於計較分數,非常容易消磨孩子的學習興趣。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一位媽媽答應孩子,如果期末考100分就帶他去旅行。
孩子很有動力,整個學期都非常努力,可是最後卻只考了99分。
那位媽媽為了堅守100分的承諾,就堅持不帶孩子去旅行。
可想而知孩子會多受打擊。
分數只是一種檢測手段,孩子的態度和行為才應該是衡量的標準,這樣過分計較分數,會給家長和孩子都帶來一些壓力。
但是,卓立老師卻認為,一年級應該鼓勵孩子考100分,為啥呢?
因為要讓孩子在入學初期嘗到一點甜頭。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對於學習、努力這種事情都沒有很清晰的概念,我們鼓勵孩子努力學習,但努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分數的體現,就能讓孩子有一個直觀的理解。
並且分數可以在學習最初給孩子一個有激勵力的心理高位:我很棒,是成績好的孩子,我完全有能力學好功課。
這個時候家長如果給孩子一些正面激勵,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就會更有興趣。
而一年級的學習都是基礎知識的搭建,需要舉一反三的內容很少,孩子取得100分還是比較容易的。
而且這個階段孩子由於好勝心作用,為了考好分數,會格外注意馬虎、書寫不認真這些小問題,容易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這個過程中,家長恰當的鼓勵和引導非常重要,孩子養成了好習慣,學習過程就輕鬆,嘗到甜頭,就樂於到學校,一直甜下去。
但是這個方法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到二年級就不適用了。
所以一年級的黃金興趣培養期,一定要抓住。
卓立老師指出:能夠享受課堂學習樂趣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太差,偶爾落下了,輕輕提點一下,馬上就回來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課堂樂趣?
積極發言很重要。
卓立校長認為,孩子愛不愛發言雖然受性格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不是最大的,因為一年級的孩子性格還處於養成期,並沒有完全定性。孩子上課不愛發言最大的原因是孩子不會這個題或者不確定自己對不對,說白了就是沒有自信。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發揮作用了。
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短板,然後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預習和訓練,孩子的薄弱部分強化了,自然就更有信心了。
不要覺得孩子發言不發言都沒關係,我們要重視培養孩子獨立表達自我觀點的能力。
這種能力不僅僅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多發言就會在課堂上形成一個和老師的良性互動,孩子有了自信,就會更愛上學。
人都是群居動物,都需要在集體中生活。
剛入一年級的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儘快幫助孩子建立班級的歸屬感,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愛上上學。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無論大小。
不要總是糾結幹得多、幹得少,吃虧得便宜。
要知道,孩子參與到班級事務中,會讓孩子覺得,我是這個班的,這裡的事情和我有關,為大家為集體做事情,是我分內的事情。
孩子找到了自我價值感和認同感,就會在學校表現的更加積極。
同時要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競賽類的集體項目,不要總是怕耽誤時間、影響學習。
孩子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去努力的過程,本來就是增加班級凝聚力的過程,有了凝聚力,孩子就能建立起對班級的歸屬感,也能更早的愛上上學。
卓立校長的這些觀點都是非常實用的。
一年級把孩子上學的興趣培養起來了,後面各種習慣的養成就會更加容易,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們一定不要心急,要耐心的了解孩子、幫助孩子。
當然,一年級過後,也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重點。
小學階段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在孩子整個教育階段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長包括我家娃爸,都覺得初高中最重要,這種想法是本末倒置的。
就像蓋房子,基礎打不牢,只能越往上越歪,而且不好修正。
小學階段的孩子心理髮育還不是很成熟,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所以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小學各個階段的特點,並且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提前未雨綢繆。
如果您的家裡有小學階段的孩子,推薦大家看看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提早了解一下小學階段孩子培養的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為啥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共有十一章,作者于敏老師是具有20多年教齡的小學特級教師,她將從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系統彙編成此書,全面涵蓋了小學六年每個年級的特點。
1-3年級是幫孩子打好教育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6年級要更加重視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動蕩期。
到了小升初的階段,要和孩子一起積極備戰,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除此之外,後面四章詳細的介紹了假期該如何高效度過,如何培養孩子的品德,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如何提升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很好的管理自己,如何學會溝通,表達自己的愛。
總之,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僅局限於提高孩子學習的能力,更是重視孩子綜合素養的提升。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非常多經典的教學案例,加深家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從別人的經歷中收穫寶貴的經驗,提早規劃,幫助孩子規避同類的問題。
再專業的理論,如果沒有可實踐的操作方法,那也是空談。
這本書的作者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內容的總體布局和細節處理的非常好,不僅能讓家長對孩子的小學六年有宏觀的統籌,更是有非常詳細的操作方法,可操性非常強。
這本書原價49.9元,現在活動價29.9元,可以用6年,非常划算,建議家中有小學生的家長買來認真學習,幫助對孩子小學六年有一個系統的認知與規劃。
有人說,有了孩子,家長慢慢的就會變成十項全能,真的是這樣。
育兒的過程其實也是育己的過程,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當然這個過程中,家長更重要的角色是引路人和協助者。
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你認同嗎?
我是@陪娃日誌,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陪伴與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