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果媽閱讀的創始人果媽李璇,很開心能夠與你在這裡相遇。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
上一節我們講到《6—12歲孩子的一些心理特徵》,今天我們就結合6歲的孩子開始進行深入的講解。
6歲是人一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年齡,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們就要步入小學了,小學是人生的基礎,一年級又是小學六年的基礎,在幼升小的過程當中,很多的父母都很焦慮,我的孩子上了一年級,我該怎麼辦?
其實孩子上學了,家長也要上學,讓我們懷揣著跟孩子一樣的好奇心,一樣的心態去面對。
一、一年級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我想請你先靜心思考一下,在你眼中你覺得一年級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呢?然後來看看我們的理念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講,他核心的學習任務到底是什麼?
一年級的孩子們要開始學習語文、數學,在北上廣這些地區還會學英語這樣的學科,對孩子們來講,開始去學知識了嗎?
其實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要先學習如何當一個學生,並且全然接納自己小學生的身份。
學生的身份是要能夠主動融入學習生活,最好還能夠樂在其中。
而一年級,也是開始培養終身學習習慣的最好開始。
所以,在孩子進入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先不要把眼光只盯在他的成績上,而是要告訴他怎麼樣去學習的方法、怎麼樣去聽課,怎麼樣去預習、複習。而且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特別快樂的事情。
因為在進入一年級之後,他們會慢慢接觸到一些作業,在幼兒園的時候作業不會那麼多,到了一年級的時候可能有些孩子會覺得很反感,有時候老師也會進行一些書寫、抄寫任務的布置。
這個時候他其實特別需要我們父母在身邊全身心陪伴他,一旦他遇到了一些困難的時候,我們不是高高在上的指責,也不是與其他孩子比較,而是跟他一起克服。
二、孩子學習由誰來管比較好?
其實這個也沒有什麼一定之規,因為很多性格不同的父母溝通方式也有所不同,這件事情最好的選擇標準就是誰更願意管孩子,讓更有意願來管孩子的那一方來做管理就好了。
因為有意願他就會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孩子,也有更多的耐心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總結規律、技巧,而且每個家庭其實都不一樣,我們需要進行合理的分工。
有的時候媽媽比較感性,能夠體貼孩子的情緒,可是在規則上媽媽可能比較偏弱,對待孩子比較寬容。
所以誰來管學習這件事,一定是我們夫妻之間要進行一個商議的事情,撒手不管是不行的,因為在一年級的時候是孩子要建立學習習慣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
在小學的低年級段你把功課做足了,那麼到孩子進入到了小學高年級段,他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自律,他就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他就能找到一些適合他的學習方法,那麼你就會更加輕鬆了。
三、怎麼做讓孩子在小學時變得輕鬆?
這裡面有三點,其實這三點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要讓孩子能夠發自內心的意願去上學,喜歡去上學,這樣作為家長真的就會輕鬆很多了。
1、合理來看待分數
在剛入小學的時候,其實我們要鼓勵孩子爭取最好的成績,爭取100分,這不是分數論,而是一種有效、有力的激勵手段。
在學習生涯最開始的時候,養好習慣是會嘗到甜頭的方法,因為養好習慣了,學習的過程就輕鬆了,嘗到甜頭了,他就樂於到學校一直甜下去。
所以可以說,在一年級的上學期100分是非常有魔法的,因為孩子在幼升小銜接的時候也做了一些鋪墊,而且剛上小學的時候,這個題也都是很簡單的,所以孩子很容易就能夠爭取到100分。
但是從一年級的下學期到二年級往後,魔法100分漸漸就不管用了。
因為這個時候你不能苛求說讓他每一次都考100分,第一是他做不到,第二如果從長遠的學習生涯來看,分數它不重要,更不用說100,這個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作用的數字,所以在之後它就變成了無用的100分。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那是不是就跟孩子說成績不重要,只要你努力就好了?」
你真的不能這麼說,因為你沒法解釋清楚,努力二字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這樣說了,孩子沒有考到那個成績,那孩子就會告訴你,媽媽我已經很努力了,你是沒有辦法去評估的,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如果他考了100分,要告訴他你這次測試不錯,而且你把老師所講的知識點都掌握了。
如果他有扣分的項目,那就要看一看他是哪裡扣了分,是今天沒有掌握紮實,還是看圖寫話有一些困難,或者說他是做數學題的時候沒有讀懂那個題的意思。
還是因為馬虎,總之我們要找到那個原因,然後跟孩子一起去面對。
當我們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跟他們一起建立起來對待分數這樣良性的態度之後,孩子就會逐漸喜歡上學。
2、讓孩子能夠融入和參與到課堂學習來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享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成績也不會太差。
課堂學習是學校裡學習的主要形式,孩子們越早適應,他就越能很快的進入有意思的校園生活。
在這裡和你講一個小話題,如果你的孩子在課堂上不愛發言怎麼辦?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的性格內向的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其實是因為他之前學習的東西沒有完全掌握,當學新的知識很吃力的時候,越學越沒有把握,所以就不愛舉手發言了。
這個時候作為父母,要想辦法觀察一下,你孩子的問題出現在哪兒,你需要去看一看是不是知識點他沒有掌握。
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預習和複習,幫助他愛上發言,敢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問問題,這都是孩子具有創造性的表現。
一個在課堂上樂於積極發言,深得老師和同學互動樂趣的孩子,會非常喜歡去上學的。
當然對於這件事情,你也不需要太過焦慮,因為有的孩子需要慢慢來,可能到了二年級、三年級,他慢慢的融入到了課堂當中,就愛舉手發言了。
3、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班級歸屬感
心理學家阿德勒一直強調,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在班級當中,感受到我的存在是非常有價值的,別人是需要我的,所以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班級的事務,加入各種競賽的班集體項目去獲得班級歸屬感。
如果一個孩子在班級裡有了一份歸屬感,他覺得自己是這個團隊當中的,他就有集體榮譽感,就願意積極參與到班級當中的事物中來。
而且他能夠感受到在學校裡面,老師和同學之間都是有愛的,都是有著善意和關懷的,這樣孩子就會喜歡去上學。
對於我們一年級的小豆包來講,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他愛上上學,這才是我們一年級的家長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想更深入系統的去了解,孩子在小學的過程當中的一些方法,歡迎加入我們的會員,也歡迎添加我們的微信小助手。
如果你想深入的了解更多,歡迎下方留言。
-作者-
果媽李璇:果媽閱讀創始人&CEO,知名育兒講書達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讀碩士研究生、正面管教家長認證講師、歐盟認證蒙臺梭利中級教師、平和式教養法課程認證講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認證高階講師、家長幫高效閱讀訓練營課程講師。還曾經受邀到中國太平,中國平安、索尼電子,還有各大高校學校、幼兒園、企事業單位開展講座,前後在50餘座城市舉辦了200多場講座。新浪微博@果媽李璇。